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新生兒皮膚黃染羊水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新生兒皮膚黃染羊水

發布時間: 2023-02-26 21:02:36

㈠ 羊水惆了對寶寶有害嗎

羊水惆了對寶寶有害嗎 羊水污染與肺炎密切相關 寶寶最怕得肺炎,然而研究發現,遭受羊水污染的嬰兒最易染上可怕的吸入性肺炎。 郝天羽解釋,污染度高的產婦,會伴隨胎心率異常、變異、消失,則新生兒的窒息率明顯增高。缺氧使胎兒呼吸運動加深,污染羊水被吸入,所以出生後出現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在第一頁的研...究資料上,就記錄了兩例此類患兒。其中一名女嬰出生後「發熱4天,反復抽搐1天」,體溫39.8℃,神志不清,皮膚黃染,考慮為「羊水污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醫生做了吸氧、葯物抗感染、脫水等治療。但病情不斷惡化,搶救無效死亡。 當然,也有部分產婦因為受污染程度較輕,無明顯缺氧因素,新生兒發育良好。 不少隨訪寶寶開口說話遲 俗話說,「一歲學語二歲學步」。小宇的媽媽是隨訪中的一員。她向研究人員抱怨,見隔壁鄰居家的小寶寶,10個月已經會開口叫媽媽。但自己寶寶,快一歲半了,喉嚨里還老是咕嚕咕嚕的,心裡真是太著急了。寶寶說話遲是正常的嗎?在隨訪中,研究人員發現,許多爸爸媽媽都有像小宇媽媽一樣的疑問。 寶寶的語言以及動作、適應性行為的發育遲緩,都提示著寶寶可能存在語言障礙。郝天羽推測,羊水污染的一些物質進入血液循環,刺激大腦,使腦神經細胞慢性中毒,影響腦的正常發育。大腦發育不良引起了語言中樞受損。 還有部分孩子動作發育與語言能力相對周圍的同齡人要強,但有時口吃。 部分孩子情感交流能力弱 郝天羽稱,在新生兒的神經—行為評分中,吸入污染羊水的嬰幼兒,得分均低於正常兒童。這意味著這些孩子在情感和行為方面更容易出現異常。 國外也曾有研究證實,此類兒童的情商(EQ)會比較差,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產兒吸入了含有胎糞的羊水,對大腦顳葉產生了刺激,而大腦顳葉是情緒的神經中樞。郝天羽表示,羊水污染的部分孩子交流能力相對較弱,在幼年容易出現孤獨症。「大約有20%的孩子發生了感統失調綜合征。」郝天羽說,這樣的小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對微小的刺激尤為在意,比如在聽老師上課時,一隻蒼蠅飛過去後,孩子會盯著仔細看半天,這種行為顯然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別讓羊水污染成為造成寶寶不健康的殺手。

㈡ 剛出生的嬰兒臉上有黃色東西是什麼原因

剛出生幾天的嬰兒臉上有點發黃是怎麼回事? 應該是總膽紅素偏高,如果只是剛出生幾天,問題不大的,我小孩子是今年正月出生的,滿月了還是臉色偏黃,就到醫院查了下,說是總膽紅素偏高,就照了三天的藍光,脫的光光的話在裡面照,孩子老是哭個不停,建議你再等等,新生兒臉偏黃都是正常的,那屬於生理性黃疸,要是滿月過後還是很黃就要去醫院查下看是不是病理性黃疸。 嬰兒十天了臉色發黃,怎麼判斷是什麼類型的黃疸,怎麼判斷嬰兒大便是否正常? 黃疸是每個小孩必須經歷的過程,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聽醫生的建議,按時給孩子吃葯和護理。很快就會好的。 下面是新生兒出現黃疸的詳細說明:(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揭開黃疸的神秘面紗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由於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壽命短,易被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非感染性黃疸有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和遺傳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外,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為: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之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喂母乳後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怎樣識別新生兒黃疸? 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區別孩子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對於治療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據以下的特點來識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並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精心護理黃疸寶寶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怎樣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皮膚發黃,其實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都會自行恢復,但是,也有部分黃疸預示著嚴重的疾病(稱病理性黃疸)。 怎樣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出現時間不同。大約有80%的足月兒在出生2~3天後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而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一般更早,多在產後24~36小時出現,早產兒72小時內出現。 表現症狀不同。生理性黃疸程度較輕,家長會發現孩子皮膚呈現淺黃,先出現在面部、軀乾和四肢,鞏膜多半不黃,寶寶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黃疸的患兒,面部、軀干、四肢、手心腳心都發黃,鞏膜也發黃,排尿也黃黃的。同時還伴有精神不好,嗜睡,發熱,吃奶少,嘔吐,腹脹,水腫,腹水,肝脾腫大,以及貧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黃疸伴隨的症狀也不同。 持續時間不同。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第5天左右最明顯,7~10天後逐漸消退;若是早產兒,大部分都可能有黃疸,持續時間大約2至3周。而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要長些,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依然沒有減退的跡象;或者黃疸消退後又再次出現,一定引起注意。 膽紅素指標不同。如是生理性黃疸,足月兒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05毫摩爾/升;早產兒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56.5毫摩爾/升。而病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足月兒大於205.2毫摩爾/升,早產兒大於256.5毫摩爾/升。 對父母來說,如果孩子在出生後有黃疸現象,就要格外注意,密切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如果黃疸程度較深,持續時間較長或者伴有其他症狀,就應該立即到醫院,讓醫生給予診斷。 如何防治病理性黃疸? 凡是以往有過死胎、流產、早產或新生兒出生後很快死亡,或於出生後24~36小時內孩子出現黃疸的孕婦,在孕期都應接受定期檢查,在分娩時應加強監護,產後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症狀及時治療。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對於其他類型的黃疸症,要盡早發現,盡早治療。父母應經常在自然光下觀察孩子有無黃染以及黃疸的部位、程度等。 黃疸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是可以治癒的。目前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讓患兒裸睡於溫箱中,以藍光照射來改變血中膽紅素的結構,促其變為對神經組織無害的物質並排出體外,同時可結合葯物治療,以加速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極重度患兒需採用換血療法。 專家錦囊 母乳喂養與黃疸 母乳喂養的好處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嗎?母乳喂養還可引起新生兒黃疸呢!母乳喂養造成的黃疸有兩種情況,一種稱母乳不足性黃疸,一種稱母乳性黃疸綜合征,前者是不及時喂養或添加了母乳以外的飲品而造成的,後者是與母乳中某些物質有關。 母乳不足性黃疸:因為母乳喂養可以增加腸蠕動,促進胎便排出,而恰恰在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膽紅素,如果母乳喂養不足,腸蠕動減慢,勢必導致胎便排出遲緩。胎便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就會增加膽紅素的肝腸循環,胎便中的膽紅素就會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膽紅素水平增高,導致黃疸。 因此,加強母乳喂養,保證乳量充足,在無指征的情況下,盡量少給孩子添加母乳以外的食品,是減少母乳性黃疸綜合征:病因不十分明確,母乳中所含某些激素抑制了參與膽紅素代謝的酶的活性,導致血中膽紅素代謝障礙,使血中膽紅酶增高,導致黃疸。這類

㈢ 新生兒出生後,皮膚呈黃綠色是什麼原因

一、新生兒出生後,皮膚呈黃綠色是什麼原因?

以上就是關於新生兒出生後,皮膚呈黃綠色是什麼原因的全部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㈣ 新生兒全身皮膚發黃,腳底不黃

問題分析:臨床上把這個現象叫做新生兒黃疸,其實不必擔心。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分娩後24小時後發生,屬於嬰兒從母體羊水到外界空氣過度的適應期現象
意見建議:需要指出的是,必須嚴格配合醫生進行各項檢查,注意血液的各種指標是否正常,在醫生的幫助下度過寶寶的最初幾天。

㈤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大多數為生理性的。足月兒一般在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

黃疸是什麼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聽音頻學孕育,知識從未如此有趣

長按二維碼分享到微信,在微信對話框中長按識別「快樂呱呱」小程序

家長須知的新生兒黃疸指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對秘籍 如何正確給新生兒退黃?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新生兒總是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讓人防不勝防,其中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什麼來的呢?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一組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特徵的病症,1092年法國醫師Gilbert首先報告,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從嚴格的定義講,其特點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症,而血清膽酸與其他肝功能指標正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肝細胞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力不足所致,主要表現症狀皮膚、鞏膜等組織黃染,尿和糞色澤改變等。

新生兒黃疸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餘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臍帶護理5招

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症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解讀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5招防治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致。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產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為新生寶寶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臟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內越積越多,從而使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隨著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並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並消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寶寶出生後2-3天內出現皮膚、眼球黃染,4-6天達高峰,足月新生寶寶可以在兩周內消退,早產寶寶則需要3-4周消退。黃疸較輕的寶寶可局限在面部、頸部和軀干,顏色呈淺黃色,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黃疸外,新生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睡覺、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黃疸,一般足月寶寶有60%會有黃疸,早產寶寶有80%會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一般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其起病時間和消退時間也不一。新生兒黃疸多久消除?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病情不重,起病後一般在2周內即可消退;而病理性黃疸易反復發作,出生後2-3周仍持續不退或繼續加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後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由於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黃疸會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早產兒黃疸可持續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公升。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後治療,並復測經皮測膽紅素了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如何護理黃疸寶寶?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有以下6點:

1、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葯

1、西葯

(1)葡萄糖及礆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黃疸寶寶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

(2)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4)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2、中葯

(1)消黃利沖劑:茵陳9g,桅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早,出生後不到24小時即可出現,而且黃疸一旦出現之後,短期內寶寶皮膚的顏色會迅速加深,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寶寶會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嗜睡、吸奶無力、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有些病理性黃疸,久延不退,或減退後又復加重,碰到這些情況,都要盡早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預防

1、看父母血型。

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幾率偏高。這種新生兒黃疸就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因此,父母血型是影響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因素。當然,爸媽也無須太過緊張,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需要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2、注意飲食。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飲食有節,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或者讓自己太餓,並忌煙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蘋果、獼猴桃、西紅柿等食物。

黃疸指數

在哺乳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應該及時回奶,此時可以通過回奶湯回奶,那麼回奶湯的配方是什麼呢?

回奶粥:原料:粳米100克,炒麥芽30克,枳殼6克,紅糖適量。製法:將粳米淘洗干凈,鍋置火上,放適量清水,加入炒麥芽、枳殼前煮、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時,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

絲瓜鯽魚湯:活鯽魚500克,洗凈、背上剖十字花刀。兩面略煎後,烹黃酒,加清水、姜、蔥 等,小火燜燉20分鍾。絲瓜200克,洗凈切片,投入魚湯,旺火煮至湯呈乳白色後加鹽,3分鍾後即可起鍋即可。

黃疸病

黃疸病在新生兒中是比較常見的,有一定的症狀,那麼黃疸病的症狀是什麼呢?

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還有白眼球、皮膚、空腔粘膜等變為黃色是黃疸病最主要的症狀,另外還會出現尿液、汗液、淚液變黃,而大便顏色會變淺。在消化方面,黃疸病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厭食、全身乏力、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較嚴重的黃疸病,還會出現腹部疼痛、肝區疼痛等更為劇烈的症狀。

黃疸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得黃疸的概率比較大,得了黃疸以後要及時治療,那麼黃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兒黃疸目前有四種治療方法。首選的是藍光治療,主要針對病理性黃疸進行治療。第二種方法是葯物治療,葯物治療包括微生態葯物治療、白蛋白治療、丙球治療、魯米那和尼可剎米治療等。第三種針對嚴重病例,如ABO溶血和Rh溶血,引起的嚴重貧血,甚至水腫、心衰的病例,在臨床上採用換血療法。

注意新生兒黃疸指數偏高,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對於生理性偏高可以自己過一段時間痊癒,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需要及時的就醫進行診治。

黃疸是什麼意思

黃疸通常表現為全身皮膚為黃色,所以由此得名,那麼什麼叫做黃疸呢?

黃疸就是人的皮膚,尤其是鞏膜出現了黃染,鞏膜外面的鞏膜開始時是白眼珠,如果變黃就是有黃疸,黃疸還表現在皮膚變黃、小便變黃,還有其它地方的一些黃染的就是黃疸。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之一,那麼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需要斷奶嗎?

一般母乳性黃疸在停止母乳喂養的72小時之後就會退至一半,而且這時候再繼續進行母乳喂養,是不會加重母乳性黃疸的,另外一方面如果要完全褪去母乳性黃疸,可能需要在停止母乳喂養後的1~2個月之後。

其實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的情況,母親在哺乳寶寶期間就要注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也不要服用葯物,同時要注意少量多次餵奶的原則,盡量保證寶寶有一定的大便次數,可以減少寶寶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降低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

母乳性黃疸原因

黃疸的其中一種是母乳性黃疸,那麼患有母乳性黃疸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高,膽紅素在寶寶腸道內重吸收引起的,也與母乳不足,喂養不當有關系。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兩周內消退,如果兩周後黃疸不消退,就要停食母乳,如果寶寶出現了精神不振、嗜睡、吃奶困難,甚至抽搐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平時要注意寶寶皮膚的護理,防止破損或感染。

因此在哺乳期和妊娠期應注意飲食有節,不要過食生冷,也不要過飢過飽,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還有孩子出生以後要盡早開奶。

寶寶檢查黃疸

給寶寶檢查黃疸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項的,那麼怎麼給寶寶檢查黃疸呢?

檢查寶寶的黃疸有兩種方法:經皮測膽紅素,使用特殊的儀器進行測量,但是會受皮膚厚度、膚色、年齡等因素影響,會有誤差,常作為檢測膽紅素變化的一種方法。抽靜脈血進行檢查,這種檢查最准確,在發現寶寶出現黃疸後,如果經皮測膽紅素明顯升高,建議進行抽血化驗。或者在光療結束後進行抽血化驗,評估治療效果。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給家長最合適的建議。

其實寶寶出現黃疸的情況,作為家長不用過多的擔心。首先分析一下,寶寶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如果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家長可以讓寶寶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喝一些溫開水。同時保持寶寶身上的干凈、清潔,一般情況下寶寶7~10天就可以痊癒。如果寶寶是病理性黃疸,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首先要找出病因,知道寶寶黃疸具體的症狀,然後再對症治療,尋求醫生的幫助,正常情況下也可以痊癒。

新生兒黃疸檢查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來的,那麼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是什麼呢?

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主要是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亞臨床黃疸或隱性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發病時間延長,沒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可引起高膽紅素腦病,非常容易誘發後遺症,如引起腦癱,癲癇,或者是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聽力功能障礙。新生兒黃疸分別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發病初期會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出現黃染的症狀,同時可伴有易激惹,煩躁不安,拒乳等症狀表現。

㈥ 嬰兒皮膚發黃是怎麼回事

1、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則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版的貧血,最好幫寶寶權測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紅蛋白的指標。
2、新生兒黃疸: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臉部發黃現象,這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新媽媽應該密切觀察。
嬰兒臉色發黃是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寶寶出生後,原本白里透紅的膚色可能在新生兒期的某天變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出現,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會超過3周。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會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發現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黃疸,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時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對孩子治療大有幫助。
3、肝膽疾病和遺傳原因等:這需要由醫院檢查確認,但如果寶寶以前臉色不黃,一般不會是遺傳原因。

㈦ 新生兒十大疾病有哪些

新生兒十大疾病有哪些
一,新生兒黃疸,大約是24小時之內如果出現皮膚黃染,或者是在五到七天達到生理性的范圍,才叫做病理性黃疸,需要治療。

二,新生兒肺炎,有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兩種,吸入性肺炎包括乳汁,胎糞,羊水。

三,新生兒濕疹,通常在下顎,前額,耳朵,脖子等出現。

四,新生兒結膜炎。

五,新生兒腹瀉。

六,新生兒臍炎。

七,新生兒尿布皮炎

八,新生兒鵝口瘡。

九,新生兒驚厥。

十,新生兒咳嗽。
新生兒常見疾病有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胎糞吸入綜合征,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新生兒低血糖和高血糖,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新生兒低鈣血症,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新生兒臍炎,臍疝,臍部肉芽腫,新生兒產傷性疾病如頭顱血腫、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等常見病
01:04
新生兒出生後的十大常見疾病。第一,新生兒黃疸,大約在24小時之內,如果出現了皮膚黃染或者是在5~7天達到生理性范圍,才叫做病理性黃疸需要治療的。第二,新生兒肺炎,感染性的或者是吸入性肺炎。第三,新生兒濕疹,通常在前額、腮部、耳朵、脖子容易出現紅色的顆粒樣的改變,伴有明顯的瘙癢。第四,新生兒結膜炎,往往伴隨著鼻淚管不通暢。第五,新生兒腹瀉,分為病理性的腹瀉跟生理性的腹瀉。第六,新生兒臍炎。第七,新生兒尿布皮炎。第八,新生兒鵝口瘡。第九,新生兒驚厥。第十,新生兒咳嗽。

㈧ 新生兒基礎護理知識

新生兒基礎護理知識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護理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以下是我整理的新生兒基礎護理知識,歡迎參考閱讀!

1、整理操作面

整理嬰兒床,按正確的方向鋪好褥子、枕巾。

整理衣物,包括被子、褥子、睡袋、衣服、襪子、包單等,要分類整理,調整合理擺放的位置。

整理奶具和配方奶及消毒用戶,包括奶瓶、水瓶、奶粉等,調整合理擺放的位置。

2、檢查新生兒全身的健康狀況

呼吸: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淺快不勻,呼吸頻率30-50次/分鍾。

脈搏:主要觀察勁動脈的搏動,頻率較快,平靜時,新生兒脈搏約為120-140次。

體溫:新生兒正常體溫在36.5-37.5度之間,如果低於35.7度或高於37.5度,則為異常。如溫度較低,小兒體內的生理狀態就會發生紊亂,因此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保暖。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客戶。

3、調整新生兒卧姿

將新生兒右側卧有助於吐凈胃內殘留的羊水。

4、遵照醫生要求進行正確的喂養

要遵醫囑安排喝奶、喝水的時間。不可強行按某家醫院的做法去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5、早開奶

母乳含有嬰兒頭6個月需要的所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母乳干凈且沒有細菌感染,所以不會使嬰兒生病。

產婦應在生產後30分鍾內早開奶,早吮吸,這是提高母乳喂養率的關鍵。為促進母乳喂養,應在寶寶出生後馬上開奶。隨後的幾個星期按需哺乳。

即使在寶寶生後頭幾天母乳分泌不足,只要媽媽有充分信息並好好休息,加上正確的哺乳方法,到寶寶滿月時,媽媽乳汁完全能滿足寶寶需要。

6、幫助新生兒正確吮吸

順產可財務側卧位,或搖籃式。

側卧式:媽媽可以在床上側卧,讓寶寶的臉朝向您,將寶寶的頭枕在臂彎上,使他的嘴和乳頭保持水平。用枕頭支撐住後背。對於剖宮產手術的媽媽非常合適,而且晚間側卧式哺乳非常方便。

搖籃式:將寶寶抱在胸前,使寶寶腹部與您的腹部相貼。用與哺乳同側胳膊拖住嬰兒的頭部,進行同側乳房的哺乳。這是最常用的哺乳的姿勢。

7、哺乳後及時排空胃內誤吸空氣

哺乳後為什麼要及時排空胃內誤吸的空氣,要採取什麼方法?

由於新生兒的胃是水平位置,誤食空氣容易出現吐奶,因此每次喝奶、喝水後一定要將胃內的空氣排出。盡可能不採取拍嗝的方法,要採取推嗝的方法,這樣可有效地保護大腦和內臟。並且護理者的胸部不可擠壓新生兒的胸和腹,這樣容易造成吐奶的發生。

8、在什麼情況下寶寶會出現吐奶

情況特殊的寶寶:早產兒、先天胃功能差的新生兒、疾病中的新生兒會出現吐奶。

護理不得當的寶寶:吃得太飽、餵奶的姿勢不正確、喝奶後的體位變化過猛、哭鬧時喝奶、奶的流速太快、拍嗝的方法不正確、胃內空氣沒排空都會出現吐奶。

9、怎樣避免吐奶情況的發生

1)寶貝進食不宜平躺,媽媽最好將孩子的頭部環抱在臂彎上,使頭高腳低。然後讓寶貝的小嘴充分裹住媽媽的乳暈或奶瓶的奶嘴再喂給母乳或奶粉,減少空氣的進入。

2)沖調奶粉時,要同一方向輕搖奶瓶避免出現過多的氣泡,奶嘴孔大小要合適,喂給寶貝時要隨時觀察保證奶瓶的奶嘴部分充滿奶粉,使空氣被奶粉隔開。

3)不宜在寶貝激烈哭鬧、過於飢餓或等到媽媽脹奶時才餵奶,這些都會導致寶貝不能正常吞咽而吸入更多的空氣或進食過快、過多甚至直接被嗆著。即使正常的哺喂也最好讓寶貝在吃奶的過程中稍微休息一下。

4)每次餵奶後,讓寶貝豎直趴在媽媽的肩膀上,輕拍背部為寶貝拍嗝排出胃內的空氣,如果寶貝仍不打嗝,那麼多抱抱寶貝走走看看,對於全天躺著的他們來講也是一種休息和享受呢。

5)寶貝吃完奶後,不要立即逗笑、搖動或換尿布,以免因活動量過大引起吐奶,這時要給寶貝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抱起或放下寶貝的動作也要輕柔,並最好養成餵奶前把尿的習慣。

6)有時葯物刺激的味道也會引起嘔吐,每次喂葯時可間隔一兩分鍾分幾次喂下。此外,寶貝生病服葯時,常有激烈的反抗表現,千萬不要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灌下,這是很危險的。

10、嗆奶後的急救方法

新生兒有呼吸的情況下:將仰卧的新生兒立即右側翻轉到腹卧位,微微托顎,從下到上輕推後背,並及時擦乾鼻子和嘴的奶,待呼吸均勻後抱起安慰。

新生兒沒有呼吸的情況下:立即倒提雙腳,大頭朝下拍擊後背、拍擊腳心,可達到刺激恢復神智和呼吸,及時排出堵塞在喉嚨里的奶液,待發出哭聲後懷抱新生兒擦乾鼻子、嘴裡的奶液,並給予安慰。

11、純母乳寶寶什麼情況下要補水

出黃疸時

新生兒口渴時

新生兒眼、鼻分泌物多時

12、觀察新生兒的體溫以及調節體溫

由於新生兒的脂肪層薄,難以保持溫度,再由於母體內外的溫差大, 新生兒需要有24小時的適應過程,因此包裹的厚度要逐漸減少。判 斷新生兒的舒適溫度,是要摸摸小腳的溫度,以溫為合適。

通過一天2次的體溫測量可以幫助調節體溫,還可及時了解健康狀 況。 不適合測量體溫的情況是喝奶時、懷抱時,哭鬧時,原因是測量的體溫不正確。哭鬧時切不可測量體溫,因為既不不準確也不安全。

13、新生兒的母乳喂養

給予新生兒正確吸吮的方法:正確判斷新生兒是否能吃飽,要以兩頓奶的間隔在1個半小時以上為吃飽。新生兒微刊知識一篇還不夠···

1)讓寶寶的鼻子朝向乳頭。寶寶的下顎應該觸碰到乳暈的下方。2)用乳頭或乳暈下方刺激寶寶的嘴唇以刺激尋找反射。等待寶寶張大嘴巴後將乳頭靠近寶寶。3)靠近寶寶下顎的乳暈部分首先進入寶寶的口腔。確認寶寶是否穩固地含接住乳頭。4)當寶寶攝取充足的母乳後通常會自然離開乳頭,但有時並非如此。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您可以將手指伸入寶寶一側嘴角以接觸口腔閉合狀態,幫主寶寶停止吮吸。

14、新生兒的人工喂養

哺乳的姿勢要正確認真目視到哺喂結束,防止嗆噎。正確調配配方奶,注意奶的濃度、溫度以及搖勻奶液的方式。

判斷新生兒是否能吃飽,兩頓奶的間隔在3個小時左右為吃飽。 兩奶中間加一次水,水量20-30毫升為宜,過量飲水會給寶寶帶來腎功 能的負擔。 要給新生兒喝水的反應時間,一般時間在30秒-1分鍾范圍內,寶寶就 都能夠喝水了。

如果確定寶寶不喝水,可使用新生兒專用多維葡萄糖添加在水裡,來促使寶寶喝水。

15、新生兒二便的觀察和護理

第一次排尿一般都在10小時左右,最長不能超過24小時,超過要考慮先天尿道畸形的可能性。護理中要及時更換紙尿褲或尿布,防止尿布疹的 發生。還要選擇好紙尿褲的品牌,防止發生過敏。

鑒於紙尿褲和尿布的作用各有利弊,建議夜晚使用紙尿褲,白天使用尿布,交替使用更合理。

紙尿褲的利和弊:利是吸水性好,可保證寶寶的小屁屁乾爽。弊是因為 有隔尿層,會造成不透氣現象。 尿布的利和弊:利是乾爽時的透氣性好,弊是尿濕的時候不透氣,並且會藤榻寶寶的小屁屁。

第一次排便一般都在10小時左右,最長不能超過24小時,超過要考慮先天腸道畸形的可能性。 第一次排便稱之為胎便,深墨綠色,粘稠無臭味,2天左右排凈,要經歷過渡便才 能到乳便。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便便偏稀,顏色金黃,次數偏多,每天6-7次左右。

配方奶喂養的新生兒便便成型,顏色為黃色,次數少,每天2-3次左右。每次便後一定要用柔軟的方巾、醫用棉球、濕紙巾沾洗,水溫不宜用熱水,要溫 涼為宜,盡量選擇流水清洗的方式,避免細菌感染。洗後要用棉布沾干而不是擦 干小屁屁,再使用紙巾沾干。

如果肛門紅腫並伴有小疙瘩的情況下,要用醫用棉簽沾鞣酸軟膏或雷酸軟膏塗抹 患處。如果更嚴重出現破皮的現象,不要塗抹葯膏,用炸花椒的香油塗抹患處效 果會更好。嚴重時要淡茶水沖洗,要用醫用棉球洗。

引起肛門周圍感染的原因有: 第一、新生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造成漏屎的現象,便便經常在肛門的周圍會導致 皮膚被細菌感染。待新生兒不斷的發育完善,此現象就會逐漸減輕和消失。第二、由於母親是寒涼體質,新生兒吃母乳後就會出現漏屎的現象。給母親驅寒的食療 方法是:一個大個的核桃去皮掰碎,老薑切沫,放入碗中,對入一多半的水倒入鍋中, 燒開後改成小火卧入雞蛋一個,雞蛋熟後對入一少半的醪糟,再開鍋即可。或用麻姜油烹調食物和煲湯。

16、尿布消毒

尿布消毒不合格,可造成感染。要用高溫法、紫外線照射法,切不 可使用消毒液消毒,葯液會在織物上殘留,導致新生兒的皮膚過敏

17、清洗和整理新生兒的衣物

要用新生兒專用的洗衣液單獨的清洗, 切不可和大人的衣物同洗。無需高溫 消毒,紫外線照射法即可。 及時將晾曬的衣物整理歸位。

18、奶具消毒

務必將奶具拆件用奶刷清洗干凈,使用 消毒鍋消毒。如果沒有消毒鍋也可用蒸 鍋蒸奶具來達到消毒的目的。

19、新生兒黃疸的觀察

生理黃疸: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5天高峰,10-14逐漸消退,原 因是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代謝的方式是肝和排泄系統,新生兒的肝、腸、胃的功能發育不完善,導致膽紅素部分滯留體內出現 黃疸。

病理黃疸: 出生24小時就出現黃疸: 生理黃疸消退後,又重新出現黃疸;超過半個月不退,皮膚黃染較深,連足底皮 膚也明顯; 生後無黃疸產生,而在出生後半個月後出現。

延遲性黃疸:也叫母乳性黃疸,是吃母乳造成的';

溶血性黃疸: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的血型 為0型,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特點是生後 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0、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

新生兒黃疸屬於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分二種:一是生理性黃疸,一是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5天高峰,10-14逐漸消退,原因是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代謝的方式是肝和排泄系統,新生兒的肝、腸、胃的功能發育不完善,導致膽紅素部分滯留體內出現黃疸。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胎兒出生後由於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而新生兒肝酶活力低,無法清除過多的膽紅素,因而發生黃疸。

二是新生兒黃疸發生於母乳喂養的孩子,母乳中的化學物質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又一原因,但這種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對新生兒沒有危害,應鼓勵母親繼續母乳喂養。

21、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觀察眼鞏膜,孩子黃疸最早出現在眼鞏膜,最晚消失也在眼鞏膜。所以,想知道寶寶的黃疸消沒消,觀察寶的眼鞏膜(俗稱眼白)即可。病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生理黃疸消退後,又重新出現黃疸;超過半個月不退,皮膚黃染較深,連足底皮膚也明顯;生後無黃疸產生,而在出生後半個月出現。血清膽紅素超過255微摩爾/每升。

延遲性黃疸:也叫母乳性黃疸分病,分二種,一是吃母乳造成的;二是因母乳喂養不足,寶大小便少造成的。有專家說,如果因媽媽乳汁里化學物質和激素造成寶寶黃疸,可把乳汁擠到儲奶袋裡冷凍一下,然後再解凍加熱喂給寶寶就好了。

溶血性黃疸: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的血型為0型,胎兒血型為A、B和A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這個就屬於病理性黃疸,是最不好處理的一種黃疸,如果長時間不能消會演變成嚴重疾病,損傷寶寶大腦。

所以,談戀愛選對象,是要注意血型配對的。去黃疸的護理方法:多喝奶、多喝水,增加排泄的機會;曬太陽;勤洗澡;游泳;現在醫院里處理寶寶嚴重病理性黃疸有二種方法:一是照藍光,一是換血治療。新生兒微刊知識一篇還不夠···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醫院里,孩子不太嚴重,有的醫生也建議照藍光,是不可取的。告訴大家,醫院的藍光就是仿照太陽光製成的儀器用在孩子身上,總會必自然太陽光差些。區別在於,有這種儀器可以持續二十四小時地照,在家裡用自然太陽光照照不了這么長時間。

黃疸有一個自然消退期,十五天左右,有二十天甚至一個月消了的寶寶也有,也沒什麼意外。建議在孩子剛出現黃疸時不要輕易照藍光,用上面去黃疸的護理方法試試,多數都能自然消退。只要孩子喝奶睡覺都非常正常健康,就不用太擔心。等過了自然消退期還不消的話,再想辦法,不一定要照藍光,以前沒有藍光,吃點去黃疸的葯也就好了。

22、臍帶護理

在醫院期間由護士每天給新生兒消毒臍帶;護理中要嚴格防治尿液浸泡臍帶,避免感染的發生。

23、女嬰假月經

剛出生的女嬰就出現了陰道流血,有時還有白色分泌物自陰道口流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女嬰假月經。

這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使新生兒的陰道上皮增生,陰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使子宮內膜增生。胎兒娩出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脫落,陰道就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

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後3~7天,持續1周左右。無論是假月經還是白帶,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驚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療。

24、體重下降

新生兒脫離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濕環境後,皮膚上的水分逐漸揮發,加上呼吸時的水分損失和胎糞、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吃進去的奶又較少,所以體重非但不增加,反而還要減輕些。

如果有嘔吐、減輕的還要多些。這種生理體重下降在生後3~4天最明顯,但一般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5天左右又恢復到出生體重。低體重的早產兒生理體重下降持續時間較長,恢復到出生體重往往要2~3星期或更長。在恢復出生體重後,就應該一天天長大,假使再有體重下降,就不是生理性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