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黃丹對皮膚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黃丹對皮膚

發布時間: 2023-05-11 06:27:04

A. 怎樣有效治療濕疹

呵呵,我來答
陰囊濕疹,大腿內側也有,有時有疙瘩和我一樣,不是什麼大病,但卻讓人頭疼,有時瘙癢,大多男人都會有的,我發現一個最好的辦法,特效,不防試下,洗澡後,電吹風吹乾,撒上爽身粉,最好是菊花清涼的,我用的六神,頭天用,第二天就幹了,奇效

B. 氧化鉛的危害

一氧化鉛(別穗哪名 黃丹)中文名稱 一氧化鉛 別 名 黃丹 鉛黃
化學式PbO。
危險標記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顏料、冶金助溶劑、油漆催干劑、橡膠硫化促進劑、殺蟲劑等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損害造血、神經、消化系統及腎臟。職業中毒主要為慢性。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周圍神經病 (以運動功能受累較明顯),重者出現鉛中毒性腦病。消化系統表現有齒齦鉛線、食慾不振、惡心、腹脹、腹瀉或便秘,腹膠痛見於中等及較重病例。造血系統損害出現卟啉代謝障礙貧血等。短時接猜鋒碼觸大劑量,可發生急性或亞急性鉛中毒,表現類似重症慢性鉛中毒。 接觸限值:中國MAC:0.05mg/m3
5.環境標准:
中國(TJ36-79)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5mg/m3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1mg/m3(一次值);0.07mg/m3(班平均)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避免揚塵,用清潔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用水泥、瀝青或適當的熱塑性材料固化處理再廢棄。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基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作業工人應該佩戴防塵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給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不燃。火場周圍可用的滅火介質。
7.包裝儲運及工程式控制制事項 危險貨物包裝標志:14 包裝類別:II
儲運注意事項:儲存於高燥清潔的倉間內。保持容器密封。避光保存。應與鹼類、食用化工原料等分開存放。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

C. 黃丹簡介及詳細資料

來源產地

採收炮製

將純鉛放在鐵鍋中加熱,炒動,利用空氣使之氧化,待冷後放入石臼中研成粉末。用水漂洗,將粗細粉末分開,漂出之細粉,再經氧化24小時,研成細粉過篩即得。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葯材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粉末,光澤黯淡,不透明。以色橙紅,細膩光滑,無粗粒,見水不成疙瘩者為佳。

辛,微寒,有毒。歸心、入脾、肝經。

功效

外用:拔毒生肌,殺蟲止癢;內服:墜痰鎮驚,攻毒截瘧。

消渴煩亂

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服葯後,宜吃蕎麥粥。

吐逆不止

用鉛丹四兩,加米醋半斤,煎乾,在炭火中煅紅,冷定後,研為末,和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小兒吐逆水上

用鉛丹研末,加棗肉搗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針挑一丸,在燈上燒過,研為細團悶末,乳汁調服。此方名"燒針丸"。另一配方:在燒針丸的葯方中加硃砂、枯礬各少許。

反胃氣逆

用鉛丹、白礬各二兩,生石亭脂半兩。先把丹、礬兩葯放在坩鍋里,燒炭煅紅,放冷兩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為末,和米飯少許,捏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赤白泄痢

把棗肉搗爛,加入鉛丹、白礬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飯少許,和成團丸,如彈子大。以鐵絲穿團丸,在燈上燒透,冷後研為細末,米湯沖服。又方:鉛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黃連,各等分。研細,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甘草湯送下。

妊婦腹痛下痢

用烏骨雞蛋一個,殼上開小孔,讓蛋白流出,單留蛋黃。從孔口裝進鉛丹五錢,攪勻,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乾,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吐血、咳血

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

寒熱 瘧疾

用鉛丹、百草霜等分,研細。發病之日,空腹服三錢,米湯送下。兩服可愈。加飯或蒜做成丸葯吃,也有效。又方:鉛丹一兩、恆山末三兩,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濕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將發未發時吃一次,有效。又方:鉛丹(炒過)二兩、獨蒜一百個,共搗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長流水送下。瘧發過兩、三次後才服葯,最見效。此方亦可治痢疾。又方:鉛丹(炒過)半兩、童便浸過的青蒿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寒多酒送下,熱多用茶送下。

小兒瘧,壯熱不寒

用鉛丹二錢,蜜水送下。如兼惡寒,則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分別研細。取兩塊磚鋪地上,磚上墊紙七層,紙上鋪丹,丹上輔礬。周圍架柳木柴焚燒,約燒完柴十斤,即停燒待冷,取葯合研。每服二錢,溫酒送下。此方名"驅風散"。

客忤中惡

(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絞痛,脹滿氣沖;或突然倒地,四肢闕冷,甚至不救)。用鉛丹一小茶匙,調蜜三合灌下。

一切目疾

(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現象者可治,可障而無錯花感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鉛鍋中熬成紫色塊,放入鉛丹二兩,水一兩,再煉至胡或帆水氣全盡,倒在一塊絹布上過濾。取濾下的細粉,裝在瓶子里,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點眼。每日點七次。如葯粘眼不開,則洗了重褲雹點。又方:鉛丹、蜂蜜調勻,攤布片上,貼太陽穴。治赤眼痛有效。又方:鉛丹、白礬,等分研末,點眼。又方:鉛丹、烏賊骨,等分為末,加蜂蜜蒸後點眼。治眼睛紅久生翳。又方:鉛丹半兩,調鯉魚膽汁成膏,點眼。治眼生珠管。又方:鉛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眼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

小兒重舌(舌腫厚)

用鉛丹一粒,如黃豆大,放在舌下。

小兒口瘡糜爛

用鉛丹一錢、生蜜一兩,調勻,蒸到黑色,用雞毛蘸取搽瘡上。

腋下狐臭

用鉛丹加在輕粉中,以口水調和,經常搽腋下。

蠍子螫傷

用醋調鉛丹塗搽。

刀傷

用鉛丹、滑石等分,敷傷處。

外痔腫痛

用鉛丹、滑石等分,研細,新汲水調塗。一天塗五次。

臁瘡

用鉛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成膏子。先以蔥椒湯洗患處,然後貼敷葯膏。又方:鉛丹,水飛過,再炒過,取一兩;黃 ,酒浸七日,焙乾,也取一兩;另取輕粉半兩。分別研為細末。先以苦茶洗瘡,隨用輕粉把瘡填滿,再敷上鉛丹,外層則用黃 細末攤成膏貼上,不要揭動,幾天即見效。

附方

鉛丹作葯,用途很廣。李時珍對這種葯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鉛丹體重性沉,能墜痰去怯,故治驚 癲狂、吐逆反胃有奇故;能消積殺蟲,故漢疳疾、下痢、瘧疾有實績;能解熱、拔毒、長肉、去瘀,故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葯,是外科必用的葯物。

臨床套用

用於瘡瘍多膿。

本品主要外用於散劑及膏葯中,能與植物油化合,為制膏葯的基礎劑,有較好的解毒收斂作用。如經驗方紅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錢、升丹一錢),調入油膏內,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潰瘍不斂。

此外,內服小量可墜痰截瘧,又可用於蟲積腹痛,因本品有毒,故臨床上極少套用。

用量用法

用法一:內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不可過量,以防中毒。外用適量。

用法二:研末撒,或熬膏葯用。入丸散服,每次0.3~0.6g。

文獻 摘錄

《本經》:「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

《葯性本草》:「煎膏用止痛生肌。」

《本草衍義》:「治瘧及久積。」

《本草綱目》:「墜痰殺蟲。」

現代研究

一、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四氧化三鉛。

二、葯理作用

能直接殺滅細菌寄生蟲,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

三、臨床報導

1、治皮膚皸裂:用黃丹不拘多少,加人醋中磨成糊狀,塗擦患處,日3次,連用1周,療效滿意。

2、治小兒鵝口瘡:先用於凈紗布蘸二道淘米水洗口,再用紗布蘸黃丹少許,輕擦患處,日2~3次,共治28例,療效顯著,一般2~4即愈。

3、治濕疹皮炎:以黃丹、鉛粉、密陀僧分別製成3種不同的霜劑外用,日3次,約2~12周,治療濕疹及神經性皮炎82例,總有效率91.50%,證明3組葯物組成的復方有清熱除濕、斂瘡止癢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持續服用,以防蓄積中毒。

D. 黃丹粉外敷的功效與作用 黃丹粉外敷的注意事項

5

止痛止癢

止痛止癢也是黃丹粉外敷最重要的功效,它含有多種葯用成分能消滅人類皮膚表面的敏感菌和真菌,平時人類皮膚表面出現皮炎和皮膚感染時,把黃丹粉外敷在患處,就能讓皮膚上的鏈數敏感菌和真菌失去活性,能讓人類皮膚的痛癢症狀減輕或者消失。

6

黃丹粉外敷的注意事項

適宜人群:潰瘍租侍、金瘡出血、口瘡火灼傷、驚癎癲狂弊喚吵者。

禁忌人群:虛寒吐逆忌服。

E. 外用葯——鉛丹

【別名】丹(《范子計然》),黃丹(《抱朴子》),真丹(《肘後方》),鉛華(《別錄》),丹粉(《新修本草》),黃龍肝(《石葯爾雅》),紅丹、虢丹(《續本事方》),國丹(《秘傳外科方》),鉛黃(《本草衍義》),黃虢丹(《普濟方》),朱粉(《綱目》),東丹(《慎齋遺書》),松丹(《現代實用中葯》),朱丹、陶丹(《葯材學》),障丹、桃丹葯(《非金屬礦產開發應用指南》)。

【英文】【拉丁】PlumbumRubrum【商品名】鉛丹、東丹、黃丹、川丹、廣丹等。

【處方名】鉛丹、黃丹、彰丹、廣丹、東丹、陶丹等。

【性味】味辛,性微寒,有毒。

【歸經】歸心、肝經。

【功效】解毒祛腐,收濕斂瘡,墜痰鎮驚。

【考證】鉛丹首載於《本經》,列為下品。早在東漢狐剛子就有煅鉛為「丹」的方法,故《別錄》雲:鉛丹「生於鉛,生蜀郡平澤。」《本草經集注》雲:「即今熬鉛作黃丹也。畫用者。」指出了鉛丹的來源和用途。唐代《丹房鏡源》創「消黃法」製造鉛丹(炒鉛丹法),《綱目》曾轉引此法,而李時珍又記載了工藝簡便,效率更高的「礬消法」煉制鉛丹,並雲:「今人以作鉛粉不盡者,用消石、礬石炒成丹。」但以上製法所得,常是紅黃色的不夠純凈的鉛丹。天然產的「鉛丹」,常與方鋁礦、白鉛礦、鉛礬等共存,難以揀選,含有較多雜質,通常不作葯用。

【葯源】為用純鉛Minium加工製成的四氧化三鉛Pb3O4(2Pbo·pbo2)。

【形態】

【產地】產於河南、廣東、福建、湖南、雲南等地。全國各地均有銷售。

【採收】[製法]1.將鉛加白礬熔化,攪拌,經8~10h取出冷凝,牛成氧化鉛塊,研末,倒缸內,加水攪動,取浮在水中的細末,另置一缸靜沉。取靜沉後的水飛末曬干,入鐵鍋內徐徐加熱24h,取出研細,過篩即成。2.將純鉛置鐵鍋中加熱,炒動,使之氧化,再放人石臼中研成細粉。倒入缸內加水漂洗,將粗細粉末分開,漂出的細粉,再經氧化24h,研成細粉,過篩即得。

【炮製】《經驗方》:「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綱目》:「凡用,以水漂去消鹽,飛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葯。」

【商品情況】

【葯材特徵】本品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粉末。不透明;土狀光澤。體重,質細膩,易吸濕結塊,手觸之染指。無臭,無味。

以色橙紅、細膩潤滑、遇水不結塊者為佳。

【葯材鑒別】不溶於水和酒精,能溶於硝酸,溶於鹽酸則放出氯氣。熾熱之,放出氧氣,一部分變為氧化鉛。

【應用】用於癰疽瘡瘍。鉛丹功能解毒祛腐,斂瘡消腫,生肌。李時珍稱之「為外科必用之物也」,外科諸症均可以本品外用。如治療癰疽發背初起,腫硬疼痛,尚未潰膿者,可與黃連、白蘞、乳香等清熱解毒和血葯相伍,方如《聖惠方》黃丹膏;治療癰疽瘡瘍潰爛,膿水淋漓者,以本品配伍煅石膏、輕粉、冰片,研細外摻,以提膿拔毒,生肌收口;治療瘡瘍膿水已盡,瘡口久不收斂者,可啟巧以本品與熟石膏、輕粉、龍骨、乳香、沒葯等配伍,以解毒斂瘡收口;治療瘡瘍歹肉不去,新肌不生者,以本品與輕粉、砒霜、干胭脂等配伍,製成錠子外用,以祛腐生肌,如《證治准繩》紅玉錠子;治下肢臁瘡等慢性潰瘍,久久不能收口者,《積德堂方》以本品加黃蠟、香油,加熱溶化成膏,以油紙攤貼之。醫學教育網搜集

用於濕瘡、濕癬等皮膚病,及口腔粘膜疾病。治療濕瘡,以鉛丹與黃柏、黃連、輕粉等配伍,以祛濕拔毒,殺蟲止癢;治療腳癬,趾縫濕爛奇癢,以之研細,干摻患處,如《普濟方》大效金絲膏;現代有以本品與硃砂、枯礬等分,為極細末,治療阿弗他口炎甚佳,以此治療女陰潰瘍亦效。

本品古代亦用於驚癇、癲狂、瘧疾、痢疾等證,今已少用。

(用於外科諸證,潰後膿水不凈。或膿出不暢,或胬肉不生,甚至形成竇道瘺管者,有拔毒提膿;祛腐生肌之效,故《瘍科綱要》謂之「一切潰瘍皆可通用,拔毒提膿最應驗」。用時可將紅粉研極細末,每用少許撒患處;如瘡口小或形成竇道者,可制消敗成葯捻插人。若與清熱斂瘡之煅石膏同研極細用,其效更佳。但須視膿水排出的通暢情況,腐肉脫落的難易程度;來確定本品與煅石膏悄橋鍵用量的比例。如出膿後,膿水不暢者,可2:8,如《外科傳薪集》九轉丹、《外傷科學》八二丹;若腐肉難脫,臟水不凈者。可3:7,甚至5:5,前者如《外傷科學》七三丹,後者如《外傷科學》五五丹;若膿腐將凈。瘡口欲合者,可1:9,如《醫宗金鑒》九一丹。)

【用量】0.15-0.30g

【禁忌】鉛丹有毒,且有蓄積作用。外敷不宜大面積、長時間使用,以防引起中毒。一般不作內服,必要時應控制劑量,只可暫用,並嚴密觀察。服葯期間禁止飲酒,防止過勞、飢餓、感染,以免使潛在鉛游離出來,引起急性中毒。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禁用。中毒症狀,參見「鉛」條。

【附方】1.治癰疽發背,疼痛不止,大渴悶亂,腫硬不消黃丹七兩,蠟二三兩,白蘞二兩(銼),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乳香二兩(末),黃連一二兩(銼),生油一升。上葯白蘞、杏仁、黃連以生綿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濾出,下黃丹,以柳木篦攪,候變黑膏,入蠟、乳香更熬,軟硬得所,用瓷盒合盛,故帛攤貼,日二換之。(《聖惠方》黃丹膏)

2.治瘡口不合木香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輕粉二錢。上件另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曬干,再研細。摻患處。(《癰疽神秘驗方》生肌散)

3.治破傷水入,腫潰不愈鉛丹、蛤粉等分。上同炒變色。摻瘡上,水即出漸愈。(《聖濟總錄》鉛丹散)

4.治濕癬東丹、綠豆粉、日礬各一錢。上為細末。調敷患處。(《慎齋遺書》)

5.治鵝掌風癬黃丹、輕粉各等分。上為末。用豬臟頭燒油調葯擦之。(《種杏仙方》)

6.治鼻(疒查)贅子,及面上雀斑黃丹、硇砂、巴豆、餅葯各三錢。上為末,入生礦石灰末一匕。用雞子清調勻,酒齇鼻用鵝翎蘸刷之;雀兒斑以竹針刺破,挑葯點塗之,才覺痛,微腫洗去。(《普濟方》)

7.治外痔黃丹、滑石各等分。上為細末。新汲水調塗,日三五上。(《嬰童百問》丹石散)

8.治口舌瘡,爛痛不瘥黃丹二兩,蜜一兩。上件葯,相和,以瓷盞納盛,坐在水銚子內,慢火煮一炊久,用綿濾過,都入瓷盞內,再煮如糊,葯成,即丸如酸棗子大。每服一丸,綿裹含咽津,日三四度含之。(《聖惠方》)

9.治目赤及翳鉛丹、烏賊骨大小等分。上二味合研細,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著眼四眥,日一。(《千金要方》)

10.治燙火傷黃丹一兩,潮腦五錢。為末,以蜜調勻,塗於傷處。(《瘍醫大全》)

11.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數不減黃丹一兩(炒令紫色),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搗末)。上件葯,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丸。(《聖惠方》)

12.治吐逆北來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葯入銚內,煎令干卻,用炭水三秤,就銚內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丸如梧桐子大,煎酵湯下七丸,不嚼,只一服。(《經驗方》碧霞丹)

13.治腋氣膩粉、明礬、紅丹各等分。上為末,臨睡時抹之。(《續本事方》)

【文獻】

【醫論】1.綜論鉛丹效用及機理①李時珍:「鉛丹,體重而性沉,味兼鹽、礬,走血分,能墜痰去怯,故治驚癇癲狂、吐逆反胃有奇功。能消積殺蟲,故治疳疾、下痢、瘧疾有實績。能解熱拔毒,長肉去瘀,故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葯,為外科必用之物也。」(《綱目))②張石頑:鉛丹「能墜痰止瘧,《本經》言止吐逆胃反,治驚癇癲疾,除熱下氣,取其性重以鎮逆滿也。仲景柴胡龍骨牡蠣湯用之,取其入膽以祛痰積也。但內無積滯,誤服不能無傷胃奪食之患。傅瘡長肉,墜痰殺蟲,皆鉛之本性耳。」(《本經逢原》)

2.論鉛丹非「性涼而無毒」朱丹溪:「丹出於鉛而曰無毒,又曰涼,予觀竊有疑焉,曾見中年一婦人,因多子,於月內服鉛丹二兩,四肢冰冷強直,食不入口。時正仲冬,急服理中湯加附子,數貼而安,謂之涼而無毒可乎?」(《本草衍義補遺》)

(1.論紅粉用陳久者良趙濂:「三仙丹,新者性燥,用於提膿散內,則有痛蝕肌之虞;用於長肉方中則無毒盡肌生之效。須得陳去三十年者,燥性轉平,始堪人葯。」(《醫門補要》)

2.論紅粉用後痛與不痛,在於煉製得法,研必極細,不可重用張山雷:「俗謂陳久不痛,新煉者則痛,殊不盡然。頤嘗以新煉之丹試用,亦未作痛,但研必極細,用時止用新棉花蘸此葯末;輕輕彈上薄貼,止見薄薄深黃色已足,如多用之則痛矣。門外人見之,必謂吝惜葯末,不肯重用,而不知此丹力量甚厚;必不可多乎。」「火候不佳,葯力不及,功用必有不逮,市肆中有煉成者,嘗試用之、病者皆作痛,而自製者則不痛,此必有故。」(《瘍科綱要》)

【成分】主要成分為Pb3O4.或寫作2PbO.Pb2,理論上PbO2為34.9%,但實際上優質品為23~25%;其極限甚廣闊,即PbO2為5~34%。鉛丹的紅色頗不相同,但與Pb2O4含量則無甚關系。

F. 黃丹的功效與作用 黃丹的注意事項

1

安神鎮靜

黃丹中含有察頃可以鎮靜的成分,能夠發揮鎮靜安神的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如果是感覺內心焦躁或者是神經衰弱的人,可以適當的內服黃丹,可以靜心寧神。如果是因為壓力大或者是內心壓抑而感覺焦慮或者是心神不寧也可以適當的服用,以緩解緊張的心情以及放鬆神經的緊張狀態,有利於人體身心的健康。

2

止吐解毒

黃丹具有止吐的作用,如果是出現吐逆不止的情況,那麼可以使用黃丹來進行治療,有利於緩解嘔吐的情況,使身體可以稍微緩解一下嘔吐帶來的不適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把適量的中葯黃丹與白礬等中葯材搭配在一起研末服用,或者是用米湯送服,以減輕脾胃不適症狀。另外中葯黃丹還具有超強的解毒功效,如果是清稿出現叮腫痛或者皮膚紅腫時,服用中葯黃丹可以加快人體內毒素代謝,而且能促進人體組織細胞再生,起到拔毒生肌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於病毒性感染、細菌答沒孝性感染或者出現風熱型的感染而導致的高熱,甚至出現高熱、驚厥,黃丹粉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的功效。

3

收斂止瀉

收斂止瀉是中葯黃丹的主要功效之一,在生活中人們出現腹瀉痢疾時可以直接用這種中葯來治療,在治療的時候可以把它與棗肉搭配在一起,製成葯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每次服用3~5丸,每天服用2~3次,多數患者在服用2~3天以後立即症狀能明顯減輕,如果症狀嚴重的話還需要就醫,不過這些葯物都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夠服用,因為黃丹是具有一定毒性的,需要謹慎服用。

4

止血作用

中葯黃丹還是一種能止血的中葯材,特別是人們出現咳血吐血以及大便帶血等身體內部出血的疾病時,及時服用適量的黃丹,可以發揮止血的作用,能夠減輕吐血便血的現象,防止人體因大量失血而導致休克或者是其他不良現象,預防對全身臟器的影響。

G. 家長為給孩子治療濕疹竟引發鉛中毒

近日,一則這樣新聞上了熱搜:孩子患上濕疹,家長在多次治療效果不佳後,就聽信鄰居介紹的「土方法」,給孩子塗抹「黃丹粉」連續4個月,間斷彎坦抽搐20多天被送醫。

醫院檢查發現,孩子體內的血鉛含量達到了429 μg/L,不排除是由鉛中毒引起的抽搐。

黃丹粉一般指紅鉛,又稱四氧化三鉛,顏色呈鮮橘紅色,是古代「煉丹」的主要原料之一。作為鉛化物,具有毒性,可累及血液、神經、腎臟及消化系統。有的地區流傳將鉛粉(紅丹粉或黃丹粉)直接塗抹或混入痱子粉中使用的偏方,實際埋氏桐上這樣不僅不能治療濕疹,鉛粉還容易通過皮膚,或者通過嬰幼兒吮吸接觸過鉛粉的手指進入孩子體內,導致鉛中毒。

醫生觀點: 提醒大家很多的偏方雖然聲稱可以治療濕疹,但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要驗證。尤其是像濕疹這樣的很容易復發和加重的病情,患者更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切莫為省錢省事使用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土方,以免延誤病情或造成不良後果。

濕疹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皮膚病,是因為多種內外核談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症反應。它與皮疹表現多樣,往往是對稱的分布,還伴有劇烈的瘙癢感,容易發展為慢性疾病。

濕疹為什麼屢治屢犯?

1、疏於預防:不注意飲食,經常刺激皮膚,如熱水燙洗、使用鹼性洗滌用品等,導致皮損加重,瘙癢更甚。

2、不按常規:盲信沒有科學依據的不正規治療,或長期用激素葯控制。對身體危害嚴重。

3、片面治療:不做科學、正規的檢查和診斷就治療,或不經過全面的治療就半途而廢。

溫馨提示 :濕疹偏方切忌亂用,能夠選擇正規的醫院去治療才有利於病情的好轉。另外,濕疹患者一定要端正自己面對病情的態度,注意休息,放鬆心態,多注意一些戶外鍛煉,增加身體免疫力,這樣對病情的早日好轉是很有幫助的。

H. 黃丹粉的用法用量

【用葯忌宜】:虛寒吐逆忌服。
①《本草經疏》:「吐逆由於胃虛及因寒發吐者,皆不宜服。」
②《本草匯言》:「驚癎由於血虛者,毋亂投也。」
【葯物配伍】:
1、配龍骨,內服收斂神氣,鎮驚墜痰,用於癲狂,驚癇,煩躁失眠,心悸怔忡。外用收濕斂瘡,拆豎洞治療潰瘍不斂,濕瘡流水,金瘡出血。
2、配青蒿,共截瘧疾。
3、配煅石膏,提膿拔毒,生肌收口,用於癰疽潰後,膿水淋漓,久不收口,及濕疹,足癬。
4、配枯礬,外用,治療癰疽瘡毒,濕疹癬疥,口舌生瘡,耳中流膿,女陰潰瘍。
5、配黃連,外用,一解熱毒,一斂濕瘡,治療癰疽破潰,濕瘡癬疥。
6、配硫黃,用於疥,癬,皮膚濕疹。
【別 名】:丹(《范子計然》)、黃丹(《抱朴子》)、真丹(《肘後方》)、鉛華(《別錄》)、丹粉(《唐本草》)、紅丹、虢丹(《續本事方》)、國丹(《秘傳外科方》)、朱粉(《綱目》)、松丹、東纖拿丹(《現代實用中葯》)、朱丹、陶丹、鉛黃(《葯材學》)
【處方名】:鉛丹、黃丹、彰丹、廣丹、東丹、陶丹等
【商品名】:鉛丹、東丹、黃丹、川丹、廣丹等,以純凈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葯材產於河南、廣東、福建、湖南、雲南等地。
【拉丁名】:為鉛Minium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鉛Pb34(2Pbo·pbo2)
【炮製方法】:《旅枯綱目》:「凡用,以水漂去消鹽,飛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葯。」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生葯材鑒定】: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的粉末,光澤暗淡,不透明,質重,用手指搓揉,先有沙性觸及,後覺細膩,能使手指染成橙黃色。有金屬性辛味。以色橙紅,細膩光滑,無粗粒,見水不成疙瘩者為佳。不溶於水和酒精,能溶於硝酸,溶於鹽酸則放出氯氣。熾熱之,放出氧氣,一部分變為氧化鉛。

I. 嬰兒濕疹中醫治療方法

引導語:寶寶的臉上和頭上長了很多小紅疹子,特別是眉毛和眼睛下邊比較厲害,寶貝又癢又難受,煩躁不安,哭鬧不止。因為濕疹比較難消除,所以一直在很嚴重的困擾著孩子健康,怎麼才能幫寶寶去除濕疹?

一、濕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1、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葯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急性濕疹。

2、取生蒲黃、龍骨、烏賊骨各等份,研成細末,過篩,將此粉直接撒於患處,滲液濕透葯粉時,再繼續撒葯。再用葯時,不要將原已乾燥的葯粉去掉。適用於急性濕疹滲液多者。

3、取黃柏、龍膽草、苦參各30克,共研成細末,瓶裝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葯粉撒之,無滲出液則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該偏方適用於亞急性濕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礬各15克,蛋黃油適量,滑石、五倍子、明礬共研成細末,再用蛋黃油調成糊狀,外塗患處,每天2次。適用治療陰囊濕疹。

5、取大楓子50克,苦參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荊芥15克,川芎15克,蒼耳子30克,仙鶴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鍾,濾取葯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待葯液變溫時,可坐浴,每天2次。該偏方適用於肛門濕疹。

6、取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黃5克,蛇床子10克,黃柏10克,地膚子5克,共研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葯粉適量,加食醋調成糊狀,塗擦患處,每天3次。治療頑固性濕疹。

7、取地膚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鮮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黃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將葯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鍾。該偏方適用於頑固性肛門濕疹。

8、取明礬30克,皂礬30克,黃丹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將葯厚厚地塗於患處,將葯稍干後用紗布包裹,待其乾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適用治療頑固性慢性濕疹。

二、嬰兒濕疹的原因是什麼呢

小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

遺傳因素

濕疹與遺傳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性疾病,或曾得過濕疹,那麼小寶寶得濕疹的可能性很大。

食物因素

對於牛奶或其他食物過敏,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異體蛋白,極易引起過敏,是讓寶寶得上濕疹的罪魁禍首;如果媽媽食用雞蛋、魚、蝦、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會引起寶寶過敏,根除寶寶濕疹的關鍵在於明確引起過敏的物質。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濕疹,羊毛織品、人造纖維衣物、花粉、蟎蟲、汗液、尿液、空氣乾燥等都可能引發濕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會讓寶寶受到影響而患濕疹,精神緊張會使濕疹加重。

三、嬰兒濕疹怎麼樣預防呢

1. 應盡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寶寶對雞蛋過敏,可暫時不添加。

2. 如果寶寶吃母乳,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魚、蝦、羊肉等食物,最好別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4. 不能用鹼性強的肥皂、熱水洗患處皮膚。因為肥皂和熱水會將寶寶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膚更加乾燥,還會刺激肌膚。

5. 給寶寶穿上棉質的`寬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濕疹。媽媽和寶寶都不要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6. 媽媽不能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葯膏,因為這類葯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葯、消炎、止癢、脫過敏葯物。

7. 如果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可以參考醫生的意見選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證明選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於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降低嬰兒濕疹,以及避免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嬰兒濕疹輕者不需葯物治療,但要注意寶寶的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必要時可適當使用復合維生素等葯物。

注意保持嬰兒大便通暢,嬰兒濕疹發病急性期應避免預防接種,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腦疫苗。

四、嬰兒濕疹症狀有什麼

1、脂溢型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2、滲出型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於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後露出鮮紅色濕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干,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可以繼發感染。

3、乾燥型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後。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干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並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三期皮損也可發生於任何一種濕疹,三期可以互相轉化和重迭。

由於病因復雜難以確定而反復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局部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症、毒血症,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J. 治療濕疹的方法有哪些比較有效

大家對於濕疹都是比較熟悉的吧,濕疹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那麼大家知道濕疹的治療 方法 是什麼嗎?濕疹治療的方法有哪些?本文是我整理的治療濕疹的方法,僅供參考。

濕疹的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1、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二、濕疹的葯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葯:濕疹的治療也能用這個。這些葯能抑制前腺素合成,可做為發熱、關節痛、肌痛的對症治療。如消炎痛對濕疹的發熱、胸膜、心包病變有良好效果。由於這類葯物影響腎血流量,合並腎炎時慎用。

2.抗瘧葯:使用能抑制DNA與抗DNA抗體的結合,對皮疹,光敏感和關節症狀有一定療效的葯物,長期服用此類葯物,會因在體內積蓄,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變。早期停葯可復發,由於此葯的特殊性應定期檢查眼底。這也是濕疹的治療常用的方法。

濕疹的治療偏方 內服葯療法

1) 急性期可選用鈣劑(每次二片日三次)、維生素C(每次二片日三次)

2) 抗組胺葯:如酮替芬(每次一片日二次)或撲爾敏(每次一片日二次)吃這些葯會睏倦。

3.局部葯物治療

根據皮損形態特點,選用適當的劑型和葯物。急性期,紅腫明顯,滲出多時,可選擇溶液作冷濕敷,滲出減少,呈水皰和糜爛時,可用氧化鋅油,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亞急性期,

呈紅斑和丘疹時可選用洗劑、乳劑、糊劑;慢性期可選用軟膏、硬膏、塗膜劑。

1)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 :該類制劑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特性。應根據患者年齡、皮損部位及程度選擇不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強效如新適確得軟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軟膏。

2)免疫抑制劑:用於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療法反應不佳或不適宜應用糖皮質激素

的2歲以上濕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軟膏等。

3)中葯制劑:除濕止癢軟膏、羌月軟膏、鈹寶軟膏、舒膚特擦劑、冰黃膚樂軟膏等可選用。

4)止癢劑: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軟膏等外用均有減輕瘙癢作用。

5)抗生素制劑 :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的作用,誘發或加重皮炎或濕疹,在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加用可有利於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6)其他:有些大醫院的自配葯如復方鋅糊、硼酸溶液等。

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於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後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本法用於肛門濕疹,熏洗至痊癒。

下面參考:

1. 在疾病初期僅有潮紅、丘疹或少數小皰而無滲液,治宜緩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選用濕敷或具有止癢作用的洗劑,常用2%~3%硼酸水濕敷,爐甘石洗劑或2%冰片,5%明礬爐甘石洗劑等。如僅有潮紅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頻頻撒撲。

2. 水皰糜爛滲出明顯者,宜收斂、消炎,以促進表皮恢復,可選用防腐收斂性葯液作濕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復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液。輕度滲出者,可用氧化鋅油外塗或氧化鋅糊包紮。

治療濕疹效方九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4.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松軟膏調糊狀,外敷濕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葯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鍾。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8.黃丹15克,冰片6克,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9.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楓球15克,黃柏12克,水煎外洗患處,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鍾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內服葯療法

1) 急性期可選用鈣劑、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等,或用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療法。如合並感染者,應加用抗生素。

2) 抗組胺葯:如酮替芬、賽庚定、羥嗪、苯海拉明等傳統鎮靜抗組胺葯主要應用於晚間瘙癢者,第二代較少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 (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等)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

3)糖皮質激素:具有抗過敏、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製作用,起效迅速而作用肯定,對病重及—般治療不能控制者,可考慮短期用葯,但宜逐漸減量,以免反跳。原則上盡量不用或少用,尤其是 兒童 。

4)免疫抑制劑:對病情嚴重及—般治療不能控制者,可考慮酌情選用雷公藤製劑、硫唑嘌呤等,需密切監視不良反應。

5)免疫調節劑:重組人Y一干擾素、胸腺肽、轉移因子或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等。

6)抗生素:細菌 (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皮膚上繁殖,往往加重濕疹,可選用大環內酯類、頭孢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中成葯丹參酮膠囊也可選用。

7)其他:甘草酸二銨、抗白三烯 (如孟魯司特、扎魯司特)、沙利度胺及中醫葯等可選擇應用。

3.局部葯物治療

根據皮損形態特點,選用適當的劑型和葯物。急性期,紅腫明顯,滲出多時,可選擇溶液作冷濕敷,滲出減少,呈水皰和糜爛時,可用氧化鋅油,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亞急性期,

呈紅斑和丘疹時可選用洗劑、乳劑、糊劑;慢性期可選用軟膏、硬膏、塗膜劑。

1)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 :該類制劑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特性。應根據患者年齡、皮損部位及程度選擇不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強效如新適確得軟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軟膏。嬰幼兒宜選用中、弱效,成人多使用中、強效。對於眼瞼、面部和皮膚皺褶部位宜

選擇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

2)免疫抑制劑:用於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療法反應不佳或不適宜應用糖皮質激素的2歲以

上濕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軟膏等。

3)中葯制劑:除濕止癢軟膏、羌月軟膏、鈹寶軟膏、舒膚特擦劑、冰黃膚樂軟膏等可選用。

4)止癢劑: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軟膏等外用均有減輕瘙癢作用。

5)抗生素制劑 :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的作用,誘發或加重皮炎或濕疹,在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加用可有利於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6)其他:有些大醫院的自配葯如復方鋅糊、硼酸溶液等。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食療
一、 內服中葯葯方:

1、濕疹中葯方-脾虛化熱

【濕疹症狀】皮膚濕疹,以四肢為多,開始散在全身,以後逐成片狀增多,瘙癢,搔破後流黃水,無發熱,飲食尚佳,睡眠不實,大小便正常,舌質正常,苔黃膩,脈陳弦細數。

【濕疹治法】養血清熱,祛風除濕

【濕疹方葯】歸尾5克,赤芍6克,乾地黃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烏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腥發之物

【濕疹按語】此型濕疹,以四肢為多,四肢為諸陽之本,脾主四末,並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濕,濕聚生熱,熱則生風,風濕博結,發於皮膚,四肢尤甚,所以治以養血,清熱、祛風、除濕之法。

2、濕疹中葯方-胃經積熱

【濕疹症狀】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小者如豆,濕疹大者如錢,日久蔓延,擴大成片。毛發乾枯,容易折斷,易於剝落,而不疼痛,瘙癢,稍數患者有輕微的紅腫,皮疹,膿瘡,結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纏綿。

【濕疹治法】養血熄風,殺蟲清熱

【濕疹方葯】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

【用法】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外洗法】用艾葉一把,加鴿糞一把熬水,溫洗禿瘡後,再用溫水淋洗一次,拭乾。

【濕疹按語】該病由於胃經積熱,化風生蟲所致。故方中以荊芥、防風透散風熱於外;大黃盪滌胃熱於下;連翹、百部、白蘚皮泄熱殺蟲;當歸養血祛風。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3、濕疹中葯方-血熱外感

【濕疹症狀】周身疹點細小堅硬為粟,質白根紅,瘙癢異常,抓破則有黃色水液浸淫蔓延,癢極則膚紅發熱,舌紅苔黃,脈滑數。

【濕疹治法】疏風祛濕,敗毒瀉火

【濕疹方葯】金銀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蘚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黃柏10克,炒黃苓10克,干生地10克,連翹10克,蟬蛻10克,荊芥3克 【用法】濃煎,分三次服。三劑為一個療程。瘡愈後則停服,未痊癒可續服三劑。如經數月或一年後再發時,可照方再服

【濕疹按語】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敗毒而消腫;生地、黃苓、黃柏、連翹清熱涼血瀉火,並能燥濕;土茯苓、白蘚皮祛風除濕;蟬蛻、荊芥疏風散熱。

4、濕疹中葯方-風濕蘊毒

【濕疹症狀】皮損肥厚,粗糙,乾燥,脫屑,皮紋增寬加深,色素沉著、苔蘚樣明顯,瘙癢無度,色薄白苔少,脈細數。

【濕疹治法】熄風止癢,除濕解毒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濕疹按語】方中全蟲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經,走而不守,能息內外表裡之風;皂刺幸散溫通,功能消腫托毒,治風殺蟲;豬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腸之氣,滌清胃腸積滯,消風止癢散毒。蓋“熱”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幸揚不得消散,而全蟲、皂刺、豬牙皂角三者為伍,既能熄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於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蘚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蟲祛除表淺外風蘊濕而止癢;刺蒺藜辛苦溫,祛風“治諸粉病瘍”、“身體風癢”有較好的止癢作用;刺蒺藜協同祛風除濕通絡的威靈仙,能夠輔佐全蟲祛除深在之風毒蘊濕而治頑固性的瘙癢。另外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於皮膚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炒枳殼、黃柏、炒槐花,旨在行氣清腸胃之結熱,以期調理胃腸,清除濕熱蘊積之根源,標本兼顧,寓意較深。川軍能活血破瘀,少用則瀉下,多用反而厚腸胃,與諸葯相配合,不但止癢功效增強,而且可以促進肥厚皮損的消退。

二、外治葯方

濕疹除內服用葯(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

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烏賊骨粉: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5)濕樂康:蒲公英、苦參、連翹、蛇床子、金銀花、土荊皮等多種保密成分,針對各型濕疹(慢性濕疹、急性濕疹)。每日兩次、最好配合皮膚病血毒丸、濕毒清相加減,療效果更加獨特!

(6)柴胡膏:柴胡30克、香仁2克、白菊花3克、連翹3克、甘草3克、青黛30克。研磨,百凡士林伴成膏狀,直接上葯塗擦,清熱利濕涼血。適用於慢性濕疹乾裂和感染者。

(7)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捲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濕疹患應該從生活和飲食上加強防復發,用再好的葯,不去預防也會復發,這種病不宜吃含熱量高,及易上火的食物,平時多食一些涼血性能的茶,或草葯。三分治療,七分保養要記牢。 一般防治,發生濕疹後,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熱水燙, 肥皂洗及塗刺激。辛辣,白酒,海鮮,等不吃,避免熱,或出汗,心要冷靜,才不宜復發.

可預防濕疹的3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

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

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

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1?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鍾,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鍾加入紅糖即可。
濕疹治療期間的護理方法:
1、衣著宜寬松,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盡量避免搔抓,開水燙洗,肥皂擦洗,飲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濕疹的病情。

2、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3、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盡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