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狀況 » 觀察嬰兒皮膚是否黃染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觀察嬰兒皮膚是否黃染

發布時間: 2023-02-18 17:35:47

Ⅰ 新生兒怎麼看有沒有黃疸,黃疸多少是正常范圍

對於如何觀察新生兒黃疸,首先主要是通過肉眼觀察孩子皮膚黃染的情況,能夠幫助初步判斷孩子黃疸的變化情況。黃疸出現有一定順序,剛開始出黃疸的時候一般都是孩子頭面部的皮膚先發黃,這個時候孩子血里的膽紅素水平往往不會太高,大概在5-7mg/dL左右。隨著孩子黃疸的進展,皮膚黃染就開始擴散到全身各個地方,頭面部之後往往就會進展到孩子的軀幹部分,也就是前胸、後背會出現皮膚的黃染,血膽紅素水平大概在10mg/dL左右。
如果孩子的血內的膽紅素進一步增高,比如達到15mg/dL,這個時候往往會看到四肢的近端開始變黃,也就是上臂和大腿。如果孩子四肢的遠端都已經發黃,也就是手、足心都已經變黃,這個時候說明孩子體內的膽紅素水平比較高,往往能夠已經達到了20mg/dL左右,所以平時在家還可以粗略的通過肉眼觀察,幫助大致的判斷孩子黃疸的進展情況,當然非常不準確,所以要確認孩子的黃疸情況,還是要做經皮測膽或者抽血檢測,才能准確判斷孩子的黃疸情況到底是多少。

Ⅱ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

你好,在自然光線下,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檢查和治療。祝寶寶健康。

Ⅲ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大多數為生理性的。足月兒一般在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

黃疸是什麼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聽音頻學孕育,知識從未如此有趣

長按二維碼分享到微信,在微信對話框中長按識別「快樂呱呱」小程序

家長須知的新生兒黃疸指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對秘籍 如何正確給新生兒退黃?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新生兒總是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讓人防不勝防,其中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什麼來的呢?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一組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特徵的病症,1092年法國醫師Gilbert首先報告,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從嚴格的定義講,其特點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症,而血清膽酸與其他肝功能指標正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肝細胞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力不足所致,主要表現症狀皮膚、鞏膜等組織黃染,尿和糞色澤改變等。

新生兒黃疸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餘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臍帶護理5招

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症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解讀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5招防治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致。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產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為新生寶寶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臟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內越積越多,從而使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隨著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並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並消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寶寶出生後2-3天內出現皮膚、眼球黃染,4-6天達高峰,足月新生寶寶可以在兩周內消退,早產寶寶則需要3-4周消退。黃疸較輕的寶寶可局限在面部、頸部和軀干,顏色呈淺黃色,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黃疸外,新生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睡覺、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黃疸,一般足月寶寶有60%會有黃疸,早產寶寶有80%會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一般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其起病時間和消退時間也不一。新生兒黃疸多久消除?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病情不重,起病後一般在2周內即可消退;而病理性黃疸易反復發作,出生後2-3周仍持續不退或繼續加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後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由於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黃疸會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早產兒黃疸可持續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公升。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後治療,並復測經皮測膽紅素了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如何護理黃疸寶寶?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有以下6點:

1、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葯

1、西葯

(1)葡萄糖及礆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黃疸寶寶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

(2)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4)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2、中葯

(1)消黃利沖劑:茵陳9g,桅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早,出生後不到24小時即可出現,而且黃疸一旦出現之後,短期內寶寶皮膚的顏色會迅速加深,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寶寶會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嗜睡、吸奶無力、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有些病理性黃疸,久延不退,或減退後又復加重,碰到這些情況,都要盡早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預防

1、看父母血型。

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幾率偏高。這種新生兒黃疸就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因此,父母血型是影響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因素。當然,爸媽也無須太過緊張,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需要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2、注意飲食。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飲食有節,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或者讓自己太餓,並忌煙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蘋果、獼猴桃、西紅柿等食物。

黃疸指數

在哺乳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應該及時回奶,此時可以通過回奶湯回奶,那麼回奶湯的配方是什麼呢?

回奶粥:原料:粳米100克,炒麥芽30克,枳殼6克,紅糖適量。製法:將粳米淘洗干凈,鍋置火上,放適量清水,加入炒麥芽、枳殼前煮、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時,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

絲瓜鯽魚湯:活鯽魚500克,洗凈、背上剖十字花刀。兩面略煎後,烹黃酒,加清水、姜、蔥 等,小火燜燉20分鍾。絲瓜200克,洗凈切片,投入魚湯,旺火煮至湯呈乳白色後加鹽,3分鍾後即可起鍋即可。

黃疸病

黃疸病在新生兒中是比較常見的,有一定的症狀,那麼黃疸病的症狀是什麼呢?

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還有白眼球、皮膚、空腔粘膜等變為黃色是黃疸病最主要的症狀,另外還會出現尿液、汗液、淚液變黃,而大便顏色會變淺。在消化方面,黃疸病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厭食、全身乏力、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較嚴重的黃疸病,還會出現腹部疼痛、肝區疼痛等更為劇烈的症狀。

黃疸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得黃疸的概率比較大,得了黃疸以後要及時治療,那麼黃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兒黃疸目前有四種治療方法。首選的是藍光治療,主要針對病理性黃疸進行治療。第二種方法是葯物治療,葯物治療包括微生態葯物治療、白蛋白治療、丙球治療、魯米那和尼可剎米治療等。第三種針對嚴重病例,如ABO溶血和Rh溶血,引起的嚴重貧血,甚至水腫、心衰的病例,在臨床上採用換血療法。

注意新生兒黃疸指數偏高,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對於生理性偏高可以自己過一段時間痊癒,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需要及時的就醫進行診治。

黃疸是什麼意思

黃疸通常表現為全身皮膚為黃色,所以由此得名,那麼什麼叫做黃疸呢?

黃疸就是人的皮膚,尤其是鞏膜出現了黃染,鞏膜外面的鞏膜開始時是白眼珠,如果變黃就是有黃疸,黃疸還表現在皮膚變黃、小便變黃,還有其它地方的一些黃染的就是黃疸。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之一,那麼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需要斷奶嗎?

一般母乳性黃疸在停止母乳喂養的72小時之後就會退至一半,而且這時候再繼續進行母乳喂養,是不會加重母乳性黃疸的,另外一方面如果要完全褪去母乳性黃疸,可能需要在停止母乳喂養後的1~2個月之後。

其實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的情況,母親在哺乳寶寶期間就要注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也不要服用葯物,同時要注意少量多次餵奶的原則,盡量保證寶寶有一定的大便次數,可以減少寶寶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降低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

母乳性黃疸原因

黃疸的其中一種是母乳性黃疸,那麼患有母乳性黃疸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高,膽紅素在寶寶腸道內重吸收引起的,也與母乳不足,喂養不當有關系。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兩周內消退,如果兩周後黃疸不消退,就要停食母乳,如果寶寶出現了精神不振、嗜睡、吃奶困難,甚至抽搐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平時要注意寶寶皮膚的護理,防止破損或感染。

因此在哺乳期和妊娠期應注意飲食有節,不要過食生冷,也不要過飢過飽,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還有孩子出生以後要盡早開奶。

寶寶檢查黃疸

給寶寶檢查黃疸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項的,那麼怎麼給寶寶檢查黃疸呢?

檢查寶寶的黃疸有兩種方法:經皮測膽紅素,使用特殊的儀器進行測量,但是會受皮膚厚度、膚色、年齡等因素影響,會有誤差,常作為檢測膽紅素變化的一種方法。抽靜脈血進行檢查,這種檢查最准確,在發現寶寶出現黃疸後,如果經皮測膽紅素明顯升高,建議進行抽血化驗。或者在光療結束後進行抽血化驗,評估治療效果。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給家長最合適的建議。

其實寶寶出現黃疸的情況,作為家長不用過多的擔心。首先分析一下,寶寶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如果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家長可以讓寶寶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喝一些溫開水。同時保持寶寶身上的干凈、清潔,一般情況下寶寶7~10天就可以痊癒。如果寶寶是病理性黃疸,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首先要找出病因,知道寶寶黃疸具體的症狀,然後再對症治療,尋求醫生的幫助,正常情況下也可以痊癒。

新生兒黃疸檢查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來的,那麼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是什麼呢?

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主要是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亞臨床黃疸或隱性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發病時間延長,沒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可引起高膽紅素腦病,非常容易誘發後遺症,如引起腦癱,癲癇,或者是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聽力功能障礙。新生兒黃疸分別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發病初期會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出現黃染的症狀,同時可伴有易激惹,煩躁不安,拒乳等症狀表現。

Ⅳ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如何自測

黃疸的症狀與表現為:皮膚與粘膜呈發黃,鞏膜(白眼珠)發黃,小便發黃等。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化驗檢查血膽紅素增高。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嬰兒皮膚是否有黃染。 皮膚黃染的程度一般為: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Ⅳ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而且不適應的,身體也相對脆弱,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寶爸寶媽的保駕護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新生兒黃疸的症狀呢,來和我看看吧!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1

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症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一、生理性黃疸臨床症狀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二、病理性黃疸臨床症狀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2

如何護理黃疸寶寶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有以下6點:

1、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2、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5、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生理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1、喝白開水。

爸媽每天早晚可以給寶寶喂白開水,讓寶寶能夠在排尿的同時排掉體內的黃疸。如果寶寶是喝配方奶粉的話,應在兩餐之間要加喂水。

2、曬太陽。

每天早上10點左右,陽光不是很厲害的時候,可以給寶寶曬太陽,要盡量多的曬到孩子的皮膚,但要保護寶寶的眼睛,不要曬到。另外,還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曬太陽而吹風受涼了。

3、喝葡萄糖。

當爸媽發現新生兒黃疸指數很高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喝點兒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給寶寶喝就可以了。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嘗試停止喂養母乳2-3天,因為黃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養母乳以後,黃疸指數就會下降的。黃疸症狀較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寶寶黃疸退了,可以繼續喂母乳。

病理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如果黃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一定要趕緊去醫院,千萬不要耽擱。因為,這種黃疸一般發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較嚴重。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治療一般採用吃葯和照藍光。

1、吃葯

帶寶寶到醫院測量黃疸指數,如果還是高,醫生會給開控制黃疸的葯,例如媽咪愛或者茵梔黃一類的。

2、照藍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經一兩個月了,黃疸仍然很嚴重,建議到醫院讓醫生診斷,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醫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藍光,就是讓新生兒在保溫箱里照藍光進行治療。

針對幾種引起病理性黃疸的疾病,有不同的護理方法:

1、新生兒溶血症護理方法:如果寶寶被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症,一定要盡早治療,絕不可以拖延。一般採用藍光照射效果較好,如果溶性嚴重則要進行換血治療。

2、新生兒膽道閉鎖護理方法:如果寶寶被確診為新生兒膽道閉鎖,一定要在出生後2個月內進行手術。如果不及時手術,3個月後病情逐漸發展,會導致肝硬化。

3、新生兒肝炎護理方法:如果寶寶被確診為新生兒肝炎,經過保肝等治療後會很快就好轉,一般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溶血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護理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要給新生兒補充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

爸媽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病理性黃疸一般採用藍光照射治療,光療時遮擋好寶寶眼睛、會陰部,同時醫生會開退黃疸葯。一般來說新生兒對葯物敏感,有可能有嘔吐現象發生,爸媽要及時處理好。若寶寶出院黃疸仍未全部褪盡,爸媽可把寶寶皮膚完全曝露讓太陽直接照射,同時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線遮擋,有助於黃疸消退。寶寶滿月或者42天時要回醫院復診,請醫生重點檢查黃疸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除了照藍光和補液外,在出院後媽媽要堅持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若喂養還是出現黃疸症狀,則改為隔天母乳哺乳,寶寶病情好轉後慢慢過渡為正常母乳喂養即可。

爸媽要仔細觀察黃疸變化,觀察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要及時將孩子送院治療。

Ⅵ 家庭中,怎樣初步觀察、判斷新生兒是否黃疸

孩子有黃疸怎麼辦,怎麼提前預防黃疸,黃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在意這個問題,但其實黃疸是很多孩子都會得的一種疾病,黃疸在醫學上是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一種正常表現,但同時也很有可能是一個兒童換其他嚴重的疾病的一種反應表現,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所以孩子的父母可以放心,不要過度擔心。

新生兒是脆弱的,需要我們身為父母的關愛的照顧,所以寶寶得了黃疸不要擔心,多觀察和陪伴孩子,營養均衡,身體健康是不會有什麼大的危險的疾病的,所以不要過度擔心,孩子得了黃疸及時觀察就好,最後希望每一個寶寶都可以健康的成長。

Ⅶ 在家如何判斷寶寶黃疸指數高

黃疸是新生兒出生後最容易有的病症,如果嬰兒黃疸指數高就會引發很多病症,這是大多數父母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寶寶怎樣是黃疸指數高,從而不能夠及時的去醫院治療,那麼我們平時在家如何判斷寶寶黃疸指數高呢?

在家如何判斷寶寶黃疸指數高

新生兒黃疸在陽光的照射下,面部的皮膚會出現輕度的黃熱現象,軀幹部位用手指按壓後讓皮膚自然抬起,這時觀察皮膚的情況,就會出現中度的黃染,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觀察新生兒的四肢和手腳心,如果也同樣的出現了黃染,這種就是嚴重的黃染,應該及時的治療。

50%的新生兒出生後可出現黃疸,常常是因為嬰兒肝臟不能快速代謝膽紅素所引起。首先出現在頭部,隨著膽紅素水平升高,可擴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可能會患上黃疸,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膽紅素。早產兒也是因為肝臟不成熟,容易出現黃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會引起黃疸,但並不常見。

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即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但個別早產兒血清膽紅素過低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復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即膽紅素腦),其愈後差,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方法如下:自然光線下,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檢查和治療。

治療新生兒黃疸過程中想要隨時了解新生兒黃疸情況要用到黃疸測量儀。要測量新生兒黃疸值,現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將探頭輕壓寶寶前額,瞬間即可直接測定出寶寶皮膚組織內膽紅素濃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兒且無痛苦。

在家中怎麼分辨小孩黃疸高

新生兒黃疸又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由於膽紅素在體內升高而引起的皮膚黏膜和其他臟器的黃染,大約80%以上的正常足月兒和幾乎所有的早產兒在生後早期,尤其是在生後2~3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寶寶在家如何觀察是否有黃疸呢?

首先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最先發現的一般是顏面部和眼睛是否發黃,還要觀察一下寶寶的尿液是否深黃或者大便的顏色變淺,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考慮寶寶是否有黃疸。可以去醫院查一下經皮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大於12.9就要診斷新生兒黃疸,並進一步住院行藍光治療的。

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及時的知道新生兒的情況,可以通過儀器來監測新生兒的黃疸值,這時是不需要采血的。只要將儀器放在新生兒的額頭上,一起就會自己清楚的判斷出新生兒的膽紅素濃度,這樣減輕了新生兒的痛苦。

還有一部分的新生兒是由於在生產過程中患有的黃疸,這時新生兒的肝臟還沒有擁有完整的排毒功能,所以很容易引起黃疸,還有是由於感染、血型不符、肝臟類的疾病引起的,但是這種原因引起的黃疸是不常見的。

Ⅷ 新生兒皮膚黃是什麼原因

建議你去醫院看下,可能是黃疸,我朋友家孩子就是滿月的時候出的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並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精心護理黃疸寶寶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祝寶寶健康

Ⅸ 嬰兒黃疸有什麼症狀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症狀,而黃疸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的症狀:寶寶在出生第2~3天開始出現黃疸並逐漸加深,在第4~5天黃疸較深,第2周後黃疸開始減輕。注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幹部、,菩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可以自行消退,小兒體溫正常,食慾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面病理性黃疸出現早,在產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應視為異常。呈金黃色或遍及全身,手牚心、足底也較明顯,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黃疸減後又加重。伴有貧血或大便著色變淡。體溫不正常,食慾差及哎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