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究竟什麼是甲減
甲減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簡稱,是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低於正常或甲狀腺激素作用缺陷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綜合症。常見的原因有原發性甲減,繼發性甲減,三發性甲減,先天性甲減,甲狀腺抵抗綜合征。臨床表現有怕冷,汗少,皮膚乾燥,嗜睡,便秘,水腫,體重增加。嚴重者可出現甲減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最嚴重的臨床表現是粘液性水腫昏迷,需要搶救治療。

甲減是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不能貿然停葯。
『貳』 下丘腦性閉經有哪些症狀
下丘腦性閉經是最常見的一類閉經
。由於丘腦下功能失調而影響垂體,進而影響卵巢而引起閉經。其病因復雜,可分尺灶如為以下幾種:
(1)精神應激:臨床多見於既往月經規律,在突然或長期精神壓抑、緊張、憂慮、環境改變後出現閉經。
(2)體重下降和神經性厭食:臨床表現為極度厭食,嚴重消瘦和閉經,皮膚乾燥。個性孤僻、少言寡語、極不易合作。多見於內在辯者情感劇烈矛盾或為保持體型強迫節食的女性。多數輕型患者處陵啟理得當均能恢復月經。如嚴重缺乏營養,需腸外補充營養,預防死亡。
(3)運動性閉經:多見於長期劇烈運動者或芭蕾舞、現代舞訓練者,表現為月經稀發及繼發性閉經。運動性閉經不一定發生體重減輕,當運動量減少,月經可恢復。
(4)葯物性閉經:在長期服用某些葯物後,引起繼發性閉經。常見的葯物有奮乃靜、氯內嗪、利血平、棉酚片、雷公藤等。年輕患者生殖功能旺盛,停葯後3-5個月可恢復月經,年齡40歲以上,接近絕經過渡期時,停葯後不易恢復月經。
(5)顱咽管瘤:瘤體增大壓迫下丘腦和垂體柄引起閉經,臨床表現為繼發性閉經、生殖器萎縮、肥胖、顱內壓增高、視力障礙等症狀。
『叄』 顱咽管瘤的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大部分病例發生在15歲以下。大多數顱咽管瘤呈間歇性生長,故總體上看腫瘤生長較慢,其症狀發展也慢;少數顱咽管瘤生長快速,其病情進展亦較快。其臨床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腫瘤佔位效應及阻塞室間孔引起的高顱壓表現;腫瘤壓迫視交叉、視神經引起的視力障礙;腫瘤壓迫下丘腦、垂體引起的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腫瘤侵及其他腦組織引起的神經、精神症狀。各種症狀在兒童及青年患者與成人患者的發生頻率略有不同,前者首發症狀以顱內高壓多見,後者以視神經壓迫症狀多見,所有患者均有可能產生內分泌改變,但成人發現較早。
1.顱內壓增高
多因腫瘤阻塞室間孔引起梗阻性腦積水所致,巨大腫瘤本身的佔位效應也是顱內壓增高的原因之一。表現為頭痛、嘔吐、視盤水腫或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2.視力視野障礙
腫瘤壓迫視交叉可有視神經原發性萎縮及雙顳側偏盲;顱內壓增高時可引起視盤水腫,晚期可見視神經繼發性萎縮、視野向心性縮小。少數腫瘤向前顱窩發展而出現Foster-Kennedy綜合征。
3.內分泌功能紊亂
因壓迫腺垂體使其分泌的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明顯減少,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皮膚乾燥及第二性徵不發育等。因壓迫下視丘可有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謝障礙(多為向心性肥胖,少數可高度營養不良而呈惡病質)、體溫調節障礙(體溫低於正常者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