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美容儀在國內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將達到4.37億,印度3.24億,美國1.07億,巴西5800萬。這個年齡段人群面臨皮膚層腺性網路和纖維組織的損失,並因此導致乾燥、皺紋、皮膚下垂和色素改變等許多皮膚問題。
其次,皮膚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荷爾蒙紊亂的發病率上升,以及人們對美容儀器的日益重視,這些都是推動家庭美容器械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家用美容儀的種類繁多,有光子、點陣激光、LED、射頻、超聲波等多種類型。不同的種類,功能也大不相同,不過大部分產品都簡單易操作,這也是越來越多女性朋友熱衷於買家用美容儀的原因之一。
據統計,北美是2019年最大的美容器械市場,這要歸因於人們對美學的高度認知和人們的購買力,使得美容用品的大量使用。
美國認可的家用美容儀產品
美國FDA目前批準的家用手持美容儀產品有:微電流美容儀(產品代碼NFO),紅光去皺美容儀(產品代碼OHS),藍光痤瘡治療儀(產品代碼OLP),激光生發梳(產品代碼OAP),IPL脫毛儀(產品代碼OHT)這幾種。
這些類型的美容儀在原理上都通過了FDA驗證,有足夠的臨床數據證明其效果,所以申請510k的時候只需要找到合適的對比產品即可。
家用射頻(RF)美容儀(產品代碼PAY)目前只有3家企業的產品通過510k審核,如果想要申請510k在美國上市的話,還是需要提供臨床性能數據支持的。
到底是加大投入搶占藍海市場還是變身等等黨坐等先行者開路,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兩難選擇吧。
怎樣申請 FDA的家用美容儀產品?
申請時所需要遞交的技術說明材料包括產品性能測試報告和生物兼容報告,電流類產品需要提供包括波形,電壓,頻率,功率密度,電流密度在內的輸出信息,LED發光類型產品需要提供輸出波長、功率密度等信息。
生物兼容測試按照接觸時長和部位判斷,屬於短期接觸皮膚類型,測試接觸部分的細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性這3項即可。
測試部位的選取則分別是手持部和功能部,如電流類產品接觸用戶臉部的電極外殼,光美容類產品接觸用戶皮膚的透光玻璃或外殼等。
『貳』 手機裝不下小米的野心!為了這個億萬市場,雷軍要和馬化騰搶生意
抬頭挺胸的雷軍,做起了女人的生意!
「這個時代真的不需要變化嗎?現在連操作系統都在變,行業遠沒有得到充分競爭。我相信喬布斯發明了新手機時代,還有很多新的東西會出現。」
正如小米CEO雷軍所言,懷著「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 科技 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夢想,小米穩中求進,帶著一點點實力,一點點運氣,成功坐上了手機市場「全球第二」的寶座。
天不負,十餘年奮力長跑,小米在手機上終於走完了這出「逆襲」之路。
然而,卸掉股票軟體,終於抬頭挺胸的雷軍,也沒有當一個劈柴喂馬、周遊世界的「幸福閑人」。
當手機已經裝不下幸福的「 科技 夢」後,雷軍一口氣,投資了四家美容儀公司。
投資界獲悉,今年7月19日,以為用戶提供清潔、抗初老等家用美容儀器及家庭美護方案為主要業務的美容品牌inFace宣布獲得了由小米集團、順為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對此,inFace創始人兼CEO肖音表示,這次融資代表inFace正式加入小米生態鏈,資金將用於新品研發、品牌推廣和海外增長等。
事實上,小米集團與inFace的淵源早已有之。因2017年的一個巧合,inFace的創始人肖音與小米前設計師肖彥林有過一次深度談話。隨後,一款橢圓形的美容潔面儀登上了小米眾籌平台。
更加鮮為人知的是,隨著數款美容產品的走紅,抱著試試看態度,向美容儀市場伸出臨門一腳的小米,隨後又發出了接連進攻。
從2017年到2020年,小米又先後投資了賣智能化妝鏡的AMIRO、研發生發帽的可思美,還有推出洗臉儀的氧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為止,在小米突擊各行各業而形成的生態鏈條上,關於美容儀的版圖已經覆蓋潔面、抗衰、緊致、祛痘、凈膚、脫毛等眾多品類。
不過,在這條關於美容儀的賽道之上,堅持一往無前的雷軍並不孤獨。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據相關數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家用美容儀企業年度注冊增速一直維持在25%以上,而截至今6月30日,我國現有超過97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中含「家用」和「美容儀」。
不難看出,隨著億萬體量的美容市場的到來,消費者的熱情居高不下,有越來越多的「後來者」不斷打響這場關於美的「軍備競賽」。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騰訊。
天眼查顯示,近日,AMIRO品牌關聯公司宗匠 科技 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為騰訊產業基金旗下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切入美容儀風口,這意味著,騰訊已然回歸醫美賽道。
無疑,一支小小的美容小電器,正在攪亂巨頭們的商業江湖。
曾幾何時,提起騰訊,雷軍不乏羨慕地感慨:騰訊已經成就了一代霸業,馬化騰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霸主。但英雄也有謝幕之時,而那也造就了我們創業的機會。
如斯所言,無邊界擴張的盡頭,強者終會相遇。正如或許那時的他不會想到,將來有一天,在一個新的賽道,會與騰訊狹路相逢。
億萬市場之下,一場新的資本 游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資本爭先恐後的背後,自然是對藍海市場飛速增長潛力的洞察。
正如小米戰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蔣文表示:「未來三五年內,家用美護行業會跑出頭部品牌。」
(圖源:天貓、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約60至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到2021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將接近100億元,到2026年將突破200億元。
與一再上升的規模走勢相反,當前我國家用電子美容儀2020年滲透率不及4%,這意味著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據報告顯示,有近6成的年輕女性城市消費者表示曾經至少使用過一種家用美容儀,同時,有93%Z世代會購買各類院線醫美產品,30%的Z世代會選擇購入美容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相比於需要多次護理的醫美,居家即可操作、智能便攜的美容小家電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捧。
況且隨著「Z時代」個體化護膚理念的普及,「為悅已者容」已然不分男女。前有「她經濟」崛起,後有「他力量」的誕生,一個個「美麗致富」的時代密碼正在被書寫。
然而,從雅萌(YA-MAN)、Refa(黎琺)再到松下等, 目前的大部分美容儀市場正在被國外品牌霸佔,國貨身影略顯微弱。與此同時,關於美容儀標准缺失、產品魚龍混雜等質疑聲也在此起彼伏。
據報道,央視聯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曾在電商平台上挑選了10款美容儀進行測試,而其中6款被測出鎳釋放量超標。
無獨有偶,在黑貓投訴等消費者維權平台上,關於美容儀漏電、化學含量超標、使用導致臉部過敏、產品沒有檢測報告等消費者投訴比比皆是,行業亂象之下,甚至有人發出呼聲:美容儀是智商稅!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容儀進入國內市場不到八年,介於醫療器械和小家電之間,許多技術還未形成嚴格規范和行業標准。
「如今的家用美容儀市場頗有當年的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初期的景象,高端品牌與山寨仿品一起爭搶市場蛋糕。但是,家用美容儀與智能手機行業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更多基於醫學臨床試驗上的技術沉澱,門檻更高。」
如斯所言,市場急劇「升溫」之下,需要實現更安全、更智能的產品「黑 科技 」為之保駕護航。
無疑,這也正是這場資本 游戲 的通關密碼。
電商正以萬鈞之力,撬動行業的邊界
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鯰魚效應」:為了提高沙丁魚的存活率,可以放入一條天敵「鯰魚」,危機四伏之下,沙丁魚反而活蹦亂跳。
這樣看來,電子商務就像是那條讓人警醒的「鯰魚」,因為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之下,它正在以不可阻擋的趨勢撬動各行各業的邊界。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分野會日漸模糊,最終將消失。」
誠如馬化騰所言,前有生鮮零售大戰一觸即發,後有社區團購低價肉搏,還有被急速重啟的「打車之爭」。
數次突圍之下,從菜市場、服裝店、珠寶店再到美容院,那些原本在人們記憶里鮮活無比的生活場景正在不斷地被定義與重構。
或許對於這個時代下的創業者而言,比起追逐風口的行動,更重要的是,如何拆分自己的核心優勢,主動拆掉思維的牆。
正如互聯網大潮之下,小米選擇成為先行者,從智能手機,電飯煲、再到冰箱,洗衣機,而後又瞄準了美容儀,把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藤蔓,逆風翻盤的歲月里,每一個小小的跨越都十分不易。
就美容儀賽道而言,與其他國家相比,國內市場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被低滲透率、強購買力貫穿的巨大消費潛力之下,創新與機遇必然與日俱增。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次,資本把「屠刀」落向了美容行業。但如今的爆火只是起點,不斷升級的廝殺之下,未來誰能脫穎而出,還需拭目以待。
作者:風清
『叄』 2019美容儀十大品牌是什麼
仙女們作為一個經常頭腦發熱、看見什麼都想要、對買買買的興趣遠遠大於使用樂趣的不理智女性消費者,過去兩年突然颳起的美容儀風潮強烈影響到仙女們,那些排行榜上的熱門儀器基本都買了。
下面就是仙女們試驗的幾種美容儀:

入手價格:1400 rmb
用潔面儀當然比徒手洗臉要干凈一些, FOREO LUNA 2不用像科萊麗那樣換刷頭,並且因為是硅膠頭,心理感覺比各種毛刷子的洗臉刷要衛生一點。相比第一代,LUNA 2的刷頭接觸面更大,並升級到了8種震動模式——相信我,8種模式並沒有任何卵用,你只需要一種就懶得調並始終用下去了。
就清潔度來說,雖然有了潔面儀可以更清潔一些,但是清潔毛孔深處的臟東西大概還是要靠護膚品和面膜。到底值不值得買?我覺得潔面儀和電動牙刷一樣,大概會逐漸普及到人手一台,因為偷懶是人類的天性啊。
『肆』 央視調查家用美容儀質量狀況是怎麼回事
近日,央視調查家用美容儀質量狀況,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據悉,目前市面上熱銷的10款美容儀中6款鎳釋放量較高,可能引起過敏症狀,還不如日常人手卸妝干凈。
日前,為了了解美容儀這類熱銷產品的質量狀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進行了家用美容儀比較試驗,一共從電商平台上選取了10款關注度高、銷量好的家用美容儀。
其中,有5款為微電流型美容儀,5款為電離子型美容儀。價格方面,500元以下有6款,500元以上有4款,基本涵蓋了家用美容儀的暢銷品牌和類型。
經檢測發現,當前市面上熱銷的10款美容儀中6款鎳釋放量較高,可能引起過敏症狀;還有加熱型美容儀的溫控不符合要求,存在低溫燙傷風險。

(4)智能美容儀行業現狀擴展閱讀
存在低溫燙傷的風險
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除了鎳過敏,有些家用美容儀還可能燙傷使用者的皮膚。
記者注意到,因宣傳具有溫熱導入、提拉嫩膚等美容效果,這兩年帶有加熱功能的家用美容儀備受消費者青睞。在宣傳時,有的商家打出「恆溫磁熱 溫和舒張」的宣傳語,強調其產品的加熱功能溫和無害,還有的產品頁面上寫著「45~52℃熱敷 層層滲透滋養」。
這次比較試驗針對加熱型美容儀的工作溫升也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有2款樣品不符合標准要求,使用時這次比較試驗針對加熱型美容儀的工作溫升也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有2款樣品不符合標准要求,使用時存在低溫燙傷的風險。
『伍』 央視調查家用美容儀質量狀況情況如何
央視調查家用美容儀質量狀況:易過敏燙傷,卸妝不如用手干凈。這幾年來,像瘦臉儀、嫩膚儀等家用美容儀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然而,調查顯示,有些產品的效果卻不像宣傳的那麼好,甚至還可能傷害到消費者的臉。
醫學專家告訴記者,無論是微電流,還是電離子,家用美容儀宣稱的這些光電科技,在醫療美容領域被統稱為光電治療,對應的是專業的醫療設備。因其光電強度大,直接作用於真皮層,為了保證安全有效,按照醫療器械管理辦法的要求,需進行嚴格的分級備案管理。
而目前,家用美容儀只是小家電分支下的皮膚毛發護理器具,不屬於醫療器械管理范疇。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家用美容儀的光電強度遠達不到醫用設備的輸出量級,美容效果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由於不屬於醫療器械管理范疇,家用美容儀的效果不要求臨床驗證,目前也沒有家用美容儀美容效果的相關標准,為了增加銷量,一些企業銷售時宣稱隨意,甚至炒作概念,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往往達不到宣傳的那麼好。

(5)智能美容儀行業現狀擴展閱讀
鎳釋放量超限值上百倍,過敏問題突出
日前,為了了解這類熱銷產品的質量狀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專門組織了家用美容儀比較試驗,一共從電商平台上選取了10款關注度高、銷量好的家用美容儀。
其中,有5款為微電流型美容儀,涉及NuFACE、娜蜜絲、康堡仕、金稻和黎琺5個品牌,另外有5款為電離子型美容儀,涉及品牌有SKG、松下、MKE、Notime和雅萌。價格方面,500元以下有6款,500元以上有4款,基本涵蓋了家用美容儀的暢銷品牌和類型。
家用美容儀在使用時與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按摩頭或手柄的金屬鍍層中有害物質超標,就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風險。這次比較試驗首先依據我國家用美容儀推薦性標准以及歐盟相關標准對10款樣品的化學安全指標進行了測試 ,結果發現10款樣品中有6款鎳釋放量不符合相關標准要求,占樣品總量的六成之多。
記者注意到,這6款產品全都是市面上的熱銷品牌,其中鎳釋放量檢出值最高的樣品還是一款知名品牌產品,經檢測結果發現,這款樣品的按摩滾輪部位鎳釋放量超出歐盟限值要求的近80倍,手柄部位鎳釋放量是歐盟限值的近150倍。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國市面上的家用美容儀普遍採用金屬離子電鍍工藝,加工過程中加入鎳可以增加產品的耐磨性,讓美容儀的金屬鍍層更光亮。但鎳同時也是最常見的致敏性金屬,長期或反復地使用鎳釋放量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可能引起過敏症狀。
記者通過搜索發現,近年來,反映使用家用美容儀後皮膚過敏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膚科專家告訴記者,我國鎳過敏人群比例很高。有統計顯示,約有20%左右的人對鎳過敏。
深圳市消委會消費調查發現,消費者使用美容儀時都會與皮膚直接接觸,每次使用時長平均為10到15分鍾,醫學專家表示,這樣的使用頻率已經足以導致鎳過敏人群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
負責此次比較試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目前我國家用美容儀相關標准中並沒有對鎳釋放量作出要求,無法對企業形成約束,一些企業在生產時更關注成本控制,對採用無鎳工藝的積極性不高,是導致家用美容儀鎳過敏問題突出的一個主要原因。
『陸』 如何看待央視曝光美容儀質量狀況堪憂. 有害物超標.效果不如用手
很生氣,是在虛假宣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僅只對吃喝住行上滿足,還要去追求外表上的美觀。畢竟愛美之心人人皆有,有人比較注重內在美,相對內在之下而又的人更加追求外在美。
但往往外表是父母決定,並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能夠天生麗質,但又渴望改變,只能通過美容手術或者通過美容儀器輔助滿足內心需求,以便達到理想效果。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最近幾年,美容行業也迅速崛起,雖然有很多成功案列,但總是存在幾列失敗特列。為了提高美容效果,保護消費者也是減少美容儀器行業損失,同時也是為了美容道路未來更好的發展。央視調查美容儀器質量,以便進行更好整頓與規劃。
『柒』 美容養生行業現狀
產業鏈發展態勢良好
美容美發行業的上游是美容化妝品、美容儀器,中游是美容院、理發店,下游是廣大消費群體。
近年來,隨著國內居民消費水平的升級,美容美發行業上游發展迅猛,呈現出十分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國內化妝品市場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在短短的兩三十年裡,中國化妝品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簡單粗放到科技領先、集團化經營,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極富生機活力的產業大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化妝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為2619億元,同比增長9.6%,高於我國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6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我國還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2018年,我國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進口量和金額雙雙增長,到2018年中國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進口量達20.37萬噸,進口額為99.21億美元。
美容儀器方面,我國同樣已成為世界主要的激光美容儀器生產大國和市場,國內廠商已能生產出國際美容業通用的IPL/E光美容儀、YAG(1064納米)激光皮膚美容儀、RF射頻美容儀、非手術,非介入所需的CO2激光美容儀,以及808半導體激光器等,產品不僅供國內使用有部分遠銷海外。
相比之下,美容美發行業中游發展較為穩定。根據商務部數據統計測算,截至2016年底,全國美容美發行業活動單位數共計33.1萬個,同比增長2.0%;其中專業美容企業(含美甲、美體)數量為14.9萬個,專業美發企業數量為18.2萬個。
經營情況來看,2016年,全國美容美發行業營業額3129.24億元,同比增長2.7%;2017年,營業額增隱州速回升至3.59%,營業額達到3241.75億元;2018年,行業營業額預計在3408.16億元左右。
美容美發產業鏈下游是廣大消費群體,近年來隨著美容美發行業進入成長期,美容美發消費成為大眾消費的新熱點和新時尚,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遊和電子通信之後的居民第五大消費熱點。目前國內美容美發的消費人群主要是年輕群體和中年群體,特別是31-40歲群體,他們的美容需求最為強烈,所佔比例為40.01%。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能力相應得到提高,社會公眾對美的追求和消費意願也明顯增長,美容美發行業發展呈現高速發展態勢,預計未來五年內,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4.56%的復合增速增長,到2022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前景廣闊。
對於美容美發企業來說,要把握行業發展機遇,有一部分是取決於上游產品與服務的,因此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美容美發企業,應該加強與上游供應商的聯系,建立穩定可靠地供應商渠道對於企業競爭力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高端的項目也是眾多美容美發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這與大項目高額的利潤有關,但是在發展高端項目時應充分注意到過分追求高端項目所帶來的危害。如盲目追求大項目,會導致客群關系開始出現嚴重分化,美容院的員工甚至整個美容院的經營方向開始選擇真正所謂的VIP客戶群體,B類、C類的客戶群被主觀地邊緣化,在服務過程中呈現服務時間減少、服務質量減弱等特點,另外過於追求大項目對美容院經營理念的沖擊,對美容院發展戰略的定灶氏蔽位及競爭力的建立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核禪劃分析報告》。
『捌』 【科萊麗】為什麼會倒閉 回顧美容儀鼻祖的消亡史
都說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整整一年都是噪音新聞,雖然大部分都可以一笑而過,畢竟影響不到我們的生活。
但是9月30日,一條消息在美妝產業炸了鍋。
那就是 科萊麗"倒閉"
作為一個行業的燈塔,科萊麗退圈這事實在值得行業警醒。
這說明,接下來的幾年,韭菜沒那麼容易割了。
畢竟,當年的科萊麗可是讓歐萊雅掏了巨款當便宜老爸的,還不是說沒就沒了。
那這一期,就讓我們大膽地剖析一下,
曾經叱吒整美容儀產業的龍頭老大,降生於產業風暴中心的潔面神器
開山鼻祖——科萊麗退圈的原因。
(致敬一下權游)
2001年,還沒有美容儀這個產業,有一群理工男在美國西雅圖創立了一家叫『Pacific Bioscience 』的實驗室。
(太平洋科學生物實驗室,Clarisonic的商標持有方)
這5人分別是
——首席執行官David Giulian
——聯合創始人Robb Akridge
——化學家Ward Harris
——皮膚護理系統的首席發明家Ken Pilcher
——機械工程師 Steve Meginniss
在成立科萊麗之前,他們都參與過一個叫「Optiva」的電動牙刷項目,後來被飛利浦收購,讓飛利浦成為聲波牙刷的首創。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以為這就是一個科技公司創始團隊拿核心技術套現離場的創業故事。
但是,當我們重頭捋一下時間線,就會發現:科萊麗退圈的第一個原因,其實早就被埋在品牌基因里了。
1987年,David Giuliani跟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教授合作,成立了GEMTech公司,研發出壓電換能器技術(聲波的核心基礎)。
1995年,GEMTech變成了Optiva Corporation;
2000年,Philips收購optiva,開始生產聲波電動牙刷,就是現在能買到的 Sonicare系列;
同一年,David Giuliani帶著optiva的4個核心人員成立了Pacific Bioscience。
2004年,Pacific Bioscience研發出第一支聲波潔面儀,科萊麗Mia 1
2011年,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L』Oreal Pairs)收購科萊麗。
也就是說,不管從套路上還是技術上,他們,從來都只有這一個招數。
而這,也是科萊麗最終退圈的根本原因。
外行第一次聽說科萊麗,都會被「潔面儀鼻祖」這個名頭給震住。
但曾經的輝煌,終會歸於塵埃。
可能你們會問,怎麼這一次就沒有其他公司接盤呢?
那就要提到,第二個退圈原因:
從2007年到2010年,科萊麗的收入增長了797%,從年營業額1170萬美元增長至1.05億美元,短短三年,業績翻了10倍。
商業價值如此出色,自然驚動了歐萊雅,把科萊麗收入囊中。
2013年,在歐萊雅的主導下,科萊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16年7 月,在歐萊雅發布的中期業績中顯示,科萊麗在上半財年虧損2.34億歐元,而一直不被看好的美即面膜,上半財年才虧損2.13億歐元,情況還略好於科萊麗。
為了應對上述困境,歐萊雅將科萊麗生產線外包出去,裁掉120名員工。
一家優質企業在虧損,說明實際利潤正在揮發。
但是收購前1年業績還在10倍增長,收購後短短5年,就開始保不住利潤了。歐萊雅爸爸你不行?
其實不能全怪爸爸。
主要原因在於低價的模仿者 和國內外開始涉足這個領域的大品牌,它們都在吞噬市場份額,競爭越來越激烈。
分蛋糕的桌上擠滿了品牌:foreo、松下、倩碧、我們熟悉的飛利浦、金稻、小米等等等等。
而隨著消費者對潔面儀的普及,市場還在增量,看起來蛋糕越做越大了。
但「鼻祖」科萊麗卻在多品牌的打壓下,開始暴露缺點。
從線上銷量來看,排名前十的幾款潔面儀均價在40~200元之間。
科萊麗的價格通常1 000~2 500元不等,高於多數用戶的消費標准。
和電動牙刷一樣,科萊麗建議用戶3個月換一次刷頭。
而每個刷頭差不多要230~290元。
也就是說,一年換下來的刷頭,價格相當於一個全新的科萊麗潔面儀。
這需要不斷更換的刷頭,一再拉低了性價比。
其實從盈利模式來看,科萊麗的這個缺點才是利潤增長點,說白了,就是以復購刷頭再賺筆錢嘛。
甚至在宣布關停時,科萊麗還在呼籲用戶多囤刷頭。
除了性價比,科萊麗的每一款新品可以說毫無創新。
從2011年收購到2020年9月30日正式歇業,這9年時間里,
科技在不斷地更新迭代。
消費者在潔面產品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其他潔面儀品牌開始在深層清潔之外,增加提拉緊致、按摩排毒、精華導入等功能產品,搶占高科技、智能化美容儀的市場。
反觀科萊麗,嘴上說著上新,可這連外形都不帶變地換幾個花色,增加幾個震動強度的功能,就這也算新品?
以最後一代美容儀Mia Smart為例:整個產品包含清潔刷頭、按摩刷頭、化妝刷頭,試圖營造一款能洗臉按摩又可以化妝的美容神器。
實際內核還是以聲波為主,並未創新。
而這,其實是「一招鮮」的反噬。
可見,面對日趨成熟的市場和認知提升的消費者。
科萊麗這種產品線單一,靠復購刷頭賺錢的盈利模式,最終失去了商業價值。
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科萊麗還是foreo,或是其他美容儀。大部分消費者常常是抱著試一試、圖新鮮的心理買來。興奮地用兩次,就嫌麻煩把它們閑置了。
所以下次大家沖動剁手的之前,不妨先理性想一想:有沒有必要買?能不能堅持用?身邊的朋友有沒有買了?先去問問效果、最好先試試看,再做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