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知識 » 上海dream追慕醫療美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上海dream追慕醫療美容

發布時間: 2024-02-01 07:33:37

1. 宋慶齡簡介

宋慶齡,海南文昌縣人。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她七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獻給中國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事業,獻給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宋慶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久經考驗的前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歲。
宋慶齡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誕生於上海。
1907年 離上海到美國留學。
1913年 夏,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獲文學士學位。
1914年 接替宋藹齡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5年 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東京結婚。
1918年 8月,同孫中山遷居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住宅。輔佐孫中山著書立說。
1922年 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勇敢地留在總統府,掩護孫中山脫離險境。
1924年 1月20-30日,在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向國內外介紹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的遺囑。
1926年 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說。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7年 3月10-17日,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7月14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站在堅持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立場上與叛徒們決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義。和毛澤東等22名國民黨中央委員發表《中央委員宣言》,痛斥蔣、汪集團背叛革命,號召革命人民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和解決土地問題而奮斗。
1929年 4月,離德國柏林回國。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孫中山的國葬儀式。行前發表《關於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1932年 12月,與魯迅、蔡元培、楊銓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擔任臨時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
1933年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開"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大會。
1934年 4月20日,與何香凝等1779人聯名發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要求發動抗日救國的民族自衛戰爭。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的陝北之行。5-6月間,與沈均儒、鄒韜奮等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1937年 2月中旬,同何香凝、馮玉祥等13人聯名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國民黨改變立場、團結抗日。
6月下旬,同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抗議蔣介石非法逮捕進步人士。
1938年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救濟和兒童福利工作。
1941年 12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在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架班機離港抵渝,繼續開展"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
1945年 9月,在重慶上清寺桂園張治中住所同毛澤東會見。
12月,離重慶回到上海。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即"保衛中國同盟"的後續組織),從事婦女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發表聲明,要求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
1948年 春,遷居到林森中路1803號住宅(即今淮海中路1843號上海宋慶齡故居)。
1949年 9月,受中共中央邀請,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2月,被推薦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救濟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8月,宣布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在婦女保健和少年兒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實驗性、示範性的工作。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
11月23日,出席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旋將10萬盧布的獎金全部獻出,交給中國福利會作為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
11月26日,出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成立大會。當選為該委員會主席。
1952年 年初,創辦《中國建設》雜志,親自指導該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把新中國的真實情況介紹給全世界人民,以增進世界人民對新中國的友誼和了解。
10月,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當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2月11日,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見斯大林。
4月25日,出席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民方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副委員長。
12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1月,擔任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
12月,訪問印度。

1956年 1-2月,訪問緬甸和巴基斯坦。
8月,訪問印度尼西亞。
1957年 9月,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1月,隨同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動。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會見毛澤東。
1963年 4月,從上海到北京,居住在後海北沿46號住宅(即今北京宋慶齡故居)。
1964年 2月,同周恩來、陳毅一起訪問錫蘭。
1965年 1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參加紀念孫中山誕生一百周年大會,並發表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的講話。
1975年 1月13日,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 2月,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9月,出席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婦女聯合名譽主席。
1981年 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同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同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於晚8時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黨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定舉行國葬。
6月4日,根據宋慶齡的遺囑,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

1893年1月29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接替了他的「和平、奮斗、救中國」的旗幟。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孫中山夫人),是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是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領導人。

她原籍是海南省文昌縣,1893年1月27日誕生在上海。她的父親是一位愛國人士。她畢業於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在近七十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 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力,英勇奮斗,在 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宋慶齡於1950年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1952年,她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在長期的國際政治活動中,她為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發揚進步文化,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增進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進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因而,受到廣泛的崇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1981年5月8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宋慶齡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同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慶齡生前非常關心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她倡導和興辦了少年兒童文化教育的場所和保健機構,在我國起到了示範作用。

她一生無私無畏,艱苦奮斗,執著追求。她的高風亮節和坦盪胸懷為我國各民族人民所敬仰。她生前一直希望看到祖國統一。

宋慶齡的名字和成就,將永遠為各族人民包括台灣同胞和海外華僑,以及全世界各國愛好和平正義的人民所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