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形行业现状与趋势
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目前欧美国家美容整形行业已经十分成熟,其中美国成为全球美容整形行业的领军者。近年来,由于韩国美容整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韩流逐渐走入国人的生活,韩国成为国人整容的首选地。
全球医美热度不减,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项目五五分
美容业起源于古印度,当时仅是使用“镶牙术”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国外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伤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人们身体的伤害,因此整形和修复手术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美容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与普及,大街小巷均能找到“美容整形”广告的身影,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与书籍也在各发达国家纷纷出现。
据ISAPS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保持2300万例左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需求量基本五五分。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总治疗量为2326.63万例,其中手术治疗量为1060.72万例,非手术治疗量为1265.91万例。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推测,2019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继续维持在2300万例,手术治疗量约为1088.26万例,非手术治疗量约为1228.89万例。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 越南的整形美容医疗市场怎么样
越南是一个总体比较贫困的国家,消费水平低,处于一个温饱阶段。整容普遍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较高,动辄几千上万,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比较奢侈,更别说在国力远远不及中国的越南,所以说不要在越南开整容医院。(越南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水平)
3. 国外美容院都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欧洲、美国、日韩等地的美容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较长,行业发展进入了规范、健康的轨道。欧洲美容业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01年欧盟15国的美容用品市场约208.7亿英镑。
他们严格规范从业人员。法国1947年开设第一家美容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对美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当严格。按照这个国家的有关规定,行业经验少于7年,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得在美容培训学校执教。日本《美容师法》对开业条件、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及考试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日本,在美容机构从事洗头工作的小工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统一管理是国外美容业的一大特点。美容行业只隶属一个政府部门管理或卫生部,或劳动部,或商业部,职能明确。美容业价格体系透明公正。法国美容产品的价格相对透明公正,其主要卖点立足产品,相应的服务只是产品的附属。而国内美容业卖的是服务”,产品是附属品,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培育大众健康的美容消费观念。法国等国家的美容行业协会定期做一些关于美容的科学、健康宣传,帮助消费者建立健康的美容消费观念。理性的消费群体规范了美容业的发展。欧美国家像我们这种林立街头的美容店已经绝迹,因为他们早已改变了经营模式,已经将美容与医疗与休闲疗养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特色化个性化是国外美容院发展的趋势。在欧美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已出现了一些24小时便利美容院,其中也包括一些通宵spa。还有单一功能美容院、亚健康治疗型美容院、多元一整化美容院、快餐式整形美容院、宠物美容院、家庭式美容院、化妆品公司美容形象店、自助美容站等各有各色的美容服务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在国外,开一家美容店,开办程序、美容项目、价格也与与国内的略有不同。首先要接受严格的美容师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美国的美容师资格考试,必须先在政府认证合格的美容学校接受600小时的培训,然后参加笔试和口试。并且,这个美容师执照必须每两年更换一次。其次,由于竞争的激烈,一家美容院要在开的时间长,培养大批长期客人的基础上才能赚钱。
4. 澳洲才是全球第一整形大国:揭秘“颜值经济”下的医美乱象
全世界各地每年投入到整形大军中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澳洲早超越美国成整形手术率最高国,每年在整形手术方面的开销至少有10亿澳元。据统计,澳洲每年平均就有1.6万人做隆胸手术,1.5万人做抽脂手术。
一心追求变美的消费者们,
有多少人真的去查询过医院的相关资质?
在暴利诱惑下,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不具相关资质的美容诊所“拓展副业”,提供肉毒素注射、激光治疗、隆乳、隆鼻、抽脂和面部提拉等大型手术;而且,一些私人工作室甚至是美甲店,也开始提供埋线双眼皮、鼻综合、抽脂等手术。
在整形行业内,可以见到内科医生 (Physician)、外科医生 (Surgeon)、外科整形医生 (Plastic Surgeon) 和皮肤科医生 (Dermatologist)。 实 际 上,只有后两者,才是经过数年专业培训并获得专业大学认证的合格从业者 。
尽管一些诊所宣称主刀医师具有基本医学学位,但是关于他们执行复杂手术的培训和经验根本无从考究。
很多机构也正是利用了患者不具备辨别专业整形外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之间差别的能力,只要是 从医学院毕业,都可以自称为整形外科医生进行隆胸、抽脂甚至面部整形。
专业的整形外科医生表示,这等于将仿帆消患者的生命置于儿戏;而美容整形医师则说,整形外科医生是在试图垄断整形市场。
那么,
澳洲整形市场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注射美容
有几率导致失明
看着明星网红们的“冻龄”神颜, 你是不是也曾心动过,想去打两针玻尿酸?
据 news.com.au 报导,现在注射整型已经像美甲一样常见。而专家们担心,人们也会越来越轻视背轿哗后的潜在风险,导致手术失败案例激增。
澳洲权威整形外科医生警告说, 注射的填充物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造成失明或肌肉组织坏死的风险。
澳洲整形外科医学会会长 Mark Ashton 说: “注射填充物并不是一个小手术。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已有超过至少100起注射美容导致失明的案例。”
他还表示,不仅仅是眼部,在脸部任何位置(如唇部)注射填充物都可能造成失明。 如果医生粗心大意,将填充物注进任意一条动脉里,填充物可以沿着动脉流到眼角,最终进入视网膜。
“填充物造成的失明是瞬间发生的,并且是永久性的。目前还没有成功治愈这类失明的案例。”
除了失明外,另一个风险是导致软组织损伤,“杀死”脸上的部分肌肉。
“如果填充物进入脸部动脉,也有可能会伤及肌肉组织或鼻软骨。可以看到失败案例中,有人鼻子变黑并脱落,还有人的额头、脸颊和嘴唇全都乌黑、坏死。”
光顾私人工作室
美容变毁容
在2016年,《悉尼先驱晨报》曾报道一位华裔 Helena Chen 由于一起操作不当的整形手术,眼部严重红肿并遍布淤痕, 还成了“大小眼”。而她还要胆战心惊地等上半年才能知道,这个双眼皮手术是不是要害她成永久性毁容了。
Helena 当时是通过微信找到了刘女士——她并没有澳洲行医资质,每天通过在朋友圈内上传一些整容前后的对比图来宣传,将客户招揽到悉尼的公寓中, 然后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就直接开始进行手术。
Helena 称刘女士说这种埋线双眼皮“不备知用开刀,快速无痕”,经过一番谈价还价后,协定到1,500澳元。
殊不知,这个本该耗时不该超过1小时的小手术,从下午2点折腾到晚上10点半。“她们在我的眼睛上各种拆拆补补,搞了8、9个小时!像在我眼睛上做实验一样,疼死我了,也气死我了!”
而且 Helena 的眼皮在术后一直红肿,遍布伤痕,毫无消退迹象。
随后她又去找了另外三名整形医师,都被告知要等待六个月时间,直至她眼睛的伤口完全愈合,他们才能准确评估她的眼部的损害程度。
于是,愤怒的她向医疗保健投诉委员会递交了投诉。
新州卫生厅随后对刘女士的工作室展开调查,发现:该场所缺乏预防感染措施;手术及其他医疗程序不当;使用的注射药物未经注册和许可;整体装修环境不宜做外科手术。
推广
最终,医疗卫生服务委员会禁止刘女士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再向任何客户提供任何手术或药品。
新州卫生厅建议,曾在该地址 (14/239 Great North Road, Five Dock) 做过相关手术程序的客户,应咨询家庭医生并做血液传播病毒的检测。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客户可能受到影响。
被吊销医师
依然光明正大执业
医疗卫生服务投诉委员会还在另一个调查中发现,一名早已被吊销执照的前整形医师 Ian Haris 依然在装作一名正规的合法医师,在诊所内执行整容手术。
涉事诊所是位于悉尼市中心 的 VL LASER COSMETIC。Ian Haris 在无医师监督下为客人注射肉毒杆菌,还辩解称是客户和雇主误认为他是医生,并不是自己的错。
经 调查,Haris 在这家店已给10位客人注射过肉毒杆菌和透明质酸。更糟糕的是,他给其中一名客户注错了位置,还错把空气注射到另一名客户的额头——因此被客户投诉到了医疗卫生服务委员会。
尽管 Haris 在15年前就被吊销了医疗执照,他却直接告诉客户和老板自己是个医生,还允许其他机构在网上以注册医生的身份为自己打广告。
他曾在1994年至2000年间犯下过严重失误,包括:手术期间切掉了客人鼻子上不该切的部分,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以及非法使用毒品。还有 2015年,他因使用违法的印度尼西亚肉毒杆菌进行注射而被法庭制裁。
而这一次,Haris 再次违反了非注册保健医生行为准则,对公众健康安全造成了可持续风险,被罚至少3年内禁止执行任何美容注射。
推广
正规整形医师
接手“烂摊子”
据悉,越来越多的正规整形医师开始接收到那些在私人诊所中在术后留下疤痕、瘀伤,或是被注射了未知物质而搞得脸部凹凸不平的患者。
这些没有注册资格的经营者,主要瞄准了澳洲华裔以及初来乍到的中国移民、留学生。 爆料称,他们为客户注射进口的假冒填料,最常见的手术包括双眼皮、隆鼻及抽脂。
“他们往往自称是医师或护士,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资质。”悉尼整形外科医师 Zion Chan 说,“客户好像很信任他们,根本不怀疑。”
“现在 每周我都要接诊一名出现并发症的新患者。他们脸上注射的东西是拙劣仿制品,会在皮肤下形成硬块或者四处移动。”
另一名悉尼华裔整形专科医师也表示,他曾在一周内接诊多达5名并发症患者,都是那些无注册资格的从业者的“杰作”。“尤其是双眼皮手术,在失明的边缘试探。”
根据澳洲《有毒物质及药品管理法》, 非法管理肉毒杆菌毒素和透明质酸以及麻醉剂,个人将面临各项罪名1,650澳元罚款或6个月监禁。
至于其他处方药,相关各项罪名的处罚也可达2,200澳元罚款或最高2年监禁。
但是这些私人诊所漠视澳洲法律,在社交平台上公然揽客。
悉尼整形医师 Anthony Yap 说: “有些商家很精明,她们会做得更隐蔽,只贴出术后精修图,或者是一群美女在享受生活的照片。”
Fairfax Media 暗访视频显示,这些私人诊所的手术都是在一个只有床和沙发的客厅内直接进行。其中一则影片显示,一名女子正在为客户做手术,但有一只猫正从她身后经过。
一名医师观看了一条经营者用注射器刺入顾客额头的短视频后说:“ 这种操作容易引起出血、严重皮肤坏死的风险。手法很不专业。”
“而且他们的客户英文能力有限,如果出了状况,也不知道如何向有关部门投诉,他们最后只能想办法修复。”
虽然新州卫生保健投诉委员会已经发出公开警告及严打, 然而,即使私人诊所遭到突击检查,经营者只要销声匿迹一段时间,躲过风头后,更换地点就可以再重新开张。
新州卫生厅卫生防护部门只能向公众呼吁:绝对不要去这些地方。
整容前
相关注意事项
澳洲整形在法律法规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漏洞,而越来越多的投诉,促使澳洲医学委员会对整形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审查。
澳洲医学委员会直言将引入一系列新规,加强规范,保障公众利益并降低事故率。 今后所有整形行业都必须遵守以下准则:
新准则适用于所有专业整形外科医生、美容整形医生和执业医师,无论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资格认证。
如果你在考虑做整容手术,你应该要对自己负责, 事先对机构进行检索,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格。 大家可以通过下列网址, 搜索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监管机构的注册记录, 查证从业者是否登记注册:
https://www.ahpra.gov.au
此外,记得先向你的主刀医生询问:
- 你有什么资格和经验?
- 该手术有什么风险或隐患?
-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你会怎么办?
- 术后护理计划是什么?
- 是否曾有不当操作的记录?
如果对手术结果感到不满,或对某医师、某机构有疑问,可以联系卫生保健投诉委员会:
1800 043 159
(工作日 9AM-5PM)
工作人员会向你提供建议并给予帮助,更多信息可访问官网:
https://www.hccc.nsw.gov.au
推广
最后,本文并不是说“美容”有风险,因此不要去尝试。事实上,一个人的外貌提升后,的确有可能改善生活某些方面的影响。
一家诊所的运营者坦言:“当你花了6位数的价格买了一台激光治疗仪,并花数万元进行维护,你是很难拒绝前来咨询隆鼻的患者并坦诚的对她说‘你的鼻子其实很漂亮’这样的话。”
若想充分保护患者的权益,整个美容整形行业需要的是更科学的外部监管干预,而不是单纯靠业内人员自律。
当然,患者自身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在决定进行任何整容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实际结果,而不是一味相信广告效果或抱有“幸存者偏差”的幻想。
遗憾的是,研究结果则表明,接受手术的人们通常 都会高估其带来的获益,而明显低估由此带来的风险和伤害。
悉尼十家颜值超高又好拍的下午茶集合!
我是一个澳洲新手妈妈,不敢带孩子回国
你真的了解澳洲物管Strata吗?
本期内容由CV编辑部收集并整理。
5. 现在医美行业前景如何
截止2020年1月来看,医美行业前景不错,属于朝阳行业,未来可期。
随着“颜值时代”的来临,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美成为风口上的“朝阳行业”,市场发展迅速、空间广阔。全新的机遇伴随着更多的挑战,在新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下,医美市场也在加速行业洗牌的步伐。

注意事项
1、医美术后也要做好日常的皮肤护理。也就是清洁、保湿及防晒。
其中,在洁面时,如果是有创性医美治疗,术后头3天是不能沾水的。洗脸时可以用毛巾擦拭未做治疗的区域,做过治疗的部位可以涂抗生素药膏。3天后可清水洗脸,不可以用洁面产品。
2、医美术后是需要加强保湿和防晒的。
保湿是修复的基础。尤其是在用完医美面膜后,最好擦温和的保湿霜或者皮肤屏障修复剂。这样才能促进皮肤的及时修复。由于医美术后皮肤抵抗力下降,要比平时更加认真的做好防晒。
6. 医美行业背景概述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公立医院开设美容门诊,民营的美容机构也在全国开始兴起。随着国外的美容观念、先进技术和美容材料、运营管理理念陆续传到中国,需求增长,社会资本加速进入美容行业,规模扩大,各种私立医疗美容机构也迅速发展。
医疗美容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伴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及消费升级的不断推动,到2015年,中国大约有5000家活跃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市场规模500-1000亿,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
1998-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共发生779起投资,其中披露投资金额671起。全部已披露投资金额540.88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金额达8,061万元。2001-2010年,医美行业仍属于发展期,2010年以来,医美行业在投资数量增加的同时,投资规模也在急剧增大,2015年投资案例数达249起,较2008年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2001-2016年,中国医美行业共发生起302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680.6亿人民币,平均每笔并购金额耗资2.25亿人民币,根据医美行业上下游分布,上游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方面共发生143起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349.29亿人民币,中下游医疗院所并购及医药器械销售方面共发生159起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331.32 亿人民币。2001-2010年的并购案例总体数量少,却有几起大型并购案,行业仍属于发展期,2011-2016年,并购热潮开始发展,并购案例增多,且并购金额不断攀升。
医疗美容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商和材料耗材生产商。从上游到中游为中间商,通常指代理商和经销商。医美行业中游主要包括公立医院的美容科,民营美容医院和美容院。目前医疗美容产业市场较为混乱,中游的服务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具有品牌效应的公立医院极少,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品牌连锁公司,且存在不规范经营问题。医美行业中游到下游为导客平台、搜索引擎、医美APP等。由于国内的医疗美容行业过度依赖营销模式,在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中介机构。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APP平台上线,在美容医院和消费人群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桥梁,有望重建行业内的生态系统,压缩中间环节,提高美容资源配置效率。
从医美行业上、中、下游横向分析,上游厂商因行业监管相对规范,产业相对集中,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尤其龙头公司利润率较高。但是中长期看,中下游终端整合提升空间更大,未来有可能成为各方争夺的主战场。从整个产业链有纵向延伸角度分析,医美行业开始与文化娱乐、广告传媒等产业对接。医疗美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多方面的交叉产业,包括医疗科研部门、医疗机构/器械行业、美容服务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作为一个交叉产业,医疗美容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维度,为更多参与方提供了更大的价值实现平台。
医疗美容O2O 解决了传统医美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解决消费者、医师、医美机构的痛点,通过更低地成本为医院创造客源来创造商业价值,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大陆医美的市场宣传普及度不及韩国台湾,韩国、台湾地区主要由明星、达人向公众普及医美知识,通过简化专业术语、电视节目、名人出书等形式使得大众对医疗美容产生亲近感,缩短专业医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大陆缺乏对医疗美容行业广告相关的监管机制,夸大、虚假的广告占据着各大热搜以及街边小巷。行业的乱象,使得民众对于医疗美容的整体印象不佳。有美容需求的顾客难以在国内找到值得信赖的医疗资源,因此经济实力较好的顾客多转向韩国、台湾出国整容,接受国内服务的顾客中被敲诈,手术失败且术后无法申诉的情况比比皆是。
对改善行业乱象,重塑医美行业结构而言,解决顾客与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流问题是重中之重。医美O2O一方面链接专业医疗美容机构,如各大三甲医院美容科室、联合丽格等医生集团及线下诊所、中小型整形机构,向客户提供多层次可靠的医疗机构选择,在此基础上,通多价格公开化,使得行业收费趋向透明,并通过团购、折扣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合理的价格,提高医疗美容的可靠度,降低进入门槛,使得更多的客户乐于尝试医疗美容服务,形成导流。医美O2O不仅提供顾客与专业机构的对接服务,还开辟咨询窗口,由专业客服或医生团队及时解答客户疑问,跟进术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与此同时,多家医美O2O通过建立美容社区,形成大量的口碑反馈以及体验分享,既稳定了部分高频次消费客户,为入门客户提供比照参考,从客户端反向约束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美O2O在普及医美知识、对接顾客-机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规范行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医美行业存在三大投资机会:材料/器械生产商、民营医美医院、医美O2O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步入快速发展初期,当下正是布局投资的最佳时机。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一是美容材料、设备的研发、生产商;二是民营美容医院;三是医美O2O。美容材料及设备的生产商作为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未来随着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凭借着低价的优势,有望不断对进口产品实现替代,为中国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民营医院作为美容服务的提供商,直接对接消费需求,随着行业竞争秩序的规范,必然会有部分企业凭借一流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产品而胜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而医美O2O能够改变目前的医美行业的痛点,极大缩短美容医院和潜在客户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获客成本。
世界医疗美容行业不断壮大,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表明,从全球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医疗美容行业已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达到346亿美元,综合近年来全球美容整形消费市场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世界500强企业中将有三分之一是从事与医疗美容技术研究、生产、销售的企业。
从供给方面看,2014年整形外科医师队伍逐渐壮大,全球整形外科医生总数为4万多人。美国如今拥有6300名整形外科医师,位居全球首位,占总数的15.6%;中国位居第三。整形外科医师的发展速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速度。美国、巴西等国的整形美容业已经渐入成熟境地,整形外科医师数量非常稳定。从需求方面看,根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统计:2014年美国国内整形美容消费共计406.45万例,占全球总量的20.1%,而2015年美国美容外科市场已达到50亿美元的美容外科产品销量和180亿美元美容外科治疗量的规模。巴西整形美容消费共计205.853万例,占全球总量的10.2%。
