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肺結核葯吃了會影響皮膚嘛
你好,很高興能夠幫助你,吃了肺結核的葯是不會影響皮膚的。所以還請您放心。
⑵ 能告訴我肺結核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嗎最好能詳細點
全身症哪芹攜狀:肺結核患者常有一些結核中毒症狀,其中發熱最常見,一般為午後37.4℃~38℃的低熱,可持續數周,熱型不規則,部分患者伴有臉頰、手心、腳心潮熱感。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乾酪性肺炎、空洞形成或伴有肺部感染時等可表現為高熱。夜間盜汗亦是結核患者常見的中毒症狀,表現為熟睡時出汗,幾乎濕透衣服,覺醒後汗止,常發生於體虛病人。其他全身症狀還有疲乏無力、胃納減退、消瘦、失眠、月經失調甚李伏至閉經等。
咳嗽:常是肺結核患者的首診主訴,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懷疑肺結核可能。肺結核患者以乾咳為主,如伴有支氣管結首仿核,常有較劇烈的刺激性乾咳;如伴縱隔、肺門淋巴結結核壓迫氣管支氣管,可出現痙攣性咳嗽。
咳痰:肺結核病人咳痰較少,一般多為白色黏痰,合並感染、支氣管擴張常咳黃膿痰;乾酪樣液化壞死時也有黃色膿痰,甚至可見壞死物排出。
咯血:當結核壞死灶累及肺毛細血管壁時,可出現痰中帶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現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內形成的動脈瘤或者支氣管動脈破裂時可出現致死性的大咯血。肺組織癒合、纖維化時形成的結核性支氣管擴張可在肺結核痊癒後反復、慢性地咯血或痰血。
胸痛:胸痛並不是肺結核的特異性表現,靠近胸膜的病灶與胸膜粘連常可引起鈍痛或刺痛,與呼吸關系不明顯。肺結核並發結核性胸膜炎會引起較劇烈的胸痛,與呼吸相關。胸痛不一定就是結核活動或進展的標志。
呼吸困難:一般初發肺結核病人很少出現呼吸困難,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積液、氣胸時會有較明顯的呼吸困難。支氣管結核引起氣管或較大支氣管狹窄、縱隔、肺門、氣管旁淋巴結結核壓迫氣管支氣管也可引起呼吸困難。晚期肺結核,兩肺病灶廣泛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或伴右心功能不全時常出現較嚴重的呼吸困難。
結核性變態反應: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臨床表現類似於風濕熱,主要有皮膚的結節性紅斑、多發性關節痛、類白塞病和濾泡性結膜角膜炎等,以青年女性多見。非甾體類抗炎葯物無效,經抗結核治療後好轉。
總之,肺結核並無非常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有些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如伴有免疫抑制狀態,臨床表現很不典型,起病和臨床經過隱匿;或者急性起病,症狀危重,且被原發疾病所掩蓋,易誤診。
⑶ 得了肺結核人有什麼症狀
得了肺結核有什麼症狀
1、呼吸道症狀: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2、結核中毒症狀:午後低熱、面頰潮紅、盜汗、乏力等。
3、其他系統: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女性月經失調。
4、少數患者可有結核變態反應表現:結節性紅斑、皮下結節、皰疹性結膜炎、結核風濕症等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漸,病程經過較長,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數病人病兆輕微,常無明顯症狀,經X線健康檢查始被發現,有些病人認突然咯血表現發現,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輕微的毒性症狀.
一,全身症狀:
全身毒性症狀表現為午後低熱,乏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盜汗等.當肺部病兆急劇進展播散時,可有高熱,婦女可有月經失調或閉經.
二,呼吸系統:
一般有乾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繼發感染時,痰呈粘液性或膿性.約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當炎症波及壁層胸膜時,相應胸壁有刺痛,一般並不劇烈,隨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結核,呼吸功能減慢,出現呼吸困難.
⑷ 肺結核的早期症狀
肺結核的早期症狀包括乾咳、腔晌短暫咳州慧嗽或少量痰。或痰中帶血絲,色澤鮮紅,隱隱胸痛,午後感到手心發熱,少量至韓皮膚乾燥,口乾咽干,精神疲乏,飲食不佳,舌苔白而薄,舌邊紅,脈數 其主要病機為陰虛肺燥、肺絲濕潤、肺絡受損伍跡鋒。
⑸ 肺結核很難纏,患有肺結核身體會出現哪些信號
肺結核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一旦周圍有肺結核患者,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結核病的治療和預防非常重要。肺結核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害。所以要隨時防止自己被疾病感染。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肺結核的症狀時,應該及時治療。

飲食調理原理
1.充足的供熱量
慢性發熱盜汗的患者會增加熱能的消耗。所以他們的供熱需要超過正常人,每天要供熱168-21kjkg。如果患者有嚴重的毒血症,影響消化功能,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逐步為患者提供一些營養和可消化的食物。
2.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因為皮膚病變的修復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所以需要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有利於體內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貧血症狀的糾正。蛋白質的日供給量應為1.5-2.5gkg體重,其中優質蛋白質應占總量的13-23%。比如多吃肉、蛋、奶、禽、豆製品。我們應該選擇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因為酪蛋白會促進結核病的鈣化。此外,牛奶和乳製品也是結核病患者的最佳食物,因為牛奶富含酪蛋白和大量鈣,對結核病病變的鈣化非常有益。
3.補充豐富的食物
肺結核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鈣。因此,肺結核患者應選擇高鈣食物。此外,由於鈣和磷在代謝過程中密切相關,也要注意增加一些富含磷的食物。
4.補充富含鐵的食物
結核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貧血。所以要注意補充富含鐵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蛋黃、肉類、動物肝臟等。此外,長期發熱、盜汗的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鈉、水。
⑹ 得了肺結核 服葯半個月左右,就發現全身皮膚變的很乾,脫皮很嚴重,特別容易癢,長一些小紅點,皮膚也變黃
這種現象和服葯有一定的關系,有些結核葯會導致末梢神經炎、糙皮病、皮疹,例如異煙肼就是這樣。你去咨詢一下你的醫生,看能不能適當調整一下化療方案。
其實你不必驚慌的,這種現象在你停葯後就會慢慢消失
⑺ 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很多人在聽到肺結核之後,就會感到十分的害怕,因為不只是此病本身的危害較大,同時還會有些並發症,所以必須及早的進行治療,那麼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呢,相信這是大家都十分關心和在意的問題吧,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詳細的介尺銷紹一下吧。
1、原發性肺結核:
除上述典型症狀外,初期感染結核菌,有些病人皮膚有結節性紅斑,瘡疹性結膜炎和關節風濕樣疼痛。如果胸腔內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氣管和支氣管,可出現咳嗽,咳嗽聲音類似百日咳或帶金屬聲,呼吸困難等症狀。
2、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由於大陵檔游量結核菌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人體血流,引起全身反應,常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和一些中毒症狀。但也有些病人低熱、肺部體征不多。
3、浸潤型肺結蠢凱核:
在發病初期,結核中毒症狀並不明顯,常常不被發現。隨著病變的進展,逐步出現結核中毒症狀,x線胸片有大小不一,密度不等的片影。病變主要在鎖骨上下,有時可出現空洞、肺門、淋巴結不腫大。
⑻ 請問一下肺結核有那些特別的症狀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為常見。排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易於形成空洞。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五十年代以來,我國結核病總的疫情雖有下降,但由於人口眾多,各地區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為當前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國十大死亡病因之一,應引起我們嚴重關注。
診斷要點
一、乏力、體重減輕、發熱、盜汗。
二、咳痰,X線胸片示肺部浸潤性改變。
三、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四、痰液塗片抗酸染色陽性。
五、痰培養結核桿菌陽性。
診斷標准 (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會議制訂,1978年6月·柳州)
肺結核類型
一、原發型肺結核(Ⅰ型):為原發結核感染引起的臨床病徵。包括原發綜合征及胸內淋巴結結核。並發淋巴結支氣管瘺時,如淋巴結腫大比較顯著,兩肺內只有較少的播散性病變時,仍歸本型。
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急性粟粒型結核)及亞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三、浸潤型肺結核(Ⅲ型):是繼發型肺結核的主要類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或不同程度的乾酪樣病變。可見空洞形成。乾酪性肺炎和結核球也屬於本型。
四、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是繼發型肺結核的慢性類型。常伴有較廣泛的支氣管播散性病變及明顯的胸膜增厚。肺組織破壞常較顯著,伴有纖維組織明顯增生而造成患處肺部組織收縮和縱隔、肺內的牽拉移位,鄰近肺組織常呈昌擾顫代償性肺氣腫。
五、結核性胸膜炎(Ⅴ型):臨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
六:傳播途徑: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子宮,但主要是通過呼吸道。
消化道對結核菌有較大的抵抗力,結核菌一進入胃內,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殺死,除非吃了大量結核菌,否則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則不一樣,只要有1~2個結核菌吸人到肺泡,一旦機體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發病。消化道結核多數由於飲用未經煮沸的牛奶引起。我國內蒙古有項調查,發現農牧民肺結核病人中10.6%為牛型結核,他們有喝生牛奶的習慣。結核病是一個人畜共患的疾病,許多動物如豬、貓、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結核病。人類和這些動物經常接觸,既可被患有結核病的動物所傳染,也可將自身結核病傳給所飼養的動物。北京動物園曾有觀賞的動物犀牛被確診為肺結核,它的痰菌經鑒定為人型結核桿菌,說明是觀眾傳染給它們的。
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與傳染的,傳統的觀點偏重於塵埃帶菌傳染,現稱菌塵氣溶膠傳染,即指因肺結核排菌病人隨地吐痰,乾燥後細菌隨塵土飛揚,被李者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發病。因此過去在結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別強調肺結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張肺結核病人的痰不論在醫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個痰瓶內經煮沸以後再倒掉,在農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眾中廣泛持久地開展宣傳,禁止隨地吐痰。此外耐敗,也強調病人要和健康人隔離,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頭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傳染。
以上的傳染方式固然應該注意,但對排菌病人說話、咳嗽、打噴嚏排至空氣中的微滴核的傳染性也應該引起重視。因為現代研究關於呼吸道傳播的機理認為,排菌病人平時大聲談笑、唱歌、咳嗽、打噴嚏把帶傳染性的唾沫飛沫(微滴核);散播於空氣中,它的顆粒在4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於5~10微米;吸入支氣管後進不了肺泡,最終可經支氣管管壁纖毛運動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體外、不致引起傳染。結核菌的傳播主要在夜間,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個房間內的兒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肺結核病人在呼吸時所散布的具有潛在傳染性的微滴核數量與呼出氣體的速度有關系。正常呼吸時,病人向周圍呼出的微滴核數目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傳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個,這相當於大聲說話5分鍾內撂放出的微滿核顆粒數,而一次噴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數目可高達100萬個。咳嗽次數多少與傳染性大小有密切關系,有人曾觀察過病人夜間咳嗽情況及同屋唾覺小兒結核菌素陽轉率,結果咳嗽次數多者小兒結核菌素的陽轉率就高。除咳嗽次數外,有痰咳嗽和無痰咳嗽的傳染情況也不一樣,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觸的小兒結核菌素陽轉率較之乾咳無痰者密切接觸的小兒明顯增高。當肺結核病人經過化學葯物治療後咳嗽症狀會隨之好轉,有調查發現;治療1個月時半數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狀消失,治療3個月則全部消失,同時化療後痰中結核菌數量也隨之減少,說明合理治療後的病人可減少傳染性,也即減少了傳播機會。
⑼ 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痰結核菌檢查不僅是診斷肺結核的主要依據,亦是考核療效、隨訪病情的重要指標。肺結核病患者痰液臘彎可呈間歇排菌,故應連續多次查痰。X線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必要手段,對早期診斷、確定病變部位、范圍、性質、了解其演變及選擇治療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在臨床診斷中,我國現用的分類法包括四部分,即肺結核類型、病變范圍及空洞部位、痰菌檢查、活動性及轉歸。
一、肺結核分為五型(1998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通過的肺結核臨床新五型)
Ⅰ型:原發性肺結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Ⅲ型:繼發型肺結核(包括浸潤性、纖維空洞及乾酪性肺炎等。);Ⅳ型:結核性胸膜炎(包括結核性乾性胸膜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結核性膿胸。);Ⅴ型:其他肺外結核。
二、病變范圍及空洞部位
按右、左側,分上、中、下肺野記述。右側病變記在橫線以上,左側病變記在橫線以下。有側無病變者,以「(-)」表示。以第2和第4前肋下緣內端將兩肺分為上、中、下肺野。有空洞者,在相應肺野部位加「0」號。
三、痰結核菌檢查
痰菌陽性或陰性,分別以(+)或(-)表示,以「塗」、「集」或「培」分別代表塗片、集菌或培養法。患者無痰或未查痰者,註明「無痰」或未查。
四、活動性及轉歸
在判定肺結核的活動性及轉歸時,應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肺部病變、空洞及痰菌等。按肺結核病變的活動程度可將其分為三期:
(一)進展期
應具備下述一項:新發現的活動性病變;病變較前惡化、增多;新出現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陽性。
(二)好轉期
具有以下一項為好轉:病變較前吸收;空洞閉合或縮小;痰菌轉陰。
(三)穩定期
病變無活動性改變,空洞閉合,痰菌連續陰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達6個月以上。如空洞仍存在,則痰菌素需連續陰性1年以上。
開放性肺結核是指肺結核進展期與部分好轉期患者,其痰中經常有結核菌排出,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故必須隔離治療。
活動性肺結核是指滲出性浸潤病變或變質性病變如乾酪樣壞死、空洞形成、支氣管播散及血行播散粟粒型結核,臨床上症狀比較突出。進展期與好轉期均屬活動性肺結核,其中進展期患者除少數(如急性血行播散粟粒型結核)外,幾乎均有排菌。部分好轉期患者亦仍排菌,均屬開放性肺結核。另一部分好轉期患者痰菌陰性則不屬開放性。活動性肺結核凡痰中排菌者均需隔離治療。
穩定期患者屬非活動性肺結核,列為初步臨床治癒;若經觀察兩年,病變仍穩定與痰菌持續陰性,可視為臨床治癒;如仍有空洞存在,則需觀察3年以上,如無變化,亦可視為臨床治癒。
診斷舉例:浸潤型肺結核=上0中/中塗(+)進展期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低熱、倦怠、食慾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數患者病灶輕微,無顯著症狀,經X線健康檢查時偶被發現。亦有以空然咯血才被確診,追溯其病史可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少數患者因突然起病及突出的毒性症狀與呼吸道症狀,而經X線檢查確認為急性粟粒型肺結核或乾酪樣肺炎。老年肺結核患者,易被長年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所掩蓋。偶見未被發現的重症肺結核,因繼發感染而有高熱,甚至已發展至敗血症或呼吸衰竭才去就醫。鑒於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常呈多樣化,在結核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發病率低的地區,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工作中尤應認識其不典型表現。
症狀
(一)全身症狀
表現為午後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盜汗等。若肺部病灶進展播散,常呈不規則高熱。婦女可有月經租粗失調或閉經。
(二)呼吸系統症狀
通常為乾咳或帶少量粘液痰,繼發感染時,痰呈粘液膿性。約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痰中帶血多因炎性病灶的毛細血管擴張所致;中等量以上咯血,則與小血管損傷或來自空洞的因管瘤破裂有關。咯血後常有低熱,可能因小支氣管內殘留血塊吸收或阻塞支氣管引起的感染;若發熱持續輪型悶不退,則應考慮結核病灶播散。有時硬結鈣化的結核病灶可因機械性損傷血管,或合並支氣管擴張而咯血。大咯血時可發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塊阻塞大氣道引起窒息。此時患者極度煩躁、心情緊張、掙扎坐起、胸悶氣促、發紺,應立即進行搶救。
病灶炎症累及壁層及胸膜時,相應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劇烈,隨呼吸及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結核時,呼吸功能減退,常出現漸進性呼吸困難,甚至缺氧發紺。若並發氣胸或大量胸腔積液,其呼吸困難症狀尤為嚴重。
體征
早期病灶小或位於肺組織深部,多無異常體征。若病變范圍較大,患側肺部呼吸運動減弱,叩診呈濁音,聽診時呼吸音減低,或為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結核好發於肺上葉尖後段及下葉背段,故鎖骨上下、肩胛間區叩診略濁,咳嗽後偶可聞及濕?音,對診斷有參考意義。肺部病變發生廣泛纖維化或胸膜粘連增厚時,患側胸廓常呈下陷、肋間隙變窄、氣管移位與叩濁,對側可有代償性肺氣腫征。
結核菌感染與肺結核的發生、發展
肺結核分原發性與繼續性兩大類。所謂原發性肺結核,是指結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內發生的病變,常見小兒。此時,人體反應性較低,病灶局部反應亦輕微,結核菌常沿淋巴管抵達淋巴結。繼發性肺結核通常發生在曾受過結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時人體對結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與變態反應。潛伏在肺內細菌活躍,病灶部位多在肺尖附近,結核菌一般不播及淋巴結,亦很少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內局部病灶處炎症反應劇烈,容易發生乾酪樣壞死及空洞。顯然與原發性肺結核有所不同,可認為是發生在人體內的Koch現象。
從感染結核菌到形成肺結核的演變過程(圖1),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常見臨床類型敘述如下。必須指出,大多數病變可在病程發展的某個階段吸收消散或硬結鈣化,尤其在合理使用抗結核化療葯物後更容易癒合,臨床痊癒。僅少數患者因抵抗力過低或治療不當,病變進展惡化。
圖1肺結核病自然過程示意圖
一、原發型肺結核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吸入的結核菌在肺部形成滲出性閏灶,部位多在上葉底部、中葉或下葉上部(肺通氣較大部位),引起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原發病灶及淋巴結均可發生乾酪樣壞死。肺部的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結炎,統稱原發綜合征(圖2)。原發型肺結核多發生於兒童,亦可見於邊遠山區、農村初次進入城市的成人。多數患者可以毫無症狀,或僅有輕微類似感冒的症狀,如低熱、輕咳、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歷時數周即好轉。X線可見肺部原發灶、淋巴管及肺部淋巴結腫大。大多數病灶可自行吸收或鈣化。若肺內原發病灶靠近胸膜,當人體處於過敏狀態時可引起胸膜炎。肺部原發病灶通常吸收較快,一般不留痕跡或僅成為細小鈣化灶,肺門淋巴結炎偶可經久不愈,且蔓延至鄰近的縱隔淋巴結。腫大的肺門淋巴結若壓迫支氣管,可導致肺不張、遠端肺部炎症或繼發性支氣管擴張。肺門或縱隔淋巴結結核較原發綜合征更為常見。
圖2原發型肺結核――原發綜合征
肺部的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結炎,統稱原發綜合征。
原發型結核的肺部原發灶,尤其是肺門淋巴結內的結核菌,常有少量進入血循環,進而播散至身體各臟器,但常因人體抵抗力強,而使病灶局限於肺尖(或肺上部)、骨、腦、肝、泌尿生殖器官等處,逐漸癒合,但其內的結核菌可長期存活,成為復發的可能(形成繼發結核灶)。
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本型是各型肺結核中較嚴重者。多由原發型肺結核發展而來,但在成人大多由肺外結核病灶(如泌尿生殖器官的乾酪樣病灶)破潰至血管所引起。
急性粟粒型肺結核是急性全身血行播散型結核病的一部分,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狀,常伴有結核性腦膜炎,X線顯示雙肺在濃密的網狀陰影上,滿布境界清晰的粟粒狀陰影,直徑約2mm,大小及密度均大體相等(圖3)。病初胸片可能無明顯粟粒狀影,或僅有彌漫性網狀改變易誤診為傷寒、敗血症等其他發熱性疾病。
圖3急性粟粒型肺結核
雙肺在濃密的網狀陰影上,滿布境界清晰的粟粒狀陰影,直徑約2mm,大小及密度均大體相等。
若人體抵抗力較強,少量結核菌分批經血循環進入肺部,其血行播散灶常大小不均勻、新舊不等,在雙肺上中部呈對稱性分布,稱為亞急性或慢性血播散型肺結核。其病情發展緩慢,通常無顯著中毒症狀,患者可無自覺症狀,偶於X線檢查時才被發現。此時病灶多較穩定或已硬結癒合。
三、浸潤型肺結核
是肺結核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症狀、體征及X線表現可因病變的性質、范圍、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原發感染經血行播散(隱性菌血症)而潛伏在肺內的結核菌多數逐漸死亡,僅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潛伏在病灶內的結核菌始有機會繁殖,形成以滲出與細胞浸潤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乾酪樣病灶,稱為浸潤型肺結核(內原性感染)(圖4)。原發病灶亦可能直接進展成浸潤型肺結核。
圖4浸潤型肺結核
原發感染經血行播散(隱性菌血症)而潛伏在肺內的結核菌多數逐漸死亡,僅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潛伏在病灶內的結核菌始有機會繁殖,形成以滲出與細胞浸潤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乾酪樣病灶。
此外,與排菌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反復經呼吸道感染,亦可因再感染而發生浸潤型肺結核(外源性感染),但較少見,亦不致發生菌血症。浸潤型肺結核多為成年患者,起病緩慢,早期及病灶較小者,往往無明顯症狀及體征。常由健康檢查或因其他原因作胸部X線檢查而發現。臨床症狀視其病灶范圍及人體反應性而定。病灶部位我在鎖骨上下,X線顯示為片狀、絮狀陰影,邊緣模糊。當人體處於過敏狀態,且有大量結核菌進入肺部時,病灶乾酪樣壞死、液化,進而形成空洞及病灶的支氣管播散。浸潤型肺結核伴大片乾酪樣壞死灶時,常呈急性進展,出現嚴重毒性症狀,臨床上稱為乾酪樣(或結核性)肺炎。乾酪樣壞死灶部分消散後,周圍形成纖維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氣管阻塞,空洞內乾酪物難以排出,凝成球形病灶,稱「結核球」。
當病變處於炎症滲出、細胞浸潤,甚至乾酪樣壞死階段,經恰當的抗結核化學治療,炎症吸收消散,遺留細小的乾酪樣病灶經纖維包圍,逐漸失水乾燥,甚至鈣化,成為殘留的結節狀病灶,稱纖維硬結病灶或臨床痊癒。有效的化學治療能使空洞逐漸縮小、閉合,或空洞的組織缺損雖仍存在,而其中的結核菌已接受全部消滅,稱「空洞開放癒合」。
四、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肺結核未及時發現或治療不當,空洞長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現廣泛纖維化;隨機體免疫力的高低波動,病灶吸收、修復與惡化、進展交替發生,成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灶常有反復支氣管播散,病灶吸收、修復與惡化、進展交替發生,成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灶常有反復支氣管播散,病程遷延,症狀時有起伏,痰中帶有結核菌,為結核病的重要傳染源。X線顯示一側或兩側單個或多個厚壁空洞(圖5),多伴有支氣管播散病灶及明顯的胸膜增厚。因肺組織纖維收縮,肺門被牽拉向上,肺紋呈垂柳狀陰影,縱隔牽向病側。鄰近或對側肺組織常有代償性肺氣腫,常並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或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組織廣泛破壞,纖維組織增生,進一步導致肺葉或全肺收縮(「毀損肺」)。此類改變均可視為繼發性肺結核的後遺表現。
圖5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示一側或兩側單個或多個厚壁空洞(圖5),多伴有支氣管播散病灶及明顯的胸膜增厚。因肺組織纖維收縮,肺門被牽拉向上,肺紋呈垂柳狀陰影,縱隔牽向病側。
五、乾酪性肺炎(結核性大葉性肺炎)
多見於身體虛弱感染結核菌量大者,多由支氣管淋巴結乾酪壞死穿破支氣管向肺葉播散所致,或由浸潤性肺結核迅速惡化而來。右上葉較多,初為大片滲出性病變、迅速乾酪壞死、溶解形成無壁空洞,病人中毒症狀大都嚴重,迅速衰竭,右上葉可有實變體征。血象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常增多,血沉增快。起病2~3周後痰結核菌可陽性。X線胸片:可見右上葉濃厚密度不均勻的陰影,在十數日或數周內迅速溶解,形成蠶蝕空洞,可有支氣管播散影。
六、結核性胸膜炎
是由結核桿菌感染而引起的胸膜炎症。臨床上常分為乾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結核性膿胸(少見)三種類型。
起病可急可緩,多較急驟。全身中毒症狀有:中、高度發熱、盜汗、乏力、全身不適等。局部症狀可有胸痛、乾咳,大量胸腔積液時可有氣急、胸悶、端坐呼吸及紫紺。
乾性胸膜炎患側呼吸運動受限,局部有壓痛,可觸及胸膜摩擦感,聽診有胸膜摩擦音。滲出性胸膜炎胸腔積液較多時,患側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呼吸動度、語顫減弱,氣管和心臟向健側移位,液平面以下扣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液平面上方可有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偶有小水泡音。右側胸腔積液時肝濁音界消失。如有胸膜粘連肥厚局部胸廓下陷,呼吸運動受限扣診濁音,呼吸音減弱。
七、其他肺外結核
其他肺外結核按部位及臟器命名,如:骨關節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腎結核、腸結核等。
綜上所述,肺結核的臨床演變是人體與結核菌互相較量結局的反映。當人體抵抗力較強並進行正規治療,病變可消散吸收,或硬結鈣化而趨向病倒;反之,若人體抵抗力低而又未能得到合理治療,病變可乾酪樣壞死、液化、形成空洞而惡化發展。如病情反復,惡化及修復交替發生,新舊病灶可同時存在,並進一步合並肺氣腫及肺源性心臟病。
1.有肺結核密切接觸史,或容易誘發或並發肺結核的病史,過去曾患過結核性胸膜炎、頸淋巴結核或肛瘺者。
2.具有肺結核的早期症狀、如咳嗽、痰內帶血、長期低熱、消瘦、食慾缺乏、乏力、盜汗等。
3.在鎖骨上、下或肩胛區的固定部位聽到濕性?音,尤其在咳嗽末緊接著吸氣聽到者,對肺結核的早期診斷有意義。
4.痰中發現結核桿菌,血沉加快,PCR法查分枝桿菌陽性等。
5.影像學檢查病灶呈邊緣模糊不規則雲霧狀陰影或有空洞、新的擴散病灶,對活動進展期的肺結核診斷有幫助。
⑽ 吃了結核葯結核葯皮膚乾燥起皮頭皮屑特別多
問題分析:
你好,在有頭部的皮屑多時候。考慮是因為真菌感染引起的,需要對症的使用鹽酸二硫化硒溶液塗抹治療為宜。配合服用維生素B6治療為宜
意見建議:
建議注意衛生,多吃新鮮蔬菜物質為宜。皮膚科就診·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