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油性皮膚和腎陰虛
擴展閱讀
眼部皰疹留坑 2025-05-11 14:39:24
急性蕁麻疹一般多久好 2025-05-11 14:38:26
水痘初期會傳染嗎 2025-05-11 14:38:15

油性皮膚和腎陰虛

發布時間: 2023-06-19 13:21:39

『壹』 眼球渾濁,油性皮膚是不是腎虛的表現,怎麼治療

指導意見:
腎虛是通過中醫辨證證明的,而儀器檢查不出.如果確認為腎虛,還需分腎陽虛與腎陰虛對待.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也就是說表現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 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腎陽虛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鰍來進行食補,葯物則有腎寶 ,玉蓯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貳』 中醫講的人的幾大「體質」,都有哪些呢

①總體特徵: 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②形體特徵: 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③常見表現: 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④心理特徵: 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⑤發病傾向: 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⑥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 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附:《靈樞•通天》太少陰陽五態人的體質特徵,具體如下:

太陰之人: 貪而不仁,表面謙虛,內心陰險,好得惡失,喜怒不形於色,不識時務,只知利己,慣於後發制人;面色陰沉,假意謙虛,身體長大卻卑躬屈膝,故作姿態。

少陰之人: 喜貪小利,暗藏賊心,時欲傷害他人,見人有損失則幸災樂禍,對別人的榮譽則氣憤嫉妒,缺乏情感;貌似清高而行動鬼祟,站立時躁動不安,走路時似伏身向前。

太陽之人: 過於自信,意氣用事,高談闊論,好高騖遠,庸俗平常,不知改過;高傲自滿,仰胸挺腹,妄自尊大。

少陽之人: 自尊心強,愛虛榮,善交際,不願默默無聞,喜自我炫耀;行走站立都好自我表現,仰頭而擺體,手常背於後。

陰陽平和之人: 不計名利,心境安寧,不貪欲妄想和過分歡欣,不與人爭,善適時令,以德感人而無所畏懼;舉止大方,態度嚴肅,目光慈祥,開朗坦盪,光明磊落。

『叄』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體質

中醫說的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那麼如何判斷是哪種體質呢? 1.陰虛體質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陽虛體質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3.氣虛體質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4.血虛體質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5.陽盛體質 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6.血瘀體質 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徵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7.痰濕體質 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8.氣郁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