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知識 » 美容醫療糾紛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美容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 2020-12-12 17:15:26

A. 銀川世尹美研醫療美容醫療糾紛是真的嗎

當然了,都被當地銀川廣播電視網及銀川新聞網都曝光了。

B. 頭一天在一個醫院檢查完了的項目,如果要轉到另一個醫院,檢查過的項目必需要重新再查一遍嗎

在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醫生可以通過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平台查看患者在其他醫院做的檢查報告。

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家醫院看了病,做了一堆檢查;過幾天,換到另一家醫院看病後,所有的檢驗檢查又得「從頭再來」……這種重復檢查,常常折騰得患者怨聲載道,既浪費了金錢和時間,又耽誤了疾病治療。

12月11日,記者從深圳市數字辦和市衛計委獲悉,為打通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最後一公里」,提高市民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深圳正全力推動醫院間醫學檢驗和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市民少跑腿」。

據悉,截至目前,深圳16家市屬公立醫院已經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根據計劃,到2019年6月底前,全市170多家醫院將實現檢驗和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現場

患者少做兩個檢查,省了600多元

近半年來,72歲的付大爺經常胸悶,上樓也透不過氣來,很是難受。12月7日,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了胸部CT和心臟彩超,發現心臟有個腫塊。醫生懷疑這個腫塊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確診。

12月11日上午,付大爺來到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進行復診,他的兒媳周雲(化名)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裡面裝了好幾張影像檢查片子。讓周雲感到意外的是,她這次帶來的影像檢查片子並沒有派上用場。

原來,在醫院信息系統的「門診醫生站」里,醫生打開了一個「醫院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平台」,該平台立刻顯示出付大爺最近做過的醫學檢驗和檢查歷史信息,不僅可以看到胸部CT和心臟彩超影像片子,還有初診的病歷記錄和檢查報告單。

「病人是第一次到醫院來看病,我們一點也不了解他的病情,但看了他的首診病歷記錄和檢驗檢查報告單後,3-5分鍾內,我們就能知道病人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幫助我們診斷更加准確。」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門急診辦主任林澤鵬說。

讓付大爺更省心的是,這次復診他只做了一個心臟彩超。「現在除了專科疾病我們醫院還需要再做檢查進一步確認外,一般的影像檢查和生化檢驗都不需要再重復做了,其他市屬醫院做過的,我們基本上都認可。」林澤鵬介紹,由於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以付大爺為例,不用再重復做胸部CT和生化檢驗,僅檢查費用就節省了600多元。

據估算,深圳醫院間的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後,患者的重復檢查可以降低60%左右,不僅可以減少病人的檢查費用,還可以提高各個醫院的檢驗和檢查水平。

進展

架設健康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

根據深圳市衛計委的通報,截至12月11日,深圳16家市屬公立醫院已經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在互聯互通互認信息平台,已採集實時檢查檢驗報告共608400份,包括檢驗報告3978020份、檢查報告2105980份。其中影像數據101370份,為各市屬醫院的醫生提供了82915次調閱共享服務。

醫學檢驗檢查的互聯互通互認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深圳市衛計委規劃信息處處長卜奇文介紹,第一步是「互聯」,打通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打破醫院間的信息孤島。

眾所周知,深圳各醫院的健康數據都非常龐大,現在還要把各醫院龐大的數據進行交換和共享,並建立全市電子病歷庫,就必須要有個「超強大腦」,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存儲與管理,這個「超強大腦」就在深圳市超算中心。為了打通各醫院間的信息孤島,深圳市投入數千萬元,增加雲主伺服器,並完成各醫院千兆光纖的改造,架設了一條貫穿全市醫院健康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截至目前,市超算中心提供了30台雲主伺服器,完成2個數據中心和16家市屬醫院、市電子政務資源中心和市超算中心之間的光纖改造工作,實現了千兆以上網路帶寬。

第二步是「互通」,制定檢驗檢查結果交互的數據標准和介面規范,實現醫院間數據的共享。9月10日,在市超算中心,建立了深圳市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信息平台。同時,還完成16家醫院信息系統的改造,完成了門診和住院醫生工作站的建設,以及歷史檢驗檢查報告、影像數據的上傳。

卜奇文介紹,在工作站,醫生通過平台,可調閱患者在其他醫院的就診記錄,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同時,當醫生開檢驗檢查單的時候,平台還會主動提醒他,患者已做過同樣的檢驗檢查,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

第三步是「互認」,確定檢驗檢查互認的規則和適用范圍,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目前,市衛計委確定了三級醫院互認范圍和規則,共2大類,7大項。第一類是臨床檢驗類項目,包括臨床生化、臨床免疫、臨床微生物、臨床血液體液及各類塗片細胞學檢查;第二類是普通放射線檢查、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部分超聲檢查項目。此外,還把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等7種情形不列入互認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互認」的項目並不是「一刀切」,要不要「互認」決定權在醫生手裡。「結果的互認還是要遵循醫學發展規律和患者個人病情的變化,最終由醫生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檢驗和檢查。」卜奇文說。

未來

將出台獎勵辦法引導醫院減少重復檢查

「下一步,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工作還將不斷升級。」深圳市衛計委副巡視員張英姬說。

根據計劃,2019年3月31日前,深圳將實現所有市、區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2019年6月30日前,將實現全市170多家醫院間(包括60多家公立醫院和90多家社會辦醫院)以及社康中心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避免了過度醫療,降低了市民的醫療費用,切實提升了老百姓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張英姬說。同時,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也提高了醫生的診療質量與效率,倒逼各醫院提高檢驗檢查的質量和水平。

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的減少,意味著各醫院收入也將減少,如何提高醫院推進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卜奇文介紹,市衛計委將適時制定出台全市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獎勵辦法,對各公立醫院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和排名,對排名靠前的醫院給予適當獎勵,推進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引導公立醫院減少重復檢查,減少市民看病就醫負擔。

建議

推動檢驗檢查同質化,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12月11日上午,為推進醫院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的建設工作,深圳「數字政府」建設公眾監督咨詢委員會5名代表組團到市衛計委和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進行了現場督導,並對該項目下一步的建設提出了建議。

記者發現,公眾監督咨詢委員會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各醫院間醫學檢驗檢查的同質化,以及患者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深圳市優訊智能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吳向民表示,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的最終目標是「互認」,然而,各家醫院的水平差異很大,不同醫生的檢查和診斷水平不一樣,檢驗檢查質量也並沒有明確的控制標准,這樣一來,檢查結果「互認」的風險很高,也有可能會帶來醫療糾紛和法律問題。因此,必須要推動各醫院醫學檢驗檢查的同質化。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柯燦文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議,「同質才可以互認,如果不同質的話,就沒有辦法互認,產生了醫療糾紛又該追究誰的責任?」

同時,吳向民還提出,信息平台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精細化,尤其是要提供「互認」的數據。「平台上可以看到市屬醫院共享的數據,但沒有互認的數據,就不知道哪些數據醫生看了而且用了,哪些看了而不互用,若數據更精細,有利於推動『互認』,真正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吳向民說。

「信息共享非常必要,而且要細化,還要有安全保障。」深圳市海龍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王海龍表示,現在信息泄露非常嚴重,要實現醫學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保障個人的私隱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黑箱子」,讓個人健康數據處於安全環境中,防患於未然。

對此,柯燦文也深表贊同,「未來還有100多家醫院要加入互聯互通互認平台,數據量那麼多,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數據是否有備份?這些都是平台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7種情形不列入「互認」范圍

1 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

2 檢驗、檢查結果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變化幅度較大的;

3 檢驗、檢查項目意義重大的(如手術等重大醫療措施前);

4 檢驗、檢查結果與病情明顯不符的;

5 急診、急救等搶救生命的緊急狀態下;

6 患者或其親屬要求做進一步檢查的;

7 其它符合診療需要的不可預測情形。

●16家市屬醫院已「互聯互通互認」

1 深圳市人民醫院

2 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

3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4 深圳市中醫院

5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6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7 深圳市兒童醫院

8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9 深圳市康寧醫院

10 深圳市眼科醫院

11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12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

13 深圳大學總醫院

14 深圳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市聚龍醫院)

15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C. 美容整形界,是什麼讓央視都這么重視

因為畢竟存在的醫患問題畢竟明顯

第二後遺症效果的問題導致的

第三不正規的美容機構導致很多人的問題,其實這個已經在不帶你的完善過程了!

醫療美容屬於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與傳統醫療存在較大的區別。普通醫療患者通常是醫生進行再三說服才勉強同意手術;而要求整形美容者則主動要求手術,有時是在說服醫生為其手術。

整形美容,作為一種選擇性手術易引起很多獨特的心理學問題。認識、理解和控制這些問題的發生,對於求美者和整形醫生都很重要。

醫美糾紛產生的原因?

1、審美觀點的差異

醫生和受術者在對待手術結果的評判不一致,是造成醫美糾紛的原因之一。

從某種角度來說,整形手術成功的標準是受術者自己是否滿意,而不能完全取決於醫生所期望的解剖結構的改變。

由於人們審美觀點的不同,對手術結果的評判不同,因此,術前的交待及手術前簽訂必要的協議是非常必要的,但醫務人員應盡可能的避免產生受術者不滿意的結果,減少美容醫療糾紛的發生。

2、我國醫美發展體制不健全

我國醫美發展體制不健全,管理欠規范,醫美知識及技術水平不高。

技術上的失誤常表現在兩方面:

(1) 一方面,醫美工作欠規范,包括醫學術語,病歷書寫,術前診斷,術前與求術者進行科學准確、實事求是且較全面的解釋說明,術後對出現的各種與手術目的不相符的表現和風險的闡明,以及徵求患者的同意等。

(2) 另外一方面,從業觀念尚待更新,手術操作技術上尚有缺陷或不當。

3、求美方的問題

術前對手術了解不充分,片面考慮自己的願望,對手術結果期望過高,忽視整形美容的局限。

大量事實表明,有些求美者,不管術前怎樣說明術後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情況,他們都不以為然,而當真正出現問題時,就一味地將責任歸咎於醫務人員,很少能想起術前醫生的提醒。

如何認定醫美糾紛?

醫美損害是求美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時,因操作者使用葯物不當或葯物質量缺陷或技術操作過失,導致容貌毀損等後果。近年來,圍繞整形美容傷害產生的醫療糾紛呈現出日趨增加的趨勢。

因此,醫美糾紛的認定和法律適用成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鑒於我國目前的國情,醫美糾紛的認定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

01、對手術本身質量的評價,如有無明顯的診療不當或違反醫學基本理論的情況發生。

02、手術所用葯品、材料的質量是否出現問題。

03、有無較為完善,詳細的術前術後檢查,治療的病歷記載等。

04、對術後的評價。目前尚無可參照的評判標准,依據醫學美學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論、術者與患者的術前協議等方面進行評價。

05、評價的後果與其診療不當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06、從業人員是否有行醫許可證,如屬非法行醫,依據民法通則,對所造成的損害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由於醫療美容運用了醫學理論和技術方法,所以發生的糾紛事件屬於醫療糾紛的一種。但因國家目前沒有具體的有關對醫美行業的法律法規,所以此類糾紛參照診療護理過程的醫療糾紛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D. 我在美容院墊的鼻子,歪了.屬於醫療事故嗎

一、醫療糾紛初起
1.發生醫療糾紛的當事人(醫護人員)負責寫出事實經過,同時向患者或家屬做好溝通、解釋、解答工作。
2.發生糾紛的科室主任負責組織本科醫護人員對發生的醫療糾紛進行討論總結,從中吸取教訓,糾正不足,制定杜絕類似糾紛的有關制度,科主任負責書寫該起糾紛的討論意見,上報醫務部,並向患者或家屬作出相應的解釋工作,妥善解決好醫療糾紛。若確屬負有醫療責任的醫療糾紛,科內能自行解決的,也要上報醫務部備案。
3.經科主任及責任人解釋、調解無效的醫療糾紛應及早上報醫務部,同時上報有關糾紛的書面材料。
二、院內醫療技術討論會
1.科室解釋、調解無效的醫療糾紛及時上報醫務部,醫務部接到上報後做相應調查、了解和溝通,然後組織科主任、當事人及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調解。若不能調解,由醫務部報請醫院醫療安全委員會批准召開院內醫療糾紛技術討論會。
2.由醫院醫療安全委員會負責,醫務部集體組織實施相關醫療糾紛的技術討論工作。
3.技術討論會主持人宣布醫療技術討論程序和會議紀律。
4.科主任、當事人必須准時出席院內醫療技術討論會,在會上當事人應認真、負責地陳述診療經過,科主任應公正、科學的陳述科內討論意見。
5.專家討論。
6.書面材料需經醫療安全委員會、參加討論的專家反復討論、認證後,討論結論於會議後的30日內交與患方及科主任。
7.患方及我院科室責任人對醫療技術討論結論有異議時均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市區級醫學會組織召開的醫療事故鑒定會
1.發生醫療糾紛的科主任及當事人必須在一周內提交醫療事故鑒定材料,准時將材料交到醫務部。由醫務部提交到醫學會,配合醫學會組織開展鑒定工作。
2.根據鑒定結論同患者協商解決。
3.協商解決不成功,患者及家屬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法院訴訟
1.醫務部准備相關向法庭提交的材料,由專職聘請律師准備陳述及答辯。醫務部專職幹事及發生糾紛科室科主任出庭。
2.根據法院審判結果進行處理。
3.如果醫院承擔相應責任,院內根據相關制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理。
4.醫院制定相關整改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E. 發生整形醫療糾紛,就是整形醫院操作不當對整形者造成了身體損害,如果和整形醫院協商處理不成去哪裡維權

醫療整形糾紛如何維權
醫療整形糾紛,是指消費者到醫療美容機構進行美容時,由於醫療美容機構不適當履行相關約定或其他原因造成消費者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所產生的糾紛。
醫療美容糾紛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⒈手術者術前不徵求美容者的意見,按照自己的審美觀主觀決定手術方式,導致美容者不能接受手術效果。⒉技術上不能勝任導致手術失敗,造成美容者容貌毀損。⒊手術失誤造成美容者術後出現不應有的解剖缺損或生理功能障礙,或誤傷血管,造成美容者大出血死亡。⒋手術中由於用葯不當或麻醉失誤,造成美容者過敏性休克或其他嚴重後果的。⒌手術所用填充材料選擇失誤,使美容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傷害。⒍術前消毒不嚴格,或術中未能嚴格實行無菌操作,造成創口感染留下疤痕,影響術後效果。⒎術後管理不善,造成美容者傷口滲血感染,並導致嚴重不良後果。⒏因用葯不當造成美容後皮膚出現水皰、斑疹,或有明顯色素沉著。⒐醫院或美容機構以盈利為目的,極力鼓動美容者做某項美容手術,並以虛假廣告騙取他們的信任,而術後效果不理想。⒑醫生為了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極力向美容者推銷進口美容葯物或其他種類的化妝品,給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發生糾紛後消費者該如何處理
糾紛發生後,受害者應盡快去做傷害鑒定。其意義在於:第一,分清責任,確定傷害是否為侵權人行為所致;第二,為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和治療方法提供依據。鑒定之後,明確受害人的損傷程度,既便於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也有利於加害人承認錯誤,盡快了結賠償糾紛。
此外,受害者還應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投訴。有關部門會根據糾紛的性質進行調查、取證、組織醫療事故專業委員會或法醫鑒定。一旦鑒定結果出來,就會依法公正判決。試圖通過私下交易了結糾紛的,可能會遺留後患。
進行醫療美容前
消費者該注意什麼
醫療美容畢竟是外科手術,存在風險。因此,在做手術前,應對該領域常見的法律問題有所了解,慎重行事。
第一,留意醫師的專業資格證書 接受整形外科手術前,除了留意醫師診所之招牌,更要注意醫師到底是否曾接受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訓練。合格的醫師會主動出示證明其專業資格的相關文件。
第二,術前照相 任何美容整形手術都要進行符合醫學攝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是作為院方資料保存,以便對比手術前後的效果,供科學研究用;二是作為法律資料保存,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可作為證據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