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豬全身發紅脫皮用什麼葯最管用
初步診斷:滲出性皮炎
治療方案:可能是滲出性皮炎。
一、發病因素:母源抗體水平低下,奶質差、圓環病毒~皮炎腎病腎病綜合症;圈舍潮濕、臟亂、黴菌毒素(F2)所致發病。
二、治療方案
1、加強衛生管理,保持豬舍乾燥,減少混群打架,出現外傷及時消毒(用碘伏體表噴灑)。
2、注意斷牙、斷尾、斷臍時的器械及術部消毒。
3、用廢機油全身塗擦。
4、用凡士林+青黴素拌成糊後患部塗擦。
5、用500ml75%酒精+旱煙葉2個浸泡24小時以上,然後全身擦洗,使用一次,3-5天後即愈。
6、可以用黃芪多糖+青黴素混合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貳』 母豬背部龜裂怎麼辦
豬出現豬皮膚龜裂一定不要胡亂用葯,以免貽誤病情,或給患病豬造成更大的傷害,給豬場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如果豬有豬皮膚龜裂的發生,應該在第一時間內尋求有關專獸醫專家的幫助,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進行治療。
『叄』 母豬全身爛了一大片,幾個月都沒好,用什麼葯好
過去:一般認為豬皮炎腎炎綜合征主要侵害生長豬和育肥豬,多發生於體重20~65千克的豬,尤其是10~15周齡的豬多見。造成豬只生長速度減慢,飼料報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還能導致免疫抑制,降低機體對疫苗的應答能力,增加對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豬和剛斷奶仔豬少發。發病率10%~60%,有的高達80%,病死率5%~20%。夏秋季多見。
現在:
(1)發病日齡提前 產房內未斷奶的仔豬和45日齡左右的仔豬也可發生該病。
(2)發病形式趨於溫和 一窩豬內可能只有個別發病,而同窩的其他豬卻不發病。或者產房內某一窩仔豬感染,而其他相鄰的仔豬卻未見異常。
(3)三率有所降低 三率分別指發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飼料或飲水裡添加葯物,特別是黃芪多糖及其他多糖類物質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抗菌素減少或減輕了繼發感染所致。實踐證明:飼料中添加中葯多糖類物質對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機體損傷程度與後期育肥增重呈負相關。據跟蹤調查發現,感染過皮炎腎病綜合症的仔豬或保育豬,育肥階段在飼料利用率、飼料報酬、日增重等指標方面,低於正常育肥豬。
與豬疥癬、豬痘、蚊蟲叮咬、豬瘟、豬丹毒、滲出性皮炎、濕疹、皮膚真菌病、鋅缺乏症等相似,應注意區分。
(1)豬疥癬
大小豬均發,以5月齡以下幼豬易感,多發於冬季;皮膚劇癢;由於摩擦,患部出血、脫毛、結痂、皮膚肥厚形成皺褶和龜裂,豬體消瘦。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治療有效。內臟無病變。
(2)豬痘
多見於4~6周仔豬及斷奶仔豬,成年豬有抵抗力;四季均發,但多見於春末、秋初季節;在無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瞼、腹部、四肢內側、乳頭等部位出現紅色小斑點、丘疹、膿皰、結痂,脫落愈好。豬皮炎腎炎綜合征主要發生在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呈散在斑點狀的丘疹,丘疹始呈紅色,繼由中心部位變黑並逐漸擴展到整個丘疹。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應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應用抗病毒與抗菌素類葯物進行對症治療,以控制繼發感染,減少死亡。
(1)可試用利巴韋林 黃芪多糖(或板藍根) 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同時用碘酊或紫葯水塗抹,1日2次,連用3~5d,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也可使用山東天宇牧業生產的強力黴素、加力(瘟毒康或清瘟敗毒散)飲水或拌料,復合醛消毒劑稀釋後噴灑全身。配合頭孢噻呋(或強效阿莫西林、長效土黴素)、地米、魚腥草肌注。嚴重的注射給葯,輕的或有食慾的可飲水或拌料。同時給予免疫增效劑,如左旋咪唑、多糖類物質、植物血凝素、中葯免疫增效劑等。
(2)試驗表明,用自家組織滅活苗或結合抗生素治療該病,在成活率、日增重、減輕呼吸道症狀方面優良
『肆』 發現家裡的母豬身上起皮了,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健康母豬的標準是眼睛明亮有神,並且眼睛周圍比較干凈,皮膚圓潤光滑,富有彈性,皮毛發亮,看起來精氣神十足,同時發情正常,產仔多又壯,奶水質量好又多,養豬人整天高興得樂哈哈。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縱觀國內各大中小型母豬場,上面的母豬也只有在夢中才有,有時或許有那個三兩頭,但也是少之又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又該如何破解被蒙在鼓裡的狀態。

此時,就是排毒解毒,強肝護腎,解決母豬表徵等問題的關鍵時期,刻不容緩。我們可以選用一些優質的霉制劑,脫霉解毒排毒的同時,還能保肝護腎,從而才能將疾病消滅於未發生之前,這樣也才能真正養出好母豬。
『伍』 育肥豬身上起皮是怎麼回事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