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膚癬,是黑色.是什麼造成的
本病發生於頭部皮膚和毛發的淺部真菌病,多發於兒童,成人少見。根據治病的不同,大致分為四種,即黃癬、白癬、黑癬及膿癬,它通過接觸傳染,並可造成流行。
2. 這個是什麼皮膚癬,平時不痛不癢,但皮膚變黑了,用手去撓,會有白色的皮屑
圖2,變黑的皮膚,象是花斑癬,網路下,看象不象。用石膏面(做豆腐用的)在上面審一下,可不在擴大。一段時間後會變淡。
3. 長癬好後留下了黑色素怎麼去除
美白建議:堅持白天、晚上使用美白洗面奶、爽膚水和乳液。日間使用T部位
4. 身上長的黑癬怎麼回事
癬是一種廣泛發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為人體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之一。
5. 我皮膚較黑、但近期臉上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塊一塊白的癬,
第一種可能:白斑病,是醫學上對以皮膚白斑為主要症狀的一些疾病的統稱。亦稱白癜風或白蝕病,是熟悉的皮膚疾病科,主要臨床表現看來,部分色素起飛的皮膚,並產生白斑,然後逐漸彌漫的補丁和蔓延。雖然白癜風病不痛苦和不癢,它削弱了患者的健康皮膚和心靈,破壞面容嚴重,挫傷了人的精神,影響正常的生活,婚姻,工作和社會交往,在世界上是一個困難的疾病。是一種獲得性皮膚色素脫失性疾病,表現為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發病率約為0.5%~2%,世界各地均有產生。本病可累及所有種族,一般膚色淺的人發病率較低,膚色較深的人發病率較高。
白斑病是有很多病的其中有:白癜風、白化病、汗斑 白斑病圖片
、花斑癬、白色糠診、等等。白斑不一定就是白癜風,但是白癜風就是白斑。脂溢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紅斑伴細小脫屑為特徵。皮膚損害消退為特徵。皮膚損害消退過程中或治癒後,常在患處遺留色素漸退班,這與早期白殿風症狀混淆。患脂溢性皮炎後所致的色素減退斑,多見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如顏面部,胸,上背及會陰與大腿部位,脫色常不完全,斑斑邊緣多模糊,大小。形狀亦不規則,帶有橘紅色,有時白斑上多少可見油膩性鱗屑,根據上述這些特點還是能夠與白殿風區別的
第二種:維生素c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受到干擾。以抗壞血酸(維生素C)為例,如在這一反應中加入抗壞血酸,就會阻止多巴< 進一步氧化為多巴色素,並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還原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要到專業的醫療鑒定機構去檢查一下。
6. 皮膚臉上長癬
有些孩子和年輕人的臉上,會有一片片發白或談紅色的色斑,表面有細小鱗屑附著,有時會出現瘙癢症狀。由於這種皮膚病常在桃花開放的春季發生,人們俗稱為 「桃花癬」。這種皮膚病有礙美容,特別是給年輕姑娘們帶來難言的苦惱。有些家長見到孩子臉上的白斑,以為是「蟲子斑」,說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蟲的表現,於是給孩子服用驅蟲葯,結果無濟於事。原來,這種色斑與蛔蟲並無關系。一些姑娘聽說是「桃花癬」,便自行買些癬葯膏或癬葯水來塗搽,結果刺激得皮膚又紅又腫,反而加重了病情。
桃花癬其實與醫學上所說的癬--一種皮膚淺部真菌病,完全是兩碼事。也就是說,桃花癬並不是「癬」。目前,醫學科學已證明,它實際上是春季好發的單純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皮炎一類皮膚病的總稱。在治療時應區別對待,對症處理才行。單純性糠疹的發病,可能與風吹日曬過多、消化不良、維生素不足、皮膚乾燥等因素有關。面部單純性糠疹呈斑片狀,大小不等,直徑小的只有約l厘米,大的有數厘米,上面有色素沉著。斑片呈談白色或淡紅色,邊緣清楚,表面有細小鱗屑,微高起。疾病的活動期鱗屑增多,靜止期減少、痊癒期消失,一般多無自覺症狀,部分病人有輕度痙癢,經數月或更長時間會自行消退。
脂溢性皮炎和春季皮炎是青年人面部常見的桃花癬,二者相似,都表現為大小不等、不規則而界限清楚的紅斑、丘疹、鱗屑或痂皮,通常見於面部,有時蔓延到頸部等。除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灼熱感外,還有干痛感,尤其是受風吹或洗臉後更加明顯。這種病多在乾性皮膚或皮脂溢出過多的人身上發生,與內分泌紊亂、消化不良、吃刺激性食物、維生素不足、使用偽劣護膚用品和風吹日曬等因素有關。
對各種桃花癬的病證,要注意綜合防治。要針對病因,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風吹日曬,停用劣質潤膚品。生活要有規律,限制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飲酒類,多吃新鮮蔬菜。桃花癬不能亂用癬葯。可內服復合維生素B片,外搽5%硫磺軟膏。中葯處方為當歸、生地、防風、蟬衣、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牛蒂子、生石膏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煎湯服用,每日l劑,兒童量減半。
7. 後背皮膚長了一塊一塊的黑色像斑又像癬
你好,從圖片看考慮是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於花斑癬菌感染引起的。
建議避免搔抓刺激,每天使用二硫化硒洗劑清洗患部,外用特比奶粉軟膏和派瑞松軟膏一天兩次塗抹,兩種葯膏間隔十幾分鍾就可以。
8. 身上有黑色的癬
股癬是一種廣泛發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為人體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之一。其病原菌的構成與分布存在地區與環境的差異。掌握它的發病情況及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對科學預防和治療該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研究用大楓子皮膚舒治療股癬取得良效。
人選病例為2005年1~12月皮膚科門診診斷為股癬的患者,均有典型的臨床症狀,且真菌直接鏡檢陽性。標本鏡檢後接種於沙氏培養基進行培養。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既往史、近期用葯史、接觸史等情況。
股癬發病人數4 466例,為皮膚科門診患者(371 145人次/年)的1.20%,為真菌性疾病(28116例/年)的15.89%,其中合並其他部位真菌
感染者2 287例。在4 466例鏡檢陽性患者中,男4 147例(93.86%),女319例(7.14%),男女之比為13:1。發病年齡男4~90歲,女16~67歲。20~50歲者共3 394例(76%),占優勢,同時患手足癬、甲癬等2 287例(51.2%)。夏季發病者為70.04%,合並糖尿病等內科疾患者為10%。所以患者均用外用葯大楓子皮膚舒。按常規培養方法,共計分離出病原菌3 975例(陽性率為89.01%),紅色毛癬菌2 865株(72.1%);絮狀表皮癬菌616株(15.5%);念珠菌屬347株(8.7%);須癬毛癬菌127株(3.2%);青黴菌1株,未定菌19株(0.48%)。念珠菌中白念珠菌313株;近平滑念珠菌34株。
討論,由於股癬患者本人對本病重視不足,且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故難以治。本病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很可能出現並發症,如繼發其他細菌感染,股癬在皮膚真菌病中占相當大的比率,本文中佔15.89%,調查過程中發現98%左右的患者有外用大楓子皮膚舒治療取得良效。
9. 外表形似干皮,上面有些黑皮,又像是癬,是什麼皮膚病
會不會是皮膚乾燥產生的死皮?還是魚鱗病?
你網路圖片瞅瞅魚鱗病和你的症狀像不像。
10. 皮炎和癬的區別 [有圖]有經驗的專家來幫幫我
[概念]
白疕,是皮膚上起白色厚屑,伴有搔癢的一種頑固性皮膚損害。《諸病源候論》稱乾癬,"但有匡廓,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醫宗金鑒》稱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外科證治全書》則稱疕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折裂血出痛楚:"乾癬"、"疕風"等均與白疕同義。
[鑒別]
常見證候
血熱白疕:皮疹發生發展迅速,多呈點滴狀,紅斑或斑丘疹,表面鱗屑呈多層性,搔之表層易剝離,底層附著較緊,強行剝離後底面有點狀出血,搔癢較明顯,常伴有心煩、口渴、便乾溲黃,舌質紅、舌苔白或黃,脈弦滑或弦數。
血燥白疕:皮疹發展較慢,多為淡紅色斑塊,有明顯浸潤,表面鱗屑不多,附著較累,新發皮疹較少,舌質淡或有白苔,脈沉緩或細緩。
血瘀白疕:皮損較厚,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皮疹多呈暗紅色斑塊,有的皮疹互相融合呈地圖狀,表面鱗屑呈大片,附著亦緊,病程較長,大片融合之皮疹常有裂口或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少,脈澀或細緩。
濕熱白疕:皮疹多呈深紅色斑塊,大小不等,表面鱗屑呈油膩狀或結成厚痂,鱗屑下有輕度滲出或表面濕潤,有時可起膿【上病下包】,甚者融合成片。多發於四肢、手足掌跖,軀干及縐折部位。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緩或沉弦。
毒熱蘊結白疕:皮疹發展迅速常互相融合,泛發全身。皮膚變為彌漫性潮缸,大量細小糠狀脫屑,或成大片落葉性脫屑,自覺灼熱癢痛,可伴有身熱惡寒,便乾溲黃,舌質絳,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
寒濕痹阻白疕:皮損可為大片暗紅色斑,亦可為點滴狀損害表面鱗屑不多,或結成較厚的痂性鱗屑,常合並有關節疼痛,指趾小關節多被侵犯,寒冷季節加重,有時可造成關節畸形,脈多沉緩或沉細,舌質淡,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