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暑的症狀是什麼
【中暑一詞釋義】
zhòngshǔ
【heatstroke】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鍾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里,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卧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中暑小結】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惡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病因病機】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作,勞則傷氣,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依臨床表現可分為輕證和重證兩類。
【辨證治療】
(一)輕證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乾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證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為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其他療法】 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腘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度。
2. 本人長期消瘦,皮膚乾燥,不易出汗,冬天畏寒肢冷,這是什麼原因
中醫講 肺 主一來身之表(包括皮膚,自汗腺,毫毛等組織)肺又是嬌臟 不喜冷也不喜熱,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皮膚緻密,毫毛光澤,反之肺氣虛,為表不固則皮膚無光澤,或樵枯 至於你長期消瘦 應該是你的脾失運化 不能把正常的水谷精微輸送到肺,肺朝百脈,不能輸送你全身 也會導致長期消瘦(老百姓俗話的營養不吸收) 至於你冬天畏冷,那你的意思是別的季節不怕冷 那時正常的 假如你在東北都零下了在不怕冷 那就是你有問題了 你現在的生活喜歡 除了炒股以外基本還是健康的。不用擔心 而且中醫的基礎理論不是一句兩句說的完的 我只能開闊的說了一下 祝你健康 88
3. 皮膚乾燥綜合症
皮膚乾燥綜合症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皮膚乾燥症又稱為干皮病,它多發病與中年人,而且女性的患者較多。皮膚乾燥症常見症狀有眼乾、口乾、無汗、大便乾等。以下幾個原因可以引起皮膚乾燥綜合症。
年齡的增長:隨著年紀增長,皮脂分泌亦會減少,皮膚保存水分的能力會下降,使皮膚中的水分加速蒸發。
氣溫下降:在寒冷的季節,但由於空氣乾燥,汗水和皮脂的分泌都會急速減少,使得皮膚的水分逐漸蒸發,抵抗力也會減弱,就變得皮膚乾燥。
疲勞或睡眠不足: 疲勞或睡眠不足,血液循環也會變差,會使身體受到一定的傷害,當健康失去平衡時,肌膚就會沒有活力,容易產生乾燥及粗糙的現象。
皮脂腺分泌不足:皮脂的分泌減少,就無法滿足製造皮脂膜的需要,皮膚就會變得乾燥。皮膚的表面是由皮脂膜形成,可幫助肌膚維持適當的水分。
其它原因:使用過熱的水洗澡、 室內的暖氣溫度過高、內分泌改變、使用具刺激性的清潔劑或香皂等。都會使皮膚變得乾燥。
下面這個小方法對治療皮膚乾燥綜合症有顯著的療效,簡單易做。
白果雪梨奶,即取白果10克,白菊花4朵,雪梨1個,牛奶200毫升,蜜糖適量。將白果去殼,用開水燙去衣,去心,將白果和切塊的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煲直到白果爛熟,加入菊花瓣、牛奶後煮沸,用蜜糖調勻即成,常喝可以潤膚,適合皮膚乾燥綜合症者飲用。
您可以點擊圖標進入我們官網進行詳細的咨詢和交流
4. 大熱天不出汗的原因有哪些
夏天天氣熱,氣溫較高,很多人都會經常流汗,尤其是年輕人。但是有些人大熱天不出汗,這是很不正常的一種現象,那麼,你知道大熱天不出汗的原因有哪些嗎?
大熱天不出汗的原因
1.汗腺功能障礙
人體的汗腺分布在全身皮膚,以腋窩、手掌、腳底和額部分布最豐富;當某種原因引起汗腺發育不良甚至汗腺缺乏時就會導致全身性或者是局部性無汗。
2.皮膚病
汗腺的位置是在介於皮下組織和真皮層之間,當某些人患有嚴重的皮膚病,皮膚就容易破損,當皮膚破損達到了皮下組織時,就會影響汗腺。以至於皮膚無汗或者少汗;
皮膚病: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
3.神經損傷
汗腺受到交感神經的支配而分泌汗液,以調解體內體溫並且排出廢物,當交感神經損傷時就會影響汗液的分泌;大腦髓質的損傷可以引起同側節段性汗閉或者損傷以下部位暫時性無汗;大腦皮層對下丘腦的抑制增強能導致全身性無汗。
4.疾病影響
下丘腦腫瘤或者是第三腦室底部損傷可以導致全身性無汗和高熱;腦干下端疾病可以引起同側的顏面何頸部無汗;尿崩症、酒精性中毒性神經炎、澱粉樣變(澱粉樣變是指澱粉樣物質沉積於組織或器官導致的疾病)、糖尿病、痛風可以發生無汗症,可能是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經節阻滯而出現的無汗。
5.維生素A缺乏
缺乏維生素A可以引起眼睛和皮膚的病變,皮膚方面的病變主要是皮膚乾燥、毛囊角化,從而導致皮膚出汗少甚至無汗。
飲食調理
宜:梨.葡萄.鴨肉.百合等清熱潤燥食物. 癢是因為過敏手腳冰涼是體質太差,強健腎臟,冬病夏調,行氣行血,提高自身免疫機能。
要多吃水果!體內垃圾、毒素過多!亞健康的表現,身體虛弱,肝臟燥熱。平時注意休息,調節好生物鍾,還要加強鍛煉,最好晚上飯後散步,早上城市逆溫現象比較嚴重,空氣污染物沉澱多,所以不建議晨練。先從清腸毒開始,清除宿便!
注意飲食習慣,夏季多喝水,花茶最佳,尤其苦瓜茶、菊花為首選,因為其具備排毒去火、清熱解毒、通氣解壓等良好功效。旁人只是建議,起不到多大作用,主要看你如何加強自身調理了,體質太弱,好好用熱性的東西補,雖然熱,但是還是很虛,要多運動,幫助身體代謝。
5. 尿毒症為何會致皮膚乾燥無汗
尿毒症復患者的皮膚乾燥是非常普遍制的現象,因為腎臟功能的衰竭,失去的應有的功能,平衡血壓、調節體內過多的水,排除大量毒素,生血,酸鹼平衡,等等吧。因為人是一個整體,一個器官的損害會慢慢的影響到其他臟器的功能。
不知道患者有沒有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這樣的患者皮膚會更乾燥,無汗更是平常的事情了。因為大量的脫水後,(透析脫水是脫掉血液中多餘的水分並不是肚子里的水)血管要再次吸收脂肪,肌肉中水分,重新補充到血液當中去,這樣一來,皮下,脂肪里的水分子全被吸收到血液中了,皮膚自然就非常乾燥,至於出汗,如果適當運動還是可以出一些的,但是也僅限於頭部,腋下,全身出汗的情況不會出現的。皮膚發黑是由於尿毒症患者的造血機能減退,大量的色素沉積所造成的,這個目前沒有解決方法。
希望回答的還算清楚,你能看明白。
6. 護師考試知識點歸納(六)
1.洗胃的注意事項:①急性中毒患者採用口服催吐法。②當毒物性質不明時,洗胃溶液可選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③洗胃的禁忌症:強腐蝕性毒物(如強酸、強鹼)、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胸主動脈瘤、近期內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胃癌等。④每次洗胃液量為300-500ml。⑤如果患者感到腹痛,灌洗出的液體呈血型或出現休克現象,應立即停止洗胃。
2.常用洗胃溶液及禁忌葯物:①酸性物選鎂乳、蛋清水、牛奶、強酸葯物,禁忌強鹼葯物。②鹼性物禁忌強酸葯物。③1605、1059、4049(樂果)等禁用高錳酸鉀洗胃,否則氧化為毒性更強的物質。④敵百蟲禁用鹼性葯物,遇鹼性葯物可分解出毒性更強的敵敵畏。⑤DDT用50%硫酸鎂導瀉。⑥巴比妥類用1:15000-1:20000高錳酸鉀洗胃,硫酸鈉導瀉。⑦滅鼠葯(磷化鋅)中毒時,口服硫酸銅。
3.簡易呼吸器一次可擠壓500ml左右的空氣入肺,頻率保持在10次/分的速度。
4.簡易呼吸器通氣量不足時,患者可出現煩躁不安、多汗、皮膚潮紅、血壓升高、脈搏增快;過度通氣時,患者可出現昏迷、抽搐等鹼中毒症狀。
5.危重病人眼瞼不能閉合時,可塗眼葯膏或覆蓋凡士林紗布。
6.傳統判斷腦死亡的標准為心跳、呼吸停止。
7.醫學界判斷死亡的標準是腦死亡。
8.腦死亡標准:無感受性及反應性、無運動、無呼吸、無反射、腦電波平坦。
9.死亡過程分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生物學死亡期。
10.瀕死期是死亡過程的開始階段。生命處於可逆階段,如能採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生命可復甦。
11.臨床死亡期表現為呼吸、心跳完全停止。
12.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①屍冷:最先發生的屍體現象。②屍斑:死亡後2-4小時出現。③屍僵:死後1-3小時出現。④屍體腐敗:死亡24小時後出現。⑤屍綠:最早出現在右下腹。
13.世界上第一所臨終關懷醫院創辦於1976年、英國。
14.1988年7月我國天津成立了第一個臨終關懷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誕生了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南匯護理院。
15.臨終關懷的理念:①以照料為中心。②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不以延長生存時間為重點。③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力。④加強死亡教育使其接納死亡。⑤注重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支持。
16.臨終患者最後消失的一個感覺是聽覺。
17.臨終患者經歷的5個心理反應階段: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接受期。
18.屍體護理是在確認患者死亡、醫師開具死亡診斷書後進行。
19.屍體護理時,頭下墊枕的目的是防止面部淤血變色。
20.速脈:脈搏超過100次/分,見於發熱、貧血、甲亢等。
21.緩脈:脈搏低於60次/分,見於顱內壓增高等。
22.水沖脈:脈搏驟起驟落,急促有力,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等。
23.交替脈:脈搏一強一弱交替出現但節律正常。交替脈是左心衰的重要體征。
24.奇脈(停脈):平靜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見於心包積液或縮窄性心包炎。
25.脈搏短絀:脈率少於心率,見於心房顫動患者。計數脈搏的時間至少需要1分鍾。
26.正常成人的呼吸次數為16-20次/分。
27.潮式呼吸(又稱陳-施呼吸):呼吸由淺慢逐漸變為深快,再由深快變為淺慢。
28.間停呼吸:是病情危急的徵象。
29.酸中毒大呼吸(又稱庫氏呼吸):呼吸加深且頻率較快,見於代謝性酸中毒患者。
30.呼吸有惡臭味,見於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患者。
31.呼吸有肝臭味,見於肝性腦病(肝昏迷)患者。
32.呼吸有爛蘋果味,見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33.呼吸有刺激性大蒜味,見於有機磷農葯中毒患者。
34.嗜睡:可被喚醒,醒後尚能保持短時間的醒覺狀態,但反應較遲鈍,一旦刺激消除,則又迅速入睡。
35.意識模糊:患者有定向障礙,思維和語言不連貫。
36.昏睡:患者處於熟睡狀態,不易喚醒,在強刺激下(如壓迫眶上神經)可被勉強喚醒,但很快再入睡,醒時答話模糊或答非所問。
37.淺昏迷:各種防禦反射仍存在。
38.深昏迷:對強刺激也全無反應,所有反射均消失。
39.病危面容: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發紺,表情淡漠,眼眶凹陷。
40.皮膚乾燥無汗可見於維生素A缺乏。
41.發紺:是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的絕對量超過50g/L。易在舌、唇、耳廓、面頰、肢端出現。
42.黃染:見於膽道阻塞、肝細胞損害或溶血性疾病。
43.皮膚或黏膜下出血:直徑不超過2mm稱為瘀點(出血點);直徑在3-5mm之間稱為紫癜;直徑在5mm以上者稱為瘀斑。
44.蜘蛛痣:與肝臟對體內雌激素滅活功能減弱有關。
45.桶狀胸:前後徑明顯增大,甚至與左右徑相等。
46.三凹征:吸氣時出現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及腹上角)凹陷。
47.語顫減弱見於肺氣腫、阻塞性肺不張、大量胸膜腔積液、氣胸的患者;語顫增強見於肺組織炎症或肺實變的患者。
48.正常胸部叩診音為清音。
49.胸部異常叩診音:①過清音見於肺氣腫。②濁音或實音見於肺炎、胸膜腔積液、肺部腫瘤。③鼓音見於氣胸。
50.濕啰音:是支氣管內有稀薄的分泌物。濕啰音局限在肺的某部,提示該部有炎症;如果發生在兩側肺底,見於肺下部炎症或肺淤血患者;如果兩肺布滿濕啰音見於急性肺水腫患者。
51.正常心尖搏動位置在胸骨左緣第5肋間,鎖骨中線內0.5-1cm。
52.頸靜脈怒張,提示上腔靜脈迴流受阻。肝-頸靜脈迴流徵陽性,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53.頸靜脈搏動,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及嚴重貧血。
54.大量腹水可使腹部膨隆;極度消瘦、嚴重脫水腹部可呈「舟狀腹」。
55.幽門梗阻時,在上腹部可見自左向右移動的胃蠕動波。
56.急性胃穿孔有「板狀腹」;結核性腹膜炎腹部有「揉面感」。
57.當游離腹水超過1000ml時,有移動性濁音,見於肝硬化腹水、結核性腹膜炎。
58.腸鳴音超過10次/分,稱為腸鳴音亢進;如果持續3-5分鍾以上才聽到1次腸鳴音,稱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提示腸麻痹。
59.空腹或飯後6-8小時以上,胃部仍有振水音,則提示胃排空不良,見於幽門梗阻、胃擴張等。
60.正常人兩側瞳孔直徑為3-4mm。
61.瞳孔縮小多見於有機磷中毒;瞳孔散大多見於阿托品中毒;兩側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顱內病變。
62.淺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深反射有膝跳反射。
63.腦膜刺激征的檢查包括頸項強直、凱爾尼格(Kernig)征、布魯津斯基(Brudzinski)征。
64.血紅蛋白成年男性為120-160g/L,成年女性為110-150g/L。
65.網織紅細胞的增減,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66.尿液標本採集,清潔容器隨時留取新鮮尿液100-200ml,做早期妊娠診斷試驗時,以晨尿為好。
67.尿液顏色:①膽紅素尿,見於阻塞性黃疸或肝細胞性黃疸。②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見於急性溶血。③乳糜尿,見於晚期血絲蟲病。
68.鏡下血尿是指每高倍視野中紅細胞至少3個。
69.尿檢白細胞滿視野或尿液中出現白細胞管型,提示腎盂腎炎。
70.鮮血便見於腸道下端出血性疾病。
71.細條狀便,說明有腸狹窄。
72.常用腎功能檢查: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測定。
73.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的尿液加的防腐劑為甲苯。
74.常用肝功能檢查:血蛋白總量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測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測定。
75.正常人A/G之比約為1.5:1--2.5:1。
76.血清白蛋白顯著降低提示肝硬化。
77.ALT顯著升高見於急性肝炎。
78.金屬音調咳嗽見於縱膈腫瘤、肺癌。
79.草綠色痰,多為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感染;鐵銹色痰,多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粉紅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腫;痰液有惡臭味,提示厭氧菌感染。
80.肺膿腫的典型症狀:咳大量痰,靜置後出現分層現象,上層為泡沫,中層為漿液,下層為膿液及壞死性物質。
81.指導有效咳嗽,適用於神志清醒並能咳嗽的患者。
82.拍背與胸壁震盪,適用於長期卧床、排痰無力的患者。
83.濕化氣道,適用於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84.體位引流,適用於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患者。
85.機械吸痰,適用於昏迷或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的患者。
86.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煩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明顯蒼白或發紺、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顯的痰鳴音,考慮窒息的發生。
87.咯血分類:①痰中帶血、少量咯血<100ml/天。②中等量咯血100-500ml/天。③大量咯血>500ml/天或1次咯血量為300-500ml。
88.咯血的主要並發症是休克和窒息。①大咯血時出現咯血不暢、胸悶氣促、情緒緊張、喉部有痰鳴音,是窒息的先兆表現。②出現表情恐怖、張口瞠目、抽搐、大汗淋漓、牙關緊閉或神志突然喪失,提示發生窒息。
89.大咯血時,取患側卧位。止血葯物用垂體後葉素;禁用嗎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90.大咯血者暫禁食,小量咯血可進少量溫涼的流質飲食。
91.咯血時不要屏氣,要將血輕輕咯出;一旦出現窒息,立即將患者置於頭低足高位。
92.吸氣性呼吸困難,以吸氣困難為特點,出現三凹征,多見於喉頭水腫、痙攣等;呼氣性呼吸困難,以呼氣費力、呼氣時間延長伴有廣泛哮鳴音為特點,多見於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等。
93.呼吸困難分度:①輕度:重體力活動時出現呼吸困難。②中度:輕微體力活動,如日常活動、走路時出現呼吸困難。③重度:在安靜休息狀態下也出現呼吸困難。
94.氧氣療法是指低流量(1-2L/min)、低濃度(25%-29%)持續給氧。
9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
96.病毒感染者,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感染者,血白細胞計數增多。
97.支氣管哮喘:①發病機制是氣道變應性炎症。②典型臨床表現是反復發作的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98.哮喘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稱為哮喘持續狀態。
99.哮喘發作時,雙肺呈過度充氣狀態,哮鳴音廣泛,呼氣音延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100.支氣管哮喘的用葯:①β2受體激動劑:是控制症狀的首選葯,如沙丁胺醇,首選吸入法。②糖皮質激素:最有效的抗炎葯物,抑制氣道變應性炎症,常用潑尼鬆口服。③色甘酸鈉:對預防運動和過敏原誘發的哮喘最有效。
101.對於支氣管哮喘患者,要鼓勵多飲水,水量>2500ml/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