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伏貼貼在什麼位置
三伏貼貼在不同的穴位效果不同,不會影響美觀,因為只有硬幣大小,一般要貼4-6個小時,貼了之後飲食要注意,時間也要注意。
(一)三伏貼具體貼在:
1、天突穴,位置:前胸頸部正中線上。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2、膻中穴,位置:前胸兩乳頭連線的重點。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
3、肺俞穴,位置: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等。
4、膏肓穴,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主治:咳嗽,氣喘,肺癆等。
(二)注意事項:
1、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若錯過了這天,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每10天貼1次,最好是連續貼3次,為1個療程,並且連續貼3年。三伏貼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葯餅。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中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葯餅,葯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
2、為確保療效,一般葯餅須貼4~6小時。剛貼上去時感覺涼涼的,稍微過一會兒,局部會有發癢、發熱,一定要貼過午時,如果無特別不適,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需仔細觀察敷貼過程中皮膚的反應,若灼熱刺痛、發癢發熱明顯,則應及時取下葯物。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荔枝等。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天熱人容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傷一身陽氣,輕則腹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
② 三伏貼怎麼做
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炒)、玄胡(延胡索(制))各21g,甘遂(制)、細辛各12g,共研末(此為1人1年的用量),於夏季三伏天開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葯末,加生薑汁調成稠膏狀,分攤於6塊直徑約5cm的油紙或塑料布上,貼於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為雙側)穴上,後用膠布固定,貼4~6h。每隔10天貼1次,於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連貼3~5年。宜晴天中午前後貼,陰雨天貼效果欠佳。貼葯後不宜過多活動。本法對喘息型慢支。支氣管哮喘有良好的防發作用,療效隨貼葯年限的延長而逐漸提高
③ 三伏貼指的是什麼時候怎麼貼
三伏貼肯定有固定時間,三伏天一般指夏至之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還有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大家對庚日可能不太理解,理解成十天就行了,夏至之後的第30天、第4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十天是三伏天。三伏貼是在三伏天來進行貼治的,主要起到激發人體陽氣,冬病夏治的作用。建議患者,如果貼三伏貼的話,連續的治療3到5年效果會較好,因為一年才治療3到5次,時間太短,刺激強度不夠。
一次貼治的時間,成人大概2-4個鍾頭,因為使用的葯物,主要是對皮膚刺激較大的辛溫走竄中葯,貼的時間太長會使局部的皮膚起水泡;另外小朋友的話時間建議縮短一點,通常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夠了,有一些人皮膚特別敏感,像白雪公主一樣,貼治的時間以自己感受為度,很癢,很痛,受不了,就把它撕下來就好了。
④ 三伏貼都貼哪些穴位
冬病夏治三伏貼穴位貼敷療法主要適合於身體陽虛的人,用於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復發作或加重的慢性、頑固性疾病。深圳景田醫院中醫專家指出,臨床上重點適宜防治的疾病主要有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鼻淵、鼻鼽、喉痹(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小兒體虛易感冒、反復咳喘(呼吸道感染);部分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三伏貼療法既然是穴位貼敷,認准穴位當然很關鍵,那麼,三伏貼都貼哪些穴位呢?據深圳景田醫院中醫專家介紹,穴位貼敷部位一般以人體的十二經及督脈腧穴為主。治療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為雙側),每次選用3個腧穴(一般多選用前三個腧穴),若局部有破潰或者瘢痕,可以選擇其他3穴;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辨證,可加取風門、脾俞、腎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闕、關元、中脘、內關等穴。治療骨關節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另外,胃寒貼中脘,腎陽不足貼腎腧、命門,氣血不足貼膈腧等穴位。 深圳景田醫院中醫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作為一種專業的中醫治療方法,治療前需要向正規醫生詳細了解自己是否適用此療法;其次,穴位貼敷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正在服葯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中醫敷貼期間不要盲目減葯、停葯;另外,穴位貼敷除有適宜人群和病種外,貼敷葯物須根據疾病合理調配、制備、保存,貼敷時要根據病種、病情辨證選穴等,所以不建議市民朋友自行買葯、調配、貼敷。 深圳景田醫院中醫科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貼敷治療多年,老中醫專家根據多年三伏貼葯物貼敷方劑經驗,採用上等品質中葯材,配置獨特的三伏貼配方,效果極佳,不少患者連續幾年選擇在深圳景田醫院貼敷,深得廣大市民朋友的好評。
⑤ 三伏貼貼在什麼位置
三伏貼貼的位置有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天突穴、膏盲穴。
1、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此穴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兒童可選用此穴。
2、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五勞虛損、中暑等,益氣壯陽。
3、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此穴主治疾病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兒童可選用此穴。
4、天突穴
天突穴位於頸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5、膏盲穴
膏肓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氣喘,肺癆等。
三伏貼貼敷後注意事項
三伏貼貼敷後注意時間不要自己延長。貼敷後應減少運動、盡量避免出汗,防止葯貼脫落。貼敷後會出現發熱等感覺,可以待在涼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貪涼。
不要馬上進到溫度很低的空調房裡,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縮影響葯物吸收,更不要將電扇、空調直接對著貼敷部位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伏貼
⑥ 三伏貼一般是幾點貼好
你好,
三伏貼主要是通過從毛細血管入葯,達到預防疾病的目地。不同的葯物配方會起到不同的效果,但貼的部位非常重要。
意見建議:三伏貼主要是通過毛細血管入葯,所以毛孔張開時貼效果佳。一天當中晚上毛孔處於休眠狀態不利於用葯。你可以早上七八點貼上,成人一般8-10小時,也有些會有特別要求這需要你咨詢一下賣葯處。
⑦ 三伏貼怎麼貼
三伏貼通常是每一伏的第一天開始治療,每10天一次。在貼三伏貼之前,應該將貼敷部位用碘伏常規消毒,然後取出直徑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葯膏,將葯膏按照醫囑貼在相應的穴位上,並用5厘米×5厘米的脫敏膠布固定。
在貼三伏貼過程中,要注意時間。成人每次貼葯時間為3-6小時,而兒童的貼葯時間為2-4小時,具體的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
三伏貼貼敷前注意事項
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涼的食物1—2個星期,如海鮮、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鮮荔枝,冷盤、冷飲等也應盡量避免,少吸煙、不飲酒,以免減弱葯效。
其次,要注意保護和清潔皮膚,特別是貼敷穴位的皮膚。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備,防止因蚊蟲叮咬引起皮膚紅腫或感染。貼敷前一天,要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洗個澡,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
最後,如果貼敷前發現所貼穴位處的皮膚有破口,或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嘔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狀,則需推遲第一貼的時間。劉德泉說:「不能按時貼敷也不必擔心,貼敷時間前後相差一兩天,效果不會受影響。」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經期出血量較多,也可適當推遲進行貼敷。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三伏天養生貼"三伏貼"的作用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