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從中醫角度看皮膚乾燥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從中醫角度看皮膚乾燥

發布時間: 2023-04-27 04:08:24

1. 皮膚乾燥起從中醫講是怎麼回事

「陽加於陰則為汗」,皮膚濕潤與汗液密切相關,也就是與人體陰陽密切相關。
肺合皮毛,故皮膚乾燥與肺氣的關系十分密切。
還有就是自身的工作環境,先天體制問題了。

2. 中醫如何調理乾燥綜合征

本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主要為替代和對症治療。
理想治療結果是抑制甚至終止患者體內的異常免疫反應。治療目標是緩解患者症狀,延緩疾病進展,防止因長期口眼乾燥造成的局部損傷,防治系統損害。

急性期治療
乾燥綜合征多起病緩慢,若出現急性造血功能停滯、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生功能衰竭等症狀,則予以相應的對症處理。

一般治療
患者應做好日常護理,注意保濕,避免感染;可以使用人工淚液、唾液等各種人工替代品減輕口眼乾燥等局部症狀。

葯物治療
由於個體差異大,用葯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葯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葯物。

3. 中醫能治療好乾燥綜合症嗎

乾燥症即乾燥綜合征。中醫治療中主要講究辨證論治,根據症狀學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燥邪犯肺證:症狀:口鼻乾燥,乾咳無痰或痰少粘稠,難以咯出,常伴有發熱頭痛、關節疼痛、周身不爽、大便干結等,舌質紅苔薄黃而干,脈細數。治則:清熱潤燥,宣肺布津。
陰虛內熱證:症狀:口燥咽干、頻頻飲水,口角乾裂,或伴反復腮腺腫痛、或發作性口腔潰瘍。兩眼乾澀無淚,皮膚皴裂、粗糙脫屑,毛發枯槁不榮,肌肉瘦削,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大便燥結,婦女陰道干澀,舌紅絳,苔乾燥少津或乾裂無苔,脈細數。治則:養陰生津,潤燥清熱。
氣陰兩虛證:症狀:口眼乾燥、唇乾皴揭、進干食困難,關節酸痛,頭暈低熱,神疲乏力,胃脘不適,納差便溏,肢端欠溫,易患外感,舌淡胖,舌尖紅,舌邊有齒痕,少苔,脈虛細無力。治則:益氣養陰,潤燥生津。
陽虛津凝證:症狀:口眼乾燥,體倦神疲,少氣懶言,手足畏冷,心悸水腫,

4. 皮膚乾燥脫皮,冬季癢好苦惱中醫5保健撇步,遠離搔癢

「唉唷!小明你怎麼抓的手臂、脖子紅通通?怎麼回事啊?」、「小華你有所不知,我只要一到冬天就莫名乾燥,讓人癢的受不了,超痛苦的…」您也有冬季癢困擾嗎?中醫師表示,想要改善氣溫降低、換季引起的皮膚搔癢問題,除了沐浴後塗抹乳液、加強保濕外;從中醫角度適度攝取有助養血、滋陰潤燥的食材,並搭配5居家保健撇步,就是輔助緩解上述不適的好方法!

每到冬天,皮膚就好癢?小心「乾燥性皮膚炎」作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黃奎祐表示,許多人之所以每到冬天,皮膚就莫名干癢起來,其實,主要原因和冬天環境溫度、溼度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造成表皮細胞的水分流失,皮膚失去彈性且變得脆弱。

再加上,天氣寒冷時人體皮表的血管也會跟著收縮,使皮膚的血液循環變差,因此也就引起皮膚出現乾燥、搔癢、脫皮、發紅,以及對外來 *** 過度敏感等「乾燥性皮膚炎」的一連串症狀攔哪余發生。

您也有冬季癢困擾嗎?每次入冬,皮膚就變得莫名乾燥,讓人癢的受不了?

一般來說,乾燥性皮膚炎多緩枝發生於人體四肢部位、小腿脛骨前側的皮膚,或是手背及前臂等區塊;嚴重時,有些人甚至全身都可能出現乾燥、搔癢感。且值得注意的是,若此時又任意搔抓,不但有使紅疹范圍擴大的疑慮,一旦皮膚破皮引簡滾起滲液,更可能因此增加發炎及感染風險,其嚴重性不容小覷。

胡亂進補、熬夜、工作壓力大,都是冬季癢好發族群

想要改善惱人的乾燥性皮膚炎問題,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黃奎祐中醫師表示,臨床門診碰到患者就醫時詢問:「醫生我是不是身體太虛了,才會全身皮膚又干又癢?是不是要多進補才能夠讓身體變好?」

5. 皮膚乾燥起從中醫講是怎麼回事

皮膚乾燥一般是由於空氣乾燥及維生素缺乏等導致的。在食物方面可以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彌胡桃、梨,蔬菜、甜薯、土豆、都不錯。

6. 秋冬皮膚易乾燥 透過中醫調理可改善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包括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干癬等患者,出現皮膚干癢、脫屑、毛囊發炎等症狀的機率恐會提升;其實,透過中醫調理的方式,也能達到舒緩皮膚干癢症狀態兄的功效。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印正指出,以傳統中醫而言,皮膚出現乾燥等現象,就稱為秋燥傷肺,而這里的肺就是指呼吸道、皮膚以及毛發等;主要是因此季節,會導致體內猛褲水分逐漸流失,促使皮膚或呼吸道黏膜乾燥,這時患者就會出現口唇偏干、鼻乾燥,甚至流鼻血、皮膚乾燥等症狀,若又嗜食 *** 性等食物,恐使症狀加劇。 醫師曾印正進一步說明,除了飲食上應多采以蒸、煮等清淡亨調方式,也可多食用像是百合、白木耳、山葯、秋葵、水梨等富含膠質且具有潤肺益氣功效的食物枝閉簡,並隨時補充水分,若是家中有開空調的習慣,則可在室內擺放水盆,減少空氣乾燥的情況。 另外,也應避免過度清潔皮膚,否則若是人體自行分泌的皮脂層減少時,皮膚恐會更為乾燥;曾印正提醒,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若發現皮膚出現異狀,且遲遲仍未改善,則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12344/秋冬皮膚易乾燥透過中醫調理可改善 關鍵字:脂漏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干癢,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中醫部, 曾印正

7. 皮膚乾裂如錦蛇 中醫體質調理

「一換季就全身搔癢,皮膚也變得乾燥了,怎麼辦呢?」

換季時皮膚乾燥,抹上厚厚的乳液可以暫時緩解皮膚搔癢的症狀,但是過了一陣子又開始不舒服了,該怎麼從體內做改善,才能避免這個問題呢?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皮膚乾燥有幾個問題,例如越熬夜皮膚越乾燥的夜貓子美眉,頭暈眼花,手腳冰冷的冰山美人,以及不動如山,皮膚龜裂的錦蛇姑娘,分別從陰虛體質、血虛體質以及瘀血體質來做調理。

許多人一到冬天就會出現皮膚干癢的情況,以中醫理論來說,綜合其他不同的表現症狀,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攝影/黃志文)

氣血不足的人,容易面色蒼白、手腳冰冷、不口渴、頭暈、皮膚乾燥、指甲沒有光澤、容易掉頭發、容易疲倦等等,可以用當歸、地黃、何首烏等葯養血補血。

常常熬夜、工作壓力大,以及喜歡吃麻辣火鍋的美眉,要小心陰虛火旺的體質來報到,例如心情容易煩躁、失眠、口乾舌燥、大便一顆顆的像羊妹妹、皮膚暗沉容易搔癢、甚至會感覺皮膚烘熱不舒服、情緒緊張或激動時明顯,這時候就需要麥門冬、石斛、玉竹等葯滋陰潤燥。

要是有些人因為工作,長時間坐著或是站著,平日又不喜歡運動,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的血瘀證,出現肌膚「甲錯」的症狀。「甲錯」的意思就是像爬蟲動物的鱗片般,觸摸時有阻礙感,乾裂時甚至會疼痛,常常發生在小腿的部位,又稱為「純數蛇皮」,可以在補血方中加入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葯。

具有滋潤效果的中葯有地黃、玄參、沙參、麥冬、百合、銀杏、黃精、何首烏、當歸、枸杞子等等,可以應用在葯膳中,或是平日泡茶飲用旁褲緩,從體內增加保濕功效。

平日可以來杯玉竹養顏茶,玉竹3錢,平補而潤,悅顏色,使皮膚光華細致。加入粉光參2錢補氣養陰,麥門冬2錢潤肺養陰,改善肌膚老化。用300c.c.的熱水沖泡,加蓋悶泡10分鍾後飲用。

天然的食材也對美容保濕有所幫助,例如雞蛋、白木耳、黑木耳、水梨、桑椹、蓮藕、蜂蜜、芝麻、桂圓等等。

有些人一到換季就出現頭皮搔癢、雪花片片的情形,可以用中葯來做個頭皮保養,准備當歸2錢、生地黃2錢、赤芍2錢運模、荊芥1錢半、防風1錢半,2碗水煎成一碗,去渣放涼備用。使用的時候,先用正常程序洗凈頭發後,用化妝棉沾取葯汁輕拍擦拭在頭皮上,再用溫毛巾包覆約10分鍾後,用溫水沖洗干凈,一周約1至2次。

8. 秋冬皮膚乾燥,像乾柴,求中醫。

嗯。。我覺得是脾虛。。。導致了血虛。。。血虛不養皮膚~
可以這么說:脾胃虛弱專,脾胃是中屬焦水谷運化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運化不健,則氣化生乏源,肌膚無水谷精微充養而乾燥脫屑,暗淡無光。
病因還是在脾上。。。得補脾養血。。。
四肢不溫。。應該是脾陽虛。。。

可以吃吃附子理中丸和人參健脾丸。。。
補中益氣湯呢,主要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方子還可以。。。還比較對症。。。

我建議你還是去一個正規的中醫院,找個中醫好好看看,根據你的情況,開個針對你的方子。。。喝喝中葯,調理一下。。。
因為成葯是對於普遍情況的,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不如根據你的情況酌情開葯,來的快,且效果更好。。。。

祝你健康。。。

9. 皮膚乾燥中醫看是什麼問題

你好,秋冬季節,人體的皮脂、水分分泌會逐漸減少,皮膚明顯變得乾燥,稱為乾性皮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水分大量減少,皮膚表層會顯得更粗燥。<br><br>指導意見,可在醫生指導下內服四物湯、當歸飲等中葯湯劑。

10. 中醫如何認識與治療乾燥綜合征

乾燥綜合症屬於中醫「燥症」范疇,癥候表現以內燥為主,也有外燥表現。多因內熱津傷或久病精血內虧,或失血過多,或汗,吐,下後傷津液所致。因此我們把滋陰清熱,養血潤燥作為主要治療法則,即所謂「顧正似是而非需養胃存津,化邪但需潤肺化燥」。中醫文獻無乾燥綜合征一詞,根據其發病和臨床表現,與中醫的燥證、周痹、痹證、臟腑痹等有相似之處,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燥勝則干」的記載;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提出「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於燥」,對燥病的特點進行了描述;《醫門法律》對燥邪致病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指出:「燥勝則干。夫干之為害,非遽赤地於千里也,有干於外而皮膚皺揭者,有干於內而精血枯涸者,有干於津液而榮衛氣衰,肉樂而皮著於骨者,隨其大經、小絡所屬,上下中外前後,各為病所。」對燥熱致病作了較詳細的論述。路志正在《路志正醫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風熱之邪,其治當滋陰潤燥,養血祛風」,不僅明確提出「燥痹」的病名,而且詳細闡述了該病的發病和治療。乾燥綜合征在中醫文獻中無相似的病名記載,根據其臨床表現,當屬於中醫"燥證"范疇。《內經》首次提出"燥勝則干"的論點,是對燥邪致病病理特點的總概括。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燥邪外襲,風寒熱邪化燥傷陰,或素體陰虛,稟賦不足,或汗、吐、下後津液傷亡等,使陰津、氣血不足,血瘀絡痹所致。病理機制多與肝、脾、腎三臟陰陽失調,陰虛陽盛關系最為密切。治療上多以滋養肝腎、益氣養陰潤燥、養血活血、化瘀通絡等法治之。乾燥綜合征在中醫屬「燥證」范疇,本病的主要病機為肺胃陰虛在先,肝腎陰虛在後,陰虛不復,燥熱自內而生,病理關鍵在於陰虛燥熱,輕則肺胃陰傷,重則肝腎陰虛,皆因陰虛在先,燥熱自內而生,治療重點當滋陰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陰葯當屬改善病理的首要葯物,通過滋陰改善體內陰陽失衡之關鍵,增加體內物質之基礎-津液的來源,以此改善口鼻眼腺體的分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專家組研製的涼血解毒系列方劑治療乾燥綜合征等風濕免疫疾病,治療效果理想穩定,病人反映良好,能很好改善病人的口乾、眼乾症狀,並且無毒副反應,原服用激素等西葯的患者可逐漸減少激素等西葯用量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