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根據膚色可以分為幾種
世界上按膚色可分為四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棕種人
1、黃種人
主要特徵是黑色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東南亞人、東部的東亞人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上的印第安人。
2、黑種人
主要特徵是黑色且捲曲頭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3、白種人
主要特徵是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主要分布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16世紀以後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4、棕種人
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波浪狀且較為粗糙的毛發,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於遠東大洋洲上的島嶼上,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世界上最早的人種分類,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墳墓的壁畫,它以不同的顏色區別人類:將埃及人塗以赤色;亞洲人塗以黃色;南方尼格羅人塗以黑色;西方人及北方人塗以白色,是今日將人類按膚色分鍾的基礎。
㈡ 皮膚有幾種顏色
三種加顏色:白膚色、黃膚色、黑膚色。
1、白膚色
白種人又稱歐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其特徵是膚色淺淡;柔軟波狀的頭發,顏色多金黃;眼色碧藍或灰棕色;毛發較濃密;顴骨不高突;顎骨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適中。它們在全世界分布較廣泛。其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歐洲西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等地。
2、黃膚色
東亞人種(Mongoloid),昔稱黃種人,亞美人種,蒙古人種。蒙古人種得名於:歐洲人對蒙古帝國無情的擴張和大屠殺的恐懼。當德國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弗 邁納斯( Christoph Meiners)"在其「二元人種論」對東亞人的印象首先就想到了「蒙古人」。
這就是第一次用到「蒙古人種」這個名詞,但後來國際開通後改稱東亞人種,而此人種膚色並未與高加索人種有多大差異,歐美已去除〔黃種人〕用法。
3、黑膚色
非洲人種也稱黑色人種、尼格羅人種(Negroid)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非洲人種皮膚黑色,頭發黑而彎曲,頭部狹長,顴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脹厚,多數人有八字腳。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屬之。

(2)皮膚黑的幾種類型擴展閱讀:
膚色的遺傳特點是人種劃分的指標之一,然而在三大人種內部,膚色還是有較大差異。比如高加索人種包括歐洲人和阿拉伯人、伊朗人,其中歐洲人膚色最淺;東亞人種包括中亞、東亞、東南亞各國人,東南亞居民的膚色明顯較深。
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也常分為黑和棕兩個人種,以尼格羅人種論,北非膚色相對較淺,往非洲南部去則膚色加深。
昔日西洋學者以歧視的眼光來區分人種,將棕、黑色皮膚人種視為劣等人,來到中國以後,為了保障自己優越地位,將農民的曬黑膚色當做東亞標准膚色,而稱黃種人,但基因上歐亞膚色差異不大。
㈢ 能不能提供一個人體膚色黑度對照表
人體膚色黑度對照表:
1、正常皮膚表面pH值約為5.0~7.0。
2、最低可到4.0,最高可到9.6。
3、皮膚的pH值平均約5.8。
4、嬰兒皮膚的pH值約為5.5。

由於在人體皮膚表面存留著尿素、尿酸、鹽分、乳酸、氨基酸、游離脂肪酸等酸性物質,所以皮膚表面常顯弱酸性。健康的東方人皮膚的pH應該在4.5至6.5之間。皮膚只有在正常的pH值范圍內,也就是處於弱酸性,才能使皮膚處於吸收營養的最佳狀態。
此時皮膚抵禦外界侵蝕的能力以及彈性、光澤、水分等等,都為最佳狀態。可見pH值與安全美容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我們最常用的雪花膏製品pH值為7.33,沐浴用肥皂製品pH值為10.57。而收斂性化妝水製品pH值為3.4。洗面奶國家標准規定pH值為4.5~8.5。
皮膚表面的這種弱酸環境對酸、鹼均有一定的緩沖能力,稱為皮膚的中和能。皮膚對pH值在4.2~6.0范圍內的酸性物質(鹼性物質)也有相當的緩沖能力,被稱為酸(鹼)中和作用。
(3)皮膚黑的幾種類型擴展閱讀:
人體皮膚的好與壞,其主要的原因在於人體皮膚是否健康,而是否健康,則又體現於皮膚的鹼中和能力。研究表明,人在不同時期皮膚的pH值常在4.5~6.5之間變化,但偶爾也會有一些超出這個范圍的,如果皮膚pH值在多數時期處於5.0~5.6之外。
皮膚的鹼中和能力就會減弱,膚質就會改變,最終導致皮膚的衰老和損害。所以,多去選配相對應的護膚品,使皮膚pH值保持在pH5.0~5.6之間,皮膚才會呈現出最佳狀態。可以選用常見的PH試紙測試日用品的pH值。
皮膚表面常顯弱酸性的原因是由於在人體皮膚表面會存留著鹽分、乳酸、氨基酸、尿酸、尿素等酸性物質。皮膚的鹼中和能力是肌膚健康的關鍵。
㈣ 皮膚黑的原因有哪幾種
皮膚黑的原因有哪些?很多人小時都白凈嬌嫩,隨著年齡增大皮膚像淺色的絲綢那樣蒙塵變臟。除了自然衰竭的因素,皮膚黑的人都是艷羨皮膚美亮的朋友,使用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無創專家告訴我們要想皮膚變白必需了解皮膚黑的原因,專家稱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其他問題,下面是詳細介紹。 1.外因 日曬:日曬後皮膚個體出現兩種基本反應:一是真皮的血管擴大,二是表皮的色素發作竄改。 化狀品使用不當影響美白:化妝品操縱不當會發作接觸性皮炎、色素等損害; 愚鈍性皮膚操縱化妝品時應當格外慎重,使命中經常碰到因化妝品使用不當而發生過敏、紅腫的患者。 皮膚的急慢性炎症:皮膚患急、慢性炎症後極有可能發作色素冷靜,隨著的推移大多能逐漸變淺或消逝,也有極有可能臨時不退。例如,糠疹癒合後就會在滿身、出格是面部留下明顯的灰褐色斑,很難消褪。 2.內因 遺傳:分歧種族及同一個體不同部位的皮膚,其顏色是不相同的這是由遺傳決定的。 內分泌因素:懷胎、月經不調、口服避孕葯等可使表皮內黑素的分化增加,招致皮膚的色素冷清。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感染、腫瘤、紅斑狼瘡、肝硬化等慢性疾病均可引起皮膚的色素冷清。 3.自然環境傷皮膚 罪魁罪魁是紫外線,它刺激皮膚中的玄色素,誘發斑點等皮膚病變,即使是隂天,「紫外線」也依然強烈。紫外線可導致皮膚變黑、衰竭、導致皮膚皺紋。人類皮膚對紫外線的反應,在急性反應方面為導致皮膚發紅、曬黑反應及增加肌膚之表皮厚度,在慢性反應方面,則會導致皮膚衰竭。在夏日裡,若依然想要擁有白凈無瑕的肌膚,就應確實做好防曬,特別是紫外線指數到達7或7以上時,更易損害肌膚,應很加強防曬,盡有可能少因怕麻煩而導致日後的懊惱。實在,濕潤的空氣、透過車窗照進來的陽光、甚至室內的燈管、電腦,都是令皮膚變黑變暗的首惡。 皮膚暗黃沒有光澤,除了日常的調理之外,再注意保養肺,中醫中講肺主皮毛,肺氣不足會造成皮膚問題,秋節是養肺的黃金季節,建議早睡早起,多運動,多食白蘿卜,杏仁,梨等另外日常調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想皮膚美麗,少吃垃圾零食還有麻辣什麼的,那些垃圾東西越少越好。 此外,黑變病患者的玄色素也大多堆積於面部,很是前額、臉頰、耳後及頸部,格外顯然。還有一類疾病是皮膚病,很是某些食品過敏造成的皮膚病,如生蔥、生蒜、辣椒、花椒、韭菜、酒、魚、蝦、海帶、雞肉、鴨肉、豬蹄、豬頭肉等食品,也可誘發皮膚**反應,以致疹塊叢生,最後留下色素而使皮膚變黑。 我院專家提示:為了自身的美麗健康。請您不要隨便的選擇醫院和整形的項目,一定要仔細考察之後再做決定。最好是選擇有保證,有信譽的大型的整形美容醫院進行!
㈤ 世界五大膚色分別是什麼
人種膚色分類五種:白種、黃種、黑種、紅種、棕種。
白埋團敗種:皮膚白色,頭發栗色,頭部呈球形,面呈卵形彎顫而垂直,鼻狹細。歐洲、西亞、北非的居民屬於。
黃種:皮膚黃色,頭發黑而直,頭部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顴骨隆起,眼裂狹細。西亞以外的亞洲人和北部的因紐特人、拉普蘭人和芬蘭人屬於。
黑種:皮膚黑色,頭發黑而彎曲,頭部狹長,顴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脹厚,多數人有八字腳。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屬於。

皮膚黑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對膚色影或仔響巨大,是先天決定的。
2、曬太陽過多:由於長時間的陽光暴曬,促進了黑色素的合成,從而皮膚變黑。
3.、某些疾病:一些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等都可以引起皮膚變黑,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4、吃某些感光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葡萄乾等,在紫外線的輻射下容易變黑。
㈥ 人種膚色分類五種是什麼
人種膚色分類一共五種:白種、黃種、黑種、紅種、棕種。

世界五大人種顏色代表色:
1、黃皮膚人種:黃皮膚人種所代表是黃色皮膚,也是亞洲地區最為普遍的皮膚顏色,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皮膚顏色。
2、黑色人種:黑色人種所代表便是黑色皮膚,如今已經成為非洲的特有。主要分布於非洲地區,但在北美、南美地區也是有不少黑人存在,但這些都是屬於非洲人的後裔。
3、棕色人種:棕色人種其皮膚顏色是趨於黃黑之間,曾經也被歸類到黑色人種之中,後來才被重新定義為棕色人種,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地區,現在也成為了世界四大人種之一。
4、白色人種:白色人種人群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等地,白色皮膚的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和南亞。而現在美洲和大洋洲的白人主要都是歐洲人後裔,可見歐洲白人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相當廣。
㈦ 黑人膚色一共有幾種的
有一種純黑色的,跟炭一樣黑的那種。有一種是身上膚色也是炭黑的,只是臉龐是黑里帶黃的那種,並不是那種很黑的遠看連頭發都難以區分的那種,我想知道這種黑人稱為什麼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