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美容養生的方法
1、兩掌互相搓熱,隨後掌根貼雙側頰部,左右擦動,食、中、_名、小拇指擦至額頭後轉下沿鼻里側擦動,以全部顏面略微發熱為度。此方法可使面部皮膚細嫩亮潤。
2、眼睛上視,以兩無名指各自將幾下眼臉漸漸地向上邊促進,隨後再漸漸地推回去原點,反復十次,繼用勁掙開一眼,閉上一眼,返復實際操作十-二十次。該項健身運動推拿可有助於縮緊下眼臉肌內,避免 眼袋的產生。
3、正坐凝望,頭正腰直、雙眼先順時鍾方位轉動十次,隨後往前瞪目凝望一會兒,再逆數字時鍾方位轉動十次。瞪現階段視。此方法長期訓練,可使雙眼靈便,生氣勃勃。
4、撅嘴、下頰竭盡全力伸出,使前頸肌緊綳,隨後以單掌左右擦動三十次,此方法可降低頸部皺褶,使頸部光滑明如鏡。
5、撅嘴、往左邊用勁,使右面部緊綳並且用手機下磨擦三十次,隨後換方位實際操作。此方法可避免 臉頰肌肉無力。
6、以兩掌根從印堂分送到太陽穴位置三十次,隨後大拇指按在兩邊太陽穴位置,無名指屈起從印堂穴處剛開始左右推刮眼圈,另外指肚側輕輕地推抹左右眼臉,送到太陽穴位置處時,與大拇指協力食指拇指配合捏起眼尾皮膚,實際操作三十次。此方法可去額頭皺褶和眼角魚尾紋。
7、雙手十指分離,以指肚或手指甲抓撥全部頭發部,繼以兩大拇指按揉兩邊風池穴(頸部與頭部中間),單掌頤頸各三十分鍾。此方法可改進頭臉部的血液循環系統,便於容面,光澤度白里透紅。
B. 常按這五大穴位可美容養顏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美,包括體態美、容顏美。女性對此更是執著。每一個女性都希望自己是漂亮的,都希望自己的臉蛋完美無瑕,因此花了很多的心血和金錢來保養。其實呢,中醫養生中也有一些方法幫助我們美容養顏的,不信的話,咱們就一起來看看!
你還在為自己的肌膚問題苦惱嗎?如果你碰到肌膚問題你都是怎麼處理的呢?自己解決還是上美容院呢?自己解決比較困難,但是美容院又貴。現在你不會發愁了。我給你推薦簡單的按摩方法,讓你疏通經絡來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哦!具體介紹如下!
1、太溪穴
我們先來看看太溪這個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來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這對女人養顏有什麼好處呢?不是有那句話嗎? 「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嫩,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溪就是身體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在人的五臟六腑中,腎屬水,藏精,如果腎虛,身體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養顏便無從談起。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就好像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里調撥就可以了。所以,美女養顏,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補元氣的大穴,常用太溪,人體元氣充足,整個身體狀態都會好。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內側,足內踝的後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太溪。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按摩和艾條灸都可以。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條灸15分鍾,經常艾灸它,自然腎氣充足,面色紅潤水嫩。
2、神門穴
神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一個養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門屬於心經,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與神志有關的各種健康問題都可以用神門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其作用大約相當於儲藏心經之氣的倉庫。現代人們的工作壓力大,精神會存在一些神志方面的問題,例如失眠健忘、煩躁等。如果這樣時間久了,人便會神疲乏力、容顏自然就會憔悴。這個時候就需要安神了,看可以派上神門這個穴位「保鏢了。
神門在哪裡?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其後緣向上能夠摸到一條大筋,其外側緣與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條橫紋的尺側端(小拇指那側) 的交點處就是。經常按揉神門,既安心神,又養容顏,一舉多得。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女士用上面的幾個穴位保健養顏,不必每次把所有穴位都按摩完,可以隨機抽一兩個按摩,經常按摩就好。
3、足三里
足三里屬於胃經,是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後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經過脾胃運化出營養,然後供應全身。脾胃在身體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工作不正常,食物供應不足,身體就會忍飢挨餓,進而容顏憔悴、面色無華。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的`疾病、婦科疾病、虛勞羸瘦、諸虛不足等,都有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所以,但凡由於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問題,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療。
人體好比一個摩天大廈,脾胃就是大廈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愛美的女士們要用好足三里。足三里在哪裡呢?你可以坐著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與手掌同側的膝蓋上,虎口圍住膝蓋上緣,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中指尖處就是足三里。
這個穴位很好用,沒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數。也可用艾灸。買根艾條,然後將艾條點燃,點燃的一端對著足三里,離皮膚3厘米左右遠,以該處皮膚感到溫熱為度,每次灸15分鍾左右,可以經常灸。
4、血海穴
女子想要面若桃花,首先需要氣血和,需要養血。那麼怎麼養血呢。我們除了在平時注意營養的補給,保證供應足夠的生產血液的物質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個養血補血的最佳穴位,血海屬於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症,平時多養血補血,臉色自然就會好啦。
血海怎麼找呢?它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取穴時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髕骨內上緣往上2寸處有一塊鼓起的肌肉,該肌肉的中點處就是血海。怎麼使用血海呢?最簡單的就是自我按摩,沒事的時候經常揉按就可以了。
5、三陰交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踝上方四個手指左右的地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三陰交是足三陰交會處,肝經、脾經、腎經在此通過。在中醫穴位理論里,三陰交是婦科的主穴,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關,有助於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平時常按三陰交,對女性美容養顏有一定作用。
八步按摩撫平肌膚皺紋
按摩可以增加皮膚與肌肉的彈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加皮膚光澤,使皺紋平展,非常簡單。「歲月不留痕需要每一天的堅持。按摩時一般使用無名指,只有在施行重點刺激時,才可以運用中指。
第一步:力壓明凈額
額頭是最易出現皺紋的部位。
按摩時先由下往上,然後由內側向外側,最後手指由發際滑至太陽穴,用力按壓太陽穴的美容點。按壓此點時一般會感到輕微的疼痛,可據此尋找它。
第二步:輕撫盈盈目
眼睛周圍的皮膚最容易出現皺紋和水腫,而且此處的皮膚一旦鬆弛,就很難恢復原來的狀態。
眼睛周圍小皺紋的預防:用中指的指肚沿下眼瞼的內側向外側,稍微用力進行滑動按摩,返回時在肌膚上輕輕地滑動,這樣反復做3次。上眼瞼亦是同樣要領。
眼角周圍小皺紋的預防:從外眼角向太陽穴方向,左右同時按壓10回,按壓時向斜上方提一提。
第三步:逆揉尖尖鼻
鼻子與兩眼之間是最容易產生橫皺紋的部位。為了伸展鼻樑,按摩時要由下往上進行,最後以手指夾住鼻子兩側,做壓迫動作。還有,一定要下決心改掉皺鼻子的壞習慣哦!
第四步:圈劃桃花頰
將手指由下往上如畫圓般移動。首先按摩下頜到耳下的部分,然後由嘴角到耳中央,接下來是鼻的周圍到太陽穴,然後再依次按摩臉頰的下方,即眼睛正下方3厘米處、鼻子兩側1厘米處及下頜部分。
第五步:笑翹櫻桃唇
由於經常咀嚼、說話、大笑,所以嘴角也是容易乾燥、產生皺紋的部位,必須時時注意預防嘴角下垂。
按摩時做上抬嘴角的動作,以中指按壓人中部位,其他手指垂下來按壓嘴角兩側及下頜外側。
第六步:柔按清秀頜
臉型同樣是年齡的外在表現,要緊縮下頜,預防雙下巴的出現。
下頜處的按摩方法是:以手掌反復做揉搓上抬的動作,最後用中指輕輕按壓耳朵下方後停止。此處有下頜神經,千萬不可施力過重。
第七步:輕搓天鵝頸
頸部往往是自己不易覺察到、而別人卻能一目瞭然的部位。頸部的皮膚很薄,活動次數又多,且經常受到衣服的摩擦,所以很易產生皺紋或泛黑等老化現象,所以平日應多加保養。常在頸部擦上化妝水及乳液,同時順著肌紋按摩。 頸部的按摩用全部手指,由下往上揉搓。注意,頸部兩側有頸動脈,按壓時力量要輕。這樣不僅可以預防皺紋的產生,還可改善頭部及肩部的血液循環呢!
第八步:乾洗玉狐面
用兩手掌向頜部用力乾洗臉20次,每天最少做2遍。這個辦法能有效地預防皺紋的過早出現,對已經形成的皺紋,也能讓它變淺、變小。伊能靜、張曼玉都是有名的狐面美人,如果你按照這個辦法堅持下去,也能擁有一張光潔嫵媚的狐狸臉。
按摩法其實一點也不神奇,只要你堅持!
結語: 上述內容就是關於中醫養生之中穴位按摩美容養顏的相關內容的詳細介紹,大家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很有驚喜呢。如果您也想變得更加漂亮的話,那可不得不試試按摩法啦。每天只要在空閑的時候,動動手,輕輕鬆鬆就可以美容養顏,這可不是哪一件護膚品比得上的哦!
C. 人體的十大養生穴位介紹(2)
按摩20個穴位可防疾病
1、保護心臟: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內關穴取穴方法為:伸開手臂,掌心向上。然後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內關穴,無論是走路還是閉目養神,都可以操作,對於調節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2、健脾和胃: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適一切虛損性疾病,如貧血、產後術後、大病初癒等。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雙手掌重疊,以神闕穴為圓心,順時針進行摩腹5—10分鍾;右手中指端點揉天樞、大橫穴3—5分鍾;兩手拇指稍用力按壓兩足三里穴1—3分鍾。
3、治療滑鼠手:按摩魚際穴
滑鼠手多是腕關節勞損,這是因工作性質所引起的慢性勞損,或因直接、間接暴力引起腕關節外傷的後遺症,為職業病的一種。滑鼠手主要表現為腕關節經常疼痛,用腕稍多則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無力、關節彈響、局部壓痛等。按摩魚際穴,對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職業病“滑鼠手”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時,可以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在魚際穴附近上下推動,或雙手魚際穴互相敲擊,至掌側發熱即可。按摩的次數根據身體狀況決定,一般每天1—2次,時間控制在10分鍾左右。
4、清除心火:按摩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掌掌根的中心點位置。經常按壓大陵穴,可以治療口臭。口臭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火旺盛所致,和陵穴的穴位非常對應,它可以去心火而生脾土,最能瀉火祛濕了。
按摩方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壓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然後屈伸活動右手腕關節,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其強度應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用輕揉局部,如此反復操作。左右手交替進行,每次每側穴按壓5~10分鍾,每日1~2次。
5、補肺益腎: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還來源於其與任脈連接,任脈本身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肺腎之陰虛。因此,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干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
6、緩解疼痛:按摩腘窩
是膝後區的菱形凹槽,裡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腘窩處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經常按摩,對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兩側腘窩。
7、補血養肝: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們不經意間發現刺破這個地方就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因此用它來治療體內淤血的病症。它不僅能祛淤血,還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給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於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補血養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時,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就好了。每一側3分鍾,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8、消滅肝火: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如果是肝火旺盛的人,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按壓太沖穴的痛感,你可以每天睡覺前,用溫水泡腳,之後按壓5分鍾左右。
按摩方法: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鍾。
9、補腎養腎: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適應腎臟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按摩方法: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
10、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
在針灸的四總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見,委中是治療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為:屈腿時,膝關節後側也就是窩的位置出現橫紋,而橫紋的中點處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樣可起到治療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對於委中應採取點按的方法,一點一放,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這樣做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護理作用。
11、防治腰背痛:按摩大杼穴
大杼穴位置,找到第七頸椎(頸椎下部最高的骨頭尖),再往下的一個骨頭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從第一胸椎棘突下骨頭縫之間旁開大約兩橫指的肌肉凹陷處。腰眼穴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腰眼穴居“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中醫認為,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個不錯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還具有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按摩方法: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12、促消化:按摩天樞穴
天樞是胃經上的一大要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與肚臍同處於一條水平直線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樞是大腸的募穴。所謂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臟六腑之氣的胸腹部穴位。因為與臟腑是近鄰,所以內外的病邪侵犯,天樞都會出現異常反應,起著臟腑疾病信號燈的作用。從位置上看,天樞正好對應著腸道,因此常按摩天樞穴,必然會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
按摩方法:在具體按揉時,可以採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13、治失眠:按摩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伸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門穴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門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14、治腰疼和痔瘡:按摩長強穴
長強穴位於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長強穴屬於督脈,可治療痔瘡、脫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長強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瘡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雙腳稍稍分開,用手指揉、按壓長強穴,每次揉4分鍾,雙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15、治便秘:按摩腹部
有人認為便秘不是大毛病,無須看醫生,去葯房買點瀉葯吃吃即可。其實,這是錯誤的。便秘原因有多種。從中醫角度講,便秘分為實症和虛症。實症為積熱上火,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常由吃火鍋、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虛症主要是氣虛陰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導致的。因此,得了便秘應到醫院求治,對症服葯。如果不對症治療,僅靠吃瀉葯通便,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便秘更嚴重。
按摩方法:腹部按摩可預防便秘。早晚按摩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於臍部,右手疊壓左手上,先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腹部81次,再向逆時針方向揉腹部,次數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16、治腸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腸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胃痛、嘔吐、厭食、便血、咳嗽、氣喘、盜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兩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壓膈俞穴。每次2分鍾左右。
17、治療皮膚瘙癢:按摩百蟲窩
冬天氣候乾燥,全身癢得難受,嚴重的時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膚還會出現魚鱗樣的改變,瘙癢無比,這都是乾燥惹的禍。這時可按摩百蟲窩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的內上緣向上約一掌(四指並攏為一掌)處為經外奇穴百蟲窩,它在足太陰脾經的循行線上,臨近血海穴。按摩百蟲窩穴可以活血止癢。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點按百蟲窩穴,直到局部有酸脹感後放鬆,隔幾秒鍾再繼續點按,瘙癢即能止住。
18、調和氣血:按摩極泉穴
從中醫來說,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從現代醫學上講,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約3分鍾;然後,左手上舉,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復操作5遍。
19、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多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等疾病。中醫認為心腧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心痛、心悸、心煩、失眠、健忘、癲癇、狂躁、咳嗽等。
按摩保健:患者卧位,用兩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壓此穴。每次2分鍾左右。
20、散熱去痛:按摩尺澤穴
尺澤穴主要作用是瀉熱。此外,因為尺澤穴接近肱二頭肌的肌腱,而肱二頭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夠緩解和治療肘關節的痙攣。因此,按摩尺澤穴對於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