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知識 » 美容店個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美容店個稅

發布時間: 2021-11-22 18:28:06

1. 美容店開發票要開多少個稅點,開票金額大概在10萬左右,急!!!!!

你好美容業屬於【營業稅】范疇,具體屬於【服務業】勞務,稅率是5%,計稅依據是美版容勞務中收取的權全部營業額。另外營業稅需要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稅率是營業稅稅額的7%和3%。

具體10萬元的營業額,營業稅為100000*5%*(1+7%+3%)=5500元

2. 開美容店是個人獨資還是合夥企業還是有限責任公司比較好

選擇注冊什麼樣的公司類型主要針對個人的實際情況,各種公司類型都有利弊,要選擇適合自己公司的發展規劃。

3. 美容院促銷活動中滿額贈品是否代扣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促銷展業贈送禮品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50號)文件第一條規定,企業在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服務過程中向個人贈送禮品,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1.企業通過價格折扣、折讓方式向個人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服務;
2.企業在向個人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同時給予贈品,如通信企業對個人購買手機贈話費、入網費,或者購話費贈手機等;
3.企業對累積消費達到一定額度的個人按消費積分反饋禮品。
因此,美容院給在本店消費的顧客做美容時贈送的贈品,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4. 美容院的一年10萬收入稅收要交多少錢

每年10萬收入,每月不到1萬,未達起征點,只需要繳納個稅,其他增值稅、附加稅包括房土兩稅等都不繳納。一個月1700元左右。

5. 汽車裝飾,裝潢,美容區別在哪,分別按什麼稅率繳稅求詳細說明!!謝謝

汽車裝飾和裝潢都是一個意思,它指的是車裡面的所有附件,比如:地板革,座套,坐墊,太陽膜等等,本人就是做這個的!我到現在換沒有交稅呢!呵呵呵
至於美容就是指:車身外面的拋光,封釉,鍍膜,貼紙一類的東西!
現在國家不是出台一項政策如果低於多少營業額是不需要交稅的!如果你需要使用發票的話,應該是得交稅的,具體情況你換得親臨稅務局咨詢,因為每個地方的法律法規多少有些出入的,應該應該以當地的為准,所有你還是有必要親臨一趟稅務局這樣做比較穩妥的!

6. 高分!!!!!請教美容院會計做賬報稅問題

1、小型美容院一般都是定額稅,就是稅務局每月按照固定的數額收入稅款,這屬於核定徵收。這樣的徵收方式你要方便的多。

2、另外一種是核查徵收稅款,也就是你上述提到的稅種問題。按照3000元的5%交納營業稅,按照營業稅的7%交納城建稅,按照營業稅的3%交納教育附加費。如果你買賣美容產品,還要交納增值稅,然後按照增值稅分別繳納城建稅、教育附加費,計算方法同上。這樣很麻煩的。

3、是否零申報,就看稅務部門怎樣給你核定了。當然長期零申報是不可以的。

7. 個體戶怎麼交納個人所得稅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1、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取得的所得;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是指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適用於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見稅率表二)

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含稅級距 不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5000元的 不超過4750元的 5 0
2 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超過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過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過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超過39250元的部分 35 6750

註:1、表中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成本、損失)後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生產、經營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1:個體工商戶錢某本年度取得經營收入共50萬元,成本、費用開支及損失共40萬元,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方法為:
應納稅所得額=50-40=10(萬元)
應納稅額=100000×35%-6750=28250(元)
例2、某個體戶1月份已預繳稅款136元,2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2200元,該個體戶2月份應預繳稅款按如下辦法計算: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2200×12/2=13200(元)
查表得知適用稅率為20%
全年應納稅額=13200×20%-1250=1390(元)
2月份應預繳稅額=1390×2/12-136=95.67(元)
對賬冊不健全、不能正確核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業戶,分別採取核定應納稅所得額依適用稅率或按行業徵收率依營業額計稅方法征稅(行業徵收率:工業生產(產制)1%、工業加工修理2%、機動車維修3%、商品銷售0.7%、飲食2%、美容美發5%、娛樂5%、交通運輸2%、建築安裝2%、房地產2.5%、其他2.5%)。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

(國稅發[1997]43號;1997年3月26日)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批轉國家稅務總局加強個體私營經濟稅收征管強化查帳徵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1997]12號)精神,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我局制定了《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請認真貫徹執行。

第一條 為對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個體戶)稅收實行查帳徵收的需要,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實行查帳徵收的個體戶,均應當按本辦法的規定計算並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體戶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據此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第四條 個體戶的收入總額是指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息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工農業外收入。
第五條 個體戶的各項收入應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
第六條 成本、費用是指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的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損失是指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工農業外支出。
第七條 直接支出的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是指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等直接材料和發生的商品進價成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折舊費、修理費、水電費、差旅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低值易耗品等 以及支付給生產經營從業人員的工資。
第八條 銷售費用是指個體戶在銷售產品、自製半成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委託代銷手續費、廣告費、展覽費、銷售服務費用以及其他銷售費用。
第九條 管理費用是指個體戶為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勞動保險費、咨詢費、拆訟費、審計費、土地使用費、低值易耗品攤銷、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無法收回的帳款(環帳損失)、業務招待費、繳納的稅金以及其他管理費用。
第十條 財務費用是指個體戶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中的其他財務費用等。
第十一條 個體戶的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十二條 上述各項直接支出、間接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工農業外支出准予扣除的項目和標准,依照稅收法律、法規及本辦法的規定確定。
第十三條 個體戶業主的費用扣除標准和從業人員的工資扣除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並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個體戶業主的工資不得扣除。
第十四條 個體戶自申請營業執照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之日止所發生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費用,除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支出以及應計入資產價值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外,可作為開辦費,並自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於不短於五年期限分期均額扣除。
第十五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借款利息支出,未超過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部分,准予扣除。
第十六條 個體戶購入低值易耗品的支出,原則上一次攤銷,但一次性購入價值較大的,應分期攤銷。分期攤銷的價值標准和期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確定。
第十七條 個體戶購置稅控收款機的支出,應在二至五年內分期扣除。具體期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確定。
第十八條 個體戶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財產保險、運輸保險以及從業人養老、醫療及其他保險費用支出,按國家有關規定的標准計算扣除。
第十九條 個體戶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修理費用,可據實扣除。修理費用發生不均衡或數額較大的,應分期扣除。分期扣除標准和期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確定。
第二十條 個體戶按規定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以及教育附加准予扣除。
第二十一條 個體戶按規定繳納的工商管理費、個體勞動者協會會費、攤位費、按實際發生數扣除。繳納的其他規費,其扣除項目和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第二十二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租入固定資產而支付的費用,分別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以融資租賃方式(即出租人和承租人事先約定,在承租人付清最後一筆租金後,該固定資產即歸承租人所有)租入固定資產而發生的租賃費,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不得直接扣除。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即因生產經營需要臨時租入固定資產,租賃期滿後,該固定資產應歸還出租人)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可以據實扣除。
第二十三條 個體戶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開發費用,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而購置單台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試驗性裝置的購置費准予扣除;單台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測試儀器和試驗性裝置,以及購置費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其他設備,按固定資產管理,不得在當期扣除。
第二十四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盤虧及毀損凈損失,由個體戶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可以在當期扣除。
第二十五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以外幣結算的往來款項增減變動時,由於匯率變動而發生摺合人民幣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所得或在當期扣除。
第二十六條 個體戶用於與取得固定資產有關的利息支出,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之前發生的,應計入購建資產的價值,不得作為費用扣除。
第二十七條 個體戶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無法收回的帳款(包括因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者遺產清償後,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或者因人逾期未履行還債義務超過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應由其提供有效證明,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按實際發生數扣除。上述已予扣除的帳款在以後年度收回,應直接作收入處理。
第二十八條 個體戶的年度經營虧損,經申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允許用下一年度的經營所得彌補,下一年度不足彌補的,允許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二十九條 個體戶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由其提供合法賃證或單據,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在其收入總額5‰以內據實扣除。
第三十條 個體戶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損贈額不超過其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據實扣除。納稅人直接給受益人的捐贈不得扣除。
第三十一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與家庭生活混用的費用,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分攤比例,據此計算確定的屬於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准予扣除。
第三十二條 個體戶的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資本性支出,包括: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其他資產的支出,對外投資的支出;
(二)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罰款;
(三)繳納的個所得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以及各種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四)各種贊助支出;
(五)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六)分配給投資者的股利;
(七)用於個人的家庭的支出;
(八)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支出;
(九)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準扣除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三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期限超過一年且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器具等為固定資產。
第三十四條 固定資產按以下方式計價:
(一)購入的,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包裝費、運雜費和安裝費等計價;
(二)自行建造的,按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支計價;
(三)實物投資的,按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的約定的價值計價;
(四)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按帳面原價減去改擴建工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加上改擴建增加的支出計價;
(五)盤盈的,按同類固定資產的重估完全價值計價;
(六)融資租入的,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租賃費加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計價。
第三十五條 下列固定資產允許計提折舊:房屋和建築物;在用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各種工器具;季節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設備,以及以經營方式租出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下列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以經營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第三十六條 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按固定資產原價的5%確定。
第三十七條 個體戶按規定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在不短於以下規定年限內,可根據不同情況,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執行:
(一)房屋、建築物,為二十年;
(二)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十年;
(三)電子設備和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家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五年。固定資產由於特殊原因需要縮短折舊年限的,如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的機器設備和簡易或長年處於震撼、顫動狀態的房屋和建築物,以及技術更新變化快等原因,由個體戶提出申請,報省級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執行。
第三十八條 固定資產折舊按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計算提取。按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5%(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按工作量法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里程(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價-殘值/總行駛里程(總工作小時)
第三十九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者耗用而儲備的物資為存貨,包括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在產品、外購商品、自製半成品、產成品等。存貨應按實際成本計價。領用或發出存貨的核算,原則上採用加權平均法。
第四十條 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為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著作權、場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計價,應當按照取得的實際成本為准。具體是:
(一)作為投資的無形資產,以協議、合同規定的合理價格為原價;
(二)購入的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為原價;
(三)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所附單據或參照同類無形資產市場價格確定原價;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的計價應經法定評估機構評估後確認。
第四十一條 無形資產從開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內分期均額扣除。作為投資或受讓的無形資產,在法律、合同和協議中規定了使用年限的,可按該使用年限分期扣除;沒有規定使用年限或是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扣除期限不得少於十年。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可以根據本辦法規定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從1997年1月1日起執行.

8. 美容院要交稅么,都交什麼稅啊。是交地稅還是國稅呢我在 的這家美容院根本不開發票,

美容院屬於服務類型,提供應稅勞務,要交營業稅。
1。國稅局系統: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回置稅,鐵道部門答、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所得稅、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中央與地方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地方銀行、非銀行金融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所得稅、資源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證券交易稅(開征之前為對證券交易徵收的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中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的部分,中央稅的滯納金、補稅、罰款。

2。地稅局系統: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不包括上述由國家稅務局系統負責徵收管理的部分),地方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不包括對銀行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的部分),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屠宰稅,筵席稅,農業稅、牧業稅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稅的滯納金、補稅、罰款。
用你的營業額乘以稅率 服務業稅率5%

9. 一般納稅人的個體戶如何交個人所得稅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1、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取得的所得;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是指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適用於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見稅率表二)
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註:1、表中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成本、損失)後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生產、經營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1:個體工商戶錢某本年度取得經營收入共50萬元,成本、費用開支及損失共40萬元,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方法為:
應納稅所得額=50-40=10(萬元)
應納稅額=100000×35%-6750=28250(元)
例2、某個體戶1月份已預繳稅款136元,2月份累計應納稅所得額2200元,該個體戶2月份應預繳稅款按如下辦法計算: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2200×12/2=13200(元)
查表得知適用稅率為20%
全年應納稅額=13200×20%-1250=1390(元)
2月份應預繳稅額=1390×2/12-136=95.67(元)
對賬冊不健全、不能正確核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業戶,分別採取核定應納稅所得額依適用稅率或按行業徵收率依營業額計稅方法征稅(行業徵收率:工業生產(產制)1%、工業加工修理2%、機動車維修3%、商品銷售0.7%、飲食2%、美容美發5%、娛樂5%、交通運輸2%、建築安裝2%、房地產2.5%、其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