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生兒怎麼判定黃疸
首先,我們要知道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黃疸在新生兒中很常見,可發生於嬰兒出生後數日內。當嬰兒血液中的膽紅素較高時,即可發生黃疸。
黃疸可導致皮膚和眼白變黃。它往往始發於面部,可擴散至胸部、腹部和雙上肢。它最後可擴散至雙下肢。一般來說,越往下、往肢端進展,提示黃疸越嚴重。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黃疸?
方法:用一根手指按壓孩子的鼻子或前額,然後抬起手指。如果被按壓處的皮膚呈黃色,則孩子患有黃疸。建議在白天、充足自然光線下觀察。
新生兒黃疸的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新生兒黃疸的干搜嫌悄預目標是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預防重度高膽紅素血症與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諸如服用茵梔黃制劑、喝葡萄糖水、民間偏方中草葯、直接世渣曬太陽等都是不建議的退黃方法,益生菌一者迅般也幫助不大。
出生後盡早開奶:提高寶寶母乳的攝入量,以促進孩子胎便的排出
隨母出院後及時監測:寶寶膽紅素數值達到一定數值需要及時干預
盡早開奶,多吃多拉,及時監測;
必要時藍光治療;
存在病理因素,針對病因處理。
總之,新生兒黃疸治療原則是:
② 家庭中,怎樣初步觀察、判斷新生兒是否黃疸
孩子有黃疸怎麼辦,怎麼提前預防黃疸,黃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在意這個問題,但其實黃疸是很多孩子都會得的一種疾病,黃疸在醫學上是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一種正常表現,但同時也很有可能是一個兒童換其他嚴重的疾病的一種反應表現,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所以孩子的父母可以放心,不要過度擔心。
新生兒是脆弱的,需要我們身為父母的關愛的照顧,所以寶寶得了黃疸不要擔心,多觀察和陪伴孩子,營養均衡,身體健康是不會有什麼大的危險的疾病的,所以不要過度擔心,孩子得了黃疸及時觀察就好,最後希望每一個寶寶都可以健康的成長。
③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包括:
1、生理性黃疸:皮膚呈黃色,經皮黃疸值增加,但不超過正常監測范圍。孩子表現良好,反應良好,吮吸良好,大便、尿液正常,無異常拒食、哭鬧、不安、反應不良等;
2、病理性黃疸:黃染程度嚴重,黃染深度可從顏色判斷。監測值超出標准范圍。如果是溶血引起的,除黃疸外,還可能出現貧血、精神反應差、鮮奶量少,甚至過度興奮,嚴重時可能發生抽搐。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通常可以通過兒童的黃疸范圍、心理狀態和排泄情況來觀察。如果患者有病理性黃疸,建議家長注意,並盡快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否則,一旦孩子病情嚴重,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可能會引發一些後遺症,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④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有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在新生兒期很容易出現的一種臨床症狀,由於發病機制不同,它可以是生理性也可以是病理性,但大多數的寶寶都是生理性的,也就是不用特殊治療。
我女兒出生2天也出現過黃疸,當時只是皮膚有點黃黃的,然後醫生讓曬曬太陽就可以了,不過在出生第5天的時候黃疸加重,眼睛也有點黃,這時候醫生就開了些葯給寶寶吃,出院以後大概2星期左右黃疸就退了。我家外孫就不一樣了,他媽媽在家坐月子,他就經常被抱到醫院去照藍光,聽起來挺可憐的,好在黃疸消退後寶寶健康成長著。
如果是其他病理性黃疸,除了照藍光治療後,嚴重的可能要換血治療,不過這個概率非常低,屬於疾病性,一般在懷孕產檢時也能排查出寶寶溶血症的。
寶寶黃疸,媽媽需要怎麼做呢?
在寶寶出現黃疸後,媽媽要配合醫生給進行正確治療,不要覺得寶寶黃疸是生理性的就放任不管,這樣會影響寶寶健康的。一般醫生是建議在早上和午後給寶寶曬太陽,媽媽們要積極配合,不用擔心寶寶會著涼,保護好肚臍就可以了。另外,有的醫生會開些退黃的葯給寶寶吃,寶寶可能會存在拉稀的情況,媽媽們也要多注意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⑤ 寶寶身上黃疸是什麼顏色的啊我怎麼看不出來
寶寶出生後比較常發生的現象,就是體內黃疸指數偏高,這也是很多新生兒父母比較擔心。父母會擔心寶寶出現黃疸偏高的情況,而影響到寶寶各功能正常的運轉。那麼,寶寶黃疸是什麼樣子?
一般情況下,寶寶如果黃疸偏高的話,媽媽們就會發現寶寶的臉色看起來會有一點黃黃的。不過最好還是給醫生檢查一下,通常只要黃疸值不會大敗旅碼於12的話,那就是算正常的情況。父母也可以給寶寶多吃點開水之類的,這樣寶寶的黃疸也會更快的消退。
通常寶寶在察哪出生三天左右,身體就可能會出現明顯的黃疸症狀,像臉部,以及眼角處發黃,眼睛裡眼白也會出現發黃或發紅。寶寶黃疸如果不嚴重的話,只需要擦試少量葯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特別嚴重的鎮判話,就需要在醫院照藍光治療。
寶寶黃疸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一般最先出現症狀的是鞏膜,再到面部,頸部,之後慢慢遍及四肢乃至全身。而黃疸的症狀也是有輕重的,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診斷建議,採用正確的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緩解寶寶黃疸高的症狀。
⑥ 出院後媽媽該如何觀察新生兒的黃疸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寶寶的黃疸那麼大多都是在皮膚就可以直接呈現出來的。不過晌山黃疸它是有一個特徵的,就是出生以後2~3天就會出現,到了三天以後,那麼就會達到高峰,大概是在第7天以後就會逐漸的消退。不過對於生理性的黃疸,大多數都會在寶寶多喝奶大小便正常的情況下慢慢的消退,對寶寶不會有的不良影響。如果寶寶的黃疸兩個星期甚至三個星期都沒有退還有加重的跡象,那麼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病理性的黃疸,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看一下是否是膽紅素過多引起。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嚴重的話會危及到生命,所以這個問題要及時就診。

如果因為特殊原因提早出院了,那麼要及時的了解寶寶的情況,一旦出現不良蘆謹攔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找醫生,看一下具體是什麼情況,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健康。
⑦ 如何判斷新生兒有沒有黃疸新生兒黃疸多少算正常呢
每一個小寶寶的出生都是這個家庭里最讓人開心的事情,在小寶寶剛出生之後會出現一些身體的變化,但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容易讓一些新手父母引起不必要的緊張,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到底有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吧。
第二個方面就是寶寶出現拉黑色大便的情況。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寶寶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黑色的大便是寶寶的胎便,當寶寶出生3~4天的時候,大便的顏色就會慢慢的改變,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過於擔心。
在日常生活中,前戚如果寶媽是以母乳為喂養方式的,那麼就在飲食上要多加註意,不要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⑧ 寶寶黃疸主要是看哪裡呢在日常的調理方法是什麼
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幾天會出現黃疸。媽媽在離開醫院之前,首先要了解寶寶皮膚的黃色到身體的哪個部位,然後再觀察回家後是否有任何變化。如果黃色越來越多,黃色部分越來越多,一定有問題,如果黃色部分慢慢褪色,就沒有必要擔心。父母應該學會判斷,學會正確的照顧方式。

注意嬰兒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膽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越來越蒼白,如果身體突然變黃,一定要去看醫生。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經過肝臟治療的膽紅素通過膽管向腸道排泄,因此帶有糞便和尿液余迅的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豎改此時,膽紅素積聚在肝臟中排毒,會造成肝臟損傷,那麼必須在兩個月內對嬰兒進行手術,以使膽汁流動或其他構築新的膽道得到改善。只要寶寶看起來越來越黃,精神和食慾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定,嗜睡,容易尖叫等情況,都要去醫院。
寶寶出院回家後,盡量不要讓家裡太暗,不要把窗簾關得太緊,白天寶寶靠近窗戶的自然光線,光線不亮也沒關系,不會有影響。自然光有任何波長,照射在上面或多或少會有所幫助。而且家裡太暗對寶寶吸收維生素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曬太陽,因為怕曬傷,也怕紫外線傷害。如果在醫院內,嬰兒黃疸指數超過正常值,醫院會採用葯物治療,或光療,使膽紅素結構發生變化,成為不會損害大腦結構和新陳代謝的物質。
⑨ 新生兒黃疸症狀有哪些怎麼檢測
寶寶出生後,你也許會注意到他皮膚發黃,別擔心,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正常現象。大約50%~60%足月出生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星期皮膚會發黃,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那麼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怎麼檢測黃疸?怎麼治療呢?本文是我整理的新生兒黃疸症狀,僅供參考。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類型不同,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表現為: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黃疸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病理性黃疸症狀表現為:
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生後24小時以內,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核黃疸。發生時,小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表現為嗜睡,吸奶無力或嗆奶,肌張力減退。如治療不及時隨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部分患兒死於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 以上就是新生兒黃疸症狀的介紹,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兒出現黃疸時,家長可以喂葡萄糖水幫助退黃。黃疸較重時,應及時將患兒送往醫院治療,防止核黃疸的發生,避免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氏凱,也持續較久,可延遲致3周—4周消退。雖有黃疸,但孩子沒有什麼不適,一般情況好。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殲畝喚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對於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對於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喂養。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耐廳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
4、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5、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此外,還有葯物性黃疸。如由維生素K3、K4、新生黴素等葯物引起者。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纖維病等也可引起黃疸。
不論是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較差,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平時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一旦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院診治。面對寶寶的黃疸不要緊張也不要著急,是生理性的自然會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緊時間治療,平時注意仔細觀察,精心護理。
新生兒黃疸檢測方法
新生兒黃疸是可以檢測的。寶寶出生時,醫務人員會給他做一次膽紅素水平的檢查。有條件的話,還應該在出生後3~5天內再次檢查(跟蹤化驗),因為寶寶的膽紅素水平一般這時會達到最高。 如果醫生懷疑是新生兒黃疸,會給寶寶做一個經皮膚的(不用取血)膽紅素水平檢測,或從手指或足跟取微量血做膽紅素水平檢測。有些醫院不具備這兩種檢查手段,就需要在新生兒黃疸顯著時取靜脈血檢查膽紅素。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有新生兒黃疸跡象,醫生一定會給寶寶做這個檢查。因為這個時候出現黃疸,多數有疾病的因素存在,而且很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
當寶寶的黃疸在正常時間內沒有消退,或者退了又重新出現黃疸,也需要去醫院做相應的膽紅素水平的測定。
如果寶寶出生後你們很快就出院了,寶寶也許會在家中出現黃疸,你可能就是第一個發現新生兒黃疸症狀的人。請參考下面的方法判斷是否是新生兒黃疸:
把寶寶帶到有充足自然光線或日光燈(熒光燈、白熾燈)的屋子裡,如果寶寶的皮膚挺白的,用你的手指輕輕地按壓寶寶的前額、鼻子或胸部,仔細觀察當你放開手指時按壓處的皮膚是否顯黃色。如果寶寶的膚色偏暗,那就檢查他的眼白(鞏膜)是否黃染。
新生兒黃疸不能掉以輕心
大多數新生兒黃疸均為生理性黃疸,在2-3周內會自然褪去,不會對寶寶有太大影響,但媽媽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最新研究發現,黃疸如果治療不但會影響聽力。
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症狀,50%-80%的新生寶寶生後一周內(通常是生後2-3天)會出現生理性黃疸,以後自行消退。生理性黃疸不會對新生寶寶的身體造成影響,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寶寶的黃疸在生後24小時就出現;或黃疸濃度太高,超過生理黃疸的水平;或黃疸濃度上升速度太快那就是病理性黃疸信號。
病理性的高濃度黃疸能透過寶寶的血腦屏障,滲入腦細胞,抑制腦的氧氣消耗,抑制氧化磷酸化反應,損害神經功能。醫學研究表明,高濃度膽紅素所致的神經系統功能損害以聽覺系統最先受累,醫學上也將聽覺系統反應作為監測中樞神經系統的客觀窗口,作為膽紅素腦病的早期預測指標。2007年1月~2008年12月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對6345例黃疸新生兒進行聽力檢測,有443例出現聽力障礙,聽力障礙發生率為6.98%。
早期膽紅素所致的神經系統損害為暫時性、可逆性,經治療後一般能恢復正常,但高濃度黃疸如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聽力喪失、舞蹈手足徐動症、智力落後等。因此,當寶寶出現黃疸時,必須找新生兒專科醫師鑒別,以防傷了寶寶的耳朵。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中葯方
濕熱蘊郁中焦,發為陽黃
【新生兒黃疸症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
【新生兒黃疸方葯】茵陳10克,梔子6克,犬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