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容院跑路了怎麼辦
可以找公安機關報警或者通過工商部門提供的工商信息提起 訴訟 。由於美容院關門,法院也找不到的情況下,在 立案 後一般採用公告送達的形式 傳喚 被告人應訴。公告期屆滿,被告人不應訴時,法院即對糾紛關系明確的案件經審理後作缺席判決。缺席判決後,雖然美容院的人下落不明,但經權利人申請,法院可以 強制執行 ,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九條 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由執行員傳喚雙方當事人當面交付,或者由執行員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有關公民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強制執行。
B. 美容院跑路,打什麼電話投訴
可向工商局投訴。到工商局投訴美容院屬於商業機構,自然歸屬工商局管理。因此消費者可以到工商局舉報該店,如果該美容院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相關部門一般會做吊銷執照及罰款處理;如果該店沒有執照,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也會依法查封,並幫消費者要回被騙資金。也可以打消費者投訴電話投訴。12315是專門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部門,也是管理此類案件的直屬部門,因此,消費者在被美容院騙了以後,應該盡快撥打12315熱線,找消協投訴,從而追回自己的損失。
一、消費者有以下九項權利:
1、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知悉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4、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得到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哪核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5、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6、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獲取知識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8、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簡緩姿利。
9、監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權攔絕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利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二、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的三種方式
1.網上直接投訴;
2.直接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來投訴;
3.打電話12315,全國熱線,24小時服務,早上9點到晚上9點人工服務,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9點錄音投訴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C. 美容院投訴應該投訴到哪個部門
到工商局投訴美容院屬於商業機構,自然歸屬工商局管理。因此消費者可以到工商局舉報該店,如果該美容院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相關部門一般會做吊銷執照及罰款處理;如果該店沒有執照,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也會依法查封,並幫消費者要回被騙資金。
被誘導沖動消費怎麼退款
誘導消費,其行為涉嫌商業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退款,如果造成了損失,消費者有權要求賠償。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當發現購買商品與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時第一時間與商家協商溝通,指出自己的購買目的與產品不符合,申請更換或者退貨。網上購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買家可以在簽收日起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無理由退換貨的前提是該商品未被拆封。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承擔民事責任的情形】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D. 投訴美容院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
1、向當地消費者協會舉報,也可以通過撥打12315熱線舉報;2、向當地工商局舉報,因為美容院屬於商業機構,歸工商局管轄;3、撥打110報警,通過警方來處理糾紛;4、通過向法院起訴來解決與美容院的糾紛;5、通過媒體記者曝光來維權。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衍生問題:
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方式主要是跟商家自行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不過,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表現形式很多,如果情節非常嚴重,消費者是可以到公安局報案的。
E. 美容院倒閉老闆跑了怎麼辦
美容院攜款潛逃是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的,也可以美容院所在地的法院起訴,這種行為屬於違法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若是美容院存在資不抵債,無法按時履行義務的情況,需要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消費者的損失。一、個人開的美容院跑路了怎麼辦?
可以找公安機關報警或者通過工商部門提供的工商信息提起訴訟。由於美斗搏容院關門,法院也找不到的情況下,在立案後一般採用公告送達的形式傳喚被告人應訴。頌銷大公告期屆滿,被告人不應訴時,法院即對糾紛關系明確的案件經審理後作缺席判決。缺席判決後,雖然美容院的人下落不明,但經權利人申請,法院可以強制執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美容院倒閉了辦卡人可以要求美容院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美容院倒閉,已經無法繼續履行,只能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對於辦卡人的美容卡里的余額,應該予以返還。預付辦卡式消費不同於一般消費模式,辦卡人沒有合理理由一般難以退款退卡。因此在辦卡之前,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要仔細了解商家的經營規模,辦卡後應在期限內按照約定方式及時消費,如果因商家倒閉導致余額無法退還,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投訴不成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二、和美容院存在糾紛怎麼處理的?
(一)雙方自願協商
醫患雙方選擇協商解決醫療糾紛的,應當在專門場所協商,不得影響正常醫療秩序。醫患雙方人數較多的,應當推舉代表進行協商,每方代表人數不超過5人。
(二)申請人民調解
申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的,由醫患雙方共同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一方申請調解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徵得另一方同意後進行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野豎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發生醫療糾紛後,當事人若對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有異議,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個人的美容院跑路了是可以向公安機構報案的,由該機構立案偵查,存在醫美糾紛問題可以協商和解,雙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簽署和解協議就可以,若是存在無法協商的狀況,可以請行政機構或者人民委員會介入調解,若還是無法解決糾紛,可以去法院起訴。
F. 美容院投訴應該投訴到哪個部門
可以去工商局或者消費者協會。可以撥打12315 投訴電話。不過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當您的權益受到侵害,被投訴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時;
2、當您在消費過程中,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
3、當您發現假冒偽劣商品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窩點」時
請您撥打12315 投訴舉報電話,我們將幫助您調解糾紛;如發現經濟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依法查處。
G. 美容院跑了,報警有用嗎
愛美之心有皆有之,特別對於女性而言愛美是屬於一種天性,很多女性會到美容院進行美容,有些美容院為了吸收顧客,往往會通過會員的方式收取預付款,那麼美容店跑路報警有沒有用的?下面由小編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美容店跑路報警有用嗎
美容院收取顧客的預付費用後跑路的,是屬於詐騙的行為,所以當事人知道美容院跑路的,是可以報警處理的,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欠款人跑了構成犯罪嗎
欠款人逃跑涉及到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與詐騙罪之間的區別。區別民事借貸糾紛和詐騙犯罪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行為人獲取的款項是否存在「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如果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騙取他人款項後,往往表現為攜款潛逃,或是大肆揮霍等情形的,涉嫌詐騙罪;正當的借貸關系,債務人並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但因客觀原因造成不能按期償還的,屬於民事糾紛案件,只承擔民事償還責任。
具體兩者之間的區別如下 :
一是看借款人與貸借人在借貸時的相互關系。一般民間借貸關系多發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來的親友之間,借貸關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而詐騙則往往發生在雙方相識不久,採取欺騙的手段騙取對方的信任。
二是看發生借貸關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貸關系中,借款人確實遇到了困難,一時無力解決,才向他人借貸。而以借貸為名實行詐騙的,則往往是編造虛假的困難事實,或以高利息等利益為誘惑,騙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三是看借款人是否願意歸還及不能按期歸還的原因。正當的借貸關系,借用人並不否認借貸關系,並表示設法歸還。即使不能按期歸還,往往是因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困難。而以借貸為名詐騙財物,則往往表現為攜款潛逃,或是大肆揮霍或賭博,根本不想到歸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美容院收取顧客的預付費用後跑路的,是屬於詐騙的行為,所以當事人知道美容院跑路的,是可以報警處理的,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進行法律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