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腎衰竭困擾越來越多的人,腎衰竭的症狀是什麼
腎衰竭包括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權威數據顯示,腎衰竭的病發率很高,而且不關乎年齡。因此,只有知道導致腎衰竭的原因是什麼,大家才能及時地做好預防與治療。腎臟遭遇事故(如嚴重燒傷、心臟病、嚴重脫水等),導致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瞬間衰退,產生類似慢性腎衰竭的症狀(如疲勞、惡心、下肢浮腫等),與慢性腎衰竭不同的是,急性腎衰竭可透過治療使腎功能恢復常態。

腎臟就會對人體吸收水分產生一定的阻礙,那麼水分就不會流通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就容易造成眼部的積水,所以眼睛會出現大量的紅血絲。很多人將眼中的紅血絲單純地歸結為眼睛疲勞,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眼疲勞導致的,但也不能排除是腎臟出現了問題。
㈡ 腎衰竭有什麼危害會有哪些表現呢
腎臟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代謝器官,能夠幫助身體排除掉很多的毒素,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兩個腎臟,但是通常一個腎就能夠維持身體的正常運,所以在腎衰竭的早期階段通常都是沒有症狀的。當腎臟的功能完全喪失的時候,病人的身體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症也會有所不同。

3、經常腰酸背痛。腎所屬的位置是在人們身體的腰部,所以當腎臟發生衰竭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腰痛。當腎衰竭發作的時候患者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腰痛,有的時候甚至會痛得直不起腰,所以當患者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及時去醫院檢查。
㈢ 為什麼慢性腎衰患者皮膚會出現瘙癢
腎病有很多種,腎衰竭就是其中的一種,在臨床患者中,很多慢性腎衰患者專常哭訴皮膚屬瘙癢,重者可煩躁不安,並影響睡眠,抗組織胺葯物應用效果常欠滿意,透析療法亦不易緩解症狀。腎病專家分析:引起患者皮膚瘙癢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
(1)氮質代謝產物瀦留對皮膚的刺激以及皮脂腺及汗腺萎縮,致使皮膚乾燥,而引起瘙癢。
(2)由尿毒症神經病變引起的瘙癢,屬於神經性皮膚瘙癢症。這種瘙癢經透析治療無效。
(3)慢性腎衰患者的電解質代謝障礙,鈣沉積於皮膚,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近年來有人報道,對尿毒症伴頑固皮膚瘙癢者,經甲狀旁腺切除後,可以迅速好轉,因此認為皮膚瘙癢症與甲狀旁腺素水平過高有密切關系。
(4)有的腎衰患者易發生過敏反應,因而出現皮膚瘙癢,投用抗組織胺類葯物治療,可得到緩解。
㈣ 慢性腎衰竭晚期會出現什麼症狀
慢性腎衰竭患者晚期症狀有:
(一)神經系統症狀
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出現煩躁不安、肌肉顫動、抽搐;最後可發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
(二)消化系統症狀
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或腹瀉。
(三)心血管系統症狀
慢性腎功能衰竭者由於腎性高血壓、酸中毒、高鉀血症、鈉水瀦留、貧血及毒性物質等作用,可發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損等症。
(四)呼吸系統症狀
嚴重患者可出現肺水腫,纖維素性胸膜炎或肺鈣化等病變
(五)皮膚症狀
皮膚瘙癢、皮膚乾燥、脫屑並呈黃褐色。
(六)物質代謝障礙
1.糖耐量降低
2.負氮平衡 負氮平衡可造成病人消瘦、惡病質和低白蛋白血症。
3.高脂血症
㈤ 慢性腎衰竭常見的症狀都有哪些
慢性腎衰竭的常見症狀如下:
1)消化系統:惡心、嘔吐、腹瀉、舌炎、口有尿臭味和口腔粘膜潰爛,甚至出現消化道大出血等。
(2)精神、神經系統:精神萎靡、疲乏、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躁、譫語、肌肉顫動、抽搐、昏迷等。
(3)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損害、心包炎、血管硬化、血管鈣等。
(4)造血系統:嚴重貧血是非常突出的症狀。晚期可有出血傾向,常見有鼻衄、瘀斑,也可為嘔血、便血、咯血、血尿、顱內出血、月經過多等。
(5)呼吸系統:酸中毒時呼吸深長,晚期可有尿毒症性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
(6)皮膚:無光澤、乾燥、脫屑。常出現尿素霜、皮疹、色素沉著等。
(7)代謝性酸中毒:可有不同程度的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為乏力、惡心、嘔吐、感覺遲鈍、呼吸深而長,甚至進入昏迷狀態。
(8)脫水或水腫:因腎小管濃縮功能喪失及高濃度的尿素引起滲透性利尿,出現明顯多尿,加之嘔吐、腹瀉、飲水少等,常發生脫水。進入少尿期又極易引起水量過多,出現水腫、高血壓、心力衰竭、水中毒和稀釋性低鈉血症。
(9)電解質平衡紊亂:①低鈉血症或鈉瀦留;②低鈣血症和高磷血症;③低鉀血症或高鉀血症;④高鎂血症。
(10)代謝紊亂:出現程度不同的糖耐量降低,血中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甲狀旁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胃泌素等升高。還可有脂肪代謝異常,出現高脂血症。
(11)繼發感染:常發生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亦可有自發性腹膜炎。
有其他疑問,可以直接點擊 《專家提供》後面的圖片,進行客服直接對話,幫您解答問題!
㈥ 腎衰竭有哪些具體表現
起始期
此期患者常遭受一些已知ATN的病因,例如低血壓、缺血、膿毒病和腎毒素等。但尚未發生明顯的腎實質損傷。在此階段急性腎衰竭是可預防的。但隨著腎小管上皮發生明顯損傷,GFR 突然下降,臨床上急性腎衰竭綜合征的表現變得明顯,則進入維持期。
維持期
又稱少尿期。典型的為7-14 天,但也可短至幾天,長至4-6 周。腎小球率保持在低水平。許多患者可出現少尿(<40Oml/d)。但也有些患者可沒有少尿,尿量在 400ml/d 以上,稱為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其病情大多較輕,預後較好。然而,不論尿量是否減少,隨著腎功能減退,臨床上均可出現一系列尿毒症表現。
感染是急性腎衰竭另一常見而嚴重的並發症。在急性腎衰竭同時或在疾病發展過程中還可合並多個臟器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高達 70%。
恢復期
腎小管細胞再生,修復,腎小管完整性恢復。腎小球濾過率逐漸回復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少尿型患者開始出現利尿,可有多尿表現,每日尿量可達 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續1-3周,繼而再恢復正常。與腎小球濾過率相比,腎小球上皮細胞功能(溶質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復相對延遲,常需數月後才恢復。少數患者可最終遺留不同程度的腎臟結構和功能缺陷。
一期:腎功能代償期:腎功能代償期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至30-60毫升/分,而正常人的腎小球濾過率為每分鍾120毫升。此期腎單位減少約20%-25%.腎貯備能力雖已喪失,但對於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能力尚好,故臨床上無特殊表現,血肌酶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時輕度升高。
二期:氮質血症期:
氮質血症期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至25毫升/分鍾,腎單位減少50%-70%,腎濃縮功能障礙,出現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貧血,常有氮質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臨床可有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及全身輕度不適等。此期如忽視腎功能保護或機體額外負荷,會出現嚴重嘔吐、腹瀉、致血容量不足,若有感染或使用使用腎毒性葯物等,均可致腎功能迅速減退而衰竭。
三期: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
腎功能衰竭期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至每分鍾10-15毫升時,腎單位減少約70%-90%,腎功能嚴重受損,不能維持機體內的代謝及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不可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以致血肌酐、尿素氮顯著升高,尿濃縮稀釋功能障礙,酸中毒,水鈉瀦留,低鈣,高磷,高鉀等平衡失調表現。可有明顯貧血及胃腸道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慾下降。也可有神經精神症狀,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四期:尿毒症期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每分鍾10毫升-15毫升以下,腎單位減少90%以上,此期就是慢性腎衰晚期,上述腎衰的臨床症狀更加明顯,表現為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如胃腸道、神經系統、心血管、造血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及代謝系統嚴重失衡。臨床可表現為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血壓增高、心慌、胸悶、不能平卧、呼吸困難、嚴重貧血、抽搐,嚴重者昏迷,常有高血鉀、低鈉血症、低鈣、高磷血症。此期需要依靠透析維持生命。常可因高血鉀、腦水腫、肺水腫、心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