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皮膚黑犀牛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膚黑犀牛

發布時間: 2023-05-10 04:09:21

A. 犀牛有什麼特性

犀牛是史前時期留下的動物。現在的犀牛,同它的遠祖原始犀牛沒有多大差別,特別是蘇門答臘犀牛,差別更少。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犀牛同大象、河馬是遠親,而同斑馬、馬和貘,倒是近親。

犀牛身體龐大,角生於吻上,門齒不發達,毛極稀少,呈微黑色,皮膚厚而韌,多皺襞,如披在身上的大氅。它視力弱,智力差。別看它模樣笨拙,聽覺和嗅覺卻很靈敏,動作也犀牛敏捷。它有個怪脾氣:發現眼前有目標活動,會來個突然攻擊,俯著頭,伸著角,猛沖過去,時速有50千米,大象和野牛碰上它,也得遠遠迴避。它會襲擊汽車,甚至向賓士中的火車沖去挑戰。

現存犀牛不多,僅有5種:亞洲大獨角犀和小獨角犀,非洲的黑犀牛、白犀牛和亞洲蘇門答臘犀牛。後3種是雙角的。幾十年前,它們成群地出沒在森林和草原上,現在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犀牛曾被人傳說為「神奇之獸」,肉能「治」百病。雖然這是無稽之談,但犀牛確是一種珍貴動物。它重達1~2噸,肉可以吃,皮可制鞭、盾和其他用品,骨很值錢,國際市場需求量很大,每千克價達750美元。

犀牛角重約2千克,更是價值連城,比黃金還貴。犀牛角被認為是有奇效的壯陽劑,每千克3000美元。因此,偷獵者蜂擁而至,大肆捕殺,盜運出境核早,牟取暴利。1975年以前,肯亞至少有2萬頭黑犀牛,現在只留下不到1000頭。亞洲的犀牛也只剩200頭左右了。

犀牛早晚及夜間出來活動,太陽快落山了,犀牛跑很遠的路去找水塘洗澡。它在泥水裡打滾,亂蹦亂跳,快活一陣後,爬上岸來,傍著樹干或石頭,摩擦自己的轎滑厚皮。熱帶地方昆蟲很多,它的厚皮皺褶處很嫩,常被小蟲螫咬吸血。犀牛下河洗澡愛用稀泥塗滿一身,這可能是防小蟲螫咬。

夜裡,犀牛跑進灌木叢,揀取嫩枝葉為食,食量很大。到了白天,就在陰涼處睡大覺,一直到黃昏再出來活動。

犀牛常常獨棲,或2~3隻同棲。如果兩只雄犀牛相遇,立刻就要角斗,爭得你死我活改帆雀。在繁殖時,雌犀牛脾氣暴烈,常亂沖亂撞,把雄犀牛撞得傷痕累累,才進行交配。犀牛妊娠期約19個月,每胎1仔,新生的小犀牛不過20千克重,哺乳兩年,到6~7歲才成年,壽命約50年。目前,人工飼養的犀牛很難繁殖,保護犀牛就更重要和迫切了。

世界上稀有的動物獨角犀牛隻產在亞洲,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平原和尼泊爾南部的奇特旺地區,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也有少量獨角犀牛。

尼泊爾的獨角犀牛高約2米,體重2噸多。它頭呈三角形,體形很像水牛,全身無毛,頭上長獨角。奇特旺地區,林密、水美、草豐,是犀牛生活的理想地方,這里原有800多頭犀牛,由於濫捕濫殺,到1967年只剩下90多頭。1973年,尼泊爾政府將奇特旺地區劃為天然動物保護區,制定了保護犀牛等野生動物的法令,作為國寶加以保護,將犀牛角列為國家禁止出口的葯材之一。現在,犀牛的數量已經有所增加。

B. 犀牛為什麼分黑犀牛和白犀牛怎麼樣來區分

白犀牛原產於非洲中、南部的草原上;而黑犀牛產於非洲和亞洲的灌木叢林中。很多人分別黑、白犀牛是以它的皮裂敗膚顏色來區分,大多數的人認鬧稿為黑犀牛是黑色的,而白犀牛是白色的,其實白犀牛一點也不白

滿意請采液源孝納

C. 犀牛有哪些價值

犀牛具黃金般昂貴的身價。犀牛皮、肉、內臟、骨和血等,都可以做葯鏈大材,但最珍貴的還是犀牛角。犀牛角有消熱、解毒、涼血、定驚的作用。據說,有毒的酒,注入犀角製成的杯子里,立即就起泡沫,被人發現。正因為犀牛角在醫型絕葯上有如此巨大的葯用價值,所以犀牛一直被人濫捕濫殺,野生數量銳減。現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組織已集中力量搶救犀牛,非洲各國政府,對犀牛嚴加保護,禁止無計劃捕捉,限制出口,所以犀牛的身價比黃金還要貴。

我國古代也是盛產犀牛的,這可以從地層里發掘出的犀牛化石,以及出土的古銅器、古陶器中的犀牛圖案得以證明;據說,雲南省西雙版納的深山密林里,至今還卜喚姿有野生的犀牛。但現在廣州動物園里展出的犀牛是非洲白犀牛,它是犀牛中的巨人,是現今陸地上僅次於象的巨獸。白犀牛的體色只是相對於黑犀牛的黑來說,略微白一點,實際上名不符實,體色灰白帶黑,和大象顏色差不多,並非純白色。它性情溫順,行動較遲鈍,因為視覺差,走路時不得不低頭,鼻子差不多碰到了地面。黑犀牛的皮膚灰黑,頭較小,嗅覺和聽覺比其他犀牛好,但脾氣暴躁,好鬥,有時無緣無故向別的獸類挑釁。

D. 灰天鵝黑犀牛什麼意思

灰天鵝黑犀牛的意思是:

1、灰天鵝:

灰天鵝又稱大雁、野鵝或天鵝,為雁屬中的灰雁,體型肥大,羽重7~8千克。磨升灰天鵝喜水,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

黑犀牛的生活習性:

黑犀素有睜攔脾氣不好的惡名,有時會攻擊車輛、人和營火。短距離奔跑時速約45公里,最高可達52公里。雄性雖然是獨居,但在悉游胡一個水塘相遇時卻能相互容忍。

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里的皮膚十分嬌嫩,總有寄生蟲生在其中,所以它常用稀泥保護身體以防昆蟲叮咬,在泥中打滾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其不能出汗,需用此保持身體涼爽。

E. 有魚子紋黑的犀牛叫什麼

有魚子紋黑的犀牛通常是指黑犀牛,也叫角麟犀牛,是犀牛中最大型的物種之一。黑犀牛體重一般在談談跡800-1,350千克之間,身長約侍襲3-3.8米。黑犀牛體型龐大,皮膚較厚,呈灰黑色,體表布滿了粗糙的褶皺和魚子狀紋路,這也是含並它們得名的原因。黑犀牛是瀕臨滅絕的物種,目前僅剩下不到6000隻野生黑犀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受到獵殺和生境破壞等多種因素的威脅。

F. 犀牛介紹

犀牛 (犀科動物的統稱):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搜敬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1、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其中蘇門答臘犀只能在森林深處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物。犀牛用尿與糞堆區分領域范圍。

2、分布范圍:

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3、主要飲食:

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

4、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節,一對犀牛可能在一起生活四個月。每產1仔。孕期15-18個月。幼犀出生後約半個小時才能站立,一個多小時後開始哺乳。一直跟隨母犀在一起到下一隻幼犀出生。小牛犢十分依戀母親。母犀每隔數年產一仔,壽命可達50年。

母犀牛每4-5年生一隻小犀牛,孕期為18個月。小犀牛重達1100磅。犀牛孕期將近兩年,小犀牛要跟隨媽媽生活3年才能獨立生活,而且犀牛每次只能生一胎。因此,犀牛是每4-5年才能繁殖基裂一次。

5、形態特徵:

犀牛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搏漏閉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徵: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

(6)皮膚黑犀牛擴展閱讀:

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再加上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葯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1、分布范圍:

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時,只分布於貴州、雲南。

2、種類:

中國原有三種犀牛:大獨角犀(印度犀)、小獨角犀(爪哇犀)和雙角犀(蘇門犀)。

3、瀕危原因:

人們把犀牛角當成珍貴的葯材,同時也將它與象牙一樣用來雕刻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人還將犀牛的皮和血入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由於犀牛數量稀少,因此越發顯得珍貴。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員為了使犀牛角成為官府私有的財產,發出公告,不許民間亂捕犀牛,只許官方獵殺。

這樣,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殺濫捕,他們打死犀牛,當場把犀牛角鋸下,然後多數進貢給他們的上司和皇上,為自己以後陞官發財鋪平道路。當時最多出動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幾十頭犀牛,當時民間一些人為了發財也大量偷獵犀牛。

如此瘋狂捕殺,到了公元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所剩無幾。這時的犀牛角更顯得珍貴,但據當時官方資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僅10年間,官方和民間進貢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這還不包括偷運到國外的。而這之後,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G. 犀牛有什麼特徵

犀牛是熱帶的吃草動物,粗粗看去,犀牛的樣子確實有點像牛,身軀魁偉而龐大,大大的脖子,四肢粗短。犀牛雖然有點牛相而且帶個牛字,但它與牛無緣,而和馬卻是親戚。當今世界上犀牛隻有五種,非洲產的黑犀和白犀,亞洲產的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前三種犀牛的鼻子上有兩只角,後兩種犀牛的鼻子上只有一隻角,不管是哪一種犀牛,都有不少奇怪之處。

犀牛的角最為奇特,它不長在檔基派頭頂上,而是長在鼻子上,兩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後並不對稱。犀牛角與牛角、鹿角不同,不是骨質的,而是額上的毛的特化產物。但是,它的角卻格外堅硬和鋒利,是它們自衛和進攻的武器。當它發怒用角來頂撞時,猛獸獅子也會退讓三分呢!任何猛獸被它頂上一下,性命也難保。

犀牛的皮膚也頗為特別,皮厚2.5厘米,可與象皮媲美,其堅韌程度,真是彈打不穿,刀砍不透,所以,古時候的人們,把這粗厚的毛皮做成衣甲,供勇士披著上戰場。因為皮膚的皺襞多,襞縫里的皮膜嬌嫩異常,神經血管密布其間,這里容易藏污納垢,滋生各種寄生蟲,寄生蟲叮咬它的嫩肉,使犀牛痛癢難忍!

犀牛喜歡在泥塘里打滾,讓全身沾滿污泥,穿上厚厚的泥衣。這樣既涼快,又可以防蚊蠅叮咬,還可以悶死皺襞里的寄生蟲,真是一舉多得。犀牛行動笨拙,細小的眼睛沒有一點神氣,只能看到近處的東西,這對於它們的生存競爭是非常不利的。幸好它們的鼻子靈,能分辨出多種氣味,那長大的耳朵就像一副靈敏的竊聽器,能聽到異常細小的聲音,用這些來彌補視覺的不足。犀牛還有知心的小朋友——犀牛鳥,是它的義務警衛員。當犀牛休息時,成群的犀牛鳥聚集在犀牛背上歇息,一邊為它們啄食藏在皺襞里的寄生蟲,一邊替它們放哨,一有敵人襲來,犀牛鳥馬上飛起來鳴叫,報告犀牛敵人來了。犀牛接到報告,立刻警覺起來,做好迎戰准備,這是自然界中和諧共生的一個生動景象。

犀牛喜歡單獨生活,或者兩三隻在一起,悠閑地遊逛或休息,犀牛有一定的領地范圍,它們用自己的糞尿做防線,如果有哪個冒失鬼膽敢越過其防線,那將會引起一場激烈的搏鬥,趕走入侵者。到了繁殖季節,為了爭雌犀牛,雄犀牛之間經常展開肉搏,勝者留下,敗者逃跑。

犀牛具黃金般昂貴的身價。犀牛皮行賀、肉、內臟、骨和血等,都可以做葯材,但最珍貴的還是犀牛角。犀牛角有消熱、解毒、涼血、定驚的作用。據說,有毒的酒,注入犀角製成的杯子里,立即就起泡沫,被人發現。正因為犀牛角在醫葯上有如此巨大的葯用價值,所以犀牛一直被人濫捕濫殺,野生數量銳減。現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組織已集中力量鋒此搶救犀牛,非洲各國政府,對犀牛嚴加保護,禁止無計劃捕捉,限制出口,所以犀牛的身價比黃金還要貴。

我國古代也是盛產犀牛的,這可以從地層里發掘出的犀牛化石,以及出土的古銅器、古陶器中的犀牛圖案得以證明;據說,雲南省西雙版納的深山密林里,至今還有野生的犀牛。但現在廣州動物園里展出的犀牛是非洲白犀牛,它是犀牛中的巨人,是現今陸地上僅次於象的巨獸。白犀牛的體色只是相對於黑犀牛的黑來說,略微白一點,實際上名不符實,體色灰白帶黑,和大象顏色差不多,並非純白色。它性情溫順,行動較遲鈍,因為視覺差,走路時不得不低頭,鼻子差不多碰到了地面。黑犀牛的皮膚灰黑,頭較小,嗅覺和聽覺比其他犀牛好,但脾氣暴躁,好鬥,有時無緣無故向別的獸類挑釁。

H. 印度犀的外形特徵

印度犀(獨角犀)是一種最原始的犀牛,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虧兆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歷返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印度犀體型龐大,是僅次於白犀的第二大犀牛(多數成年雄性體重都要小於白犀牛,而且物種平均體重和最大體重都要小於肢空飢白犀牛)。體長3.5-3.9米;體重1200-3000公斤;肩高1.65-2.05米,是現存所有犀牛中平均高度最高的。印度犀身上有明顯的皮褶,皮上還有許多圓釘頭似的小鼓包,好像披著一層厚厚的鎧甲,但皮褶之間的皮膚卻很細嫩,容易受到蚊蟲叮咬,因而它們幾乎每天都進行泥浴,清除並防止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