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形行業現狀與趨勢
經過一個世紀的探索與發展,目前歐美國家美容整形行業已經十分成熟,其中美國成為全球美容整形行業的領軍者。近年來,由於韓國美容整形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韓流逐漸走入國人的生活,韓國成為國人整容的首選地。
全球醫美熱度不減,手術與非手術治療項目五五分
美容業起源於古印度,當時僅是使用「鑲牙術」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隨著國外工業革命的發展,工傷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了人們身體的傷害,因此整形和修復手術在20世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美容業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推廣與普及,大街小巷均能找到「美容整形」廣告的身影,美容整形外科雜志與書籍也在各發達國家紛紛出現。
據ISAPS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全球醫美總治療量保持2300萬例左右,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需求量基本五五分。2018年,全球醫療美容總治療量為2326.63萬例,其中手術治療量為1060.72萬例,非手術治療量為1265.91萬例。根據近年來的數據推測,2019年全球醫美總治療量繼續維持在2300萬例,手術治療量約為1088.26萬例,非手術治療量約為1228.89萬例。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美容機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越南的整形美容醫療市場怎麼樣
越南是一個總體比較貧困的國家,消費水平低,處於一個溫飽階段。整容普遍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價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仍較高,動輒幾千上萬,對於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來說還是比較奢侈,更別說在國力遠遠不及中國的越南,所以說不要在越南開整容醫院。(越南的醫療衛生條件很差,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水平)
3. 國外美容院都是做什麼的怎麼做的
歐洲、美國、日韓等地的美容業產生發展的歷史較長,行業發展進入了規范、健康的軌道。歐洲美容業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01年歐盟15國的美容用品市場約208.7億英鎊。
他們嚴格規范從業人員。法國1947年開設第一家美容學校,半個多世紀以來,法國對美容從業人員的要求相當嚴格。按照這個國家的有關規定,行業經驗少於7年,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不得在美容培訓學校執教。日本《美容師法》對開業條件、從業人員資格、培訓及考試都有嚴格的規定。在日本,在美容機構從事洗頭工作的小工必須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統一管理是國外美容業的一大特點。美容行業只隸屬一個政府部門管理或衛生部,或勞動部,或商業部,職能明確。美容業價格體系透明公正。法國美容產品的價格相對透明公正,其主要賣點立足產品,相應的服務只是產品的附屬。而國內美容業賣的是服務」,產品是附屬品,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培育大眾健康的美容消費觀念。法國等國家的美容行業協會定期做一些關於美容的科學、健康宣傳,幫助消費者建立健康的美容消費觀念。理性的消費群體規范了美容業的發展。歐美國家像我們這種林立街頭的美容店已經絕跡,因為他們早已改變了經營模式,已經將美容與醫療與休閑療養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特色化個性化是國外美容院發展的趨勢。在歐美和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已出現了一些24小時便利美容院,其中也包括一些通宵spa。還有單一功能美容院、亞健康治療型美容院、多元一整化美容院、快餐式整形美容院、寵物美容院、家庭式美容院、化妝品公司美容形象店、自助美容站等各有各色的美容服務滿足顧客多元化的需求。在國外,開一家美容店,開辦程序、美容項目、價格也與與國內的略有不同。首先要接受嚴格的美容師培訓和執業資格考試。美國的美容師資格考試,必須先在政府認證合格的美容學校接受600小時的培訓,然後參加筆試和口試。並且,這個美容師執照必須每兩年更換一次。其次,由於競爭的激烈,一家美容院要在開的時間長,培養大批長期客人的基礎上才能賺錢。
4. 澳洲才是全球第一整形大國:揭秘「顏值經濟」下的醫美亂象
全世界各地每年投入到整形大軍中的人越來越多。 而且,澳洲早超越美國成整形手術率最高國,每年在整形手術方面的開銷至少有10億澳元。據統計,澳洲每年平均就有1.6萬人做隆胸手術,1.5萬人做抽脂手術。
一心追求變美的消費者們,
有多少人真的去查詢過醫院的相關資質?
在暴利誘惑下,醫美市場魚龍混雜,很多不具相關資質的美容診所「拓展副業」,提供肉毒素注射、激光治療、隆乳、隆鼻、抽脂和面部提拉等大型手術;而且,一些私人工作室甚至是美甲店,也開始提供埋線雙眼皮、鼻綜合、抽脂等手術。
在整形行業內,可以見到內科醫生 (Physician)、外科醫生 (Surgeon)、外科整形醫生 (Plastic Surgeon) 和皮膚科醫生 (Dermatologist)。 實 際 上,只有後兩者,才是經過數年專業培訓並獲得專業大學認證的合格從業者 。
盡管一些診所宣稱主刀醫師具有基本醫學學位,但是關於他們執行復雜手術的培訓和經驗根本無從考究。
很多機構也正是利用了患者不具備辨別專業整形外科醫生和外科醫生之間差別的能力,只要是 從醫學院畢業,都可以自稱為整形外科醫生進行隆胸、抽脂甚至面部整形。
專業的整形外科醫生表示,這等於將仿帆消患者的生命置於兒戲;而美容整形醫師則說,整形外科醫生是在試圖壟斷整形市場。
那麼,
澳洲整形市場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呢?
注射美容
有幾率導致失明
看著明星網紅們的「凍齡」神顏, 你是不是也曾心動過,想去打兩針玻尿酸?
據 news.com.au 報導,現在注射整型已經像美甲一樣常見。而專家們擔心,人們也會越來越輕視背轎嘩後的潛在風險,導致手術失敗案例激增。
澳洲權威整形外科醫生警告說, 注射的填充物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並發症,造成失明或肌肉組織壞死的風險。
澳洲整形外科醫學會會長 Mark Ashton 說: 「注射填充物並不是一個小手術。根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已有超過至少100起注射美容導致失明的案例。」
他還表示,不僅僅是眼部,在臉部任何位置(如唇部)注射填充物都可能造成失明。 如果醫生粗心大意,將填充物注進任意一條動脈里,填充物可以沿著動脈流到眼角,最終進入視網膜。
「填充物造成的失明是瞬間發生的,並且是永久性的。目前還沒有成功治癒這類失明的案例。」
除了失明外,另一個風險是導致軟組織損傷,「殺死」臉上的部分肌肉。
「如果填充物進入臉部動脈,也有可能會傷及肌肉組織或鼻軟骨。可以看到失敗案例中,有人鼻子變黑並脫落,還有人的額頭、臉頰和嘴唇全都烏黑、壞死。」
光顧私人工作室
美容變毀容
在2016年,《悉尼先驅晨報》曾報道一位華裔 Helena Chen 由於一起操作不當的整形手術,眼部嚴重紅腫並遍布淤痕, 還成了「大小眼」。而她還要膽戰心驚地等上半年才能知道,這個雙眼皮手術是不是要害她成永久性毀容了。
Helena 當時是通過微信找到了劉女士——她並沒有澳洲行醫資質,每天通過在朋友圈內上傳一些整容前後的對比圖來宣傳,將客戶招攬到悉尼的公寓中, 然後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就直接開始進行手術。
Helena 稱劉女士說這種埋線雙眼皮「不備知用開刀,快速無痕」,經過一番談價還價後,協定到1,500澳元。
殊不知,這個本該耗時不該超過1小時的小手術,從下午2點折騰到晚上10點半。「她們在我的眼睛上各種拆拆補補,搞了8、9個小時!像在我眼睛上做實驗一樣,疼死我了,也氣死我了!」
而且 Helena 的眼皮在術後一直紅腫,遍布傷痕,毫無消退跡象。
隨後她又去找了另外三名整形醫師,都被告知要等待六個月時間,直至她眼睛的傷口完全癒合,他們才能准確評估她的眼部的損害程度。
於是,憤怒的她向醫療保健投訴委員會遞交了投訴。
新州衛生廳隨後對劉女士的工作室展開調查,發現:該場所缺乏預防感染措施;手術及其他醫療程序不當;使用的注射葯物未經注冊和許可;整體裝修環境不宜做外科手術。
推廣
最終,醫療衛生服務委員會禁止劉女士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再向任何客戶提供任何手術或葯品。
新州衛生廳建議,曾在該地址 (14/239 Great North Road, Five Dock) 做過相關手術程序的客戶,應咨詢家庭醫生並做血液傳播病毒的檢測。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客戶可能受到影響。
被吊銷醫師
依然光明正大執業
醫療衛生服務投訴委員會還在另一個調查中發現,一名早已被吊銷執照的前整形醫師 Ian Haris 依然在裝作一名正規的合法醫師,在診所內執行整容手術。
涉事診所是位於悉尼市中心 的 VL LASER COSMETIC。Ian Haris 在無醫師監督下為客人注射肉毒桿菌,還辯解稱是客戶和僱主誤認為他是醫生,並不是自己的錯。
經 調查,Haris 在這家店已給10位客人注射過肉毒桿菌和透明質酸。更糟糕的是,他給其中一名客戶注錯了位置,還錯把空氣注射到另一名客戶的額頭——因此被客戶投訴到了醫療衛生服務委員會。
盡管 Haris 在15年前就被吊銷了醫療執照,他卻直接告訴客戶和老闆自己是個醫生,還允許其他機構在網上以注冊醫生的身份為自己打廣告。
他曾在1994年至2000年間犯下過嚴重失誤,包括:手術期間切掉了客人鼻子上不該切的部分,與客人發生性關系,以及非法使用毒品。還有 2015年,他因使用違法的印度尼西亞肉毒桿菌進行注射而被法庭制裁。
而這一次,Haris 再次違反了非注冊保健醫生行為准則,對公眾健康安全造成了可持續風險,被罰至少3年內禁止執行任何美容注射。
推廣
正規整形醫師
接手「爛攤子」
據悉,越來越多的正規整形醫師開始接收到那些在私人診所中在術後留下疤痕、瘀傷,或是被注射了未知物質而搞得臉部凹凸不平的患者。
這些沒有注冊資格的經營者,主要瞄準了澳洲華裔以及初來乍到的中國移民、留學生。 爆料稱,他們為客戶注射進口的假冒填料,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雙眼皮、隆鼻及抽脂。
「他們往往自稱是醫師或護士,但實際上沒有任何資質。」悉尼整形外科醫師 Zion Chan 說,「客戶好像很信任他們,根本不懷疑。」
「現在 每周我都要接診一名出現並發症的新患者。他們臉上注射的東西是拙劣仿製品,會在皮膚下形成硬塊或者四處移動。」
另一名悉尼華裔整形專科醫師也表示,他曾在一周內接診多達5名並發症患者,都是那些無注冊資格的從業者的「傑作」。「尤其是雙眼皮手術,在失明的邊緣試探。」
根據澳洲《有毒物質及葯品管理法》, 非法管理肉毒桿菌毒素和透明質酸以及麻醉劑,個人將面臨各項罪名1,650澳元罰款或6個月監禁。
至於其他處方葯,相關各項罪名的處罰也可達2,200澳元罰款或最高2年監禁。
但是這些私人診所漠視澳洲法律,在社交平台上公然攬客。
悉尼整形醫師 Anthony Yap 說: 「有些商家很精明,她們會做得更隱蔽,只貼出術後精修圖,或者是一群美女在享受生活的照片。」
Fairfax Media 暗訪視頻顯示,這些私人診所的手術都是在一個只有床和沙發的客廳內直接進行。其中一則影片顯示,一名女子正在為客戶做手術,但有一隻貓正從她身後經過。
一名醫師觀看了一條經營者用注射器刺入顧客額頭的短視頻後說:「 這種操作容易引起出血、嚴重皮膚壞死的風險。手法很不專業。」
「而且他們的客戶英文能力有限,如果出了狀況,也不知道如何向有關部門投訴,他們最後只能想辦法修復。」
雖然新州衛生保健投訴委員會已經發出公開警告及嚴打, 然而,即使私人診所遭到突擊檢查,經營者只要銷聲匿跡一段時間,躲過風頭後,更換地點就可以再重新開張。
新州衛生廳衛生防護部門只能向公眾呼籲:絕對不要去這些地方。
整容前
相關注意事項
澳洲整形在法律法規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漏洞,而越來越多的投訴,促使澳洲醫學委員會對整形行業進行了一次全面審查。
澳洲醫學委員會直言將引入一系列新規,加強規范,保障公眾利益並降低事故率。 今後所有整形行業都必須遵守以下准則:
新准則適用於所有專業整形外科醫生、美容整形醫生和執業醫師,無論他們取得了什麼樣的資格認證。
如果你在考慮做整容手術,你應該要對自己負責, 事先對機構進行檢索,並確保操作人員具備相應資格。 大家可以通過下列網址, 搜索澳大利亞衛生執業者監管機構的注冊記錄, 查證從業者是否登記注冊:
https://www.ahpra.gov.au
此外,記得先向你的主刀醫生詢問:
- 你有什麼資格和經驗?
- 該手術有什麼風險或隱患?
- 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失誤你會怎麼辦?
- 術後護理計劃是什麼?
- 是否曾有不當操作的記錄?
如果對手術結果感到不滿,或對某醫師、某機構有疑問,可以聯系衛生保健投訴委員會:
1800 043 159
(工作日 9AM-5PM)
工作人員會向你提供建議並給予幫助,更多信息可訪問官網:
https://www.hccc.nsw.gov.au
推廣
最後,本文並不是說「美容」有風險,因此不要去嘗試。事實上,一個人的外貌提升後,的確有可能改善生活某些方面的影響。
一家診所的運營者坦言:「當你花了6位數的價格買了一台激光治療儀,並花數萬元進行維護,你是很難拒絕前來咨詢隆鼻的患者並坦誠的對她說『你的鼻子其實很漂亮』這樣的話。」
若想充分保護患者的權益,整個美容整形行業需要的是更科學的外部監管幹預,而不是單純靠業內人員自律。
當然,患者自身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在決定進行任何整容手術前,應充分了解手術的實際結果,而不是一味相信廣告效果或抱有「倖存者偏差」的幻想。
遺憾的是,研究結果則表明,接受手術的人們通常 都會高估其帶來的獲益,而明顯低估由此帶來的風險和傷害。
悉尼十家顏值超高又好拍的下午茶集合!
我是一個澳洲新手媽媽,不敢帶孩子回國
你真的了解澳洲物管Strata嗎?
本期內容由CV編輯部收集並整理。
5. 現在醫美行業前景如何
截止2020年1月來看,醫美行業前景不錯,屬於朝陽行業,未來可期。
隨著「顏值時代」的來臨,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醫美成為風口上的「朝陽行業」,市場發展迅速、空間廣闊。全新的機遇伴隨著更多的挑戰,在新的經濟和政策環境影響下,醫美市場也在加速行業洗牌的步伐。

注意事項
1、醫美術後也要做好日常的皮膚護理。也就是清潔、保濕及防曬。
其中,在潔面時,如果是有創性醫美治療,術後頭3天是不能沾水的。洗臉時可以用毛巾擦拭未做治療的區域,做過治療的部位可以塗抗生素葯膏。3天後可清水洗臉,不可以用潔面產品。
2、醫美術後是需要加強保濕和防曬的。
保濕是修復的基礎。尤其是在用完醫美面膜後,最好擦溫和的保濕霜或者皮膚屏障修復劑。這樣才能促進皮膚的及時修復。由於醫美術後皮膚抵抗力下降,要比平時更加認真的做好防曬。
6. 醫美行業背景概述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起步於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一些公立醫院開設美容門診,民營的美容機構也在全國開始興起。隨著國外的美容觀念、先進技術和美容材料、運營管理理念陸續傳到中國,需求增長,社會資本加速進入美容行業,規模擴大,各種私立醫療美容機構也迅速發展。
醫療美容兼具醫療與消費雙重屬性,伴隨著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及消費升級的不斷推動,到2015年,中國大約有5000家活躍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美市場規模500-1000億,近幾年行業增速達到20%-30%,高於傳統醫療行業平均增速。
1998-2016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共發生779起投資,其中披露投資金額671起。全部已披露投資金額540.88億元,平均每筆投資金額達8,061萬元。2001-2010年,醫美行業仍屬於發展期,2010年以來,醫美行業在投資數量增加的同時,投資規模也在急劇增大,2015年投資案例數達249起,較2008年增長超過15倍,投資金額增長近10倍。
2001-2016年,中國醫美行業共發生起302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680.6億人民幣,平均每筆並購金額耗資2.25億人民幣,根據醫美行業上下游分布,上游醫葯及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方面共發生143起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349.29億人民幣,中下游醫療院所並購及醫葯器械銷售方面共發生159起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331.32 億人民幣。2001-2010年的並購案例總體數量少,卻有幾起大型並購案,行業仍屬於發展期,2011-2016年,並購熱潮開始發展,並購案例增多,且並購金額不斷攀升。
醫療美容行業上游主要包括醫療器械生產商和材料耗材生產商。從上游到中游為中間商,通常指代理商和經銷商。醫美行業中游主要包括公立醫院的美容科,民營美容醫院和美容院。目前醫療美容產業市場較為混亂,中游的服務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具有品牌效應的公立醫院極少,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品牌連鎖公司,且存在不規范經營問題。醫美行業中游到下游為導客平台、搜索引擎、醫美APP等。由於國內的醫療美容行業過度依賴營銷模式,在醫療服務機構和消費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中介機構。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新氧為代表的醫美APP平台上線,在美容醫院和消費人群之間建立起直接溝通的橋梁,有望重建行業內的生態系統,壓縮中間環節,提高美容資源配置效率。
從醫美行業上、中、下游橫向分析,上游廠商因行業監管相對規范,產業相對集中,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尤其龍頭公司利潤率較高。但是中長期看,中下游終端整合提升空間更大,未來有可能成為各方爭奪的主戰場。從整個產業鏈有縱向延伸角度分析,醫美行業開始與文化娛樂、廣告傳媒等產業對接。醫療美容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多方面的交叉產業,包括醫療科研部門、醫療機構/器械行業、美容服務產業、文化娛樂產業等。作為一個交叉產業,醫療美容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維度,為更多參與方提供了更大的價值實現平台。
醫療美容O2O 解決了傳統醫美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解決消費者、醫師、醫美機構的痛點,通過更低地成本為醫院創造客源來創造商業價值,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大陸醫美的市場宣傳普及度不及韓國台灣,韓國、台灣地區主要由明星、達人向公眾普及醫美知識,通過簡化專業術語、電視節目、名人出書等形式使得大眾對醫療美容產生親近感,縮短專業醫療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大陸缺乏對醫療美容行業廣告相關的監管機制,誇大、虛假的廣告占據著各大熱搜以及街邊小巷。行業的亂象,使得民眾對於醫療美容的整體印象不佳。有美容需求的顧客難以在國內找到值得信賴的醫療資源,因此經濟實力較好的顧客多轉向韓國、台灣出國整容,接受國內服務的顧客中被敲詐,手術失敗且術後無法申訴的情況比比皆是。
對改善行業亂象,重塑醫美行業結構而言,解決顧客與醫療服務機構的信息交流問題是重中之重。醫美O2O一方面鏈接專業醫療美容機構,如各大三甲醫院美容科室、聯合麗格等醫生集團及線下診所、中小型整形機構,向客戶提供多層次可靠的醫療機構選擇,在此基礎上,通多價格公開化,使得行業收費趨向透明,並通過團購、折扣等方式為客戶提供合理的價格,提高醫療美容的可靠度,降低進入門檻,使得更多的客戶樂於嘗試醫療美容服務,形成導流。醫美O2O不僅提供顧客與專業機構的對接服務,還開辟咨詢窗口,由專業客服或醫生團隊及時解答客戶疑問,跟進術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與此同時,多家醫美O2O通過建立美容社區,形成大量的口碑反饋以及體驗分享,既穩定了部分高頻次消費客戶,為入門客戶提供比照參考,從客戶端反向約束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醫美O2O在普及醫美知識、對接顧客-機構需求、提升客戶體驗、規范行業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推動行業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醫美行業存在三大投資機會:材料/器械生產商、民營醫美醫院、醫美O2O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步入快速發展初期,當下正是布局投資的最佳時機。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三個方面值得重點關註:一是美容材料、設備的研發、生產商;二是民營美容醫院;三是醫美O2O。美容材料及設備的生產商作為行業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商,未來隨著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憑借著低價的優勢,有望不斷對進口產品實現替代,為中國醫美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民營醫院作為美容服務的提供商,直接對接消費需求,隨著行業競爭秩序的規范,必然會有部分企業憑借一流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和安全的產品而勝出,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品牌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而醫美O2O能夠改變目前的醫美行業的痛點,極大縮短美容醫院和潛在客戶之間的距離,從而降低獲客成本。
世界醫療美容行業不斷壯大,全球美容整形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國海證券研究報告表明,從全球來看,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醫療美容行業已成為僅次於汽車業和航空業的第三大產業。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場規模達到346億美元,綜合近年來全球美容整形消費市場增長態勢,預計未來世界500強企業中將有三分之一是從事與醫療美容技術研究、生產、銷售的企業。
從供給方面看,2014年整形外科醫師隊伍逐漸壯大,全球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為4萬多人。美國如今擁有6300名整形外科醫師,位居全球首位,占總數的15.6%;中國位居第三。整形外科醫師的發展速度從一個側面反映該國整形美容行業的發展速度。美國、巴西等國的整形美容業已經漸入成熟境地,整形外科醫師數量非常穩定。從需求方面看,根據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統計:2014年美國國內整形美容消費共計406.45萬例,佔全球總量的20.1%,而2015年美國美容外科市場已達到50億美元的美容外科產品銷量和180億美元美容外科治療量的規模。巴西整形美容消費共計205.853萬例,佔全球總量的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