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再植手指後皮膚由黑變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再植手指後皮膚由黑變紅

發布時間: 2023-05-15 21:58:05

⑴ 斷指再植兩個多月了手指顏色為暗紅也沒溫度是怎麼回事

你只你那個斷指再植兩個多月之後,手機顏色為暗紅,也沒溫度,你還有心情在這里呀,網路就是知道上發問題問嗎?你我的建議是你現在抓緊時間去給你做手術的醫院。去進行咨詢一下這是什麼原因,然後及時的做好相關的錄音野明或者錄像,保留好證據,很有可能這是一個手術失誤了。抓緊時間入贅,爭取你真有這權益,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你的桌子周圍暗紅,只是我感覺應該是模襲幾十血液循環不是很好,沒有接好,就說這個應該是看醫院應該是可以有繼續為頌碼告你就行了,後續處理的。就是這一塊,還需不需要再花錢。就看你怎麼跟他們操作了,如果說咱們定性為就成了前面手術沒有給做好這後邊兒,這會兒你不用拿錢的了,如果只是因為你要後續他們認為是你後續的護理不當,這會兒很需要你額外支付一部分費用。

⑵ 手指掉了接上了,都快一個禮拜了。現在部分出現發黑,是不是壞死了

你好,斷爛戚指再植手術後一周,如果單純局皮膚變睜察黑,但手指飢早陵遠端色澤正常,沒有干癟等情況,可能單純為皮膚壞死,不一定是手指完全壞死,如果手指遠端都變黑,彈性消失,則不排除手指壞死、手術失敗的可能。

⑶ 斷指再植手術的恢復

斷指再植後,如果手指纏斷成活,剛開始時,手指會有明顯的紅腫,皮膚反復退皮脫屑,主要是由於手指血液循環不好,皮膚是營養引起的,當然還會出現麻木感覺減退的情況,所以說一定要局部熱敷,理療烤電,口服一些改善循環的陸指葯物,半年左右逐步恢復。
功能的話 差距不大 主要是剛做完那一兩年 可能感覺有消悉者些生澀 多功拿薯能鍛煉就好 外觀的話 一般沒什麼大問題。

⑷ 手指再植後局部發黑是不是成活了我的手指手術已經有二十多天了,已經抽線

這要看你再植術後多久,一般術後11天需要絕對卧床休息,避免情緒緊張,避免辛辣食物,忌煙酒。防止血管痙攣引起再植手指的壞死。如果再植手指攔汪源是用內固定,術陵禪後3周可以適當被動活動。如果是外固定,待鋼針拔除以後行功能鍛煉。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鍾。並逐漸加大活動量,可以捏皮球簡態、撿核桃、 黃豆 。術後一般3個月要求恢復正常生活。

⑸ 斷指再植手術後手指發黑了,現在怎麼辦

指導意見:
朋友你好鋒閉:液基培可口服活血化 瘀葯物如血 府逐淤膠囊或三七片,受傷48小鬧唯時後可熱敷促進淤血吸收,

⑹ 斷指再接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朋友,給你看一篇文章,對你很有幫助呦! 斷指再接手術後功能康復指導 再植指一般在2周左右拆線,自傷性斷指患者有的對再植指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不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有的因沖動過後而後悔,急於求成,過早過度活動。因此,應反復講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制定周密的鍛煉方案。早期針對性、系統性康差粗備復鍛煉是手功能恢復的保證 [2] 。我們要積極鼓勵患者進行鍛煉,並耐心示範指導。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親人們的關心、幫助、監督是功能康復的輔助手段。虛毀功能康復宜循序漸進地進行,首先是被動活動,1周後先從腕部開始,進行輕柔的保護性的腕部屈伸活動,然後是再植手各關節由近及遠的輕柔的、保護性的屈/伸活動。每次從5min開始逐漸增加到10~15min,每天2次;2周後繼續被動活動的同時,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活動,時間延長至每次15~30min,每天5~6次;1個月後鼓勵他們進行輕微性的實用功凳辯能的鍛煉,如訓練取放略大的物品。以後鼓勵多用患手,可訓練撿小物件,協助穿脫鞋襪、進餐等。力爭使患者做到定期門診隨訪,隨訪得知本文中1/4患者未能進行全程系統化訓練,從而影響了功能的恢復,這給社區護理工作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該類患者術後末梢血運的觀察及感染的預防等同一般斷指再植手術。朋友,祝你早日康復!

⑺ 手指再植術後21天注意什麼

你好:建議;抬高肢體抬高至心臟平面,保證靜脈迴流。消除血管痙攣因素用照明燈照射,使肢體血管擴張,嚴禁吸煙,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觀察局部循環包括皮膚的顏色、皮溫,肢體的感覺和運動等方面。當肢體皮膚顏色由紅潤變蒼白,提示動脈供血障礙,可能是動脈痙攣或栓塞。肢體皮膚大片或全部暗紫色,提示靜脈此晌高完全栓塞,如出現散在瘀斑,表示靜脈部分栓塞。術後應隨時觀察再植肢體皮膚色澤森尺。再植肢體皮溫應高於正常1~2℃,如皮溫突然下降,且低於健側3℃以上,提示動脈栓塞,如皮溫緩慢下降,並在1~2天內溫度較健側低3℃以上,提示靜脈栓塞。在術後10天內,每1~4小時測皮溫1次。毛細血管充盈時謹模間短於1秒。
祝你健康

⑻ 斷肢(指)再植的生活護理

一、環境:病房整潔,保持空氣流通、控制探訪人員,防止交叉感染。紫外線消毒房間每日1-2次,室溫控制在24-26度之間,為了保持局部溫度可用60-100W烤燈照射,燈距為30-50CM,告知病人及家屬不可自行調整距離以免引起灼傷,濕度60%-70%,如溫度過低使血管痙攣阻礙血液循環,過高則加速組織耗氧代謝。

二、體位:術後需絕對卧床7-10天,因體位改變可導致體內血壓的改變,而吻合的血管對血壓瞬間變化極為敏感,極易發生痙攣,患肢應墊軟枕略高於心臟水平,以促進靜脈迴流,減輕肢體腫脹局部應制動,保持功能位。

三、再植指血運觀察:術後應嚴密觀察局部血液循環情況,發現血液循環障礙,要及時解決。

術後24-72小時內,是吻合血管出現循環危象的高發期,因此應每1-2小時觀察一次,其中需要嚴密觀察再植肢體血液循環的指標有:皮膚的顏色、皮溫、指腹張力、毛細血管返流、指端側方切開出血等情況,以上指標應綜合分析並進行正確的判斷。其中顏色和溫度是反映皮下血運的可靠指針。

(一)指體色澤

斷指再植術後指體色宏姿澤的變化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客觀指標。完全性離斷的指體再植術後,由於遠端指體血管已失神經支配,故全部處於擴張狀態,清絕者所以再植斷指的色澤比正常指紅潤。

指體由紅潤變成蒼白,說明斷指處於缺血狀態,可由動脈痙攣或栓塞引起。寒冷與疼痛常可引起血管痙攣。為此,凡冬季或寒冷地區再植術後的手指及前臂最好用棉絮包紮以保溫,病房保持24~26℃之室溫,局部以側照烤燈溫熱來保證。凡上述條件皆具備的情況下再植指體由紅潤變成蒼白時,首先應懷疑動脈痙攣,應立即肌肉注射罌粟鹼30~60mg,並予鎮痛治療,嚴密觀察,一般經10~30分鍾後動脈痙攣解除,指體由蒼白變為紅潤;如果經採取上述措施,並延長觀察時間,仍未改善,懷疑有動脈栓塞之可能,應採取手術探查;如果指體由紅潤變為灰色,指腹張力低,指端側方切開有少量暗色血緩慢外溢,這說明斷指無動脈供血,靜脈仍通暢,溢血是靜脈反流所致,仍是動脈危象,應採取手術探查;如果指體由紅潤變成暗紫色,且指腹張力高,則說明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此時可用手術刀在指端側方作一小切口,立即可見流出暗紫色血液,不久又流出鮮紅色血液,指體由紫變紅。若出血一旦停止,指體又呈暗紫色,說明靜脈危象未解除,應及時手術探查,重建靜脈迴流。再植術後如果指體呈蠟白色,指腹張力高,指端側方切開流出鮮紅色血液,這說明指體供血良好,而呈現這一現象主要是指體缺血時間過長,部分細胞已開始變性,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一旦斷指通血後,造成細胞(組織)水腫,使組織間張力增高,使末梢循環受阻,而呈現出蠟白色。一般經保溫、防凝治療1~2天後,指體由蠟白色可轉為櫻桃紅色,部分病例恢復粉紅色,而出現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

(二)指體溫度

指體溫度的變化是直接反映斷指再植術後血液循環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術後常規應用皮膚測溫儀進行接觸檢測,並及時記錄。為了獲得正確指溫數據,每次對斷指進行檢測前,應及時記錄室溫,先檢測健指指答薯溫,然後再檢測再植指指溫。每一斷指若兩側指動脈均作了吻合,並修復了較多的靜脈,這一斷指的溫度大致與健指相同,有時甚至略高出於健指;如果僅修復一側指動脈,則指溫要比健側略低1~2℃;如果斷指指溫比健指低4~5℃,說明斷指血液循環已發生障礙,此時應根據其他觀察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如果指溫漸漸下降,指體由紅潤變為蒼白,說明指標發生動脈供血障礙。在檢測指溫過程中,如果發現當時指溫略升高,而指體由紅潤漸漸變成暗紫色,爾後指溫又逐漸下降,且低於健指3~4℃時,指體由紅變為紫紅,指溫下降,但仍有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且反應迅速,說明指體靜脈迴流大部分障礙,但仍有少量迴流,若指溫保持不變,指體有成活之可能,如果指溫繼續下降,指體呈暗紫色,指端側方切開放血,指體由紫變紅,說明靜脈迴流完全障礙而發生栓塞,應及時手術探查,切除栓塞段靜脈,作重新縫合或血管移植修復,否則指體難以成活。

(三)毛細血管回充盈觀察

手指完全性離斷再植術後,遠端指體因失神經支配,血管呈擴張狀態,周圍毛細血管充盈。因此,再植術後數天內指體比正常指體紅潤,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比正常指明顯。測試時可用根火柴梗頭或測試者有手指輕輕壓一下指腹或指甲,此時被壓的皮膚或指甲呈蒼白色,一旦移開壓迫後,受壓區在1~2秒鍾內,由蒼白轉為紅潤,此稱毛細血管回充盈試驗正常。如果指體供血障礙,不僅指體呈蒼白,而且也測不出這一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這說明發生動脈危象;如果指體呈灰紫色,指溫低,測試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時尚有一些反應,但充盈時間極為緩慢,指端側方切開處溢出紫色靜脈血,此仍屬於動脈供血障礙,以上現象屬靜脈血反流所致。如果指體由紅潤轉變為紫紅色,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迅速,說明斷指靜脈迴流大部受阻。若指體變為暗紫色,指腹張力明顯增高,無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側方一經切開放血,先流出暗紫色血液,後流出鮮紅色血液,指體又可恢復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說明靜脈迴流障礙而發生栓塞。

(四)指腹張力

再植術後指體血液循環正常,以上三項檢測指標也顯示正常,則再植指的指腹張力也屬於正常,大致同健指或略高於健指,稱指腹飽滿。如果再植指動脈供血障礙,不僅指體呈蒼白色,而且指體癟塌,發涼,則指腹張力明顯降低;如果指體呈暗紫色,無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證明指體靜脈迴流已障礙(靜脈危象),則指腹張力明顯增高。指腹張力全憑檢測者的主觀感覺,但這一主觀感覺卻反映著指體循環的變化,是一種直接又簡單的檢測指標。

(五)指端側方切開放血

指端側方切開放血觀察出血情況,是一種既簡單又明確的觀察指標,也是鑒別動、靜脈循環障礙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方法:在指端經酒精消毒後,用11號手術刀片於指端的任何一側作深約3mm,長為5mm的切口,根據出血速度、顏色來判斷。切開1~2秒內即流出鮮紅色血,用生理鹽水棉球邊擦邊流,則說明指體循環正常;如果切開後不出血,用力擠壓於切口處擠出少許血液,說明動脈供血障礙;若切開後待3~5秒在切口處緩慢地溢出暗紫色少量血液,並繼續緩慢向外溢血,系指體組織內的靜脈血迴流,指體無動脈供血;如果切開後立即流出暗紫色血液,不久又流出鮮紅色血液,且流帶較快,指體由紫變紅,說明指體靜脈迴流障礙;如果切開後流出一些暗紫色血液,量較少,以後不再流出,但從切口處滲出一些血漿液,這說明斷指先發生了靜脈危象,繼則又發生了動脈危象,已喪失探查條件。

以上五項觀察指標中都各有它的意義。最可靠、最直接的觀察指標是指端側方切開放血,它可以幫助醫生做出較准確的判斷,從而採取有效措施來挽救斷指。

以上五項觀察指標綜合起來在血管危象中的表現是:

動脈危象的表現:從顏色觀指體蒼白,無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指腹張力低,手指萎癟,指溫下降,常比健指低4~5℃,指端側方切開無鮮紅色血液流出。術後1~3天出現上述現象時首先應懷疑動脈痙攣,並立即肌注罌粟鹼30~60mg,注意保溫及鎮痛對症處理,經觀察10~30分鍾,若系動脈痙攣所致,以上症狀漸漸消失,直至完全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如果經上述處理,又經延長觀察時間,症狀仍無改變,應懷疑動脈栓塞,需行手術探查;當指體由紅潤變為灰色,但尚有一些緩慢的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指端側方切開處溢出少量暗紫色血液,速度緩慢,而指溫低,指腹癟,以上現象仍是動脈危象,這一現象說明再植指靜脈通暢,顏色及出血靜脈反流所致。

靜脈危象的表現:從顏色觀指體發紫,毛細血管回充盈反應由迅速變為消失,指腹張力明顯增高,指溫下降,指端側方切開後立即流出暗紫色血液,繼之又流出鮮紅色血液,此時手指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重新出現,指溫逐漸回升,然而指腹張力仍無改善。以上系動脈仍保持供血而靜脈迴流障礙。如果經指端切開後,溢出少量暗紅色血液,繼之於切開處滲出血漿樣物,仍無毛細血管反應,指溫不升,指體仍顯暗紫色,張力稍高,這一現象說明靜脈危象後又繼發發生動脈危象,此時已喪失了手術探查的時機。

斷指缺血時間過長再植後的臨床表現:指體呈蠟白色,指溫偏低,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消失,指腹張力增高,指端側方切開處能迅速流出鮮血,經治療1~2天後,指體由蠟白色漸漸變為櫻桃紅或淡紅色,指溫略有回升,毛細血管回充盈漸漸開始出現,指腹張力偏高,指端側方切開處仍流出鮮血。

四、止痛與禁煙指導 疼痛與躁動是誘發血管痙攣因素之一,術後3-4天給予有效鎮痛,但應合理使用鎮痛葯,過量用葯可抑制呼吸和引起便秘,斷指再植術後絕對禁止吸煙。因為吸煙及被動吸煙,手部血液循環發生持續痙攣,血流量大小均為手指成活與否的關鍵。吸煙極易導致再植失敗率30%以上,因此,為了你自己和他人的手指存活,必須絕對禁止在手外科病區吸煙。

五、飲食指導 說明創傷及手術後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促進傷口的癒合,鼓勵多吃雞、魚、肉、蛋及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鐵、鈣、糾正貧血,增強抵抗力,促進骨折癒合、另外還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禁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

六、抗凝葯物的應用 一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紅細胞之間的凝集作用和對血管壁的附著作用,並可增強血容量,減低血液的粘稠度,以利血液流通。一般每日靜脈輸入500-1000ML,持續4-6天。使用肝素時,一般均用靜脈點滴法,以每分鍾8~12滴的速度將凝血時間延長到正常人的2倍左右。然後維持在此標准,持續給葯3~5天後停葯。使用肝素10min後即可起抗凝作用。在頭一二天內不出現出血傾向,持續使用3天後,可發生出血現象。如使用過量,可給等量魚精蛋白以中和肝素,使體內肝素迅速失效。使用肝素要注意點滴的滴數,一般每分鍾不可超過8~15滴,或遵醫囑。還要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

七、功能鍛煉 再植的手術,可使多數再植肢體恢復一定或相當理想的功能。也有個別病例,雖然離斷的肢體再植成活,但致使再植的肢體留著無用,去之又覺得可惜,形成一個贅生物。斷肢再植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傷肢的功能,使患者盡快走上工作崗位。所以在接活斷肢的基礎上,一定要使傷肢恢復最大的功能。

1、術後第5天起,指導患者主動運動患手腕關節、健指的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每日3h。

2、術後第14天,患指在健指的配合下做提拿或挾持沙袋的練習,沙袋重量為50~100g,繼續主動運動患手各個正常關節,每日3h。

3、術後第45天,拔除克氏針,48h後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患指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主、被動運動,被動運動速度以慢為宜,逐漸加大力量,當達到極限角度時,保持10~20min,然後緩慢減少外力,如此反復伸屈。被動運動幅度由小到大,每日或每周遞增。患指主動運動內容為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的活動以及以掌、對指、抓拳、釋拳等。輔助使用皮筋網板、螺絲與螺帽等工具訓練指力,每日6h。

4、術後第90天,著重訓練患指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精確性,如拍球、投球、接球、投環、用匙、用筷、寫字及梳頭等,並且訓練兩手協同操作的能力,如打結、解結、打字和彈琴等,每日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