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性皮膚臉上出很多油是因為有蟎蟲嗎
油性肌膚有以下症狀
1:容易長痘
2:皮膚干,起皮
3:毛孔粗大,黑頭蟎蟲都多
解決方法:
油性肌膚一定要做好臉部的清潔
如果出油厲害可以一天洗臉三次
另外要給肌膚做好補水工作,調節水油平衡
平時接觸臉部的東西需要時常清潔殺菌
比方說洗臉用到的毛巾,枕頭套,被子等
B. 人身上真的有很多蟎蟲嗎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期發表文章《蟎蟲不為人知的三大真相》,該文章被我國《參考消息》轉載後,國內大大小小多個科學類網站也紛紛轉載。盡管該文章的廣泛傳播讓人們重新關注了蟎蟲,但我國有學者認為該文中一些錯誤的觀點很可能造成人們的誤解,需要澄清。
人人身上都有蟎蟲?
未必百分百!
作者在《蟎蟲不為人知的三大真相》文章中提到,「最令人激動的發現是人人身上都有蟎蟲……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蟎蟲分子生物學家丹弗格斯認為,可以通過面部刮屑給蟎蟲的DNA測序。無論在顯微鏡下是否發現了蟎蟲,抽樣調查成年人都可以做出蟎蟲的DNA測序」。由此看來,蟎蟲真的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認為,蠕形蟎屬於寄生蟎類,不是人體先天固有的微生物。蠕形蟎有在人體寄生的特性,但也要具備寄生條件與感染途徑才能感染人,才能寄生於人,這是防治的主要依據。防治到位,蟎蟲可以消滅。就像人身上的虱子一樣,有的人就可以沒有。應用治蟎葯物的患者,完全可以根治。因此,人人都有蠕形蟎的說法有些不切合實際。
據中國研究,在人臉上找到蟎蟲並不困難,特別是油性皮膚檢出率較高。在皮膚疾患病人中,蠕形蟎的檢出率佔88.31%,而且感染量高。皮膚疾患病人的檢出率說明了蠕形蟎與皮膚疾病的相關性。無皮膚病變人群中蠕形蟎的檢出率只佔30%,且感染量很低。顯然,蠕形蟎的寄生與衛生條件、人體皮膚素質有一定關系,講究衛生的人、乾性皮膚的人檢出率就很低。
美國研究者應用蟎蟲DNA測序發現蠕蟲,這只是一種可以用來測試人身上是否存在蠕形蟎蟎蟲的監測方法。其實,監測蠕形蟎的目的不是測試蠕形蟎的有無,而是要監測觀察蠕形蟎的致病性,觀察其形態特徵、致病位置及致病程度。這在臨床診斷與防治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是兩種蟎蟲的宿主?
其實不只兩種!
美國學者文章提到人類是兩種蟎蟲的宿主。筆者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兩種蟎的宿主是人類,是哺乳動物。因為據我們調查證實,人類並不僅僅是兩種蟎蟲的宿主。在《人體內蟎病》的成果課題研究中,揭示了蟎作為病原感染人體的患病情況,並發現了病原蟎6科10屬20餘種,新蟎病7種22個類型。病原不僅僅是蠕形蟎類,家屋蟎、倉儲蟎類也是蟎病的重要病原。所以應當說,人類是多種蟎蟲的宿主。
文章也提出問題「面部蟎蟲是怎麼跑到人臉上來的」。我們認為,是接觸傳染來的,而不是人體所固有的。這是由蠕形蟎的生活特性所決定的。因為蠕形蟎皮脂蟎是專性寄生蟎類,是寄生在人體皮膚毛囊系統的微生物。所以,必須通過不同的方式接觸感染。
蟎蟲是人類的好夥伴?
這「好夥伴」一點不友好!
文章提到「從蠕形蟎的DNA研究可追溯到人類遷移的古老路線問題……從進化角度看人類和蠕形蟎是老朋友好夥伴」。盡管通過不同種類蟎蟲在基因學上的特徵,可以幫助我們探討人類遷移的古老路線問題,但將蟎蟲說成是「老朋友、好夥伴」,這很容易讓人們忽視它的危害。從進化角度看,蠕形蟎是人類的寄生蟎,它跟我們共同生活了很長時間,也危害了我們很長時間。
傳統觀念認為,蟎蟲只會寄生在人體表皮,主要造成粉刺、痤瘡、青春痘、酒糟鼻等各種皮膚病。我們新的研究則證實,蟎蟲的危害遠不止這么簡單,因為一些微蟎可侵入人體進行生存繁殖,並引起蟎血症。中國是第一個發現血里有蟎的國家,這樹立了活蟎可侵入血液系統而引起疾病的新概念。
既然能夠進入人體,因而蠕形蟎也可通過血液系統轉移到其他系統而致病。一些微蟎類可以侵入人體內引起肺蟎病、泌尿系統蟎病、消化系統蟎病等。在一些疑難性皮膚病、難治性哮喘、頑固腹瀉的患者中,我們已經發現了蟎血症的蹤跡。
總之,蟎蟲是我們需要積極防治的,而圍繞蟎蟲、蟎病和蟎血症,我們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C. 油性皮膚,可能有蟎蟲,用舒膚佳香皂洗鼻子及周圍好么
千萬不可以!!!!蟎蟲其實無所謂的,不要被那些商家忽悠了,人本來身上就有蟎蟲,你的問題是出油導致的,跟蟎蟲沒關系,舒膚佳太厲害了,過不了多久你皮膚會很多細紋而且會變成敏感膚質,到時候哭都來不及,建議你用妮維雅洗面奶,還有就是飲食不要太刺激,過了青春期就自然會好,千萬別用舒膚佳洗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