㈠ 一歲多的寶寶手腳冰冷有時候吐出來的東西像豬血一樣皮膚白黃白黃的只有五克多的血這是怎麼回事
問題分析: 您好:我認為您的寶寶是機體抵抗力低下引起的經常性感冒,多是由於偏食或胃腸吸收不好及缺乏鍛煉有關。還有寶寶感冒後在沒有炎症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用抗生素,以免降低寶寶的抵抗力。我建議您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多樣化,進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平時多吃含蛋白及鈣高的食物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意見建議: ,多帶寶寶到戶外運動,增強體質預防感冒,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感冒。希望我的回答給您帶來幫助。
㈡ 最近一個月寶寶的皮膚突然變得又黑又黃怎麼回事
黑」中帶「黃」乃營養過度所致 皮膚除了黑還有些黃,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由疾病引起的黃疸,這時除了皮膚黃以外,寶寶的鞏膜(黑眼球周圍)也會發黃;另外一個就是營養過度,因為平時過度補充胡蘿卜素(比如總吃南瓜,胡蘿卜等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而引發的胡蘿卜素沉著症,孩子的鼻頭,手心也會發黃,但是眼睛並不黃。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當減少寶寶對於此類食物的攝入,經過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寶寶就能恢復健康狀態了。
㈢ 兩個月的寶寶臉色變黃怎麼辦育兒問答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
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
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後排泄,糞便因此帶有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4、家裡不要太暗
寶寶出院回家之後,盡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系,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在醫院時,寶寶黃疸指數超過15mg/dL,醫院會照光,讓膽紅素由於光化的反應,而使結構改變,變成不會傷害到腦部的結構而代謝(要有固定的波長才有效)。回家後繼續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而且家中太暗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曬到太陽,怕會曬傷,而且也怕紫外線帶來傷害。
5、勤喂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不知道寶寶吃得夠不夠的媽媽,可以觀察尿尿的次數,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寶寶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夠。但還是要觀察寶寶後面的情形變化,如果黃疸退了又升高就絕對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㈣ 兩個月寶寶臉色發黃怎麼回事有哪些原因呢
1.母乳性黃疸:多數嬰兒出生後有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2-4周完全褪盡,但部分嬰兒屬於母乳性黃疸,黃疸消退時間相對延遲,若到2個月黃疸仍未消退,則可能因母乳喂養所致;2.貧血:嬰兒在出生後2個月左右會出現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多數可出現血紅蛋白下降、面色發黃等現象,主要由於嬰兒生理特點所致。通常只要嬰兒在2-3個月時,若血紅蛋白在90g/L以上,且嬰兒精神、食慾等無異常,則無須擔心。3.病毒性肝炎:若嬰兒患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時,可出現皮膚發黃現象,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㈤ 2個月的寶寶臉色發黃是什麼原因
1、食物引起的皮膚發黃: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空心菜、甘藍菜、芒果等蔬菜瓜果富含胡蘿專卜素,過多地攝入引屬起胡蘿卜素血症,導致皮膚變黃,以手掌、足底最為明顯,其次是面部、耳後,嚴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膚。
2、葯物引起的皮膚發黃:長期服用帶有黃色素的葯物,如阿的平、呋喃類等也可使皮膚變黃。
3、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皮膚發黃:
肝直接影響血脈,
肝火旺或肝氣郁結便易形成氣血不通,影響面部的血液循環,皮膚自然暗淡無光。
4、皮脂油膩引起的皮膚發黃:堆積在皮膚表面的油膩、老舊角質及污垢如不被及時清除掉引起皮膚發黃。
5、色素積聚引起的皮膚發黃:色素沒有有效的清楚,長期聚積引起皮膚發黃。
6、紫外線照射引起皮膚發黃:紫外線是皮膚老化的主要殺手,它會讓紋理混亂、血液循環不暢、黑色素積聚,使皮膚暗黃。
7、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引起皮膚發黃:因熬夜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現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黃等。
㈥ 兩個月的寶寶皮膚黑黃什麼原因
引起寶寶皮膚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遺傳因素,另一個是後天因素,具體包括營養是否均衡,防曬是否做到位,日常護膚做得對不對。
要想寶寶白起來,劉曉雁建議,在營養方面,家長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透明質酸(人體真皮層的一種成分,能增強皮膚彈性和鎖水能力)的食物,比如肉類,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能對寶寶皮膚起到滋潤的作用,使皮膚變得有光澤。另外,不要讓寶寶過度曬太陽。雖然曬太陽有利於寶寶的骨骼生長和增強抵抗力,但是如果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光老化性和光毒性的共同作用會讓寶寶皮膚色素增多,變得又粗又暗。 媽媽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護膚品來呵護寶寶的皮膚,但是劉主任提醒家長,盲目地使用增白護膚品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寶寶護膚遵循十二個字「秘訣」即可:夏天保持清潔,冬天注意滋潤。
寶寶皮膚黑的原因之一:濕疹 針對部分家長有關「寶寶曾經得過濕疹,是因為塗抹過葯膏皮膚才變黑?」的疑問,皮膚炎症本身就會使患處色素發生一些改變,變白或者變黑。另外,不恰當用葯也可能使寶寶皮膚變黑。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得了濕疹就自行去買葯為孩子塗抹,很可能塗抹不當,劉主任強調,寶寶如果得了濕疹需要塗葯,一定要遵循局部,短期,間斷塗抹的原則,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黑中帶黃——營養過度 皮膚除了黑還有些黃,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由疾病引起的黃疸,這時除了皮膚黃以外,寶寶的鞏膜(黑眼球周圍)也會發黃;另外一個就是營養過度,因為平時過度補充胡蘿卜素(比如總吃南瓜,胡蘿卜等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而引發的胡蘿卜素沉著症,孩子的鼻頭,手心也會發黃,但是眼睛並不黃。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當減少寶寶對於此類食物的攝入,經過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寶寶就能恢復健康狀態了。 面對自家的「黑」寶寶,一定要做個心明眼亮的家長。不同的「黑」法原因也不同。如果呈現的是局部塊狀黑,可能與用葯不當有關,均勻的黑可能因為曬太陽過多,如果皮膚又黑又粗,家長就要注意寶寶的營養。另外,劉主任提醒,冬天天氣本身乾燥寒冷,寶寶皮膚可能會變得暗、粗,平時注意護理,天氣轉暖後皮膚自然會改善的。
㈦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作為新媽媽可能還不了解黃疸是什麼,而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新生兒都會長黃疸,長了黃疸就會出現臉黃的現象,那麼,以下分享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1
新生兒如果已經半個月了臉黃還是沒有退,家長可以通過對寶寶飲食、大小便和發育情況的觀察做初步的判斷,判斷寶寶是否得了病理性黃疸,如果寶寶有黃疸臉黃而且平時的反應比較遲緩、吃奶不積極、大便顏色漸變、臉黃的現象沒有減輕卻是加重了,那嬰兒就是得了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如果新生兒臉黃半個月還沒有退,但是平時吃奶以及反應能力都比較正常,身體發育屬於正常標准,大小便也沒有異常,那麼臉黃還沒有消退的情況就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有的嬰兒黃疸好的快,有的黃疸好的慢,只要確認不是病理性黃疸,慢慢等待恢復就好。
有的嬰兒出現黃疸維持的時間會長一些,只要黃疸的數值在標准范圍內就不需要太過擔心,當嬰兒長時間黃疸不退,家長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理時,一定要咨詢醫生,不要盲目治療或者放任不管,因為一旦得了病理性黃疸,耽誤了治療是會影響嬰兒的發育的。
病理性黃疸有以下幾種:
1、新生兒溶血病,它是因為母子血型不合所致。
2、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3、先天性膽道閉鎖也導致膽紅素排泄障礙(阻塞性黃疸)。
4、因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導致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增加,所以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可因這種原因出現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預防保健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後排泄,糞便因此帶有顏色
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2
護理好新生兒黃疸的方法
1、嬰兒全身症狀的觀察
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2、多曬曬太陽
如果發現寶寶的面部偏黃,但是症狀不是太嚴重,這時可以抱寶寶外出曬曬太陽,曬得過程中,讓寶寶的皮膚盡情地接觸陽光,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同時要注意遮住寶寶的眼睛,以免炙熱的陽光灼傷寶寶的眼睛。
3、葯物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進行葯物治療,同時也可以給寶寶服用調節腸胃的葯物,幫助寶寶排便,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縮短治療時間。
4、堅持母乳喂養
一般情況下,停止母乳喂養,寶寶的黃疸症狀會明顯消退。但是母乳為小寶寶最理想的食品,還是不要隨便停,也無需過早採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養方法。除非血清膽紅素的值實在太高,才建議暫停母乳喂養三五天。
5、及時去醫院就醫就診
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出生後2-3天出,到14天左右就退了,如果寶寶黃疸症狀持續未消退,且逐漸加重,或突然加重。還有,寶寶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狀,這時家長應及時送寶寶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寶寶的病情。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鞏膜、皮膚、黏膜、體液和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的現象,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引起黃疸的原因多而復雜,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引起嚴重後遺症。
(一)生理性黃疸
由於膽紅素代謝特點,60%足月兒和80%以上早產兒在生後2~3天即出現黃疸,5~7天最重,足月兒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兒可延遲至3~4周,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205、2μmol/L(12mg/dl),早產兒<257μmol/L(15mg/dl),但患兒一般情況良好,食慾正常。
(二)病理性黃疸(高膽紅素血症)
高膽紅素血症可分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與高結合膽紅素血症,新生兒黃疸以前者多見。
1、特點:具備下列任何一項即可視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出生後24小時內);
(2)黃疸程度重:血清膽紅素迅速增高,血清膽紅素>220μmol/L(12、9mg/dl);
(3)黃疸進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4)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或黃疸退而復現: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5)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2mg/dl)。
2、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兒肝炎,②新生兒敗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兒溶血,②膽道閉鎖,③胎糞延遲排出,④母乳性黃疽:發生率0、5%~2%;⑤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等;⑥葯物性黃疸:如維生素K 3、K4、樟腦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體內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黃疸。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
2、降低血清膽紅素:盡早喂養,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腸壁對膽紅素的吸收。必要時應用藍光療法。
3、保護肝臟:預防和控制病毒、細菌感染,避免使用對肝細胞有損害作用的葯物。
4、降低游離膽紅素:適當的輸入人血漿和白蛋白,防止膽紅素腦病發生。
5、糾正缺氧和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
護理措施
1、密切觀察病情 (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發展)
(1)觀察皮膚顏色:根據皮膚黃染的部位、范圍和深度,估計血清膽紅素增高的程度,判斷其轉歸。當血清膽紅素達到85、5~119、7μmol/L(5~7mg/dl)時,在自然光線下,可觀察到面部皮膚黃染,隨著膽紅素濃度的增高
黃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軀干向四肢發展,當血清膽紅素達307、8μmol/L(18mg/dl)時,軀干呈橘黃色而手足呈黃色,當手足轉為橘黃色時,血清膽紅素可高達342μmol/L(20mg/dl)以上。此時,易發生膽紅素腦病。
(2)觀察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肌張力的變化,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
(3)觀察排泄情況:大小便的次數、量及性質,如有胎糞延遲排出,應給予灌腸處理。
2、保暖 體溫維持在36~37℃,低體溫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
3、盡早喂養 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胎便排出。同時,有利於腸道建立正常菌群,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減輕肝臟負擔。應耐心、細致喂養患兒,少量多次,保證患兒營養及熱量攝入的需要。
4、處理感染灶 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如有膿性分泌物,可用3%過氧化氫清洗局部後,塗以2%碘酊,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5、光照療法 按光照療法護理。
6、遵醫囑用葯 給予補液和白蛋白治療,調整液體速度,糾正酸中毒和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7、 必要時候換血治療。
新生兒半個月臉色偏黃3
8個月嬰兒臉黃的原因
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
寶寶臉色發黃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這種情況大部分是由寶寶經常性腹瀉造成的。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則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最好幫寶寶測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紅蛋白的指標。
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臉部發黃現象,這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新媽媽應該密切觀察。
嬰兒臉色發黃是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寶寶出生後,原本白里透紅的膚色可能在新生兒期的某天變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出現,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會超過3周。
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會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發現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黃疸,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時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對孩子治療大有幫助。
肝膽疾病和遺傳原因等
寶寶臉色發黃還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如肝膽疾病喝遺傳原因等,這需要由醫院檢查確認,但如果寶寶以前臉色不黃,一般不會是遺傳原因。
新媽媽要做的是去醫院確認寶寶臉色發黃並非遺傳或肝膽功能異常,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為寶寶進行合適的食補。
食物原因
寶寶臉色發黃還有可能是食物導致。有些食物會引發臉色發黃,如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空心菜、甘藍菜、芒果等蔬菜瓜果富含胡蘿卜素,過多地攝入引起胡蘿卜素血症,導致皮膚變黃,以手掌、足底最為明顯,其次是面部、耳後,嚴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膚。
8個月嬰兒臉黃怎麼辦
1、多喝白開水:早上起來就喝白開水(因為這樣可以補充晚上丟失的水分,清理腸道,排除廢物,喚醒消化系統及整體機能的恢復,清潔口腔等!寶寶媽媽們,不要忘記了哦!),半小時後再喝奶,喝奶後再喝幾口水(以便稀釋奶和清潔口腔)、
2、喝奶和吃輔食(待後說明)時間要有規律,有間隔,3到4小時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時,是因為寶寶的腸胃嬌嫩,發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運作。先少量吃輔食,此時胃口較好,容易接受輔食,由於輔食量少,沒吃飽,所以再吃奶。晚上操作難,就只喝奶。
3、中間時間以喝白開水、榨自製的新鮮的果汁為主,不要吃其他東西,補充充足水分和微生素,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體內廢物和毒素。(注意的是自製果汁必須衛生,新鮮,即做即喝,不要存放,配方有:胡羅卜,蘋果,青瓜,梨,西紅柿等,先從少到多,用開水隔杯溫熱再喝,有條件上午、下午各一次,一定要保證每天一次)
4、寶寶出生以後,主要吃乳類食物,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只靠母乳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全部營養需要了,因此,必須及時地給寶寶添加輔食,以提供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寶寶添加的輔食有菜泥、紅薯粥、綠豆粥、南瓜粥、小米粥、蒸的蛋白、不加其他配料,只放鹽,熬3小時以上的鯽魚湯等。
添加的量要由少到多。添加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看看有無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有濕疹,應停止添加這種輔食。
5、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鮮,不要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選擇,以平性為主,也要多喝白開水。注意乳頭衛生,一旦乳腺發炎,要停止喂母乳。
㈧ 我家寶寶2個月了手很白可身上和臉卻發黃 這是為什麼
樓主你多大,應該還小吧,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