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教案《車子美容》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春天到了,很多植物都發芽了。
2、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看到小芽的特點。
二、教學准備:
選擇初春時小草、樹木剛發芽時的戶外或本園內的場景。
三、教學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冬天時樹木的樣子。
教師:小朋友們,冬天時,你們看到外面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呀?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冬天時,有好多的樹木葉子都掉光了,樹上光禿禿的。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的認識。
教師:有哪個聰明的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了?(春天)
春天到了,天氣怎麼樣啊?本來光禿禿的樹枝上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一塊去找一找,好嗎?
3、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里尋找、觀察小芽。
(1)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里邊走邊觀察周圍樹枝上的變化,幫助幼兒尋找樹上的「芽」,尋找小草的「芽」……。
(2)教師帶領幼兒到班級的自然角里去找找,有沒有什麼新發現?(我們種的種子發芽啦)
(3)請幼兒自由尋找並交流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教師:你在哪裡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麼樣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做出小芽的樣子來?(引導幼兒用體態動作來表現看到的小芽。)
4、教師小結: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小草、小樹、種子都發芽了,花兒也開得漂漂亮亮的。真美啊!
教學反思
李穩
春天到了,天氣變暖了,這兩天一直是晴好的天氣,鳥語花香,這么好的環境、天氣,不上這節課真浪費啊!班級里的自然角早已經布置好了,小朋友們從家裡帶過來的各種植物種子都已經開始冒出小小的芽來,更為我上這節科學課提供了最好的實物參照。在觀察自然角的時候,小朋友們圍在邊上,用好奇、希冀又帶點驚喜的眼光看著從松翻的泥土中破「土」而出的小嫩芽,滿心歡喜。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春天」這個詞,已經隨著小芽而進入到孩子們的腦海中了。說得再多,也遠不如眼見為實來得貼切。所以我想:對於這群天真的孩子,用事實來說明問題更比用故事、圖片之類來得直觀、強烈得多。課程與實際相聯系、相結合,往往能獲得更出色的效果。
⑵ 關於瀘州市小市幼兒園將幼兒送網隔壁班事件"的反思怎麼寫
現在的父母都越來越注重培養子女身心健康地成長,日前市民葉女士就比較憂慮,他打進熱線說4歲的孩子因為在幼兒園睡午覺時講話,而遭到了幼兒園保育員的不公正對待,以至於孩子至今害怕到這所幼兒園上學。事情果真如此嗎,記者准備與葉女士見上一面。 在濱江路上,記者見到了葉女士和她的女兒彤彤。葉女士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在11月13日。 葉女士告訴記者:「我去接孩子的時候,她們的當班老師就說,你孩子是不是中午睡覺時睡迷糊了,跑到隔壁班教室去哭。然後下午上班的時候,又跑到廁所裡面去哭,被其他小朋友發現了。」 葉女士覺得很奇怪,趕緊詢問女兒究竟是怎麼回事。 「孩子就告訴我,她說我中午睡覺不乖,我說了幾句話,然後就被楊老師趕出去了。 趕出去以後中三班的老師就把我領過去,到她班上去睡覺。」葉女士說。 在小彤彤就讀的小市幼兒園,我們見到了孩子所說的楊雪蓮老師。 龍馬潭區小市幼兒園保育員楊雪蓮對記者說:「當時我們午休期間她就睡在這個位置,中途她在講話,把手拿出來了。當時我就想到出去培訓也有專家講過,就是說像遇到這種困難的小朋友,是不是換一個環境比較好一點。」 於是,楊雪蓮讓彤彤到隔壁班的休息室睡覺。 瀘州市小市幼兒園保育員楊雪蓮:「我說王老師你關照一下這個小朋友,很客氣的,一點也沒說她因為什麼不睡覺都沒有談這些問題,就是說安排睡位一個關照下她,就是這樣,她說好的。」 但是,這個過程在彤彤的回憶里,卻不太愉快。 小彤:「當時我害怕楊老師再把我趕出教室,楊老師趕我了,她讓我出去,使勁濤我。她罵我了,她說出去,使勁濤我。」 彤彤告訴記者,直到下午上課了,楊老師也沒再來和她有任何交流。 「下午就回中五班了,羅思成小朋友讓我回中五班的,是小朋友帶我回去,老師沒帶。因為我害怕老師又把我趕到中三班了,所以我就要哭。」彤彤說。 對此,楊雪蓮也表示,自己沒有及時將彤彤領回自己的班級,確實是工作的疏漏。 瀘州市小市幼兒園保育員楊雪蓮:「其實我可能有個環節。就是我該去把她牽回來會好一些、當時確實等著我。本身我是想牽她,因為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不是不會穿衣服嗎,我們要幫他把衣服穿好了,我過來她已經起來了。」 龍馬潭區小市幼兒園園長熊方靈表示:「老師在這個方法的過程當中處理的過程當中,她就有一個程序上的問題,最後一個程序沒有走完,把孩子打破班級界限,把孩子送過去以後,應該提前去把孩子接回來就好了。「 而之後連續幾天葉女士就發現女兒彤彤每到睡覺的時候就有些不對勁。 葉女士:「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嚇得直抖,這個事情就持續了好多晚上,現在她醒了以後手抖,亂抓的現象,但是她醒了以後 眼睛一睜開,沒有看到媽媽,她就沒有安全感。」 對此作為母親的葉女士既心痛又氣憤。 葉女士:「為什麼傷害到這么嚴重了。為什麼老師們都覺得,這個事情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還覺得完全就覺得可以這樣, 因為你的孩子不聽話,所以就該被趕出去,有這種說法。」 現在彤彤已經半個多月沒有上學了,記者也試圖想讓雙方能冷靜下來,當面解決問題。 事後,該幼兒園負責人向我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龍馬潭區小市幼兒園園長熊方靈告訴記者:「在今後的工作中,保育員老師的教育方法,溝通交流技巧這一塊還要加強培訓。」 龍馬潭區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到葉女士的投訴之後,也向我們表示,一定要妥善處理該事件。 龍馬潭區教育局幼教辦主任許秀平:「如果幼兒園確實有責任,那麼該整改的就整改,該處理的就處理,如果說是家長和幼兒園溝通有問題,溝通不到位的,下來以後也要加強溝通、加強理解。」
⑶ 小班工作反思與工作思路怎麼寫
如下的思路可以作為參考:
1、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了解生活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2、組織活動時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3、學會挖掘生活活動中的價值。生活活動多姿多彩,形象具體;
4、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5、耐心教育和指導;
6、關注個別差異。
⑷ 幼兒園教師反思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小屋子
在本次的「藝苗杯」優質課評比,我選擇了繪本《小房子》設計了一個大班的語言活動。該繪本藉助了「小房子」這一視角,展現了工業快速發展後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畫面色彩豐富,前後對比強烈,雖是譯本,但故事用語規范,詞句優美,各種修辭手法滲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聽性的故事繪本。 如何將這樣一個繪本呈現給孩子?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什麼? 首先,分析繪本,故事中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直觀的畫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變化中呈現出了鄉村田園在不同季節中的美和趣。美體現在畫面的布局設計,以及色彩的變化,春,一片嫩綠,生機勃勃,夏,一抹深綠,盡顯鬱郁蔥蔥的特點,秋,紅、黃、橙色中點綴綠色,凸顯了其五彩斑斕的特點,冬,銀裝素裹中人物衣著的亮色點綴,更襯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體現在不同季節人們的活動、勞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採摘、冬季的運動等。而後半部分以色調的變化、畫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豐滿,與前半部分形成強烈的對比,既體現了城市發展帶來的便捷,也呈現了污染、喧鬧、擁擠等不適感。而故事中的暗線則是小房子的心情,隨著鄉村建設變化而變化著,從愉快漸漸轉變為孤獨、傷心,繼而又轉變為高興,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題,人與時代發展、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 其次,思考孩子們的經驗是什麼?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他們能夠感受到城市生活帶來的便捷和愉快,也體驗到了霧霾等環境污染帶來的不便,同時,也具有對鄉村生活的直觀感受,這些已有經驗有助於他們對繪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過該繪本的閱讀孩子們能夠獲得什麼?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明白作者講了什麼,當然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這就需要立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來思考,當我將這個繪本教學定位在語言領域,那麼我就需要聚焦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來思考。《指南》中關於閱讀的目標中有以下兩條闡述「喜歡通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見,繪本閱讀不僅是看,解決看到了什麼的問題,還要理解,解決看明白了什麼的問題。怎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的看,怎樣能夠幫助他們看明白,判斷他們是否看明白?這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手段來進行輔助、指導。 一、循序漸進,積累「看」的經驗 ⒈單幅畫面的精細閱讀。繪本的閱讀從第一張畫面入手,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如畫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狀、色彩等外部特徵,表情神態等體現內心感受的特徵,以及周邊的、畫面角落的的、細節處的人、事、物。通過對單幅畫面的觀察,了解看的方法,並發現通過看可以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摩,勾起幼兒的已有閱讀經驗。 ⒉多幅畫面的比較閱讀。為了突出繪本中四季的變化,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閱讀。同時呈現四幅畫面,便於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對比賞析,色彩、人物活動、以及細節處理,在尋找、發現不同的過程中,關注細節、深入理解,感受、體驗人們、小房子的情緒和心理。 ⒊多幅畫面的連續閱讀。為了突出故事後半部分小房子周圍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選擇了多個畫面連續閱讀的方式,將整個變化過程完整的呈現給幼兒,使他們在閱讀中關注到前後畫面之間的關聯,積累瀏覽式閱讀的經驗,當對整體變化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再有選擇的精讀,有助於對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維度提問,推動理解和自主表達 閱讀活動中對畫面的觀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達同樣是幼兒發展的目標,也是他們語言發展的核心經驗。如何推動他們理解和自主表達,提問是一種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維度的提問,能夠引發幼兒的不同經驗、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斷。 ⒈引發對畫面的關注和描述性表達。比如在第一環節中,以問題「這是一幢什麼樣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圍有什麼?」引發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又如第二個環節中,問題「小房子周圍的鄉村田園隨著什麼在變化?」需要幼兒對四個畫面整體觀察閱讀,而問題「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鄉村田園很美?」需要幼兒關注單幅畫面或畫面中的部分細節。幼兒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語言居多,如有……,誰在干什麼,……是什麼顏色的,……看上去怎麼樣等。 ⒉引發對故事進一步思考和評價性表達。比如問題「你覺得小房子會喜歡城市生活嗎?為什麼?」和「有人建議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覺不能拆,你們是怎麼認為的?」需要幼兒聯系故事的前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觀點,不僅需要看,還需要自己的思考。該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闡述觀點。思辨類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⒊藉助已有經驗進行表達。比如問題「城市是什麼樣的?」「多了什麼?少了什麼?」能夠激發對自己已有經驗的回顧和表述,實現同伴間經驗的分享、互補。該環節放在繪本閱讀中,有助於幼兒對城市發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發展中便捷、有利之處的感受,有助於對城市發展變化形成相對客觀的評價,不容易受繪本的主觀因素的影響,過多的放大城市發展帶來的弊端。 三、音效輔助,烘托情感線索 對於繪本的閱讀,以及其它文學作品的賞析,有其說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藉助其它領域的內容和元素來輔助,幫助幼兒更生動、直觀地感受,增強體驗,豐富經驗。 在該活動的處理中,我藉助了多種音效對不同階段的小房子的情緒、感受進行烘托。比如故事開始部分,選用了自然界的鳥叫、狗叫和人的歡笑聲,營造一種置身於鄉村田園美景中的氛圍,引導幼兒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選用了歡快的吉他曲,來營造一種陽光燦爛、心情舒暢、愉悅的氛圍,烘托四季的美與趣。而當小房子周圍發生著一些列變化的時候,選擇了略帶傷感的音樂作為主基調,並隨著畫面內容的調整,加入了車流聲、工地施工的機械聲、高鐵行駛的聲音、人們的喧鬧聲等,將繪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更立體、多元的呈現給幼兒,幫助他們與小房子產生共鳴,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輔助,潛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線索。 隨著活動的實施,還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去仔細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動第二環節中,我預設的目的是圍繞四季變化的美和趣兩個層次來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分兩個內容,一個是四季環境的描述,另一個是人們活動的描述,但活動中因為缺乏有效的回應,使這塊內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導致幼兒的語言表達沒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詞彙、句式均是以有經驗。如何做好這一環節的有效回應?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賞,由於內容長進行了縮減,怎樣縮減能更好的保留原文優美的詞句。
⑸ 大班語言教案環衛工人辛苦了
幼兒園教案:環衛工人
教師:屈老師
活動意圖: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是生存的資源和條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近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在享受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破壞她。根據大班幼兒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組織了此次活動。知道環境對人類的影響。萌生我們是地球的主人,我們要像善待自己一樣去保護它。
大班綜合《城市環衛工》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環衛工人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2、體會環衛工人的辛勞,懂得關心、尊重。
活動准備:
展板三塊、環衛工人工作的視頻、請一名環衛工人走進課堂、一支護手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職業的圖片,和孩子一起觀察講述。
1、師:看圖片,說說你認識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2、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快速瀏覽各種職業的照片(醫生、建築工人、環衛工人……)。
二、與生活相聯系,教師引導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家人是干什麼職業的?引出環衛工人這一職業。
1、師:說說你的爸爸媽媽是干什麼職業的?
2、請來環衛工人,討論這一職業的特點(穿什麼?衣服上為什麼有熒光條?手裡都用到哪些工具?)
三、玩游戲「貼圖片」,鞏固對環衛工人這一職業的認識。
1、教師交待游戲規則,孩子們參與游戲。
2、分享交流游戲結果(環衛工人都做了哪些事情?用到了什麼工具?清掃垃圾和運輸垃圾的工具有什麼?)。
四、了解環衛工人工作的辛勞,懂得關心、尊重他們。
1、教師講述他們繁重的工作有哪些。
2、看一段環衛工人工作的短片,感受他們工作的辛苦和偉大。
3、教師引導孩子們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對環衛工人的關心和尊重。(說感謝的話、給環衛工人擦護手霜)
4、讓孩子們知道環衛工人是應被我們尊重的職業,了解社會上的人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提供免費的喝水點、免費給他們理發……)
五、了解環衛工人被我們尊稱為「城市美容師」,延伸到園藝工人……結束教學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孩子們知道了我們生活的小區、街道等都是有清潔工打掃干凈的,他們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卻很偉大。懂得尊重環衛工人並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並學會從整理自己周邊的環境衛生開始來養成個人講衛生的好習慣。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幼兒發言的面很廣,興致很高。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⑹ 幼兒園科學地下的城市教學反思
幼兒對這次探究活動自始至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但有些細節還需要今後在活動中處理好,比如:活動前材料的投放,不應直接放在幼兒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教師怎樣有效指導才能讓幼兒做到有效嘗試,避免活動時間過長收效甚微,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進一步完善。
⑺ 幼兒園教師民族團結反思材料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民族團結不分你和我」。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全國「兩會」精神的新形勢下,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對於打牢教育系統各族幹部師生團結的思想基礎、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決心、進一步推動教育事業平穩快速發展、鞏固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有這樣一個地方,地處天山西部伊犁河谷盆地中央,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居住著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等32個民族。在這個地方,你隨處能聽到不同的語言交流;在這個地方,你隨時能看見不同民族生活的其樂融融景象,這里就是伊犁,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 2012年9月,我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我今後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伊寧市第十小學。陌生的工作環境、不甚熟悉的同事和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既充滿挑戰又茫然無措。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和老師,當時我覺得工作上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上的交流,後來的工作中我發現我校開展的有民漢結對子,師徒結對子,並且還有民漢班級結對子,民漢班主任結對子等活動,在工作中我們共同進步,在生活中我們互相幫助。第十小學是一所民漢合校,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民族團結之花的盛開。逢年過節,學校領導都會去少數民族家慰問和看望;隨時都能夠聽到各民族教職工相互幫助的感人事跡;教學上,民漢教師雙語結對子,快速提高雙語教師漢語授課的水平,為促進教育教學進步共同努力;教育上,民族教師主動幫助漢族教師和民族教師進行溝通,使得老師和民族孩子的關系更為親密。 數不清的感人事跡,說不完的感人故事。其實,無論是誰,都願意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都希望第十小學常開民族團結之花,更希望學校早日成為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的學校。在這里,請允許我說出很多老師的心聲:在伊寧市第十小學,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任何事情,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⑻ 中班社會我和媽媽走失了教學反思
二、
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准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⑼ 中班幼兒安全教案迷路了怎麼辦反思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 活動准備: 1、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 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准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裡、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於農村裡、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⑽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走失了怎麼辦》的教學反思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 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准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