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知識 » 美國醫療美容年產值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美國醫療美容年產值

發布時間: 2023-09-13 09:52:38

⑴ 整形行業現狀與趨勢

經過一個世紀的探索與發展,目前歐美國家美容整形行業已經十分成熟,其中美國成為全球美容整形行業的領軍者。近年來,由於韓國美容整形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韓流逐漸走入國人的生活,韓國成為國人整容的首選地。

全球醫美熱度不減,手術與非手術治療項目五五分

美容業起源於古印度,當時僅是使用「鑲牙術」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隨著國外工業革命的發展,工傷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了人們身體的傷害,因此整形和修復手術在20世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美容業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推廣與普及,大街小巷均能找到「美容整形」廣告的身影,美容整形外科雜志與書籍也在各發達國家紛紛出現。

據ISAPS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全球醫美總治療量保持2300萬例左右,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需求量基本五五分。2018年,全球醫療美容總治療量為2326.63萬例,其中手術治療量為1060.72萬例,非手術治療量為1265.91萬例。根據近年來的數據推測,2019年全球醫美總治療量繼續維持在2300萬例,手術治療量約為1088.26萬例,非手術治療量約為1228.89萬例。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美容機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做吸脂是不是很痛

吸脂前必要的抽血檢查,疼痛程度介於1-2級之間。相信很多人都感受過抽血,疼痛感是完全在忍受范圍內的。

手術過程當中是需要麻醉的,從醫學疼痛感上看吸脂是屬於二級疼痛。低於頭發被拉扯時的疼痛感。實際麻醉過後是不會有任何的感覺,疼痛感可歸為0級。

術後的恢復階段疼痛感一部分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抽脂量來決定,這個不是絕對的。

拿大腿吸脂舉例:一般前期疼痛感為4級,時斷時續感覺比較像跑完長途馬拉松後的酸痛,一周左右疼痛感降為2級,一個月左右降為1級。

而面部吸脂,吸脂量遠遠小於大腿吸脂,在術後恢復階段,疼痛感往往達不到3級,恢復前期在2級左右,三天左右降為1級。

術後的疼痛感另一部分也和醫生的技術以及醫院有一定的關系

醫生專業度

取決於在手術過程當中操作是否溫柔對解剖人體解剖結構是否了解,能否避免對血管造成傷害從而形成大面積的淤青,減緩術後的恢復時間以及增加術後的疼痛感。

如何減緩術後疼痛感

1. 選對醫院(減少手術時間、減少對血管的損傷)

2. 可適當服用醫院開的止痛葯物

3. 注意術後護理,加快恢復時間

⑶ 抽脂真的能減肥嗎

抽脂確實能減肥。不過抽脂是有風險的,而且是痛苦的,建議三思而後。抽脂它主要針對特殊部位進行,而且一次的抽脂量不能超過3000毫升。而且抽脂這個技術要求相當高,它對醫生的要求特別高,要求醫生全身心的投入。而且還需要進行好幾次這樣的手術,聽起來是不是就很恐怖。

然後就是要每天堅持,當然運動也要根據個人情況,看你是不是適合。因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通過運動,不止可以減掉體重,還能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思維。

⑷ 現在醫美行業前景如何

截止2020年1月來看,醫美行業前景不錯,屬於朝陽行業,未來可期。

隨著「顏值時代」的來臨,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醫美成為風口上的「朝陽行業」,市場發展迅速、空間廣闊。全新的機遇伴隨著更多的挑戰,在新的經濟和政策環境影響下,醫美市場也在加速行業洗牌的步伐。

醫療美容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源於英國,而後相繼興盛於美國、韓國。中國醫美市場起步於建國後,發展初期以公立醫院整形科為主。

2008年隨著國際合作增多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醫美加速發展,涌現了華熙生物、麗都整形等一批代表性的醫美企業。2014年伴隨著互聯網醫美服務商的推動,中國醫美行業迎來爆發,有望成為全球醫美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重心。

2018年,我國醫療美容項目產業規模達超1200億元,約佔全球醫療美容總規模的15%,五年間復合增長率近24%。隨著醫療美容市場的規范,80後、90後等核心醫美消費人群的崛起,我國醫療美容行業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3600億元產值。

注意事項

1、醫美術後也要做好日常的皮膚護理。也就是清潔、保濕及防曬。

其中,在潔面時,如果是有創性醫美治療,術後頭3天是不能沾水的。洗臉時可以用毛巾擦拭未做治療的區域,做過治療的部位可以塗抗生素葯膏。3天後可清水洗臉,不可以用潔面產品。

2、醫美術後是需要加強保濕和防曬的。

保濕是修復的基礎。尤其是在用完醫美面膜後,最好擦溫和的保濕霜或者皮膚屏障修復劑。這樣才能促進皮膚的及時修復。由於醫美術後皮膚抵抗力下降,要比平時更加認真的做好防曬。



⑸ 醫美行業背景概述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起步於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一些公立醫院開設美容門診,民營的美容機構也在全國開始興起。隨著國外的美容觀念、先進技術和美容材料、運營管理理念陸續傳到中國,需求增長,社會資本加速進入美容行業,規模擴大,各種私立醫療美容機構也迅速發展。

醫療美容兼具醫療與消費雙重屬性,伴隨著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及消費升級的不斷推動,到2015年,中國大約有5000家活躍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美市場規模500-1000億,近幾年行業增速達到20%-30%,高於傳統醫療行業平均增速。

1998-2016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共發生779起投資,其中披露投資金額671起。全部已披露投資金額540.88億元,平均每筆投資金額達8,061萬元。2001-2010年,醫美行業仍屬於發展期,2010年以來,醫美行業在投資數量增加的同時,投資規模也在急劇增大,2015年投資案例數達249起,較2008年增長超過15倍,投資金額增長近10倍。

2001-2016年,中國醫美行業共發生起302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680.6億人民幣,平均每筆並購金額耗資2.25億人民幣,根據醫美行業上下游分布,上游醫葯及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方面共發生143起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349.29億人民幣,中下游醫療院所並購及醫葯器械銷售方面共發生159起並購事件,並購總金額331.32 億人民幣。2001-2010年的並購案例總體數量少,卻有幾起大型並購案,行業仍屬於發展期,2011-2016年,並購熱潮開始發展,並購案例增多,且並購金額不斷攀升。

醫療美容行業上游主要包括醫療器械生產商和材料耗材生產商。從上游到中游為中間商,通常指代理商和經銷商。醫美行業中游主要包括公立醫院的美容科,民營美容醫院美容院。目前醫療美容產業市場較為混亂,中游的服務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具有品牌效應的公立醫院極少,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品牌連鎖公司,且存在不規范經營問題。醫美行業中游到下游為導客平台、搜索引擎、醫美APP等。由於國內的醫療美容行業過度依賴營銷模式,在醫療服務機構和消費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中介機構。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新氧為代表的醫美APP平台上線,在美容醫院和消費人群之間建立起直接溝通的橋梁,有望重建行業內的生態系統,壓縮中間環節,提高美容資源配置效率。

從醫美行業上、中、下游橫向分析,上游廠商因行業監管相對規范,產業相對集中,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尤其龍頭公司利潤率較高。但是中長期看,中下游終端整合提升空間更大,未來有可能成為各方爭奪的主戰場。從整個產業鏈有縱向延伸角度分析,醫美行業開始與文化娛樂、廣告傳媒等產業對接。醫療美容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多方面的交叉產業,包括醫療科研部門、醫療機構/器械行業、美容服務產業、文化娛樂產業等。作為一個交叉產業,醫療美容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維度,為更多參與方提供了更大的價值實現平台。

醫療美容O2O 解決了傳統醫美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解決消費者、醫師、醫美機構的痛點,通過更低地成本為醫院創造客源來創造商業價值,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大陸醫美的市場宣傳普及度不及韓國台灣,韓國、台灣地區主要由明星、達人向公眾普及醫美知識,通過簡化專業術語、電視節目、名人出書等形式使得大眾對醫療美容產生親近感,縮短專業醫療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大陸缺乏對醫療美容行業廣告相關的監管機制,誇大、虛假的廣告占據著各大熱搜以及街邊小巷。行業的亂象,使得民眾對於醫療美容的整體印象不佳。有美容需求的顧客難以在國內找到值得信賴的醫療資源,因此經濟實力較好的顧客多轉向韓國、台灣出國整容,接受國內服務的顧客中被敲詐,手術失敗且術後無法申訴的情況比比皆是。

對改善行業亂象,重塑醫美行業結構而言,解決顧客與醫療服務機構的信息交流問題是重中之重。醫美O2O一方面鏈接專業醫療美容機構,如各大三甲醫院美容科室、聯合麗格等醫生集團及線下診所、中小型整形機構,向客戶提供多層次可靠的醫療機構選擇,在此基礎上,通多價格公開化,使得行業收費趨向透明,並通過團購、折扣等方式為客戶提供合理的價格,提高醫療美容的可靠度,降低進入門檻,使得更多的客戶樂於嘗試醫療美容服務,形成導流。醫美O2O不僅提供顧客與專業機構的對接服務,還開辟咨詢窗口,由專業客服或醫生團隊及時解答客戶疑問,跟進術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與此同時,多家醫美O2O通過建立美容社區,形成大量的口碑反饋以及體驗分享,既穩定了部分高頻次消費客戶,為入門客戶提供比照參考,從客戶端反向約束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醫美O2O在普及醫美知識、對接顧客-機構需求、提升客戶體驗、規范行業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推動行業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醫美行業存在三大投資機會:材料/器械生產商、民營醫美醫院、醫美O2O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步入快速發展初期,當下正是布局投資的最佳時機。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三個方面值得重點關註:一是美容材料、設備的研發、生產商;二是民營美容醫院;三是醫美O2O。美容材料及設備的生產商作為行業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商,未來隨著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憑借著低價的優勢,有望不斷對進口產品實現替代,為中國醫美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民營醫院作為美容服務的提供商,直接對接消費需求,隨著行業競爭秩序的規范,必然會有部分企業憑借一流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和安全的產品而勝出,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品牌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而醫美O2O能夠改變目前的醫美行業的痛點,極大縮短美容醫院和潛在客戶之間的距離,從而降低獲客成本。

世界醫療美容行業不斷壯大,全球美容整形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國海證券研究報告表明,從全球來看,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醫療美容行業已成為僅次於汽車業和航空業的第三大產業。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場規模達到346億美元,綜合近年來全球美容整形消費市場增長態勢,預計未來世界500強企業中將有三分之一是從事與醫療美容技術研究、生產、銷售的企業。

從供給方面看,2014年整形外科醫師隊伍逐漸壯大,全球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為4萬多人。美國如今擁有6300名整形外科醫師,位居全球首位,占總數的15.6%;中國位居第三。整形外科醫師的發展速度從一個側面反映該國整形美容行業的發展速度。美國、巴西等國的整形美容業已經漸入成熟境地,整形外科醫師數量非常穩定。從需求方面看,根據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統計:2014年美國國內整形美容消費共計406.45萬例,佔全球總量的20.1%,而2015年美國美容外科市場已達到50億美元的美容外科產品銷量和180億美元美容外科治療量的規模。巴西整形美容消費共計205.853萬例,佔全球總量的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