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2)
……
(1)治療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感染、肺間質炎等各種呼吸道疾病。也能用於肺結核病。
(2)治療急慢性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3)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等。
(4)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病,轉氨酶、膽紅素升高,以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也用於免
(5)疫性肝病。
(6)治療各種免疫性、過敏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病。
(7)治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皮膚過敏性疾病,以及過敏性紫癜。臨床還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前列腺炎、及皮膚、眼睛的各種炎症。
(8)黃芩炭治療各種出血。黃芩傳統用於妊娠惡阻和保胎,也為現代臨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黃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擴散。
黃芩的衍生品
(一)黃芩片
黃芩片是純中葯制劑,其有效成分是黃芩。方中葯物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葯,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性痢疾等。方中葯物共奏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葯物治療效果顯著,針對性強,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選用。
服用時間
需要根據病情和葯性而定。一般來說,滋補葯宜在飯前服。驅蟲葯和瀉下葯,大多在空腹時服。健胃葯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葯物,宜在飯後服。治瘧葯宜在發作前1-2小時服。安眠葯物則應在睡前服。其它葯物一般也宜在飯後服,總之無論飯前或飯後服葯,均應略有間隔,如飯前、後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療效。
服用方法
口服。一次1-2片,一日3-4次。方中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飯前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賣帆激議飯後服用,避免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副作用
方中葯物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葯,治療效果顯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選用。但方中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飯前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議飯後服用,避免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二)黃芩茶
黃芩茶,主要原料野生黃芩,采自京西海拔700米以上生態涵養地區。其茶特點:湯色金黃明亮,晶瑩清澈,口感爽滑,潤喉回甘,且極耐沖泡。黃芩莖葉具有鎮靜調壓作用,適合血壓高、失眠體弱人群晚間飲用,長期飲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質量,預防神經衰弱,調節血壓等保健作用,是養生保健之佳品茶飲。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靜。
用途
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用法
准備黃芩6g,綠茶3g,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鍾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適用人群
(1)需要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2)需要保肝利膽,解酒解毒的人群;
(3)需要美容養顏,減肥瘦身的人群;
(4)需要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人群;
(5)需要改善胃腸不佳,長期便秘的人群;
(6)需要改善胃腸不佳,長期便秘的人群;
(7)需要改善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的人群;
(8)需要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人群;
(9)需要防輻射,減壓健腦增強記憶力的人群。
黃芩的服用方法
(一)葯膳
黃芩蒸豬腰
配方
豬腰2個,黃轎搜芩12克,調料適量。
製作
(1)將豬腰切開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鍾。
(2)將豬腰與黃芩共置瓷器內,酌加調料,隔水用旺火蒸至豬腰熟透,去黃芩,分2次食用,5日為l療程。
功效
補腎清熱,安胎。適用於血熱之先兆流產。
胡連黃芩粥
配方
胡黃連、黃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
(1)將胡黃連、黃芩擇凈,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 10分鍾後,水煎取汁。
(2)粳米入葯汁中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清熱燥濕。適用於肝膽濕熱型血脂異常。
(二)黃芩的附方
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瀉肺火,降膈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氣管炎:黃芩、葶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蒙古《中襪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濾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並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節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生黃色沉澱,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澱物裝入布袋中加水過濾,烘乾,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少陽頭痛及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芩,酒浸透,曬干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秘藏》小清空膏)
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三兩,芍葯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傷寒論》黃芩湯)
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治火丹:杵黃芩末,水調敷之。((G陰沸驗方))
治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卻行,或過多不止:黃芩心枝條者二兩(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瑞竹堂經驗方》芩心丸)
安胎:白術、黃芩、炒曲。上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肝熱生翳,不拘大Z』bJL: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每服三錢,以熱豬肝襄吃,溫揚送下,日二撮。忌酒,面。((衛生家寶方))
治眉眶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漫,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治灸瘡血出: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怪證奇方》)
治痔瘡:黃芩、紫草、關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姜黃、丹參,根據醫囑量,每天晚上一帖。(《民間方》)
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乾)、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倘氏家藏方)
治富貴手:黃芩6g,苦參12g,乾地黃24g。將上三味加水煎熬,去渣取汁。口服。飯前空腹服用,1日3次。方中以黃芩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三物黃芩湯 (《千金方》)
治協熱下利:葛根半斤(15g),甘草二兩炙(6g),黃芩三兩(9g),黃連三兩(9g)。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葯,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葯。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治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吐不止,煩悶,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黃:柴胡12 黃芩9 白芍9 法夏9 生薑15 枳實9 大黃6 大棗5枚。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大柴胡湯(《金匱要略》)
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聖惠方》黃芩散)
上一頁 全文完(共 16804 字) 展開全部內容❷ 黃芩黃芪黃柏熬水清洗有什麼功效
三黃本身都是清熱燥濕葯,再加上苦參就是三黃洗劑,外用清洗可好御以起到清熱燥濕,收澀止癢的作用。一悔襪纖碧仿般用於瘡瘍,濕熱毒蘊者,皮膚紅腫、瘙癢滲液,大便秘結,尿少而黃。
❸ 用大黃.黃芩.黃柏洗臉有什麼功效
一般是可以使用的
這個是不太傷害皮膚的,在中醫上講都是一些清熱解毒的一些葯物有抗感染的作用,如果是對於一些皮膚感染性的疾病還有就是皮膚濕疹是有一定的療效的中葯副作用也不大,一般是可以使用的。黃芩黃柏清熱解毒,治療痤瘡,但是過敏者不要使用,敷完臉紅紅的估計是過敏的反應,請慎重使用。
❹ 黃柏用途非常的廣泛,你知道的有哪些作用
黃柏皮也可用於外部USO。它是用來治療皮膚發炎的濕熱和濕疹瘙癢。它通常與苦參的苦參屬植物相容。本品為土製,醋調外敷,可根據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的使用方式。濕葯丸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意思是潰爛色鏈余斑療法。取4-6層無菌紗布,填充葯液,每次15-20分鍾,每天2-3次,覆蓋傷口。

作為一種有著最悠久食用歷史的植物發酵的酒精飲料,該酒由人參滋養,不僅吸收了人參的葯用營姿喚型養,而且具有緩解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人參酒有非凡的特效,人參酒能補益五臟,通便:由於便秘和痔瘡,應在家裡准備一些通便葯,如開塞露、甘油栓等,盡量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不要長時間相信這些葯物。尤其是少吃蔬菜和水果。這是因為一些蔬菜和水果含有可能與中葯發生反應的物質,這會改變一些中葯的功效。特別是一些冷水果,如雪梨、山楂、香蕉、柿子等。
❺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
黃柏(huáng bò),中葯名。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乾燥樹皮。習稱「川黃版柏」。剝取樹皮後,除去權粗皮,曬干。
功 能
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蹙,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濕瘡。鹽黃柏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❻ 復方黃柏液用了以後,臉上又疼又癢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種皮膚科外用的常用中成葯,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皮膚炎症,可以起到消腫、傷口化膿潰破後的傷口修復的作用。因人的眼部及會陰部皮膚粘膜薄弱,所以眼部感染不要用,會引起眼部不適的。會陰部最好不用,如果要用,最好是稀釋一下原液再用。黃柏液有收斂作用,如果皮膚或者是外陰部比較乾燥,使用後會導致皮膚更加的乾燥不適。
復方黃柏葉塗劑的葯理作用尚不明確,主要常用於瘡癢、潰後傷口的感染,屬瘍症的治療,具有清熱解毒、消除腫脹、祛腐的功效。使用過的患者對這個葯物的反應效果不錯。患者在使用復方黃柏液塗劑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禁食生冷食物,因為生冷的食物會影響身體對葯物的吸收,從而影響葯物的發揮,而會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影響。
復方黃柏液清熱解毒,消腫祛腐。用於瘡瘍潰後,傷口感染,屬陽證者。你的情況出現發癢起痘可能是由於過敏導致的情況,需要停葯的。過敏的話需要使用抗過敏的葯物等的。建議你的情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也是可以提高皮膚的免疫力的呢,目前需要停用此葯物。
❼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最為矚目的一點,它不僅僅是果蔬類的食物,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適合每一個人,養生就看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1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
1。利膽
對於有肝病的人來說,經常使用黃柏的話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它具有利膽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膽汁和胰液的分泌,促使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內。所以黃柏這種葯材對於抗肝病是非常有利的。
2。降壓
黃柏的降壓效果顯著,因其含有的多重生物喊均有降壓作用,建議高血壓患者應該多加食用。
3。清熱鎮咳
黃柏因其果實的揮發性極強,所以具有很好的鎮咳療效。其鎮咳成分主要為香葉烯,對抗病毒的功效顯著,在各種中葯中可以說是治療咳嗽之首選。
黃柏相關的配伍方法
1、若想黃柏具有治療小便淋澀熱痛之功效,應當與知母、生地、竹葉、木通搭配才可發揮療效遲胡。
2、有些人經常會出現某種症狀,就是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這種現象的出現。若想緩解這種症狀,可將黃柏與蒼術、牛膝相配,效果顯著。
3、黃柏還可用於治濕熱瘡瘍、濕疹的症狀,它不但可以內服,還可外用,可謂兩全其美。然而內服的話就要與黃芩、梔子等葯同用,外用的話則應配大黃、滑石等研末撒敷。
黃柏雖說有很多功效與作用,但是它的`食用禁忌也是不容忽視的,千萬別小瞧了!
黃柏的食用禁忌
黃柏是一種帶有寒性的中葯材,它所服用的人群也是有所限制的,不是任何人都可服用的。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是不可以長時間服用黃柏的,因為久服會引起腹瀉,降低食慾,這樣對人體的健康傷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其他疾病的發生,所以要多加註意才行。
另外,如果還出現了發熱的情況,也是不可服用黃柏,不然會引發身體發燒症狀的,甚至會關繫到人體的小便問題。
據研究表明,黃柏也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但它的毒性比較小,對人體危害不大。但是一旦超過安全用量的話,還是會出現讓病人死亡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要合理鉛旦鄭的使用黃柏,不宜過量,否則後果是很嚴重的。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點的功效2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苦;寒。
歸經:腎經;膀胱;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盜汗;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煎湯,3—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洗。
來源: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檗或黃皮樹的樹皮。
黃柏炮製:
1、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或切絲,曬干。
2、黃柏炭:取黃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放涼,曬干。
3、酒黃柏:取黃柏片,用黃酒噴灑拌炒如鹽黃柏法(每黃柏片10O斤用黃酒10斤)。
4、鹽黃柏:取黃相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乾(每黃柏片100斤用食鹽2斤半,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槐頌。
黃柏的作用: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清虛熱。黃柏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 ,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黃柏用於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1、黃柏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檗半兩,赤芍葯四錢。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 (《閻氏小兒方論》)
2、黃柏治小兒膿瘡,遍身不幹: 黃檗末, 入桔礬少許摻之。(《簡便單方》)
3、黃柏治痢疾: 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並煎液,用文火濃縮成膏狀,將剩餘100克黃柏研細粉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乾,研細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黃柏治小兒臍瘡不合: 黃檗末塗之。 (《子母秘錄》)
5、黃柏治妊娠及產後寒熱下痢: 黃檗一斤,黃連一升,梔子二十枚。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把,生薑二兩。 (《千金翼方》)
6、黃柏治男子陰瘡損爛: 一、煮黃檗洗之,又白蜜塗之。二、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 (《補缺肘後方》)
7、黃柏治小兒熱瀉: 黃檗,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8、黃柏治癰疽腫毒: 黃檗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未調塗之,留頭,頻以米浴泔潤濕。 (《瀕湖集簡方》)
9、黃柏治消渴尿多能食: 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日。(《獨行方》)
10、黃柏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妒乳: 搗黃檗末,篩,雞子白和,厚塗之。干,復易。(《補缺肘後方》)
11、黃柏治傷寒身黃,發熱: 肥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12、黃柏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 黃檗、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13、黃柏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 黃檗(炒)、蒼術(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14、黃柏治唇瘡痛癢: 黃檗末, 以野薔薇根搗汁調塗。 (《聖濟總錄》)
15、黃柏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黃檗(去粗皮)一兩。搗羅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麥冬湯下。(《聖濟總錄》清心丸)
16、黃柏治口疳臭爛: 黃檗五錢,銅綠三錢。共為未摻之,去涎,愈。 (《小品方》)
17、黃柏治白淫,夢泄 及滑出而不收: 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蛤粉一斤。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 空心酒下。 (《素問病機保命集》珍珠粉丸)
18、黃柏治下陰自汗,頭暈腰酸: 黃柏三錢,蒼術四錢,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級醫刊》(3)∶177,1966〕
19、黃柏治小兒重舌: 黃檗,以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千金方》 )
20、黃柏能降陰火、補腎水: 黃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兩,熟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密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
21、黃柏治口中及舌上生瘡: 搗黃檗含之。 (《千金方》)
22、黃柏能降心火,益腎水: 黃檗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奇效良方》封髓丹)
23、黃柏治小兒蓐內赤眼:黃檗,以乳浸,點之。(《小品方》)
24、黃柏治時行赤目: 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乾。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龍木論》五行湯)
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黃柏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梔子、茵陳;如配蒼術、牛膝,黃柏可用於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配合知母、生地、竹葉、木通,黃柏可用於小便淋澀熱痛;黃柏配合白芷、龍膽草,可用於帶下陰腫。黃柏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症,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內服配黃芩、梔子等葯同用,外用可配大黃、滑石等研末撒敷。
黃柏用葯禁忌:
黃柏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如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黃柏。
❽ 主要成份:黃苓,金銀花,丹參,黃連,黃柏,野菊花,銀花藤,連翹,桑柏皮,皂角剌,浙貝母,姜黃,白花
清熱解毒類方劑,熱毒型皮膚病用,如暗瘡
❾ 三十,黃柏及白頭翁類方
黃柏類方
東子:黃柏性寒。黃芩黃連黃柏所治,古稱血分。
黃柏之長:治小便出血,大便帶血。
黃柏之短:黃柏性寒。易致胃寒虛冷證。
統計《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以黃柏入湯劑的有四首方,分別是梔子柏皮湯、大黃硝石湯、白頭翁湯和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前兩方主治黃疸,後兩方主治痢疾,用量在二兩至四兩之間。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治五臟腸胃中結氣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
《名醫別錄》:無毒。主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黃煌:黃柏主治身黃、發熱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熱利。身黃首先是指皮膚、黏膜、鞏膜黃染之類。發黃有陰陽兩類,陰黃者黃色晦黯如煙熏,並有惡寒身冷,舌淡苔白膩;陽黃者黃色鮮明如桔色,並有身熱汗出、舌紅苔黃膩,黃柏所主者,顯是後者。臨床也有無身體發黃而汗出衫黃者,或小便不利而黃者,或婦人帶下淋漓色黃者,或下肢皮膚潰爛或腳癬而流黃水者,或下肢浮腫,舌苔黃膩者,也可視作黃柏主治。發熱者,主要指身體惡熱,汗多,或皮膚紅腫熱痛。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黃短,甚至如紅茶色,常有尿頻尿急尿痛,或尿道分泌物色黃等表現;小便不利常伴口渴、浮腫等證。後世凡身體下部之病,如陽痿、遺精、淋濁、帶下、經漏、痿痹、便血、瀉痢、痔瘺、丹毒流火、濕疹等病見上述諸證者,使用黃柏很多。
......
梔子柏皮湯
原文:傷寒身黃發熱,梔子柏皮湯主之。《傷寒論》(261)
原方:肥梔子十五個,擘 甘草一兩,炙 黃柏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
大黃硝石湯
原文: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里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原方:大黃 黃柏 硝石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
《外台秘要》黃連解毒湯,又名四味黃連除熱湯,成葯為四季三黃丸
原文原方:《外台秘要》:「前軍督護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干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卧,餘思作此黃連解毒湯方。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右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於此漸瘥。余以療凡大熱甚,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佳,傳語諸人,用之亦效。此方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此湯療五日中神效」。
《外台秘要》:「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氣湯;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味黃連除熱湯」
註:黃煌:感染性疾病,很多分泌物是黃色的,那就用黃色的水來治,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煎出來的水是黃色的,那就用黃色的水治療黃色的病,如皮膚感染流黃水,陰道感染流黃帶,感冒流黃涕,眼屎發黃,都可以用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的體質:1、體格較強健,面色潮紅或紅黑,有油光,目睛充血或多眵,口唇暗紅或紫紅;2、舌質紅暗紅,質堅斂蒼老,舌體轉動不靈活或僵硬,表現為口齒不清或失語等。其舌苔多見黃或黃膩,脈象多滑利或數疾;3、腹部肌肉較緊張,按之有力或有不適。4、易煩躁、焦慮、好動,焦慮或抑鬱,易失眠多夢,易頭昏頭痛,易於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平時喜涼惡熱,喜涼飲,皮膚常有癤瘡,或易於腹瀉,口乾口苦,常有口舌潰瘍,咽痛,小便黃短,多有足癬,女性多有黃帶;5、體檢可見血壓偏高,心率偏快,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偏高。
醫案:
宋志驤:林某,男,33歲。住上陡門。2015年4月30日一診。形體:形高壯實,膚暗唇紅,頭發粗黑直。主訴:肛周腫塊,疼痛一周。病史:一周前無故出現肛周腫塊,五角硬幣大小,按壓疼痛,用麝香痔瘡膏外抹治療無效,大便通暢,余症無殊,舌紅苔薄黃脈有力。六年前肛周曾出現一樣腫塊,初始抹麝香痔瘡膏有效,反復幾次後,疼痛腫大明顯,西醫以肛周膿腫手術切開排膿治療痊癒。這次患者來測血壓時,順便說起後,給予嘗試性治療。患者高血壓史,難以控制。黃連解毒湯三帖,黃連5 黃芩12 黃柏8 生梔子12。一月後來測血壓,說三帖葯後肛周腫塊疼痛立即消除,今天再來測血壓,肛周均正常。當時為什麼選用黃連解毒湯?因為正在讀桑木崇秀《漢方診療便攜》,書上講到炎症性疾病,根據體質實虛而不同處方,實證若見胸脅苦滿用大柴胡湯,無胸脅苦滿,大便秘結用三黃瀉心湯,若大便通暢用黃連解毒湯。再觀察患者體質壯實,頭發粗黑沖冠狀,唇紅起皮,脈有力,明顯實火體質,所以用了黃連解毒湯。但臨床療效卻使我意外。
黃煌:春節前,我接到X女士的病情反饋。她說口腔粘膜疼痛特別嚴重,不僅無法進食,而且連說話也感到困難。晚上睡不著,自己觀察口腔頰粘膜通紅。她是我跟蹤觀察的口腔扁平苔蘚的重點病例。她體型中等,皮膚細膩,眼睛有神。其病損部位在左側磨牙齒齦,經常充血糜爛。她服用的基本方是甘草瀉心湯,一年多來病情控制尚滿意,但在月經期、緊張勞累後還會小發。不過如此大發作尚不多見。我改方:黃連5克、黃芩15克、梔子10克、黃柏10克、制大黃5克、生甘草20克。半月後反饋:葯後疼痛迅速緩解,現進食已經沒有不適感。口腔扁平苔蘚是口腔粘膜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中年女性,病因不明,疲勞、焦慮、精神緊張可以誘發,也有人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口腔扁平苔蘚的病損常呈對稱性,主要表現為白色條紋、丘疹、斑塊,甚至充血糜爛,患者進食和說話時會感到疼痛。現代醫學對扁平苔蘚缺乏有效療法,根據我以往的經驗,經方甘草瀉心湯、小柴胡湯對此病有效,可以控制發展。此次X女士案例又提示黃連解毒湯合大黃甘草方對此病也有效。黃連解毒湯是瀉火要方,原主治苦煩悶干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卧的熱病患者,但後世應用不拘於熱病,凡是煩躁易怒、口乾口苦、心悸、失眠、舌紅堅老、脈滑數等為特徵的體質的各種疾病都可以使用。患者本屬火體,再因口腔疼痛導致失眠,且口腔粘膜通紅,當屬黃連解毒湯證無疑。用大黃,是除痞瀉熱,配黃連、黃芩,便是經方瀉心湯。用大量甘草,是取甘草修復粘膜的功效。說來也怪,如此苦寒重劑,X女士服用後居然不覺得苦,說湯液甜絲絲,有甘草味。為何不用甘草瀉心湯?是沒有心下痞、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而且先前也服用此方效果欠佳;為何不用小柴胡湯?是沒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形色也不憔悴。特別是發作後口腔粘膜通紅如火,則上述兩方中的參夏姜棗似乎吃不下,因為她稍吃辛辣就疼。發作已經控制,能否完全治癒?我囑咐她繼續服用原方觀察,如葯味太苦,則減少服用量。我期待為她尋覓到一張能治癒頑疾的對證良方。黃連黃芩過量使用會導致食慾下降,但是葯證相應後一般不會出現這個反應。葯證相應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口感:患者不覺得葯味太苦,入口也不困難。
日月:29歲的小魏昨天(2012年1月14日)復診了,和7天前相比,已是判若兩人。
7天前,一位「壯漢」,在兩位愁容滿面的老人陪同下,走進我的診室,老年女性說:「大夫,俺這孩子得了個【神病】,看過好多醫院了,就是好不了。。。」哽咽且潸然淚下!追問病史,原來是一位「強迫症」患者,每天強迫自己洗手,50次以上!手每碰一個地方之後,必須要洗手,且洗很長時間,若不,則覺手上有臟東西,甚至覺得臟不可耐,故強迫自己反復洗手,自己也深以為苦,但難以控制。回憶起因,是在一次維修化糞池之後,便漸漸出現。看這位「壯漢」,1.8米以上的個頭,人叫一個「壯實」!面色暗紅,長圓臉,細長眼睛,眼神不柔和,這讓我想起了面如重棗的「關公」。
患者自覺頭部昏沉,不清爽,心煩胸悶;咽部猶如物撐,被迫輕昂著臉,眼睛向上看著;胸腔內好像有「火苗子」竄來竄去;眠差;便干;口舌乾燥,喜涼飲。望其舌:質暗紅,苔白罩黃。診其脈:滑數。按其腹:充實有力。
處方:黃連解毒湯合半夏厚朴湯合溫膽湯加大黃(黃連6黃芩15黃柏10梔子15半夏15厚朴15蘇梗15茯苓15陳皮15甘草6枳殼15竹茹10大黃6)。7劑。昨天復診,眼神柔和了,面色暗紅大減,頭較前清爽,胸咽部舒適,胸中「火苗子」息去大半,睡眠改善。最關鍵的是,洗手已不超過10次每天!臟不可耐的念頭偶爾閃現。上方繼服,7劑。
分析:1,本案緊緊抓住「自覺手上有臟東西,甚時覺得臟不可耐」這一主證,即黃師所說「(半夏厚朴湯)適用於以咽喉異物感乃至軀體感覺異常、腹脹、惡心為特徵的疾病」,選用半夏厚朴湯。
2,該患體型壯實,面紅頭昏,心煩胸悶,便干眠差,渴喜涼飲,皆是黃連解毒湯證。
3,溫膽湯有緩沖精神緊張,調整應激閾值,提高應激能力的作用,以應對「自覺臟不可耐」。
4,本患的高療效,有賴於「方——病——人」相應。
5,該患隨訪至昨天(2012年2月12日),病情穩定。
......
白頭翁類方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葯效:消炎,收斂,止血。用途:熱性下利。」
......
白頭翁湯
原文:1.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傷寒論》(371)《金匱要略·嘔吐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2.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傷寒論》(373)
原方:
傷寒論:白頭翁二兩 黃柏三兩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 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金匱要略: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醫案:
夜雨寄北:彭某,男,80歲,體型中等,農民。主訴:大便秘結,頻頻要去上廁所,但是又上不出來,只能解出一點點大便,不幹不稀,里急後重感,解大便肛門灼熱感,小便頻急。一般喝涼水,不喝熱水,睡眠一般,飲食一般,體力正常。舌紅苔黃膩,脈滑有力,指診前列腺部按之如石一樣硬,推不動(當時擔心摸錯了,又叫了一個同事指診了一下,感覺相同)家屬要求辦理住院。
2016-5-5腹部彩超:前列腺輪廓欠清晰,形態規則,大小約42*74*63mm
2016-5-7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TPSA 49.580ng/ml(正常范圍0-4.0),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10.460ng/ml(正常范圍0-0.93),未做前列腺穿刺,病情未告知病人,與家屬交代,考慮前列腺癌,建議去上級醫院檢查確診。家屬不願意,仍繼續在本院治療。
2016年5月10日處方,白頭翁湯合當歸貝母苦參丸加味,白頭翁8黃連12黃柏12秦皮8當歸12浙貝母12苦參12全瓜蔞12白花蛇舌草12半枝蓮12半邊蓮12,三劑。服後患者感覺舒服,無不適,諸症狀稍微減輕。原方不變,每日一劑
2016-5-22復查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TPSA 17.250ng/ml,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3.720ng/ml
2016年6月11日,一共服葯30付,患者本人訴:症狀全部沒有了,大小便都很好。一個月期間西葯只間斷輸了頭孢和克林,服用普樂安片,未用其他葯物。指診前列腺硬塊消失。
繼續鞏固,再服30付。
2016-6-14復查,TPSA 3.250,FPSA 0.510,均在正常范圍。繼續服用原方。患者訴喝葯喝得想吐了。囑吃三天,停一天。
2016-7-1復查彩超:前列腺輪廓清晰,形態規則,大小約23*33*22mm,實質光點均勻,內未見明顯異常。
2016-7-2出院帶葯,原方,囑咐三天吃一副葯,吃半個月後,改為一周吃一幅葯。
淡菊清水:女,36。陰癢再發。坐卧不寧,略有痛感,無它不適。前曾用白頭翁湯速愈!繼用前之經驗,以濕熱走前陰對治。方:白頭翁20黃柏30黃連30秦皮30,另加苦參20車前子20大黃5薏苡仁1把.一劑二日服。此方,與前次比:一是劑量加倍,煎煮一次,二日服用,略去煎煮之煩;二是家中無赤小豆,略去;三是加車前子,考慮清濕熱;四是加微量大黃大黃,思路來自胡老用豬苓湯治療泌尿系疾病,常用大黃。效:晚服一次,早晨無感覺,並無腹瀉。祥問:喝了8小口,估計太少。晨再服。午曰:好多了。為防止少喝,親自倒小半碗,監督服下。下午癢止,愈。
......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原文: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原方:白頭翁二兩 秦皮三兩 黃連三兩 柏皮三兩 阿膠二兩 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註:虛極,即虛脫。阿膠止血,顧護津液。甘草保水,防脫水。
醫案:
潤土:胡某,女,51歲。多年前患有腳癬,三年前白帶增多,如豆腐渣樣色黃,有異味。自購葯物外洗或栓劑外用。病情時好時壞,今年又增周身竄癢、刺痛、皮疹。西醫診斷:皮膚真菌感染,黴菌性陰道炎。經西醫口服、輸液、外用等治療月余效果不佳,又用民間驗方治療多日仍不理想。某日求診於我,體型瘦弱,面色萎黃,精神稍差。兩脈濡數,舌質光紅無苔,舌體瘦小。口苦咽干,喜飲。綜合分析當為邪熱傷陰血,血虛生風。該用何方?此時忽然想起在井岡山姚梅齡教授對白頭翁湯精彩演講。於是便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加味來治療。處方:白頭翁2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秦皮10克 ,甘草10克,阿膠10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五劑。病人走後一直未復診,三個月後病人終於又來了,說:五劑葯吃完病幾乎好了,沒有什麼不適。自以為好了,既過食辛辣、酸臭等物。現在又有病發的跡象。通過四診情況仍用上方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