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早產兒皮膚黑怎麼回事了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早產兒皮膚黑怎麼回事了

發布時間: 2023-03-22 17:34:02

『壹』 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

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

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寶寶黃疸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寶寶黃疸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有些寶寶生理性黃疸家長會帶孩子出去曬太陽,那麼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

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1

如果是藍光照的可以,高結合膽紅素的新生兒黃疸,照藍光可能出現「嬰兒青銅綜合症」,表現為皮膚、血液和尿液變成顏色較深的灰褐色,可能是因為藍光照射導致的青銅色色素沉著所致。

這種沉著通常會在停止照光後2月左右逐漸褪去。

通過曬太陽給孩子退黃疸,如果暴露不足效果不好的,暴露充分,嬰幼兒皮膚本來嬌嫩,更容易被曬傷皮膚,而且不好保暖,所以不建議通過曬太陽的方式來退黃疸,如果曬了,皮膚變黑了,這是因為皮膚為了適應陽光,產生了更多的黑色素以阻擋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當不再曬了,只要沒有曬傷,黑色素的產生也會逐漸減少,皮膚也會慢慢白回來。如果曬傷了,則可能造成色素沉著或缺失,導致色斑等問題,也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黃疸曬太陽曬什麼部位好

患有黃疸的患者曬太陽應該盡量把手腳等四肢的皮膚暴露出來。較多的皮膚接受陽光照射,效果比較明顯。曬太陽的羨唯時候盡量把眼睛遮住,如果是年齡太小的小嬰兒一般不建議直接曬太陽。

新生兒之所以會有黃疸,是因為剛出生時寶寶血液里的膽紅素水平高,但兄穗培是可以通過曬太陽和增加排泄次數,能加快血液中膽紅素的分解。

對寶寶來說,生理性的黃疸,即使不照太陽,一個星期左右黃疸也能褪去,病理性的黃疸,症狀比較重,需要採用藍光照射治療。

這里簡單說一下,對生理性的黃疸如何曬太陽。

一般曬太陽要注意在時間的限制上不超過20-30分鍾,因為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很容易出現曬傷的問題。

如果在夏天最好選擇在早晨10點之前,下午三四點之後再去曬,而且一天曬的.次數不要太多。還有一點曬太陽的時候,一定要給寶寶的眼睛遮蓋住,避免眼睛直視太陽,造成寶寶的視力損傷。另外曬太陽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露孩子的臀部、四肢、軀乾的部位,讓皮膚多接觸到日光,這樣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另外我們曬太陽以後,要多給孩子補充些水分,避免孩子曬太陽以後,引起脫水症狀的出現。

曬太陽可減輕黃疸。但曬太陽有一定的條件,具體如下:

1、曬太陽通常要在上午、下午,即太陽不是很毒的時候,不能在大中午的時候曬;

2、曬太陽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因為曬的時間太久會對嬰兒的皮膚造成一定的傷害;

3、曬太陽不能隔著玻璃窗戶,大多家長將孩子放到窗戶前,透過玻璃來曬,這樣效果不佳。最好能將孩子暴露到陽光下,效果會更好。

十五天的寶寶黃疸指數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族侍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正常的黃恆指數的值是什麼樣的

1、成人黃疸指數正常值

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范圍

2、小兒黃疸指數正常值

小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注意,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黃疸的范圍就稱為病理性黃疸,像是一種數值的波動。黃恆的辨別很簡單,媽媽們可以將嬰兒放置於陽光之下,觀察孩子的皮膚和眼白的部分,若是發覺日益漸黃,或者是比其他的嬰兒黃很多,那麼就有可能是黃恆了。

寶寶黃疸曬黑了可以再白回來嗎2

一、寶寶黃疸高可以吃母乳嗎

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黃疸高,再確定可不可以吃母乳。

需要確定嬰兒是生理性黃疸高,還是因為母乳性黃疸高。如果嬰兒是因為生理性所造成的黃疸過高,那麼寶媽是可以繼續使用母乳喂養,但如果是母乳性,那麼就得減少母乳喂養次數,並且寶媽需要控制自己飲食。

二、寶寶黃疸高怎麼降下來

1、生理性黃疸高的治療方法

(1)喝白開水。每天早晚必須都要給嬰兒喂30ML的白開水,在白天也要適量的喝水,讓嬰兒自身盡早的排掉體內的黃疸。

(2)喝葡萄糖。發現嬰兒黃疸指數高的時候,可以喝點兒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給嬰兒喝就可以,這是去黃疸的有效方法。

(3)曬太陽。每天早上十點左右,陽光不是很厲害的時候給孩子曬太陽,要盡量多的曬到孩子的皮膚,但是不要曬到眼睛。

(4)停止母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那麼就停止喂養母乳兩到三天,因為黃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養母乳以後,黃疸指數就會下降的。

2、病理性黃疸高的治療方法

(1)吃葯。到醫院測量黃疸指數,如果還是高,醫生會給開控制黃疸的葯給嬰兒服用。

(2)照藍光。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醫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藍光,就是讓嬰兒在保溫箱里照藍光進行治療。

三、如何護理嬰兒黃疸

1、確定黃疸程度。父母可以在自然光下,觀察新生兒皮膚的顏色發黃的程度,如果只有面部黃色染料和輕度黃疸;軀干皮膚上有黃染,是中度的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色染料和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變成泥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先天性膽道畸形所引起的。如果出現黃疸程度,伴有症狀或大便異常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不延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膽紅素在胎糞,如果胎兒不排干凈,膽紅素將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後,黃疸增加。

4、有足夠的水給新生兒,尿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如果黃疸出現早或消失太晚,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少,然後增加,窮人的精神嬰兒,吸吮或不那麼排斥的牛奶等臨床症狀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貳』 寶寶出生第4天就住院照藍光退黃疸,出院後也沒注意,現在八個月了,感覺皮膚黑黃,其它都正常,請問是不

病情分析: 你說的情況應該是沒有關系的,黃疸會出現鞏膜黃染 指導意見: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d出現黃疸,最遲可在第5天出現,5d後出現的黃疸多要考慮病理性。黃疸於4~5d最明顯,足月兒在生後10~14d消退;早產兒約有80%生後出現黃疸,可持續3~4周消退。生理性黃疸不伴有其他症狀,小兒精神、...反應好,個別新生兒吃奶稍差。

『叄』 新生兒皮膚紅,還黑,怎麼回事

健康的足月新生兒的皮膚是紅潤的,光滑的,有的皮膚表面有少許胎脂,肩背部有少許胎毛,皮下有豐滿的脂肪。甚至有的寶寶生後頭幾天的皮膚好象很粗燥,甚至有脫皮,有皺折的地方還會有皸裂。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長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後乾燥,在還沒有脫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過幾天之後就會很光滑了。 而早產兒剛出生時皮膚看起來很薄嫩,象凝脂般,透明,顏色紅;皮膚發亮,可出現水腫;皮膚表面胎脂多,胎毛多;皮下脂肪薄,可有較多胎脂,象我們常吃的奶油蛋糕上的奶油。胎脂看上去粘粘的,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脫落的表皮細胞形成的,具有保護皮膚、防止感染和保暖的作用,出生後逐漸被皮膚吸收。一般不要特意用水洗去或擦去,那樣可能會削弱了胎脂對皮膚的保護和保暖功能,又很容易損傷皮膚甚至誘發感染。但如果耳朵後、腋下或其它皺褶處胎脂較厚,可在生後6小時後用熬熟冷卻的麻油、豆油等植物油或有專門護理皮膚的寶寶皮膚清潔霜輕輕擦去。

『肆』 准媽媽吃哪些食物會導致寶寶皮膚變黑

對每個准媽媽而言,都想懷一個皮膚白皙的小寶寶。如同網上說:懷孕期間吃生抽,巧克力肌膚變黑,就強忍不吃;也聽聞孕期吃燕窩,珍珠粉,新鮮水果能夠使皮膚變白,因此就狂吃……可是事實有用嗎?

懷孕期間吃醬油,寶寶肌膚會發黑

人的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群叫黑素細胞運用色氨酸經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化學反應而轉化成,因而就有些人說懷孕期間不能吃生抽,含有色氨酸可使寶寶肌膚變黑。

可是,生抽並沒有唯一一個含有色氨酸的食材,例如牛乳,豆槳,薏仁米都含有,而且生抽里的顏色是當然黑色素,盡管灰黑色,服用後並不會被身體消化吸收,因此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皮膚顏色,沒有什麼醫葯學和有機化學直接證據證實醬油吃多了會使肌膚變黑。

珍珠粉能美白皮膚,懷孕期間就需要逐漸吃

許多媽媽從懷孕期間就開始服食珍珠粉,或是等寶寶出世之後就開始服食珍珠粉,覺得吃珍珠粉能夠使寶寶的皮膚變白,這觀點也是沒有任何的根據的。

假如吃白的食材能夠泛白,吃黑的食材能夠發黑,吃紅的食材能夠發紅,吃黃的食材能夠變黃(確實有些人吃完很多的紅蘿卜等黃色的食物,皮膚發黃,但僅僅是暫時的)。

懷孕期間多吃水果,寶寶出世後皮膚白嫩

孕婦能適度吃蘋果,提議懷孕期間每日不超過400g新鮮水果。新鮮水果中含有豐富多彩的維生素C等維他命,對肌膚有一定的益處,可是留意它也並無法危害寶寶的皮膚顏色。

胎寶寶的皮膚顏色關鍵在於爸爸媽媽的基因遺傳,與懷孕期間的飲食搭配不相干,千萬不要過多填補民間偏方,反倒很容易造成准媽媽的飲食搭配不平衡,危害健康。

提議准媽媽們何不培養均衡飲食的良好的習慣,身體維他命不貧乏,就可以讓寶寶的肌膚在遺傳性的根基上達到最佳的白里透紅細致情況。

『伍』 剛出生的小孩很白,為什麼後來變黑了

1、皮膚紅色的寶寶。新生兒寶寶的膚色一般分為三種,其中一種就是紅色的寶寶,造成這個原因的是,新生兒的皮下脂肪比較少,皮膚是皺巴巴的,但這樣的狀況不會很長時間的,只需要兩三天,皮膚就可以恢復過來,膚色會逐漸白皙起來的。

2、剛出生皮膚就很白。很容易讓人有誤解,很多家長覺得,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就白的一定會比皮膚紅的寶寶以後膚色要好,這樣想就錯了,剛出生的寶寶皮膚發白並不意味著以後也會很白,主要是因為皮膚色素沉澱還沒有完成,等過幾天色素沉澱完成以後,你會發現,剛出生的白寶寶,皮膚的顏色就會慢慢的加深了,這就是老人常說的「紅寶寶變白,白寶寶變黑」。

3、黃疸。寶寶是在出生1天左右的時間里,皮膚會變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疸,需要照藍光膚色才能恢復正常,黃疸是新生兒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及時治療半個月就會消失,膚色歸於正常。從出生後慢慢隨著寶寶的成長,幾天後皮膚會慢慢變黑,考慮可能是由於寶寶出現有黃疸後皮膚由白變黃,所以看起來皮膚會偏黑。這個是新生兒黃疸的出現,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天會有這種情況,在第4-6天屬於黃疸高峰期,而到達一周後黃疸會慢慢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相對會比較長一些,除了輕微的食慾不好之外,沒有出現其他不舒服的情況,就不用太擔心。

4、紫外線的照射。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白的,但是隨著孩子的生長,由於紫外線的照射,可能會導致皮膚變黑的產生,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所以平時應該注意皮膚方面的護理,避免出現紫外線的灼傷。

5、遺傳因素。 嬰兒的皮膚和父母的皮膚顏色有著一定的聯系,由於父母皮膚有一些黑,嬰兒生下來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會出現的皮膚有些黑的現象,大概是在寶寶半歲之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要過於擔心。

『陸』 新生兒有哪四種表現,說明在「娘胎里」過得很滋潤

剛出生的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因此,他們會盡最大努力為寶寶在世界上的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孕期每一次檢查都是為了觀察寶寶是否健康。可見父母的心都在寶寶身上,真的是「窮傳風」。寶寶進入孕媽媽子宮的那十個月里,早上和媽媽一起嘔吐,經歷了各種情緒波動,開心、興奮、緊張,甚至失眠、厭食。母親的子宮「我們如何判斷它是否好看?

通常,有些人會根據嬰兒的體重來判斷嬰兒的發育。太瘦說明營養吸收不好,太胖說明營養太多。除了體重,你還可以觀察寶寶的這四種行為,來判斷寶寶是否「胖」。你在母親子宮里過得不好嗎?

如果新生兒有這四種表現,說明在「母親的子宮」里很滋潤。

紅潤的皮膚

出生時,如果寶寶皮膚發紅、濕潤、光滑,說明寶寶已經在媽媽肚子里得到了營養,可以保持足月。

有的寶寶出生時皮膚粗糙,伴有脫皮,甚至有些摺痕破了。這是因為寶寶長期浸泡在母親腹部的羊水中,出生後會慢慢恢復。順利,不用太擔心。

如果過早,皮膚會看起來很薄,很透明,很紅。

有些嬰兒天生皮膚黑。原因是什麼?

除了遺傳因素,還有生理性黃疸,會導致皮膚變黑。是體內膽紅素積累造成的。大部分足月寶寶10-14天內會消退,黃疸期間請遵醫囑。只要孩子胃口好,大便正常,生理性黃疸不治療會逐漸痊癒。

大聲哭

結論:

總之,在懷孕期間,馬寶應該健康飲食,定期工作,適當鍛煉,保持心情愉快,從而為她的寶寶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

『柒』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其實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新生兒都是是需要經歷媽媽懷胎十月後才能夠出生的,但是現在約有15%的早產兒死於新生兒期。以下分享早產兒的表現症狀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1

1、頭骨較大

頭骨很大,與身體的比例是1:3。典型特徵是囟門較寬、頭骨柔軟、頭發蓬鬆、指甲柔軟。通常男嬰的睾丸沒有降低或沒有完全降低,女嬰的大【陰】唇無法覆蓋小【陰】唇。

2、呼吸系統不成熟

因返基為呼吸中樞和呼吸器官發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穩定,導致呼吸暫停和發紺。有的早產兒因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質,而導致嚴重呼吸困難和缺氧。

3、消化吸收能力弱

吸力和吞咽的反射能力差,胃容量小,易咳嗽或溢乳。因消化功能減弱易出現嘔吐和腹脹。肝功能不良會導致生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當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元素缺乏會引起貧血、佝僂病或低血糖。

4、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

因為體溫中樞不完善,加上皮下脂肪較少,體表面積大,肌肉活動力少,自生熱少等問題,導致體溫偏低,導致硬腫症。

5、神經反射差

因各種神經反射能力差而經常睡覺。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容易發生顱內出血。

6、免疫功能差

由於免疫功能差,無法抵禦細菌和病毒,母親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少,所以抗感染能力弱,容易誘發敗血症,增加死亡率。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2

早產兒護理

1、維持體溫

早產兒由於發育未成熟就出世,所以體內並未形成良好的體溫調節機制,脂肪薄,難以保存體溫,而且早產兒自身新陳代謝慢,肌肉活動較少,也導致他們不能有效產生熱量,從而體溫偏低。早產兒的汗腺又沒有良好的發育,外界溫度過高的時候,早產兒又不能正常排出體內熱量,導致發熱。

2、正常呼吸

早產兒體內呼吸系統發育不良,呼吸過淺,節奏過快,有間歇性停止呼吸的現象。早產兒哭聲無力低弱,肺葉擴張不完全,早產兒會出現皮膚青紫的症狀。由於呼吸較弱,氣管中的粘液也不容易通過咳嗽排出,容易反吸入胃中導致肺炎。

3、消化功能

早產兒的胃部較小,胃容量也相對較小,餵奶時會出現吐奶和嗆奶的現象,容易引起肺炎。早悶正產兒吮吸,消化能力都比較弱,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4、肝臟功能

早產兒的肝臟功能還不夠健全,肝臟合成代謝所需要的酶螞世悔和蛋白含量較低,易導致低蛋白血症,水腫。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的時間較早,持續時間長,消退慢,情況較嚴重。凝血因子所需的維生素K較少,導致早產兒容易出血,出血後血液不易凝固。另外,維生素D和肝糖原也缺乏,易患低血鈣、低血糖。

5、免疫功能

早產兒的免疫功能也不如正常生產的嬰兒,對抗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所需的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底下,這導致即時是很細微的感染也能蔓延至全身。而且早產兒皮膚薄嫩,更易感染皮膚疾病。早產兒在生產時使用急救工具,如輸氣管,也可能導致感染。

6、腎臟功能

早產兒的腎臟功能不健全,過濾率低,尿濃縮能力差,導致體重下降。腹瀉一脫水,補水過多易水腫。早產兒對葯物的代謝能力也比較低,容易致使葯物中毒。

7、血液 早產兒的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等均低於正常生產嬰兒的含量,而且出生時體重越輕,則上述指標含量越低。所以早產兒易患貧血,也容易出血。

8、神經系統

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因此常常伴有腦部發育不健全的情況。早產兒會因缺氧、感染、出血等情況造成腦細胞的損害,嚴重時會出現膽紅素腦病,中樞系統感染。

9、生長發育

早產兒的生長發育較快,要配備相應的營養和正確的喂養方式,否則會導致早產兒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最終會影響早產兒的生長和智力發育。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3

早產兒容易出現哪些並發症

第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早產兒出生之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合成不充足,所以導致早產兒容易發生新生兒窘迫綜合征,通常見於在33周之前生產的早產兒。出生時間越早,發生的幾率越高。

第二、頻發性呼吸暫停

大概有70%左右的低體重早產兒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每天呼吸暫停的次數比較多。尤其是在出現早產兒體溫低、發燒、缺氧、低血糖、低血鈣等的時候更為嚴重。

第三、慢性肺損傷

早產兒的氣道和肺泡發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因為氣壓傷,以及氧中毒或動脈導管開放等受到損傷,所以也容易出現慢性肺損傷。

第四、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早產兒出生後一周內可能會間歇正壓通氣,持續三天以上有慢性呼吸窘迫的表現,而且在拍胸拍的時候有的也會發生異常。

第五、腦損傷

有少數早產兒會出現腦部的損傷,腦室內會有出血或腦室周圍有白質軟化,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發生的幾率大概在一半左右,通常在早產兒出生後最早的那幾天會形成。

早產兒的表現症狀4

以下幾類孕婦早產的'幾率較大

太過勞累的孕婦容易早產

孕晚期比較好不要長途旅行,避免路途顛簸勞累誘發子宮收縮。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撞到腹部;走路,特別是上、下台階時,一定要注意走穩,避免跌倒。

睡眠差的孕婦容易早產

有研究發現,孕早期和孕晚期睡眠質量差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幾率更大,這可能是因為睡眠差容易導致孕婦炎症的危險增大,從而誘發早產。如果孕婦出現早產徵兆,應左側卧床休息1小時,增加休息時間,但不建議有早產先兆的孕婦長期卧床,因為長期卧床可增加血栓性疾病的發生。

體重超重的孕婦易早產

研究顯示,體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早產的風險也會增加,特別是與體重正常的女性相比,BMI為35或更高的女性的極早產的風險(22-27孕周)要高兩到三倍。

生殖道感染的孕婦易早產

生殖道感染是早產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生殖道感染中,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絨毛膜羊膜,進而刺激蛻膜細胞產生細胞毒素和前列腺素,引起早產發生。因此孕媽們孕期應重視陰部的清潔保健,感染。

營養不良的孕婦易早產

孕婦一定要保持營養充足,不偏食挑食,營養不良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誘發早產。與愛吃薯片、餅乾和油炸食物的女性相比,吃高蛋白、多水果飲食的女性,懷孕後早產危險更小。一項研究顯示懷孕前飲食習慣不良的女性,日後出現早產的幾率約為50%。

吸煙喝酒的孕婦易早產

孕期吸煙喝酒對胎兒的危害很大,習慣吸煙喝酒的孕婦胎兒出現早產、死胎的風險也會增大。酒精會通過胎盤進入發育胚胎,引起胎兒發育遲緩或導致酗酒胎兒綜合征。因此孕婦孕期應拒絕煙草和酒品。

『捌』 小孩剛生出來腳發黑,紫黑那種~~很像血凝固了那樣~~是早產兒

你好!
如果是早產冊數鄭兒,那腳上的發黑的血塊很有可能是因為早產而孩畢明子沒州頌有完全發育造成的
只要多給孩子做腳部按摩或泡泡腳就可以了,如果不行就去看醫生吧
給分~~~~~~~~~~謝謝了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玖』 准媽媽吃什麼食物會導致寶寶皮膚變黑

醬油通常有原色醬油和加色醬油兩種:原色醬油是由原料經加工發酵製成的,醬油本身就有天然色素;加色醬油製成後,經加熱製成深褐色的焦糖,從而調節醬油的顏色。無論哪種方式製作的醬油,其色素都不會被吸收到血液中,更不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當然也不會使胎兒的皮膚變黑。

醬油的顏色是一種天然色素。皮膚的正常顏色必須是紅色。如果是早產兒,會呈現粉紅色。如果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嬰兒可能會體溫過低或貧血。吃黑芝麻可以補充足夠的能量,防止夜盲症、早產、便秘,多次食用黑芝麻可以促進胎兒的大腦發育、骨骼發育以及深色、濃密的頭發。

『拾』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有病理性的黃疸輸了丙球和烤了8天的藍光,出院後寶寶的皮膚成了黑紫色,請問是什麼

指導意見: 您好,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生理性黃疸的孩子除了皮膚黃染外,在食慾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 影響,而且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 會自動消除。病理性黃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膚變化,通常還又哭又鬧又拒奶,這種情況下家長 必須盡快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核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