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知識 » 冬季養生美容小常識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冬季養生美容小常識

發布時間: 2020-12-20 18:36:17

㈠ 冬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1、冬季用大棗、紅糖、桂圓、生薑熬湯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益氣補血、安神驅寒的功效。
2、冬季常吃羊肉、狗肉這些性溫的食物,可以起到驅寒解表、促進血管擴張、改善體表血液循環,使大家全身暖和。
3、冬季可以用西洋參泡茶,能夠起到益氣潤肺、滋陰補陽的功效,對於體質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養生保健。
4、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對身體起到增強禦寒能力、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5、冬季可適當吃點生薑,人們常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常食生薑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可發汗,並有促進胃液分泌以及腸管蠕動,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生薑還有抗氧化作用,臨床上常將生薑用於外感風寒、頭痛、咳嗽、胃寒、嘔吐等症的輔助治療。
6、 冬季不能忽視飲水,有不少人認為冬季寒冷,人體出汗少,可以少飲水或不飲水,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冬天雖然人體出汗少,但組織液通過皮膚蒸發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個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約600毫升水,這種水蒸發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故也稱「無感蒸發」。人在呼吸時,也會失水,呼吸道在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時,必須保持表面的濕潤,每天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體一天排出的水分約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體只要損耗5%的水分而未及時補充的話,皮膚就會皺縮,肌肉也會變得軟弱無力,體內代謝產物滯留,人便會感到疲勞、煩躁、頭痛、頭暈和無力,甚至還會誘發更為嚴重的疾病。

㈡ 秋冬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准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㈢ 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冬季養生美容小常識擴展閱讀: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㈣ 冬季養生,有哪些小常識需要我們注意

冬季養生先從養心開始。冬季來臨,要以養生為道。心態平和,多靜少思,保持心情暢達樂觀,才能減少生病。年終歲尾,往往工作壓力較大,因此,要防止過度勞累,避免身體長期「超負荷運轉」而積勞成疾。還要注意少為瑣事勞神費心,更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冬季養生養腎是關鍵。

而且腳部的脂肪較薄,保暖性較差,因此,保持腳部的溫度,穿的暖一些的鞋子,經常用熱水泡泡腳,能有效提高抵抗力,減少生病。冬季養生要走到戶外去。有的朋友冬天願意「貓冬」,不願到戶外去,這是非常不科學的習慣。盡量選擇空氣質量好,陽光溫暖和煦的天氣,到戶外做適當的運動,同時曬曬太陽。需要注意的是,冬季運動也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建議慢跑、打拳、做操等。年紀大的朋友只要散散步。冬季養生切忌食物冷熱不當。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脾胃血管,損傷脾胃,使血流不暢,嚴重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而過熱食物進入腸胃後容易損傷食道,還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有損人體健康。

㈤ 冬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屬於茶性比較溫和,對消化道,尤其是胃部有問題的,有養胃、護胃的作用,冬天氣溫比較寒冷,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會經常出現手腳冰冷,對體寒的這部分人群特別地適合。

另外對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效果,普洱茶能夠引起血管舒張,使血壓有一定的下降,降低心率,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做法:用3克熟普洱茶,適量的蜂蜜。普洱茶放入杯中,用滾水沖泡;等到茶湯冷卻至50-60℃的時候根據個人口味調入適量蜂蜜。普洱和蜂蜜都兼有排毒清腸作用,熟普洱溫和的茶性和養護的作用可與蜂蜜對寒性腸胃的刺激相抵消,長期飲用的話還可以預防感冒。喝茶養生講究時辰

早上適合紅茶,午飯後適合青茶或者綠茶。

更多養生知識:

老年人吃什麼好?常吃這些蔬菜水果能活九十九!

老年人如何健康飲食?老年人飲食需注意8大禁忌

長壽養生的12個好習慣活到100歲不是夢

老年人為什麼要多吃魚?老年人吃什麼魚好

㈥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保健的原則及方法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 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 斂陰護陽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 適度進補

在一般民眾的觀念里,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臟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臟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 季節。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㈦ 冬季養生小常識知多少

來自點個傭人文章牢記15個秘訣 一冬不生病bbs.dyonr.com/post/5024.html
寒冷的冬季,感冒、咳嗽、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如何有效預防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近日,美國「今日健康」網刊文,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方面提醒,牢記15個秘訣能助您今冬不生病。

飲食篇
喝熱飲
刊登於美國《鼻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常喝熱飲可預防感冒,還能減輕感冒引起的不適。究其原因,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綜合醫學系主任大衛·拉科爾教授指出,熱飲散發出的氣味和水蒸氣,能刺激唾液和其他黏液產生,從而緩解呼吸道乾燥,增強抗病能力。冬日熱飲宜選綠茶、紅茶、檸檬水、雞湯等,可以趁熱飲比較燙時,把鼻子伸到距離熱飲一拳左右的地方保持呼吸,待不燙口時將其喝掉,這樣做可以加強抗病毒和細菌的功效。
吃發酵食品
義大利研究發現,發酵食品中含有一種益生菌能抑制炎症,控制細菌繁殖。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指出,每天攝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可使患病風險降低27%。「冬天常吃發酵食品可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沈雁英教授告訴記者,發酵食品中尤以酸奶防病效果最為顯著,酸奶不僅能增強免疫力、產生抗菌素,還能調節腸道菌群,預防便秘和腹瀉。最好購買原味酸奶,果粒酸奶往往含糖分太多。
嚼口香糖
口香糖不僅能帶來清新口氣,還能預防疾病。土耳其最新研究發現,含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防止肺炎鏈球菌在人體建立根據地,還能降低鼻竇和耳朵感染病毒的風險。沈雁英提醒,木糖醇攝入過多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每天不要吃太多;木糖醇還會升高血糖,糖尿病人最好慎吃。
喝綠茶
德國研究表明,綠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破壞和預防人體感染。美國研究也發現,參與實驗者服用抑制流感病毒,預防人體感染。美國研究也發現,參與實驗者服用綠茶提取成分後,患流感的幾率降低23%,即使感染,病程也會縮減36%。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專家楊力教授建議,綠茶微寒,冬日喝不宜過濃,易上火、體壯身熱的燥體質者宜飲,有助降火,但胃寒者最好少喝。
吃深海魚
研究顯示,魚肉中含有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促進人體生成抗擊感染的細胞,具有一定防治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沈雁英說,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魚中所含歐米伽3脂肪酸較多,最好保證每周吃兩次。核桃、亞麻籽等也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可適當吃一些。
多吃薑
台灣研究發現,鮮姜中所含成分可抑制附著於呼吸道細胞上的病毒,能削減其復制能力,從而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楊力指出,冬日感冒多為風寒感冒,生薑性溫,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熬姜湯喝,也可以炒菜吃。需要提醒的是,熬姜湯時最好去皮,這樣其辛溫解表的效果更好,而炒菜時最好不要去皮,利於保持生薑的葯性。
少喝酒
很多人覺得冬天喝點酒,身體「暖和」了就不愛感冒。而最新研究表明,大量飲酒可能觸發大量細胞因子,引起炎症和發燒。沈雁英表示,飲酒後皮膚血管會發生擴張、血液循環加快,體內大量熱量通過皮膚散失,不僅不能禦寒,反而容易感冒。因此,酒還是少喝為妙。
生活篇
接種疫苗
美國范德堡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比爾·沙夫納博士表示,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是接種疫苗,疫苗能激發機體產生抗體,免受病毒侵擾。沈雁英提醒,流感病毒每年都可能發生變異,最好每年都接種疫苗。一般來說,接種兩周後人體才會產生抗體,所以要在流感流行前進行接種。
少摸鼻子和眼睛
2013年刊登在《職業衛生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中習慣用手摳鼻子和摸眼睛的人,比沒有這一習慣的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高41%,原因在於病毒會通過鼻子和眼睛進入人體。專家提醒,最好在洗手後再碰觸五官,實在忍不住,建議用手指關節代替指尖按揉,指關節處病毒和細菌相對較少。
勤洗手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經常洗手可有效減少手上的細菌,預防感冒。飯前便後,從公共場所回家後,以及接觸錢幣、鼻涕、痰液、唾液後,都要認真洗手。洗手時應使用香皂或洗手液,要用流水沖洗,食指、掌心、前臂細菌較多,要重點清洗,洗後最好用紙巾擦手,如果用毛巾擦,則應注意定期清潔和消毒。指甲是細菌滋生的溫床,要想預防感冒,勤剪指甲也很重要。
保濕
冬天天氣乾燥,再加上暖氣或空調的影響,室內濕度往往不夠。美國專家指出,當室內空氣濕度低於40%時,呼吸道過於乾燥,其抗菌性也會隨之減弱,一旦有灰塵、細菌等附著在上面,很容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喜歡乾燥的環境,在乾燥環境中繁殖速度更快。因此,冬天時家裡最好備個濕度計,濕度過低時打開加濕器或用濕拖把拖地,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
曬太陽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常曬太陽有助於預防流感和感冒,這是因為曬太陽利於體內保持較高的維生素D水平,可減少一半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沈雁英建議,成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鍾~1小時為宜,上午10點~下午4點是曬太陽的最佳時間段。水產品、奶製品、蛋類、蘑菇等食物富含維生素D,也可適當多吃一些。
運動篇
適度運動
美國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任何運動都有預防感冒的作用。韓國研究也發現,運動能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使感冒風險降低27%。沈雁英表示,冬季氣溫較低,熱身活動尤為重要,時間可延長到10~15分鍾,如果熱身不充分,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楊力指出,中醫講「冬三月,此為閉藏」,運動應適量、輕微,感覺身體微微發熱即可,不要運動過量、大汗淋漓,以防傷氣,反倒給病毒和細菌乘虛而入的機會。走路、瑜伽、太極拳等運動更適合冬天進行。
練瑜伽
日本研究發現,練習瑜伽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輕微的拉伸動作有助於預防感冒、流感、肺炎等疾病,還能緩解感冒導致的肌肉酸痛和鼻竇炎等症狀。練習瑜伽時,最好穿質地柔軟,上衣緊、下衣松的瑜伽服,在地上鋪上瑜伽墊,動作不必苛求一定做到位,循序漸進,以免扭傷。
冥想
美國加州大學神經心理學家漢森博士表示,如果說瑜伽是「體操」,那麼冥想就是極好的「腦操」。練習瑜伽的同時試著冥想,身心配合可使健康作用翻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指出,冥想能讓人保持專注和平靜,有助於緩解壓力,預防病毒和細菌感染。

㈧ 關於美容養生,有哪些小常識

冬季季節變化對皮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為避免季節對皮膚造成的各種後果,冬季養生美容問題備受關注。


1、甘油可以保護皮膚


冬季皮膚容易乾燥,可用1份甘油,2份水,再加幾滴醋,在手心裡攪勻,塗擦皮膚。用此法經常塗擦皮膚,能使你的皮膚潔白細膩。

冬季寒冷,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所以對食物的攝取量也更多。身體營養足夠了,肌膚也會煥發出好氣色,快來學習下冬季養生美容的幾道膳食吧!


准備原料:金針菜15克,雲耳10克,生薑3片,紅棗5枚(去核),鱅魚頭(黑鰱)頭1個,精鹽適量


製作步驟:


1.先將金針菜、雲耳水發、洗凈,魚頭一剖為二,洗凈,下炒鍋煎一下;


2.把三者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在火上煲一個小時;


3.最後用精鹽調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