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52醫院皮膚科怎麼樣
現收錄科室醫生2名,其中2位副高級專家,累計幫助了53位患者。
252醫院皮膚科是集皮膚病、性病、美容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科室,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副主任醫師2名、皮膚性病學碩士2名、主治醫師2名、醫師2名,及專業技術人員4名。主編皮膚性病學專著6部,發表論文150餘篇,成果獲科技進步獎4項。每年接診軍地皮膚病患者近6萬人次。
B. 求解,慢性蕁麻疹是不是只能靠自愈,醫不好
很多患者跑到大醫院,尋找大專家,多數是想尋找「斷根治療」的方法,希望治療後再也不復發,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治癒」。但要知道,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復雜而模糊,很多因素參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多數情況下很難找到明確的病因或誘因,這樣也就缺乏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顯然就不能「斷根」。很多醫院開展過敏原等檢查,這些檢查結果僅僅為排除過敏因素有一定的意義,但檢查出的陽性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陽性結果與發病的關系是否密切,其實,絕大多數是沒有關聯性的。國外的研究和我個人的臨床經驗,顯然很難用過敏原來解釋慢性蕁麻疹發病的原因。其他如感染、葯物等也缺乏十分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一定與某一個患者的發病有關聯。事實上,如果一個慢性蕁麻疹患者十分肯定其發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蕁麻疹。因此,至少目前缺乏明確有效地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因此追求「斷根」治療也就是治癒療法是很難的。
2.慢性蕁麻疹病程是有自限性的
沒有可靠的「斷根」治療,不等於一輩子被疾病困擾。國外和我們的大樣本研究證實,慢性蕁麻疹可以自行緩解,甚至不再復發,也就是自愈。不同類型的蕁麻疹,以及蕁麻疹的不同病情,其自行消失的時間(也就是我們醫學說的病程)是不一樣的。如皮膚劃痕症、自體血清試驗陽性(一種特殊的用於檢測慢性蕁麻疹的自身免疫方法,很多醫院包括西南醫院都在開展)、病情較重等患者,通常病程較長,多數在1-2年,甚至2-10年,大約1%的患者可能發作持續10年以上。因此,很多患者經過1-2年後就會自己好,這種情況並非葯物能改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治療方法一定能縮短病程。
3.慢性蕁麻疹使用抗組胺葯是現實的治療方法
慢性蕁麻疹病因治療十分困難,基本上以對症治療為主。那些所謂的「脫敏」治療或免疫治療並非明確有效,治療以抗組胺葯為基本治療。患者常常會擔心葯物的副作用,其實第二代抗組胺葯(臨床醫生通常選擇的葯物)是十分安全的,這些葯物的副作用比起抗高血壓葯、抗糖尿病葯等副作用小得多,而且通常只需要服用3-6個月,很少服用更長的時間。抗高血壓葯或抗糖尿病葯通常服用終身,甚至葯物越吃越多,而抗組胺葯通常起效後就可以減少品種或減量維持,為什麼很多患者顧忌抗組胺葯的副作用呢?顯然是沒有必要的。因此,患者應該與醫生想到一起,目前治療的現狀就是選擇抗組胺葯作為慢性蕁麻疹現實的治療方法,遵照醫囑,堅持規則服葯。順便說一句,慢性蕁麻疹不要輕易使用激素類葯物,副作用大,且停葯後更容易復發並更難治。
總之,慢性蕁麻疹是可以自愈的,但不是可以治癒的。不要盲目到處求醫,合理規則的使用抗組胺葯是現實的治療。
C. 蕁麻疹最快的 治療方法是什麼
春夏交替是蕁麻疹的高發季節,兒童、青少年為主要感染對象。根據病程長短,將蕁麻疹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不同類型的蕁麻疹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急性蕁麻疹病情進展迅速,一般症狀相對較重。慢性蕁麻疹常反復發作,常多年不愈,病因難以追查,大多數人找不到病因,較難根治。蕁麻疹的發作與個人體質相關,只有將自身過敏體質調理好,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正常了,才有可能起到根治的效果。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2大類,具體的分類如下:
內因
1、過敏體質或免疫異常:因為遺傳因素或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某些兒童比其他同齡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如果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或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等都可能出現過敏現象。
2、消化系統的問題:胃腸道功能不健全,也是造成此症發作的原因之一。
外因
1、食物:如牛奶、海鮮、乾果等,可能是潛在的致敏原。
2、微生物因素:某些類別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都可能誘發兒童發生過敏。
3、動植物因素:植物,如花粉、飛絮等;動物,如貓狗等寵物的皮屑等。
4、天氣因素:氣溫驟升驟降,陽光強烈的照射等。
5、化學因素:最常見的就是使用護膚品或化妝品後後帶來的不良影響。
得了蕁麻疹如何治療
1、減少接觸過敏原。防治蕁麻疹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接觸過敏原。比如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就避免到鮮花聚集的地方活動,如果外出盡量佩戴口罩,在春季減少戶外活動等;如果對貓、狗等寵物皮毛過敏,則不養寵物或把寵物養在戶外。
但對於對塵蟎過敏的患者來說,避免接觸過敏原幾乎不可能,因為塵蟎無處不在。如家中有過敏病患,不使用地毯,厚窗簾、毛絨寢具等物品,注意保持室內清潔,特別是空保持空調的清潔,這樣可以一定程度減少塵蟎數量。
2、治療蕁麻疹的西葯葯物以抗組胺類葯物為主。常規所使用的「抗組胺葯」,主要作用類似於堵住細胞上的「閥門」,不讓組胺「跑出來」,便可以減輕和控制蕁麻疹的發作。但是,這樣畢竟只是「治標」,沒有解決過敏體質問題。所以很多患者在停葯後很容易復發。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蕁麻疹患者及時補充欣、敏、康益生菌可以使過敏體質可以得到改善,減少過敏復發率,減少患者用葯周期,患者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欣、敏、康益生菌通過激活提升免疫力的調節性T細胞,抑制促炎性Th2細胞因子的產生,來改善過敏性蕁麻疹,通過恢復皮膚Th1/Th2失衡來減少患者表皮增生和炎性細胞的浸潤,改善皮炎樣損傷,減輕過敏性蕁麻疹患者的炎症面積和嚴重程度,改善皮膚泛紅、瘙癢、腫脹和乾燥等症狀。
3、推拿調理
位置:肺經穴無名指面,指根至指端。
操作方法:術者用拇指指腹由指根推至指端稱清肺經,每次100~300次。此法具有宣肺清熱,透疹達邪的作用,用於發熱、咳嗽、濕疹、蕁麻疹等症。
4、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治療時間可能比較長。在尚未根治前,患者應做好與蕁麻疹和平共處的心理准備,保持樂觀的情緒,一定要對治療有信心、恆心、耐心,相信醫生,相信自己,有利於盡快治癒疾病。
D. 伊紋也是林奕含嗎
伊紋不是林奕含的。具體如下:
1991年3月16日,林奕含出身醫生世家,父親為台灣台南知名皮膚科醫生林炳煌。小學就讀於台灣台南師范學院附設實驗小學,初中就讀於台灣台南市立中山中學,高中就讀於台灣台南女子高級中學數理資優班。參加校內的青年社(即校刊社),曾獲全台數學科展第一名。高中二年級起罹患憂鬱症,其患病被認為可能與在高中時期曾被補習班老師有關。

公眾人物分類
自願性公眾人物是指在主觀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為公眾人物並在客觀上成為公眾人物的人。例如體育明星、影視明星、高級官員等人物,在主觀上具有希望或放任自己被一般社會公眾所熟知,在客觀上已經為公眾熟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非自願性公眾人物,是指往往沒有追求或放任出名或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結果的主觀意圖,而是由於具有新聞價值的重大事件的發生,經過新聞媒介的傳播而成為公眾熟知的與這件事件有聯系或牽連的人。非自願公眾人物還可以具體劃分為附屬性公眾人物、偶然性公眾人物和轉化性公眾人物。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公眾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